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硫色谱论文_李晓青

导读:本文包含了嗜硫色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色谱,抗体,脂肪,碱性,氨基酸,序列,卵黄。

嗜硫色谱论文文献综述

李晓青[1](2016)在《新型嗜硫色谱整体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整体柱材料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固定相分离材料,该材料具有制备方法简单、机械强度高、成本低等特点。嗜硫色谱材料是一种利用材料上的砜-硫醚基团与含有二硫键的抗体间的特异性相互作用,从而实现对抗体的特异性识别、富集与分离的方法。然而,目前的嗜硫色谱材料具有机械强度小、成本高、存储难、而且无法多次重复使用等缺点。因此,本研究利用嗜硫色谱的机理和整体柱材料的优点,将嗜硫试剂首次引入整体柱材料中,并制得嗜硫色谱整体材料。利用砜-硫醚基团与抗体间特异性相互作用,从而实现对抗体的特异性识别、富集与分离。此外,我们还利用嗜硫色谱作用的机理,研究了嗜硫色谱整体材料对含有二硫键的有机化合物的富集与分离。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1.通过后修饰法制备一种新型嗜硫色谱整体材料。在引发剂的存在下,将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A)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于致孔剂十二醇和二甲基亚砜(DMSO)中进行共聚反应,得到表面含有环氧基团的整体柱材料poly(GMA-co-MBAA)。然后,通过氨基环氧开环的方法将嗜硫试剂磺胺(SAA)后修饰到整体柱材料poly(GMA-co-MBAA)表面,制得含有砜基的嗜硫色谱整体材料SAA-poly(GMA-co-MBAA)。该嗜硫色谱材料为交联的网状结构,稳定性好且价格低廉,可应用于对抗体Ig Y的特异性富集与分离。2.采用新型和简单的“一步法”首次制备可调控的3D骨架结构的嗜硫色谱整体材料,该嗜硫色谱整体材料对有机含二硫键的有机小分子和生物抗体具有特异性富集与分离。即以叁(2,3-环氧丙基)异氰酸酯(TEPIC)为交联剂,磺胺(SAA)为功能单体,聚乙二醇300(PEG 300)为致孔剂进行开环共聚反应一步制得嗜硫色谱整体材料poly(TEPIC-co-SAA)。通过该方法制得的嗜硫色谱整体材料poly(TEPIC-co-SAA)具有均匀的3D骨架结构、机械强度高且表面具有高密度的砜-硫醚基团。对该材料的制备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到不同骨架结构的嗜硫色谱整体材料。采用该方法制备的整体材料与传统后修饰发制备的整体材料相比较,该整体材料制备简单且含有更高密度的砜-硫醚基团,并可应用于对有机含二硫键的有机小分子以及抗体Ig Y进行特异性的富集与分离。3.采用线性嗜硫试剂一步制得新型嗜硫色谱整体材料,即采用TEPIC为交联剂,线性嗜硫试剂磺酰胺(SFA)为功能单体单体,PEG-300为致孔剂,通过热引发缩合聚合反应制备含砜-硫醚基团的嗜硫色谱整体材料poly(TEPIC-co-SFA)。通过改变各组分的配比、致孔剂的种类以及反应温度可以得到不同骨架结构的嗜硫色谱整体材料。此外,该嗜硫色谱整体材料能够对有机含二硫键的有机小分子和生物抗体同时进行特异性的富集与分离,如对有机分子含二硫键的有机小分子中的双(4-羟基苯基)二硫醚、双(4-羟基苯基)甲烷和3H-1,2-苯并二磺酚-3-酮等小分子具有良好的富集与分离效果。(本文来源于《安徽师范大学》期刊2016-04-01)

