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斯得毕赤酵母论文_水燕,管政兵,叶俊贤,史永红,刘国锋

导读:本文包含了巴斯得毕赤酵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酵母,巴斯德,甘油,甲醇,诱导,肽酶,氧化酶。

巴斯得毕赤酵母论文文献综述

水燕,管政兵,叶俊贤,史永红,刘国锋[1](2019)在《克氏原螯虾i-型溶菌酶在巴斯德毕赤酵母中的高效胞外表达及其抑菌活性(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开发虾类来源的溶菌酶,本研究建立了利用巴斯德毕赤酵母表达系统高效分泌表达重组克氏原螯虾无脊椎动物型溶菌酶1(简称"pc-iLys1")的方法。经密码子偏好性优化后的pc-iLys1 cDNA在毕赤酵母菌株SMD1168中成功地实现胞外分泌表达,重组蛋白分子质量约为17.1 kDa。在摇瓶中对诱导表达条件进行优化,获得的相对最佳表达条件为:培养基pH 7.0,培养温度28℃,甲醇体积分数1.5%,诱导表达时间96 h。采用该优化条件,进一步利用分批补料策略在5 L发酵罐中进行高密度培养诱导,120 h后获得重组pc-iLys1,其酶活性达到2 052.6 U/mL,最终,酵母干细胞质量浓度达98.1 g/L。抑菌实验表明,重组pc-iLys1对多种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均具有明显的抑制活性。总之,本研究实现了克氏原螯虾i-型溶菌酶在毕赤酵母中的重组表达,为其大规模制备打下了基础。(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梁明丽,刘波,张伟[2](2019)在《巴斯德毕赤酵母鼠李糖代谢基因LRA3功能及其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巴斯德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由于具有遗传操作简单、重组蛋白高效分泌、高密度发酵和翻译后修饰等优点,常被用作表达宿主。其中基于甲醇诱导型强启动子P_(AOX1)的毕赤酵母表达系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表达系统,但该系统需使用易燃易爆有毒的甲醇作为诱导剂,极大地限制了其在食品酶和医药重组蛋白生产领域的应用,因而,开发无毒物质诱导的表达系统具有重要意义。前期研究预测了毕赤酵母鼠李糖代谢途径相关基因LRA1~LRA4,其中LRA3启动子P_(LRA3)可实现重组蛋白在毕赤酵母中的高效表达,但其在调控重组蛋白表达效果以及转录严谨性方面仍需进一步改进。基于此,通过敲除和回补实验证实了LRA3参与毕赤酵母鼠李糖代谢途径,并采用方便易行的环化RNA反转录PCR(circularized RNA 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CRRT-PCR)确定了P_(LRA3)的转录起始位点,预测了与转录密切相关的元件。研究结果为后期启动子的理性改造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进展》期刊2019年05期)

张呈波,唐湘华,马喻,吴倩,慕跃林[3](2019)在《高产植酸酶巴斯德毕赤酵母发酵过程中RNA-seq的转录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巴斯德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是一种甲醇营养酵母,是用于有效表达外源蛋白质的重要宿主生物。它具有大肠杆菌表达系统的优点,同时克服了酿酒酵母表达系统的许多缺陷。然而,使用巴斯德毕赤酵母生产工业酶存在许多缺点,其中表达水平的提高是关键[1-3]。为了进一步提高巴斯德毕赤酵母的表达(本文来源于《第十二届中国酶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8-08)

昝继清,曹丁,张宜靖,黄乐天[4](2019)在《巴斯德毕赤酵母表达人溶菌酶分批发酵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毕赤酵母表达重组人溶菌酶的诱导条件进行优化研究,采用恒溶解氧的分批补料发酵方式,确定甲醇诱导最适合的pH为4.5-5.5,最适合的表达温度为25℃,在细胞密度为OD600=400的条件下开始诱导,诱导60h后发酵上清液酶活力达到14013U/ml,为进一步的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轻工科技》期刊2019年08期)

