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占位性病变论文-杨莲,宋智敏

颅内占位性病变论文-杨莲,宋智敏

导读:本文包含了颅内占位性病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宫腔内占位性病变,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宫腔镜,诊断

颅内占位性病变论文文献综述

杨莲,宋智敏[1](2019)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宫腔镜检查在宫腔内占位性病变诊断中价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宫腔镜检查在宫腔内占位性病变诊断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01月-2019年01月我院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100例宫腔内占位性病变患者为对象,均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和宫腔镜检查,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比较其诊断准确性。结果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宫腔镜诊断准确率为92.00%,显着高于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准确率的70.00%和宫腔镜诊断准确率为84.00%,且宫腔诊断准确率高于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准确率(P<0.05);宫腔镜检查的灵敏度为84.85%、特异度为84.16%、阳性预测值为84.00%、阴性预测值为85.00%,均高于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71.42%、70.58%、70.00%和72.00%(P<0.05),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宫腔镜检查的灵敏度为94.85%、特异度为92.23%、阳性预测值为92.00%、阴性预测值为95.00%,均高于单独检测(P<0.05)。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宫腔镜检查宫腔内占位性病变的准确率高于单独检测。(本文来源于《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刘洪,罗凤,邢雷[2](2019)在《纤维乳管镜和乳腺超声在伴有乳头溢液的乳管内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纤维乳管镜与乳腺超声在伴有乳头溢液的乳管内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乳腺外科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133例乳头溢液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纤维乳管镜与乳腺超声检查在乳头溢液患者乳管内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情况。采用配对χ~2检验比较2种检查间乳管内占位性病变检出率的差异,以及纤维乳管镜与乳腺超声诊断乳管内乳头状瘤敏感度的差异,并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亚组间乳管内占位性病变为恶性肿瘤的概率。结果 133例患者中,有63例患者行溢液乳管腺段切除术,4例行乳腺结节微创旋切术,穿刺或包块切除术明确为恶性肿瘤后行根治术各1例,53例患者未行手术,11例患者失访。65例常规手术患者(非微创旋切术)术后病理结果:乳腺恶性肿瘤4例,乳管内乳头状瘤57例,乳腺增生4例。纤维乳管镜检查对乳管内占位性病变的检出率为57.1%(76/133),高于乳腺超声检查的24.8%(33/133)(χ~2=31.339,P<0.001),且纤维乳管镜诊断乳管内乳头状瘤的敏感度优于乳腺超声检查[93.0%(53/57)比42.1%(24/57),χ~2=33.652,P<0.001)。纤维乳管镜提示乳管内占位性病变的患者中,乳管内占位性病变出血或合并乳房包块者与未出血且无乳房包块者相比,发生恶性肿瘤的概率更高[3/13比2.3%(1/44),P=0.034]。结论纤维乳管镜对乳管内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具有优势,可以作为乳头溢液患者的常规检查。对于乳管内占位性病变合并乳房包块或者瘤体出血的患者,应行手术切除以明确诊断。(本文来源于《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期刊2019年03期)

何悦[3](2019)在《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腔内占位性病变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在子宫腔内占位性病变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60例确诊为子宫腔内占位性病变患者,均接受腹部超声与经阴道超声检查,将病理活检结果设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结果病例活检结果显示, 60例患者中,子宫内膜息肉27例,占45.0%;子宫黏膜下肌瘤22例,占36.7%;子宫内膜增生过长8例,占13.3%;子宫内膜癌3例,占5.0%。经阴道超声诊断准确率为90.0%(54/60),腹部超声诊断准确率为81.7%(49/60),经阴道超声诊断准确率高于腹部超声,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13, P>0.05)。结论腹部超声与经阴道超声用于子宫腔内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诊断,均能取得较优良的结果 ,经阴道超声检查方法更为简便,不受体型、肠气等因素的影响,能为疾病早期治疗提供较正确的诊断,更具实用性,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期刊2019年10期)

赵晓,徐更田,江凤荣[4](2019)在《宫腔内占位性病变的超声及宫腔镜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宫腔内占位性病变诊断中超声及宫腔镜的应用价值。方法:2012年5月-2018年5月,对我院收治的宫腔内占位性病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胎盘残留、粘膜下肌瘤、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分别有126例、168例、230例,所有患者均行超声及宫腔镜检查,对比其检查结果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结果:阴道超声联合宫腔镜检查在息肉组、肌瘤组、胎盘残留组中的诊断灵敏度均高于单项检查,差异显着,P<0.05,且整体诊断效能高于阴道超声或者宫腔镜单项检查。结论:宫腔内占位性病变诊断中联合超声及宫腔镜的价值显着,有利于提高诊断灵敏度与准确度,可推广。(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医药》期刊2019年01期)

