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丙苯氧化论文_胡建玲

导读:本文包含了异丙苯氧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异丙苯,过氧化氢,过氧化,催化剂,纳米,算法,管壳。

异丙苯氧化论文文献综述

胡建玲[1](2018)在《一种异丙苯氧化反应器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一种异丙苯氧化反应器的应用及结构特点,并对材料要求、强度计算等问题进行了总结。(本文来源于《当代化工研究》期刊2018年10期)

苏如孟[2](2018)在《钛硅分子筛催化过氧化氢异丙苯氧化丙烯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丙烯环氧化制备环氧丙烷反应中,催化剂的选择需要与氧化剂的种类相匹配。为满足绿色化学的需求,常用的氧化剂为双氧水与过氧化氢异丙苯(CHP)。双氧水氧化法与过氧化氢异丙苯共氧化法作为环境友好型清洁生产工艺具有应用前景。研究表明,以过氧化氢异丙苯为氧化剂的丙烯环氧化反应体系中,催化剂需具备四配位的钛、表面疏水、介孔结构的特点。目前用于工业化装置的催化剂主要是硅烷化的介孔分子筛及无定型钛硅复合物,相比于介孔及无定型材料而言,多级孔TS-1具有更好的疏水性、水热稳定性、热稳定性及更宽的孔径分布。本文将不同钛硅材料用于催化过氧化氢异丙苯氧化丙烯反应,并选用多级孔TS-1为催化剂考察了反应条件的影响。本文利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Ti-MCM-41、Ti-HMS、Ti-SiO_2、HTS-1、未晶化HTS-1前驱体及钛硅复合物等钛硅材料,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等对钛硅材料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研究合成条件及改性处理对其结构的影响。以丙烯环氧化反应为探针反应,评价了不同钛硅材料的催化性能。比较不同条件合成的多级孔TS-1在丙烯环氧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发现硅钛比、聚季铵盐-6用量及晶化时间都会影响所得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硅钛比33、聚季铵盐-6与二氧化硅的质量比为3/3、170℃晶化4d制备的多级孔TS-1催化反应性能较好。催化剂改性处理包括硅烷化改性、酸处理、醇处理及金属盐处理,研究发现硅烷化改性及醇处理增加催化剂表面疏水性、金属盐改性减少酸中心的数量,均可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性能;酸处理可以洗掉锐钛矿及覆盖在催化剂活性中心上的非骨架钛,催化剂的活性提高。结合上述催化剂表征和反应结果,发现催化剂骨架钛的含量、介孔孔容大小及孔道连通性、表面疏水性及酸中心的数量对催化剂性能影响较大。采用控制单一变量法研究间歇釜中反应条件对过氧化氢异丙苯氧化丙烯反应结果的影响,将体系中所得环氧丙烷的质量浓度作为催化剂性能的考察指标,系统研究了催化剂用量、氧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及反应溶剂的影响,得出较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80℃,反应压力0.8 MPa,CHP浓度7%,CHP与催化剂的质量比为15:1,反应时间4 h,此条件下以HTS-1为催化剂,CHP的有效利用率可以达到72.75%,PO的选择性为100%。(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8-04-01)

张丽君,高焕新,胥明[3](2016)在《异丙苯氧化制过氧化异丙苯反应工艺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异丙苯氧化制过氧化异丙苯是工业制苯酚和丙酮的重要反应过程,本研究考察了填料塔式反应器中异丙苯氧化制过氧化异丙苯的反应工艺。本工艺采用高效填料,强化了反应器中气液传质,能够大幅度提高氧化反应效率;通过对引发剂、空速以及温度等反应参数的优化,完全消除了反应诱导期,大幅提高氧化反应速率和氧气转化率,氧化产物中各项杂质指标达到工业指标。在反应温度85~100℃,反应压力0.20~0.30 MPa,空气体积空速12~18 h~(-1)的优化反应条件下,最终氧化产物中过氧化异丙苯质量含量大于24%,尾氧的质量分率小于6%。(本文来源于《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期刊2016年03期)

许琦光,王延军,张杰,黄崇品[4](2014)在《碱性离子液体[BMIM]OH催化间二异丙苯氧化反应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2 L搅拌反应釜,在(80~95)℃和空气流量300 L·h-1条件下,以离子液体[BMIM]OH为催化剂,进行间二异丙苯液相空气氧化反应动力学研究。通过热力学分析,提出氧化反应体系的反应网络,确定反应体系的主反应与副反应。根据氧化反应机理,对幂函数的速率方程进行修正,得到动力学模型方程。基于动力学实验数据,对模型方程中的动力学参数进行估值,并对其进行相应的模型检验,建立可描述间二异丙苯氧化过程的反应动力学模型。(本文来源于《工业催化》期刊2014年12期)