王荣斌[5](2019)在《巴斯德毕赤酵母HOT在MAPK/HOG信号通路及甲醇代谢中的调控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嗜甲醇巴斯德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P.pastoris)是使用最为广泛的真核表达系统之一。其高效的醇氧化酶1启动子(Promoter of alcohol oxidase 1,P_(AOX1))可被甲醇强烈诱导但同时也被甘油等碳源强烈抑制,而甲醇作为一种化工原料,其大规模应用具有易燃易爆、碳源利用率低等缺陷。与甲醇相比,甘油等碳源具有易于代谢,还原力强等明显优势,因此构建甘油去阻遏型P.pastoris表达系统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但需要从分子层面理解甘油抑制P_(AOX1)机制。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S.cerevisiae)中,HOT1是MAPK/HOG信号通路中重要的转录因子,直接参与对多种甘油相关基因的调控,因此推测其在毕赤酵母中参与调控甲醇代谢。然而毕赤酵母MAPK/HOG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尚不清楚,HOT蛋白在MAPK/HOG信号通路及甲醇代谢中的调控机理需要深入研究。基于此,本文鉴定了P.pastoris中高渗诱导转录因子HOT1和HOT2,并对其发挥作用的分子机制以及对甲醇代谢的调控进行了研究,有以下研究成果:(1)首先鉴定了P.pastoris中HOT蛋白。以P.pastoris数据库为基础,寻找到了两个与S.cerevisiae HOT1序列同源性较高的序列,并命名为HOT1和HOT2;实验证明,HOT1和HOT2缺失都会降低细胞在高渗下的生长能力,它们在P.pastoris MAPK/HOG信号通路中起到重要作用。(2)检测了上游转录因子HOG1对HOT1、HOT2的调控。qPCR实验表明,P.pastoris中HOG1参与对HOT1基因转录水平的调控,同时酵母双杂实验结果表明HOG1与HOT1可在蛋白水平发生相互作用;而HOT2无论在转录水平还是蛋白水平均不受HOG1的调控。(3)HOT1和HOT2均定位于细胞核。推测HOT1和HOT2可能是通过改变其亚细胞定位从而发挥调控作用,因此将HOT1、HOT2与EGFP基因融合,通过细胞含有荧光的区域判断其不同条件下在细胞中的定位,结果表明:HOT1和HOT2在正常渗透压和高渗条件下均定位于细胞核中,同时HOG1基因的缺失不会改变HOT1和HOT2的亚细胞定位,HOT1和HOT2功能的发挥并不依赖于其在细胞内的定位。(4)之后研究了HOT1和HOT2对下游基因的调控。与S.cerevisiae不同,P.pastoris中GT1和GPD1的表达不受HOT1、HOT2的调控;将S.cerevisiae的P_(STL1)、P_(GPD1)导入P.pastoris,发现HOT1、HOT2也不能诱导它们的表达,说明P.pastoris中HOT1和HOT2的功能已经发生变化。同时,HOT1不再参与对下游高渗响应基因DOG2、DAK1、HXT1、CTT1和HSP12基因转录水平的调控;HOT2参与对HXT1的调控,但不参与对其他上述基因的调控。(5)最后研究了HOT1和HOT2基因的缺失对甲醇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HOT1和HOT2的缺失均可促进甲醇代谢,其中HOT2的缺失提高了菌株甘油中去阻遏的能力。(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9-06-01)

