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个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道德个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道德个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道德,个性,法治,道德经,课堂,马克思,乌尔。

道德个性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姜玲[1](2019)在《精心设计彰显个性——打造初中道德与法治优质课堂一探》一文中研究指出新课改已实施多年,倡导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已深入人心,道德与法治课堂作为对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阵地,不仅需要精心设计与准备,还需要围绕教材与学生因地制宜施教,才能真正让道德与法治知识印入学生脑海,融入学生日常行为。就此结合实践做一探索分析。(本文来源于《新课程(下)》期刊2019年11期)

王国学,尚人[2](2019)在《论赫勒关于个性视角下道德标准的界域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偶然地降生于具体的实在世界这一客观事实已经给生而为人设定了界限,人的选择注定是被设定了场域的界限选择。作为独一无二的且具有特性的人来说,要想适应这个给定的、具体的世界,必须要将与生俱来的特性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降低自己的动物性,转而发展自己的个性。个性是将"为我意识"转变为"为我们意识"的特质,是能够为了长远利益而降低冲动并使其能够与社会规范相适应的本质。不仅如此,个性也是人的道德性的体现,是道德标准确立最低限度的重要参考。每个人道德标准的界域就是每个人个性发展的程度界限。因而,随着社会发展,个体个性的转变也标志着以此为基础的道德标准的动态变化。道德标准的界域将处于永恒变动之中。(本文来源于《学术交流》期刊2019年10期)

刘蕙心[3](2019)在《70后女性书写的共性与个性——以《上海宝贝》与《道德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上海宝贝》与《道德颂》同为70后女作家的代表作品,其叙事主题中除却"大女主"与"叁人行"的女性文学传统元素之外,更有对爱情与道德的不同思考。也正是对于后者的观照体现出了卫慧与盛可以的文学功力的差异,一个是哗众取宠般"昙花一现"的短暂惊艳,另一个则会给读者留下关于人生意义的思考。(本文来源于《阴山学刊》期刊2019年02期)

郑薇[4](2019)在《卫生学、疯癫与非道德:《没有个性的人》中的疾病书写》一文中研究指出奥地利作家罗伯特·穆齐尔的小说《没有个性的人》(Robert Musil, Der Mann ohne Eigenschaften, 1930—1933)中的疾病书写集中体现在小说对杀人犯莫斯布鲁格尔所患精神疾病的描写上。小说对莫斯布鲁格尔在精神疾病中犯罪杀人行为的书写,对主人公乌尔里希对此不置可否的态度的描述,成为小说被批评家所诟(本文来源于《中国图书评论》期刊2019年02期)

陆雯君[5](2018)在《道德与法治教学呼唤个性作业》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业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拓展与延伸,是引导学生自主预习新知识、温习旧知识的重要途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积极为学生设计富有创意的作业:预习作业设计要体现趣味性,课堂作业设计要体现多样性,课外作业设计要体现个性化,使学生主动思考,个性得到发展。(本文来源于《小学教学参考》期刊2018年33期)

施春花[6](2018)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故事教法个性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新课改要求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根据学情选择合适教学方法,丰盈教学手段。故事教学法迎合了学生兴趣爱好,对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极大促进作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筛选故事内容,利用故事推进课堂教学,启迪学生思维,塑造良好道德品质。(本文来源于《新教育》期刊2018年32期)

杨晓东[7](2018)在《理性道德秩序的重建——评《个性道德与理性秩序——赫勒道德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阿格妮丝·赫勒深化了马克思理论中的道德思想,也为克服现代性危机提出了独特的改革方案。她的理论思想在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她的作品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被译为多国语言并广泛发行。黑龙江大学王秀敏教授2011年出版了《个性道德与理性秩序——赫勒道德理论研究》一书,以道德语言的无序状态为研究突破口,为阿格妮丝·赫勒的道德哲学研究提供了详细的研究资料。王秀敏教授立足于后现代以及双重偶然性生存的个人,从双重反思、伦理规则、责任和自(本文来源于《学术交流》期刊2018年08期)

王雨杉,刘豪[8](2017)在《赫勒双重性质的自我反思对个性道德发展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现代人生活境况的分析,赫勒提出了双重性质的自我反思,以实现道德重建。她呼吁人们通过现实中的道德规则和对自我行为的审视,形成良好的道德判断力,进而塑造起个性道德。她呼吁人们跟随好人的行为指引,来恢复社会的道德秩序。尽管靠每个人去主动约束自己的行为带有些许理想主义色彩,赫勒的理论为当今社会道德状况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世纪桥》期刊2017年10期)

陈慧芳,任太全,黎鹏程[9](2017)在《从《道德经》无为思想谈当代大学生的个性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无为"思想是《道德经》中老子思想的代表。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了"柔弱不争,致虚守静,因循自然"的无为思想,强调顺应自然规律去"为"。"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碌碌无为,而是不妄为、不乱为,以"无"的原则去"为"。近年来,中国与世界接轨的新形式导致多元化观念的广泛渗入,加剧了大学生个性发展的不确定性。用"无为"思想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教育与引导,对促使其拥有健康的个性发展有着深刻而实际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期刊2017年17期)

王晓漪[10](2017)在《基于个性课堂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设计中运用个性课堂的原理,首先,依据个性课堂的知识境域性的要求,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其次,依据个性课堂的学生主动建构的要求,运用以事论理法、悖论预设法、社会事件分析法等生成性教学方法;第叁,依据个性课堂的学习动态生成性的要求,形成促进过程性考核的评价体系。(本文来源于《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期刊2017年09期)

道德个性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人偶然地降生于具体的实在世界这一客观事实已经给生而为人设定了界限,人的选择注定是被设定了场域的界限选择。作为独一无二的且具有特性的人来说,要想适应这个给定的、具体的世界,必须要将与生俱来的特性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降低自己的动物性,转而发展自己的个性。个性是将"为我意识"转变为"为我们意识"的特质,是能够为了长远利益而降低冲动并使其能够与社会规范相适应的本质。不仅如此,个性也是人的道德性的体现,是道德标准确立最低限度的重要参考。每个人道德标准的界域就是每个人个性发展的程度界限。因而,随着社会发展,个体个性的转变也标志着以此为基础的道德标准的动态变化。道德标准的界域将处于永恒变动之中。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道德个性论文参考文献

[1].姜玲.精心设计彰显个性——打造初中道德与法治优质课堂一探[J].新课程(下).2019

[2].王国学,尚人.论赫勒关于个性视角下道德标准的界域问题[J].学术交流.2019

[3].刘蕙心.70后女性书写的共性与个性——以《上海宝贝》与《道德颂》为例[J].阴山学刊.2019

[4].郑薇.卫生学、疯癫与非道德:《没有个性的人》中的疾病书写[J].中国图书评论.2019

[5].陆雯君.道德与法治教学呼唤个性作业[J].小学教学参考.2018

[6].施春花.小学道德与法治故事教法个性探索[J].新教育.2018

[7].杨晓东.理性道德秩序的重建——评《个性道德与理性秩序——赫勒道德理论研究》[J].学术交流.2018

[8].王雨杉,刘豪.赫勒双重性质的自我反思对个性道德发展的作用[J].世纪桥.2017

[9].陈慧芳,任太全,黎鹏程.从《道德经》无为思想谈当代大学生的个性发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7

[10].王晓漪.基于个性课堂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设计[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

标签:;  ;  ;  ;  ;  ;  ;  

道德个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