夏俊芝[5](2011)在《过氧化二异丙苯在异丙苯氧化反应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UOP工艺的中沙(天津)石化有限公司苯酚丙酮装置是目前国内生产能力最大的苯酚丙酮装置。该公司首次使用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作为氧化反应的引发剂并生产出合格产品。与传统的引发剂过氧化氢异丙苯(CHP)相比,DCP在装填操作、安全性能、对氧化反应的影响及废弃物处理等方面均优于CHP。DCP的成功应用为生产苯酚丙酮产品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本文来源于《石化技术》期刊2011年03期)

李延刚[6](2011)在《过氧化二异丙苯氧化尾气控制的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DCS与ESD系统在我国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石化企业,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需要提高产品的质量,降低人工成本和原材料消耗,保证安全生产,必须提高生产过程自动化程度。无论新建装置还是老装置改造,DCS与ESD得组合应用得到了普遍的应用。氧化塔是化工行业的重要生产设备,它的运行状况(直接关系着化工厂的安全生产及经济效益,而DCP装置中氧化尾气的控制又是氧化反应中比较重要的控制,氧化尾气的含氧量不但影响到氧化反应的速度与深度,而且直接关系到生产的安全、尾气吸收等。所以,如何控制好氧化尾气的含氧量变得非常重要,在正常生产中,除了正常的精心操作、设备维修和不断地改进工艺外,更应注意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案和足以保证安全生产的联锁控制系统。在石油化工等流程过程工业中,为了保证生产的安全,选用DCS控制系统进行连续生产,选用ESD紧急停车系统进行安全联锁。DCP装置控制系统采用日本横河CENTUM CS3000控制系统以及霍尼韦尔的ESD紧急停车系统,通过了解DCP氧化尾气的控制及生产工艺要求,根据集散型控制系统设计思想提出氧化尾气DCS与ESD系统的控制原则,设计了符合氧化尾气生产工艺要求的控制系统。CS3000组态软件可以灵活方便的组态完成对生产过程的监视及故障检测和统计报表等功能,给生产和管理带来很大方便。对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控制变量应用基本PID、串级控制、顺序控制等控制算法实现稳定可靠的控制,达到了工艺要求,保证生产安全。对氧化尾气系统系统的可靠性进行分析,采用了许多提高可靠性的措施,提高系统可靠性,实现不间断生产。本文在消化引进设备和技术的基础上,结合DCP氧化生产实际应用,进行了以下内容的研究:1.分析研究日本横河CENTUM系统DCS和霍尼韦尔ESD的软硬件资源的功能,为系统的二次开发提供技术支持。2.研究各种常用的控制算法,结合横河DCS在DCP氧化中控制算法的具体应用,不断优化DCS的控制方案。3.探讨了氧化尾气中氧含量的测量与控制方案,氧分析仪的几种测量原理与选择,详细介绍了Servomex1900氧气分析仪。4.详细介绍了霍尼韦尔ESD在DCP氧化中的具体应用,从工艺要求、控制方案的选择,到最终的组态,以及联锁后的恢复等。(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1-09-01)

许炯[7](2011)在《UF膜法纳米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制备及其对异丙苯氧化反应的催化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纳米金属氧化物是一类重要的催化剂,膜技术制备纳米颗粒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以微滤膜或超滤膜为分散介质,在压差作用下,溶液透过膜孔被分散到另一相中,通过此法制备的纳米颗粒,分散均匀,粒径可控,与传统方法相比优势明显。首先,本文通过化学均相沉淀法、浸没式中空纤维超滤(UF)膜法及管壳式中空纤维UF膜法制备了纳米氧化铜(CuO)催化剂。考察了不同制备方法及催化剂合成条件如温度、反应物摩尔比等对CuO的结构及催化氧化异丙苯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膜法制备的CuO粒径更小、比表面积更大、催化活性(以过氧化氢异丙苯(CHP)产率衡量)最高。另外,确定了管壳式中空纤维UF膜法制备纳米氧化铜催化剂的最佳制备条件。其次,通过管壳式中空纤维UF膜法制备了基于CuO的复合型及复配型催化剂并研究了其对异丙苯的催化性能(催化活性和选择性)。结果表明:复合型催化剂ZnO-CuO在制备过程中两组份间发生了协同作用,得到的催化剂粒径小,比表面积大,分散性好,催化性能优于复配型催化剂ZnO/CuO;ZnO的加入使得复合催化剂的选择性明显提高,且最佳的ZnO含量为25 wt.%。最后,以管壳式中空纤维UF膜法制备的复合型催化剂25%ZnO-75%CuO催化异丙苯,考察了催化条件对其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为90℃,ZnO-CuO用量为8-9g/L,空气流量为700mL/min时, CHP产率达到38.74%,反应选择性超过84%。研究结果表明,管壳式UF膜法CuO与化学沉淀法CuO相比,CHP产率提高40%以上;管壳式UF膜法25%ZnO-75%CuO的选择性比管壳式UF膜法CuO高12%以上,CHP产率也略有增加,并且可再生重复使用。(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1-01-01)