黄金金,王艳,胡萍,袁雯雯,赵艳霞[6](2019)在《桦褐孔菌膜二肽酶在巴斯德毕赤酵母中的分泌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利用巴斯德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蛋白表达体系表达了药用担子菌桦褐孔菌的一个二肽酶基因。该二肽酶基因编码区全长1814bp,包含6个内含子,编码465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二肽酶基因编码的蛋白中不含信号肽序列,但在第55–77位氨基酸之间存在一个跨膜结构。将含跨膜结构和去跨膜结构蛋白的cDNA序列分别克隆到酵母分泌型表达载体pPICZαA上,电转化至巴斯德毕赤酵母X-33中,用1%(V/V)甲醇诱导重组菌株表达目标蛋白,采用SDS-PAGE和Western-blot检测表达蛋白。结果显示,巴斯德毕赤酵母可表达含跨膜结构的完整基因,但目标蛋白不能分泌到胞外,存在于破碎细胞的沉淀中,且没有催化活性;而去跨膜结构的蛋白则可分泌表达到胞外,并具有催化活性。Ni-NTA纯化去跨膜结构的桦褐孔菌二肽酶浓度可达0.12mg/mL,并发现其在pH 7.3、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2h的条件下,以Gly-Gly为底物时,其比活为433U/mg。同时检测到其对Ile-Leu、Trp-Trp和Phe-Phe具有较高的水解活性。(本文来源于《菌物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战春君[7](2018)在《甘油抑制巴斯德毕赤酵母P_(AOX1)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巴斯德毕赤酵母作为目前重要的外源蛋白表达体系,其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大量外源蛋白例如Clostridium botulinumF型神经毒素Hc、Trameta versicolor漆酶纤维二糖脱氢酶等的表达。而在这一过程当中,醇氧化酶启动子(promoter of alcohol oxidase,P_(AOX1))作为一类受甲醇诱导调控的强启动子,目前被大量用于外源蛋白表达,但是该启动子受到甲醇的严格调控即当培养基中仅含有甲醇状况下,P_(AOX1)才会发挥启动功效,当培养基中存在甘油或者葡萄糖等碳源时,P_(AOX1)会被强烈抑制。基于此,目前通过P_(AOX1)表达外源蛋白过程中一般采用两步发酵方法,这一策略不仅极大地延长了发酵时间,增加发酵成本,并且由于甲醇代谢为甲醛过程需要氧气参与,导致甲醇在代谢过程中耗氧量增大、而产能少,同时甲醇代谢过程伴随着大量有害代谢产物如甲醛,过氧化氢,二羟丙酮等的大量生成,上述不足极大地限制了P_(AOX1)的应用。由于目前对甘油抑制P_(AOX1)机制尚不清楚,因此针对P_(AOX1)应用中缺陷并无完善的解决方案。在本研究当中我们通过生物信息学以及实验方法对巴斯德毕赤酵母当中甘油抑制P_(AOX1)机制进行初步探讨,其主要结论如下:(1)首次在巴斯德毕赤酵母中发现甘油转运体并确定其具有转运甘油功能。通过查阅SGD数据(Saccharomyces Genome Database,SGD),在巴斯德毕赤酵母基因组当中找到与酿酒酵母甘油转运体(sugar transporter 1,STL1)相似度较高的序列(67.8%),并命名为P.pGLT1(glycerol transporter 1,GLT1),通过NCBI数据库对两者氨基酸保守序列进行分析发现,STL1与GLT1均属于转运膜蛋白超家族(major facilitator superfamily,MFS),这暗示其在甘油运输方面可能具有相同功能;通过跨膜结构域分析发现,Glt1p蛋白与Stl1p蛋白类似,均是一个具有12次跨膜区域的跨膜蛋白。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Glt1p蛋白在巴斯德毕赤酵母以及粟酒裂殖酵母当中均为膜蛋白,Glt1p在粟酒裂殖酵母当中异源回补实验结果表明,Glt1p蛋白可以赋予粟酒裂殖酵母转运甘油的功能,这表明,GLT1基因在巴斯德毕赤酵母当中是作为一个甘油转运体发挥作用。(2)通过荧光定量PCR等实验证明Mxr1p蛋白可以通过与P_(GLT1)结合抑制GLT1基因转录进而降低胞内甘油含量从而最终实现P_(AOX1)甘油去阻遏效应。通过通过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GLT1基因在(35)mxr1缺失突变体以及Methanol expression regulator 1(MXR1)过表达菌株当中mRNA表达量,结果表明,与野生型当中GLT1基因mRNA表达量相比,GLT1基因在(35)mxr1缺失突变体中表达量显着升高(4倍),在MXR1过表达菌株中表达量下降(20%);同时通过测定上述菌株在甘油培养基,甘油与甲醇混合培养基以及甲醇培养基中alcohol oxidase 1(Aox1p)酶活发现,与野生型菌株中Aox1p酶活(0.40 U?OD600~(-1))以及蛋白表达量相比,在甲醇存在状况下Aox1p酶活以及蛋白表达量在(35)mxr1缺失突变体(0.06 U?OD600~(-1))中显着下降(约为15%),在MXR1过表达菌株中显着升高(1.15 U?OD600~(-1))(约为287%);通过凝胶迁移率实验发现,Mxr1p蛋白可以与甘油转运体启动子(promoter of glycerol transporter 1,P_(GLT1))上的5’-CYCC-3’核酸序列结合;这表明MXR1基因可以通过与P_(GLT1)结合来抑制GLT1基因mRNA表达,同时促进AOX1基因表达。(3)GLT1可以通过增加胞内甘油含量抑制MXR1基因转录,从而导致P_(AOX1)甘油阻遏效应。测定MXR1基因在(35)glt1缺失突变体以及GLT1过表达菌株当中mRNA表达量,在甘油存在条件下,GLT1基因缺失可以促进MXR1基因mRNA表达而GLT1基因过表达则会抑制MXR1基因mRNA表达;通过测定上述菌株中Aox1p蛋白表达量以及酶活发现,在甘油存在条件下,GLT1基因缺失可以促进Aox1p蛋白表达量以及酶活(0.34 U?OD600~(-1))升高,而GLT1基因过表达则会抑制Apx1p蛋白表达量以及酶活(0.04 U?OD600~(-1));通过测定GLT1基因缺失突变体以及过表达菌株细胞中甘油含量发现,GLT1缺失会降低细胞内甘油含量而GLT1基因过表达则会促进细胞内甘油含量升高;这表明GLT1基因可以通过提高细胞内甘油含量抑制MXR1基因表达量进而抑制AOX1基因表达。(4)在甲醇培养条件下找到与Mxr1p蛋白相互作用的新蛋白Tkl1p,并阐明其与Mxr1p形成蛋白复合体可以通过促进重要中间产物5-磷酸木酮糖的形成促进甲醛代谢。通过蛋白质拉下实验(pull down assay)以及质谱分析发现,在以甘油作为唯一碳源条件下,Mxr1p蛋白可以与巴斯德毕赤酵母当中的某些蛋白相互作用,在甲醇作为唯一碳源条件下,Mxr1p蛋白可以与UDP-glucose pyrphosphorylase基因、translation elongation factor 1-alpha基因、imidazoleglycerol-phosphate dehydratase基因、transketolase(TKL)基因相互作用;通过酵母双杂交实验发现,Mxr400AA蛋白在酿酒酵母细胞中可以与Tkl1p蛋白相互作用而Mxr150AA蛋白则不能与Tkl1p蛋白相互作用,这表明,Mxr1p蛋白与Tkl1p蛋白相互作用的位点集中在150AA至400AA区域;通过HPLC方法测定不同甲醛浓度下木酮糖含量发现,在Tkl1p过表达系统中加入纯化后Mxr1p蛋白,木酮糖含量显着高于其他对照组,其原因主要可能是Tkl1p与Mxr1p蛋白形成的复合体可以促Fructose-6phosphate(F6P)与Glycaraldehyde-3-phosphate(GAP)进入NOG(no oxidized glycolysis pathway)途径,进而促进D-Xylulose-5-phosphate(Xu5P)的再生,而过多的Xu5P则可以通过磷酸酶去磷酸化间接行促进木酮糖生成。(5)新型巴斯德毕赤酵母表达系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甘油对于P_(AOX1)抑制效应,促进外源蛋白表达。通过构建包含有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Human Serum Albumin(HSA)基因的野生型巴斯德毕赤酵母和(35)glt1突变体,评价构建的甘油去阻遏新型巴斯德毕赤酵母表达系统。在摇瓶水平上发现,Egfpp蛋白以Hsap蛋白在(35)glt1突变体中表达量显着高于其在野生型巴斯德毕赤酵母中蛋白表达量(2.5-3.5倍);在5 L发酵罐水平上,Hsap蛋白在(35)glt1突变体中表达量同样高于其在野生型巴斯德毕赤酵母当中蛋白表达量(约为野生型中表达量的4倍);并且在实验中发现,在甘油与甲醇混合培养基中Egfpp蛋白在(35)glt1突变体表达量与其在甲醇培养基中表达量接近,但是在甘油与甲醇混合培养基中,(35)glt1突变体生物量显着高于其在甲醇培养基中生物量,这表明,所构建的突变体在甘油与甲醇混合培养基中不仅可以保持外源蛋白表达量与在甲醇培养基中接近,同时可以通过提高生物量来间接提高外源蛋白表达总量。(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8-12-01)