刘玄,宋宏新[2](2006)在《嗜硫色谱纯化抗体技术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嗜硫色谱在高盐环境下对抗体及其他某些蛋白质产生特异性吸附,再在低盐条件下洗脱,可获得高纯度及高回收率的蛋白质产品,是一种新型蛋白质纯化技术。该文对嗜硫色谱及其在抗体纯化中的应用做了综述。(本文来源于《色谱》期刊2006年01期)

潘剑茹,何火聪,王中来,饶平凡[3](2005)在《嗜硫色谱法提取蕲蛇蛇毒中酶组分》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应用嗜硫色谱提取薪蛇蛇毒中蛋白组分的效果,并对该组分进行部分表征,鉴定了谈组分的抗凝血效果和蛋白酶活性。(本文来源于《闽江学院学报》期刊2005年02期)

吴吟妮,潘剑茹,江贤章,吴松刚,施巧琴[4](2004)在《嗜硫色谱分离纯化碱性脂肪酶及其氨基酸序列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扩展青霉 (Penicilliumexpansum)FS1884所产生的碱性脂肪酶经硫酸铵沉淀、Sephacr ylS 2 0 0柱层析后 ,再经嗜硫色谱 (ThiophilicChromatography)柱层析 ,被纯化了 173.8倍 ,最终比活为 5 6 94 .9U mg。纯化后的脂肪酶达到了SDS PAGE电泳纯、PAGE电泳纯以及毛细管液相色谱 (CapillaryLiquidChromatography)纯。该脂肪酶N 端氨基酸序列测定的结果是 :ATADAAAFPDLHRAAKLSSA ,与来自青霉属其它真菌脂肪酶一级结构作了比较(本文来源于《工业微生物》期刊2004年04期)

吴吟妮,江贤章,潘剑茹,黄建忠[5](2004)在《嗜硫色谱分离纯化脂肪酶及氨基酸序列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所产生的脂肪酶经硫酸氨沉淀、Sephacryl 200柱层析后,再经嗜硫色谱(Thiophilic Chromatography)柱层析,被纯化了174倍。纯化后的脂肪酶达到了SDS-PAGE电泳纯、PGAE电泳纯及毛细管反相色谱(CLC)纯。脂肪酶N-端氨基酸序列测定的结果是:A T A D A A A FP D L H R A A K L S S A。(本文来源于《2004年全国生物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4-08-01)

吴吟妮,江贤章,黄建忠,施巧琴,吴松刚[6](2003)在《嗜硫色谱法分离纯化碱性脂肪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碱性脂肪酶(EC 3.1.1.3),是一种具有水解与合成脂肪的界面酶,在轻化工、生物制药、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我院已研制成功了工业级和食品级碱性脂肪酶。开发药用脂肪酶是生物制药的一个方向,但传统的分离纯化技术很难满足药用酶高纯度的要求。嗜硫色谱是利用砜-硫醚基团对蛋白质的特异吸附来进行蛋白质分离纯化的一项前沿技术,具有高特异性、高吸附量、设备简单等优点。本文就嗜硫色谱分离纯化碱性脂肪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为该酶的晶体学、化学修饰的研究提供了技术保证。1酶蛋白二硫键位的确定对粗酶进行还原与非还原处理,SDS-PAGE(图1)显示前者相对迁移率较后者稍大,表明该酶不含链间二硫键(为单链酶)而含有链内二硫键。可以用嗜硫色谱进行分离纯化。2 Sephacryl S-200凝胶过滤将冻干后的粗酶溶于20mmol/L的Tris-HCl缓冲液(pH8.5)中,上样到Sephacryl S-200层析柱(Φ26cm×1m,预先用含50mmol/LNa_2SO_4的缓冲液平衡),收集酶活洗脱峰。SDS-PAGE电泳表明,脂肪酶蛋白(28kD)是主峰而其他两类蛋白(25 kD、39kD)含量较低,条带染色浅。3嗜硫层析(Thiophilic Chromatography,T-gel)将经过凝胶过滤的酶液,加入Na_2SO_4,上样到T-gel。Na_2SO_4浓度是影响脂肪酶T-gel纯化的一个关键因素。当Na_2SO_4浓度为0.5mol/L时,发现洗脱峰(通过C-18疏水反相色谱检查)含有两个组份(图2),分子量分别为39kD和28kD,这表明39kD的杂蛋白也含有二硫键。当Na_2SO_4浓度为0.4mol/L时,脂肪酶蛋白可被特异性地吸附,集中出现在洗脱峰中;而其他两个杂蛋白则只在穿透峰中出现。当Na_2SO_4浓度为0.3mol/L时,脂肪酶蛋白无法吸附在T-gel上,并随着杂蛋白一起穿过T-gel,没有分离效果。这主要是因为盐浓度太低,未能打开酶的链内二硫键。(本文来源于《第四届中国酶工程学术交流讨论会论文集》期刊2003-10-12)