贾洋,黄瑞玉[5](2018)在《术中镇静镇痛药物应用对颅内占位性病变患儿术后恢复效果评价及相关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术中镇静镇痛药物应用对颅内占位性病变患儿术后恢复效果评价及相关护理措施。方法60例颅内占位性病变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其麻醉应用药物将其分为七氟烷组(30例)和丙泊酚组(30例),两组患儿均经全麻诱导后经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分别采用七氟烷及丙泊酚进行麻醉维持,并给予相关的护理措施,而后对两组患儿苏醒时间、术后2h疼痛度及术后24h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对比。结果丙泊酚组患儿术后苏醒时间短于七氟烷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术后疼痛度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烷与丙泊酚均能具有较好的镇痛镇静作用,但丙泊酚具有较短的苏醒时间和较高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应根据患儿情况进行综合选择。(本文来源于《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期刊2018年51期)

高培培,陆惠平,朱亚虹[6](2018)在《颅内占位性病变患者服用丙戊酸钠缓释片致血小板减少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1 病例简介患者,女,38岁。因"发现血小板计数低1 d"于2017年5月3日入院,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史,无药物过敏史。体检:体温36.2 ℃,血压104/73 mmHg(1 mmHg=0.133 kPa),脉搏82次·min~(-1),呼吸19次·min~(-1),心率82次·min~(-1);患者于2017年3月27日被确诊为面肌抽搐、颅内占位性病变,给予丙戊酸钠缓释片(德巴金)500 mg,qd,口服,后逐渐加量至500 mg,bid(本文来源于《医药导报》期刊2018年S1期)

郭良云,刘燕娜,章春泉,刘炜佳,应康[7](2018)在《左心腔超声造影在诊断心腔内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左心腔超声造影(LV0)在诊断心腔内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8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心脏占位性病变患者52例,其中男29例,女23例,年龄18~76岁,平均年龄45岁。所有患者均行经胸超声心动图及左心腔超声造影检查并经手术病理或随访证实。采用Phi lips iU22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1.0~5.0 MHz。所有受检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取左侧卧位,平静呼吸,并同步记录胸导联心电图,四腔心切面测量占位的大小,辛普森法测量左心室舒张末容积(EDV)、收缩末容积(ESV)、射血分数(EF)值。随后对52例患者进行了LVO检查:将声诺维用5ml生理盐水稀释,用力振摇20s,充分混合后从上肢静脉快速团注,观察心腔占位血灌注情况,进行图像采集,造影时密切观察患者心率和血压的变化。采用SPSS 18.0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的比较应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52例占位性病变中血栓26例,粘液瘤13例,转移瘤7例,赘生物5例,心脏肉瘤1例:左心室30例,左心房13例,右心室5例,右心房4例:单发47例,多发5例;左心腔超声造影明确诊断49例(94.2%),经胸超声心动图34例(65.4%),两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心脏占位性病变主要包括粘液瘤、转移瘤、原发心脏肿瘤、感染性赘生物及血栓等病变。常规经胸超声无法显示心脏占位性病变的内部血流,对于判断心脏占位的性质具有一定难度,左心腔超声造影能够清晰显示心腔内占位病变的动态血流变化,本研究应用经胸超声心动图及左心腔超声造影对52例心腔内占位性病变进行检查,经胸超声心动图明确诊断34例,左心腔超声造影明确诊断49例,两者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左心腔超声造影在鉴别诊断心腔内占位病变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笔者认为以下几点有助于心腔内占位的鉴别:1、血栓:患者多有心肌梗死、风湿性心脏病、心房纤颤或静脉血栓病史,病变多发生于左心耳及左室心尖部,局部室壁动度减低,病灶动度小,常常发生栓塞,内部无造影剂充盈。2、粘液瘤:病灶多发生于房间隔中部,动度大,常发生栓塞,内部可见造影剂充盈。3、转移癌:多有其它部位恶性肿瘤病史,病灶常常位于左、右心房静脉入口处,病灶动度小,较少发生栓塞,内部可见造影剂充盈。4、赘生物:患者多有心脏基础疾病及发热病史,病灶多发生于瓣尖部、乳头肌及健索处,病灶动度大,常发生栓塞,内部无造影剂充盈。(本文来源于《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四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8-12-07)