于平,任倩,黄星星,王欣馨,易明花[8](2018)在《重组巴斯德毕赤酵母发酵生产内切几丁质酶的培养条件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重组巴斯德毕赤酵母发酵生产内切几丁质酶的最适培养条件,以期获得最佳的内切几丁质酶活力。以内切几丁质酶活力为指标,通过部分因子试验设计以及响应面法优化确定重组巴斯德毕赤酵母高产内切几丁质酶的最适培养条件。部分因子试验设计筛选的影响重组巴斯德毕赤酵母高产内切几丁质酶的3个关键因子为甲醇、油酸和吐温-80。响应面法优化的上述3个关键因子的最佳浓度分别为0.71%、0.086%和0.31%。重组巴斯德毕赤酵母发酵生产内切几丁质酶的最适培养条件为:酵母膏1%、酵母氮碱(YNB)1.34%、蛋白胨2%、甲醇0.71%、油酸0.086%、吐温-80 0.31%、PTM1 0.8%、pH 6.0。在上述培养条件下,重组巴斯德毕赤酵母产内切几丁质酶的活力高达30.92U/mL。与未优化前相比,酶活力提高了1.44倍。研究结果为内切几丁质酶的产业化生产和应用奠定了良好基础。(本文来源于《菌物学报》期刊2018年11期)