金姬[8](2010)在《间二异丙苯氧化合成间苯二酚》一文中研究指出间苯二酚俗称雷锁辛,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农业、染料、涂料、医药、塑料、橡胶、电子化学品等领域。目前,间苯二酚主要用于橡胶工业,用于生产轮胎帘子布浸胶剂,以及汽车用胶管、胶带的粘合剂的生产。专家预测,伴随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全球间苯二酚市场增长最快的国家,将成为全球间苯二酚的消费大国。本文对间二异丙苯(m-DIPB)氧化制备间苯二酚的反应进行了探索性研究。以混合二异丙苯为原料经择形催化裂解和减压蒸馏,制备了高含量的间二异丙苯。以氧气作氧化剂,于90℃下,和有水有碱的条件下氧化间二异丙苯26 h,生成间二异丙苯过氧化氧物。未反应物料循环使用,产物先用5%NaOH溶液萃取,继而以甲基异丁基酮于80℃再萃取一次所得产物间二异丙苯二轻过氧化氢物(DHP)和间二异丙苯单氢过氧化氢物(MHP),经双氧水酸性预处理并用4 A分子筛干燥后,在叁氟化硼乙醚催化下分解,然后用乙醚萃取叁次即可得间苯二酚粗品。结果表明:加入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或间二异丙苯二过氧化氢物),连续反应30h后过氧化氢物浓度即可达到35%;使用空气分散器以450 ml/min空气流量通氧,氧化效果较好;使用洗净后的填料反应,27 h时MHP%为66.78%,未洗过的填料反应,27 h时MHP%为54%。使用不同的碱,发现当使用碳酸氢钠时,27 h后MHP%为44%;氢氧化钠时,反应27 h后MHP%为64%,后者效果较好。考察反应环境对氧化反应得影响,发现在有碱无水条件下,可使MHP%高达97.74%。在间二异丙苯氧化反应中,会随着反应循环次数的增加,伴随反应液中累积的副产物含量增加,所以,需要在反应液循环使用前作洗净处理。针对间二异丙苯过氧化氢物的分解反应,对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因素,进行了正交实验,得出当温度为50℃,催化剂用量为1μL,反应时间40 min时间苯二酚的产率最好为7.8%的结论。在相同条件下,对间二异丙苯过氧化氢混合物先进行双氧水预处理后分解,得到间苯二酚的产率为8.4%,说明双氧水预处理对间苯二酚的产率提高有显着作用。(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0-06-01)

满春涛,杨旭,张礼勇[9](2010)在《RBF神经网络的异丙苯氧化系统建模与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隐含层节点中心难确定的问题,提出了一种RBF网络学习的新算法,将引入修剪技术的相减聚类算法(PTSC)和最近邻聚类算法相结合的算法,并对异丙苯氧化系统进行建模.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提高了网络的学习速度,有较强的泛化能力.(本文来源于《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0年01期)

许炯,孙余凭[10](2009)在《膜法CuO的制备及其对异丙苯氧化反应的催化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用中空纤维超滤膜制备了纳米CuO,探讨了CuO对异丙苯氧化反应的催化作用;用XRD和SEM对催化剂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催化剂制备条件及反应温度,氧气浓度对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UF膜法CuO是以单斜晶系为主的薄片晶体,晶粒间存在大量的缺陷;增大中空纤维超滤膜内侧物料流速以及增大NaOH与Cu(NO3)2物质的量比,均可减小CuO粒径及增大比表面积,其粒径和比表面积分别为14 nm及36.91 m2/g;提高反应温度及O2浓度,均可增加催化异丙苯氧化反应的转化率,但选择性有一最佳区间,反应温度90℃、O2体积分数为28.8%时,表现出最佳的催化反应效果;在相同实验条件下,膜法CuO比商品CuO的催化效果提高50%~60%。(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9年06期)

