羧酸型离子交换纤维论文_张捷,宋艳阳,原思国

导读:本文包含了羧酸型离子交换纤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离子交换,羧酸,纤维,卡那霉素,结构,庆大霉素,抗菌素。

羧酸型离子交换纤维论文文献综述

张捷,宋艳阳,原思国[1](2015)在《PAN基羧酸离子交换纤维从电镀废水中回收镍和铜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系统研究了PAN基弱酸离子交换纤维在多离子共存体系中对Ni~(2+)/Cu~(2+)的选择吸附性能。以此为基础,通过多柱串联、饱和吸附、洗脱液套用方法完成了对Ni~(2+)、Cu~(2+)电镀废水的资源化治理研究。结果表明:PAN基弱酸纤维对Ni~(2+)、Cu~(2+)离子具有吸附速度快(0.55~1.50 m L×g-1×min-1)、交换容量高(Ca~(2+)、Mg~(2+)共存体系中对Ni~(2+)、Cu~(2+)吸附容量分别达139和148 mg×g-1)、选择性能好等优点,回收得到的溶液中镍和铜离子的浓度和纯度高(分别为45.15和39.17g×L-1且CNi(II)/Ctota L=0.989,CCu(II)/Ctota L=0.994)。离子交换纤维经200次吸附-洗脱循环后,其交换容量基本不变,显示出优异的实际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高校化学工程学报》期刊2015年06期)

梁志宏,赵振新,赵林,原思国[2](2007)在《羧酸钠离子交换纤维对SO_2气体的吸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系统考察了羧酸钠离子交换纤维在不同温湿度条件下的吸水率,在中低温湿度条件下,其吸水率可达33.3%以上,在正常温湿度条件下对SO2气体的动态穿透吸附容量达107 mg/g,再生性能良好.(本文来源于《河南科学》期刊2007年03期)

梁志宏,原思国,刘清,赵林[3](2007)在《羧酸钠型离子交换纤维对Cu~(2+)的吸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腈纶、水合肼、氢氧化钠为原料制得羧酸钠型离子交换纤维,研究了该纤维对Cu2+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羧酸钠型离子交换纤维的交换容量可达4.89 mmol/g,25℃下,pH为5.0时,20 min可达到饱和吸附;CuSO4溶液浓度为2.32 mmoL/L,床流速为2.7 BV/min,穿透吸附时的床体积为149.0时,该纤维对Cu2+的动态穿透沉淀和吸附容量为1.66 mmol/L;该纤维经5次再生后其交换容量由再生前的4.89 mmol/g升高到4.97 mmol/g,饱和吸附时再生纤维吸附容量达到再生前的95.6%,其再生性能良好。(本文来源于《合成纤维工业》期刊2007年03期)

李夏兰,翁连进,陈培钦,蔡婀娜[4](2005)在《羧酸型离子交换纤维对卡那霉素的吸附》一文中研究指出测定了羧酸型离子交换纤维吸附卡那霉素的动力学曲线和吸附等温线,并研究了温度、pH值、盐浓度对吸附卡那霉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羧酸型离子交换纤维吸附卡那霉素在10min达到平衡,其吸附平衡行为可用Langmuir方程描述;在pH7时,羧酸型离子交换纤维吸附卡那霉素的静态交换容量为最大,可达5.6×104U/g;羧酸型离子交换纤维吸附卡那霉素随温度变化很小;NaCl的存在使羧酸型离子交换纤维对卡那霉素的交换容量减小;对发酵液中卡那霉素的动态交换容量为5.16×104U/g,洗脱率为88.1%.(本文来源于《过程工程学报》期刊2005年04期)

李夏兰,翁连进,陈培钦,蔡婀娜[5](2005)在《羧酸型离子交换纤维吸附庆大霉素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测定了羧酸型离子交换纤维吸附庆大霉素的动力学曲线和吸附等温线,研究了温度、pH、无机离子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羧酸型离子交换纤维吸附庆大霉素在16min时基本达到平衡,且为单分子层吸附。在pH8左右其静态交换容量可达3.22×104u/g;对发酵液中庆大霉素的动态交换容量为2.01×104u/g,洗脱率92.7%。(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工业杂志》期刊2005年05期)

翁连进,甘林火,韩媛媛,王士斌[6](2005)在《羧酸型离子交换纤维吸附L-精氨酸》一文中研究指出测定羧酸型离子交换纤维吸附L 精氨酸的动力学曲线和吸附等温线 ,详细考察温度、pH值、氯化铵和氯化钠浓度等因素对其吸附L 精氨酸的影响 .结果表明 ,离子交换纤维吸附L 精氨酸 2 0min后 ,基本上达到平衡 .L 精氨酸在纤维上的吸附 ,可以用Langmuir方程来描述 ;温度对吸附影响很小 .在实验pH范围内 ,随着pH升高吸附量增大 ,直到pH为 9时达到最大 ;而当pH高于 1 0后吸附量迅速下降 .溶液中铵离子或钠离子浓度增大 ,L 精氨酸的吸附量迅速下降 .(本文来源于《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5年01期)