李翔[9](2018)在《甘油对巴斯德毕赤酵母甲醇代谢影响的转录组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嗜甲醇巴斯德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P.pastoris)是最为广泛使用的真核表达系统之一。其高效的启动子醇氧化酶1启动子(P_(AOX1))可被甲醇强烈诱导但又被甘油等碳源所抑制,其分子机理目前仍不清楚。为研究甘油对毕赤酵母甲醇代谢的影响,本研究以同源重组的方法敲除了P.pastoris GS115的跨膜蛋白甘油转运体1基因(GT1),并使用了高通量测序对不同培养环境(甘油、甲醇、甘油-甲醇混合)下的野生型(WT)和突变型(MUT,GT1?)菌株进行了转录组测序。对转录组数据的分析和差异基因的功能验证有以下主要研究成果:(1)甘油转运体1(GT1)的缺失可使毕赤酵母在甘油-甲醇混合培养基中解除碳源阻遏现象,突变型菌株(GT1?)在甘油甲醇混合培养基中的表达谱与野生型在甲醇培养中的表达谱相似。突变型在混合培养基中的醇氧化酶酶活显着高于野生型,即突变型可达到去阻遏状态。(2)甘油及甘油转运体可直接或间接影响胞内能量代谢、细胞程序性死亡和翻译等过程影响甲醇代谢活性。通过计算在叁个比较组中共同的差异表达的基因(DEGs),本研究发现了涉及压力响应、营养匮乏和翻译过程等的基因,解释了甘油在调控甲醇代谢中可能发挥的功能。(3)基于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本研究建立了生物学性状(如醇氧化酶活性、甘油甲醇残量和生物量)与转录组数据的关系模型。发现一与甲醇代谢高度相关的基因模块“MEmagenta”,模块中基因也涉及糖类代谢、能量代谢和信号转导等众多生物过程。(4)通过对已发表文献的发掘和本研究的数据,构建出两条可能涉及甘油抑制甲醇代谢的调控途径,即AMPK/SNF1信号通路可通过积累胞内的能量饥饿信号促进甲醇代谢,MAPK/HOG信号通路可通过促进甘油吸收和甘油生物合成抑制甲醇代谢,为进一步研究和工业菌株改良提供了潜在的位点。(5)发现了叁个可能参与甘油调控P_(AOX1)活性的关键基因ZRT1,HOT1和SUT2,并且发现SUT2的缺失可部分解除甘油培养基中甘油对甲醇代谢的阻遏作用。为后续涉及碳源阻遏关键基因的鉴定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8-06-01)