潘剑茹,李珑,王中来,饶平凡[7](2001)在《嗜硫性色谱分离鸭蛋抗体》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嗜硫性色谱从鸭蛋蛋黄中提取抗体 .将澄清的蛋黄水溶性部分脱脂后 ,利用嗜硫色谱 (T -gel)分离鸭蛋蛋黄中的抗体 (IgY) ,得到的两种鸭蛋抗体 ,经SDS -PAGE检测 ,分子量分别为 2 0 0kD和 12 0kD .整个分离过程的IgY回收率极高 .(本文来源于《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1年05期)

傅蓉,李珑,王中来,林向阳,林秀梅[8](2000)在《鸡卵黄免疫球蛋白的嗜硫性色谱一步分离纯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重力沉降法对卵黄液进行脱脂预处理 ,利用嗜硫性色谱 ,实现鸡卵黄免疫球蛋白(IgY)的一步分离纯化 ,蛋白质的回收率高达 91% .鸡卵黄免疫球蛋白IgY经SDS -PAGE检测为电泳纯 ,活性回收率达 70 %以上(本文来源于《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0年06期)

嗜硫色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嗜硫色谱在高盐环境下对抗体及其他某些蛋白质产生特异性吸附,再在低盐条件下洗脱,可获得高纯度及高回收率的蛋白质产品,是一种新型蛋白质纯化技术。该文对嗜硫色谱及其在抗体纯化中的应用做了综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嗜硫色谱论文参考文献

[1].李晓青.新型嗜硫色谱整体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D].安徽师范大学.2016

[2].刘玄,宋宏新.嗜硫色谱纯化抗体技术的研究进展[J].色谱.2006

[3].潘剑茹,何火聪,王中来,饶平凡.嗜硫色谱法提取蕲蛇蛇毒中酶组分[J].闽江学院学报.2005

[4].吴吟妮,潘剑茹,江贤章,吴松刚,施巧琴.嗜硫色谱分离纯化碱性脂肪酶及其氨基酸序列测定[J].工业微生物.2004

[5].吴吟妮,江贤章,潘剑茹,黄建忠.嗜硫色谱分离纯化脂肪酶及氨基酸序列测定[C].2004年全国生物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4

[6].吴吟妮,江贤章,黄建忠,施巧琴,吴松刚.嗜硫色谱法分离纯化碱性脂肪酶的研究[C].第四届中国酶工程学术交流讨论会论文集.2003

[7].潘剑茹,李珑,王中来,饶平凡.嗜硫性色谱分离鸭蛋抗体[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

[8].傅蓉,李珑,王中来,林向阳,林秀梅.鸡卵黄免疫球蛋白的嗜硫性色谱一步分离纯化[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

论文知识图

嗜硫色谱柱层析Fig3.鸭蛋蛋黄WSF的嗜硫色谱图嗜硫色谱分离IgY嗜硫色谱柱层析AA-MP-I纯化过程嗜硫色谱的线性配基结构

标签:;  ;  ;  ;  ;  ;  ;  

嗜硫色谱论文_李晓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