王金涛[7](2002)在《羧酸型离子交换纤维的制备、结构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离子交换纤维(IEF)是一类新型吸附与分离材料,具有较大的有效比表面积,传质距离短,因而拥有吸附与解吸速度快、再生能力强、能耗低、流体阻力小等一系列优点,加上能以纤维、布、无纺布等多种形式使用,开拓了许多新的技术工艺,被广泛应用于个体呼吸性防护、气体净化、环境保护、生物化工、湿法冶金等领域。 本文以腈纶(PAN)纤维为原料,采用水合肼控制预交联,再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制得了一种机械性能好、交换容量高(6.5mmol/g)羧酸型阳离子交换纤维。研究了物料配比和温度等因素对制备反应的影响。借助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等手段探讨了合成反应的机理,并结合热分析及SEM技术表征了其物理化学性能,测定了该功能材料的PH滴定曲线及相应点的吸水率、使用再生性能、化学稳定性。研究了该功能纤维对NH_3、SO_2、HCL、HF等有害气体的动态吸附性能,测定了纤维水分含量和直径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材料对氨气的吸附量达到56.2mg/g,对二氧化硫的吸附量达到200mg/g,但材料的动态吸附性能受水分含量和直径影响很大。又研究了该纤维材料在水溶液中对Zn2+、Cd2+、Hg2+等过渡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测定了温度、起始浓度、PH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功能纤维对部分过渡金属二价离子有良好的吸附,对zn2+、Cd2+、Hg2+的吸附量分别为196.79mmg/g、275.40rmmg/g、684.01mmg/g。(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02-05-01)

王金涛,原思国,赵林,王毅[8](2001)在《羧酸型离子交换纤维的制备与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腈纶为原料 ,采用水合肼控制预交联和碱性水解两步法制得交换容量高达 6.48m mol/g物理机械性能良好的羧酸型离子交换纤维 ( Carboxy-IEF)。利用 IR谱、元素分析对其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结合热分析及 SEM技术对其物理与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 ,测定了该功能纤维的 p H滴定曲线及相应点的吸水率、机械强度、使用再生性能及对氨气的动态吸附性能。结果表明 ,该纤维具有良好的使用再生性能 ,对氨的平均穿透容量达 5 6m g/g,为活性炭的 7.5倍(本文来源于《合成纤维工业》期刊2001年06期)

羧酸型离子交换纤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系统考察了羧酸钠离子交换纤维在不同温湿度条件下的吸水率,在中低温湿度条件下,其吸水率可达33.3%以上,在正常温湿度条件下对SO2气体的动态穿透吸附容量达107 mg/g,再生性能良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羧酸型离子交换纤维论文参考文献

[1].张捷,宋艳阳,原思国.PAN基羧酸离子交换纤维从电镀废水中回收镍和铜的研究[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15

[2].梁志宏,赵振新,赵林,原思国.羧酸钠离子交换纤维对SO_2气体的吸附性能研究[J].河南科学.2007

[3].梁志宏,原思国,刘清,赵林.羧酸钠型离子交换纤维对Cu~(2+)的吸附性能研究[J].合成纤维工业.2007

[4].李夏兰,翁连进,陈培钦,蔡婀娜.羧酸型离子交换纤维对卡那霉素的吸附[J].过程工程学报.2005

[5].李夏兰,翁连进,陈培钦,蔡婀娜.羧酸型离子交换纤维吸附庆大霉素性能的研究[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5

[6].翁连进,甘林火,韩媛媛,王士斌.羧酸型离子交换纤维吸附L-精氨酸[J].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

[7].王金涛.羧酸型离子交换纤维的制备、结构与性能研究[D].河南大学.2002

[8].王金涛,原思国,赵林,王毅.羧酸型离子交换纤维的制备与性能[J].合成纤维工业.2001

论文知识图

羧酸型离子交换纤维对L-精氨酸离子交换纤维吸附L-精氨酸的吸附等温线离子交换纤维的TG图离子交换法提纯庆大霉素工艺流程图精氨酸各种离子质量分数随pH值变化曲线温度对离子交换纤维吸附L-精氨酸的影响

标签:;  ;  ;  ;  ;  ;  ;  

羧酸型离子交换纤维论文_张捷,宋艳阳,原思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