罗展浩,吴清平,张菊梅,丁郁,李程思[10](2018)在《荧光素酶表达载体构建及其在巴斯德毕赤酵母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萤火虫荧光素酶(Firefly Luciferase,FL)是ATP快速检测技术的核心组件,通过荧光强度与ATP浓度的对应关系,在食品行业检测微生物数量发挥着重大作用。本文为实现荧光素酶在重组毕赤酵母GS115中的异源表达,通过从载体pGL2-control中扩增荧光素酶基因luc,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 PIC9K中,线性化后电击转化毕赤酵母GS115菌株,筛选阳性重组菌株。在甲醇的诱导下进行酶的表达,对粗酶液进行生物活性发光分析,然后对粗酶进行超滤、阴离子层析和分子筛凝胶层析叁步纯化。甲醇诱导表达96 h发现胞外和胞内粗酶液均有相对较高的酶发光活性,酶活分别为1.45×10~6 RLU/mL和1.58×10~9 RLU/mL。SDS-PAGE与Western blot分析重组荧光蛋白大小约为70 ku,最终纯化得到的荧光素酶,其比活为7.0×10~8 RLU/mg,纯化倍数达到19.3倍,产量为48 mg/L。以上结果表明,荧光素酶能够在毕赤酵母表达系统获得较好的表达和纯化效果。(本文来源于《现代食品科技》期刊2018年06期)

巴斯得毕赤酵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巴斯德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由于具有遗传操作简单、重组蛋白高效分泌、高密度发酵和翻译后修饰等优点,常被用作表达宿主。其中基于甲醇诱导型强启动子P_(AOX1)的毕赤酵母表达系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表达系统,但该系统需使用易燃易爆有毒的甲醇作为诱导剂,极大地限制了其在食品酶和医药重组蛋白生产领域的应用,因而,开发无毒物质诱导的表达系统具有重要意义。前期研究预测了毕赤酵母鼠李糖代谢途径相关基因LRA1~LRA4,其中LRA3启动子P_(LRA3)可实现重组蛋白在毕赤酵母中的高效表达,但其在调控重组蛋白表达效果以及转录严谨性方面仍需进一步改进。基于此,通过敲除和回补实验证实了LRA3参与毕赤酵母鼠李糖代谢途径,并采用方便易行的环化RNA反转录PCR(circularized RNA 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CRRT-PCR)确定了P_(LRA3)的转录起始位点,预测了与转录密切相关的元件。研究结果为后期启动子的理性改造提供了理论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巴斯得毕赤酵母论文参考文献

[1].水燕,管政兵,叶俊贤,史永红,刘国锋.克氏原螯虾i-型溶菌酶在巴斯德毕赤酵母中的高效胞外表达及其抑菌活性(英文)[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19

[2].梁明丽,刘波,张伟.巴斯德毕赤酵母鼠李糖代谢基因LRA3功能及其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的研究[J].生物技术进展.2019

[3].张呈波,唐湘华,马喻,吴倩,慕跃林.高产植酸酶巴斯德毕赤酵母发酵过程中RNA-seq的转录分析[C].第十二届中国酶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9

[4].昝继清,曹丁,张宜靖,黄乐天.巴斯德毕赤酵母表达人溶菌酶分批发酵工艺研究[J].轻工科技.2019

[5].王荣斌.巴斯德毕赤酵母HOT在MAPK/HOG信号通路及甲醇代谢中的调控机理[D].江南大学.2019

[6].黄金金,王艳,胡萍,袁雯雯,赵艳霞.桦褐孔菌膜二肽酶在巴斯德毕赤酵母中的分泌表达[J].菌物学报.2019

[7].战春君.甘油抑制巴斯德毕赤酵母P_(AOX1)机制研究[D].江南大学.2018

[8].于平,任倩,黄星星,王欣馨,易明花.重组巴斯德毕赤酵母发酵生产内切几丁质酶的培养条件优化[J].菌物学报.2018

[9].李翔.甘油对巴斯德毕赤酵母甲醇代谢影响的转录组学研究[D].江南大学.2018

[10].罗展浩,吴清平,张菊梅,丁郁,李程思.荧光素酶表达载体构建及其在巴斯德毕赤酵母的表达[J].现代食品科技.2018

论文知识图

载体图谱四拷贝pPIc趾一cTsl一2表达克隆的筛选四拷贝pPICZQ一CTSI一2表达克隆的筛选...6 不同诱导物和诱导时间对 Pr-SP1 转录...中Stl1p与P.pastoris中G...蛋白在巴斯德毕赤酵母以及粟酒裂...

标签:;  ;  ;  ;  ;  ;  ;  

巴斯得毕赤酵母论文_水燕,管政兵,叶俊贤,史永红,刘国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