异丙苯氧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丙烯环氧化制备环氧丙烷反应中,催化剂的选择需要与氧化剂的种类相匹配。为满足绿色化学的需求,常用的氧化剂为双氧水与过氧化氢异丙苯(CHP)。双氧水氧化法与过氧化氢异丙苯共氧化法作为环境友好型清洁生产工艺具有应用前景。研究表明,以过氧化氢异丙苯为氧化剂的丙烯环氧化反应体系中,催化剂需具备四配位的钛、表面疏水、介孔结构的特点。目前用于工业化装置的催化剂主要是硅烷化的介孔分子筛及无定型钛硅复合物,相比于介孔及无定型材料而言,多级孔TS-1具有更好的疏水性、水热稳定性、热稳定性及更宽的孔径分布。本文将不同钛硅材料用于催化过氧化氢异丙苯氧化丙烯反应,并选用多级孔TS-1为催化剂考察了反应条件的影响。本文利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Ti-MCM-41、Ti-HMS、Ti-SiO_2、HTS-1、未晶化HTS-1前驱体及钛硅复合物等钛硅材料,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等对钛硅材料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研究合成条件及改性处理对其结构的影响。以丙烯环氧化反应为探针反应,评价了不同钛硅材料的催化性能。比较不同条件合成的多级孔TS-1在丙烯环氧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发现硅钛比、聚季铵盐-6用量及晶化时间都会影响所得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硅钛比33、聚季铵盐-6与二氧化硅的质量比为3/3、170℃晶化4d制备的多级孔TS-1催化反应性能较好。催化剂改性处理包括硅烷化改性、酸处理、醇处理及金属盐处理,研究发现硅烷化改性及醇处理增加催化剂表面疏水性、金属盐改性减少酸中心的数量,均可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性能;酸处理可以洗掉锐钛矿及覆盖在催化剂活性中心上的非骨架钛,催化剂的活性提高。结合上述催化剂表征和反应结果,发现催化剂骨架钛的含量、介孔孔容大小及孔道连通性、表面疏水性及酸中心的数量对催化剂性能影响较大。采用控制单一变量法研究间歇釜中反应条件对过氧化氢异丙苯氧化丙烯反应结果的影响,将体系中所得环氧丙烷的质量浓度作为催化剂性能的考察指标,系统研究了催化剂用量、氧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及反应溶剂的影响,得出较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80℃,反应压力0.8 MPa,CHP浓度7%,CHP与催化剂的质量比为15:1,反应时间4 h,此条件下以HTS-1为催化剂,CHP的有效利用率可以达到72.75%,PO的选择性为100%。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异丙苯氧化论文参考文献

[1].胡建玲.一种异丙苯氧化反应器的设计[J].当代化工研究.2018

[2].苏如孟.钛硅分子筛催化过氧化氢异丙苯氧化丙烯反应[D].大连理工大学.2018

[3].张丽君,高焕新,胥明.异丙苯氧化制过氧化异丙苯反应工艺优化[J].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2016

[4].许琦光,王延军,张杰,黄崇品.碱性离子液体[BMIM]OH催化间二异丙苯氧化反应动力学研究[J].工业催化.2014

[5].夏俊芝.过氧化二异丙苯在异丙苯氧化反应中的应用[J].石化技术.2011

[6].李延刚.过氧化二异丙苯氧化尾气控制的研究与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1

[7].许炯.UF膜法纳米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制备及其对异丙苯氧化反应的催化性能研究[D].江南大学.2011

[8].金姬.间二异丙苯氧化合成间苯二酚[D].大连理工大学.2010

[9].满春涛,杨旭,张礼勇.RBF神经网络的异丙苯氧化系统建模与仿真[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10

[10].许炯,孙余凭.膜法CuO的制备及其对异丙苯氧化反应的催化作用[J].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论文知识图

Kellogg/BP异丙苯氧化合成苯酚...催化异丙苯氧化反应后Na2CO3为...不同碱土金属氧化物及NaOH催化剂对~#...异丙苯氧化系统工艺流程信息流...异丙苯氧化系统工艺流程简图异丙苯氧化反应装置图

标签:;  ;  ;  ;  ;  ;  ;  

异丙苯氧化论文_胡建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