李慢,周新刚,马志园,齐立明,王鹏[8](2018)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颅内占位性病变患者的病理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分析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颅内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病理类型,以提高对AIDS合并颅内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水平,改善患者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2013年5月至2017年5月神经外科手术收治的36例AIDS合并颅内占位性病变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脑脊液检查指标、脑活体组织检查以及临床表现。分别根据患者中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病理学类型进行分组。结果颅内占位性病变AIDS患者占同期入院患者的1.45%。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头疼、呕吐、肢体障碍和意识障碍等。无特殊病原体感染的HIV脑病患者16例(44.4%);脑实质感染性病变患者12例(33.3%),其中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者6例(16.7%),真菌感染者3例(8.3%),弓形虫感染者1例(2.8%),巨细胞病毒感染者1例(2.8%),梅毒感染者1例(2.8%);发生颅内肿瘤患者8例(22.2%),其中弥漫大B淋巴细胞瘤患者4例(11.1%),Burkitt淋巴瘤患者3例(8.3%),少突胶质细胞瘤患者1例(2.8%),经治疗后,好转者27例(占75%),无变化者5例(占13.9%)和死亡4例(占11.1%)。36例患者中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50个/μl者20例(55.6%),50~100个/μl者7例(19.4%),100~200/μl者5例(13.9%),>200个/μl者4例(11.1%)。HIV脑病与脑实质感染性病变、颅内肿瘤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比较,HIV脑病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低于其他两种病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P=0.31,F=0.17、P=0.26)。结论 AIDS合并颅内占位性病变病理类型复杂,HIV脑病发病率最高,其次是机会性感染和肿瘤。当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时,应尽早行脑活体组织学检查以明确诊断,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治愈率。(本文来源于《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期刊2018年03期)

周帆,严隽陶,吴嘉容[9](2018)在《颈部椎管内占位性病变误诊颈椎病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分析1例椎管内占位性病变误诊为颈椎病的病历,并检索相关文献,总结分析脊柱科诊疗过程中存在的椎管内占位性病变或癌症转移的漏诊及误诊问题,以期减少脊柱病推拿中误诊误治情况的发生。(本文来源于《按摩与康复医学》期刊2018年12期)

杜姗姗,余朝坤[10](2018)在《宫腔内占位性病变的超声及宫腔镜诊断》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宫腔内占位性病变的超声及宫腔镜诊断价值。方法:本文所选100例宫腔内占位性病变患者均为本院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所收治,全部患者均给予阴道超声检查和宫腔镜检查,并在宫腔镜检查的同时给予活检术或病变摘除,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全部100例患者中共70例患者确诊为宫内占位性病变;在诊断符合率方面,宫腔镜检查显着高于阴道超声检查(P<0.05)。结论:在对宫腔内占位性病变患者进行检查诊断时,和阴道超声检查相比较,宫腔镜检查的诊断符合率更高。(本文来源于《中外女性健康研究》期刊2018年10期)

颅内占位性病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纤维乳管镜与乳腺超声在伴有乳头溢液的乳管内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乳腺外科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133例乳头溢液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纤维乳管镜与乳腺超声检查在乳头溢液患者乳管内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情况。采用配对χ~2检验比较2种检查间乳管内占位性病变检出率的差异,以及纤维乳管镜与乳腺超声诊断乳管内乳头状瘤敏感度的差异,并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亚组间乳管内占位性病变为恶性肿瘤的概率。结果 133例患者中,有63例患者行溢液乳管腺段切除术,4例行乳腺结节微创旋切术,穿刺或包块切除术明确为恶性肿瘤后行根治术各1例,53例患者未行手术,11例患者失访。65例常规手术患者(非微创旋切术)术后病理结果:乳腺恶性肿瘤4例,乳管内乳头状瘤57例,乳腺增生4例。纤维乳管镜检查对乳管内占位性病变的检出率为57.1%(76/133),高于乳腺超声检查的24.8%(33/133)(χ~2=31.339,P<0.001),且纤维乳管镜诊断乳管内乳头状瘤的敏感度优于乳腺超声检查[93.0%(53/57)比42.1%(24/57),χ~2=33.652,P<0.001)。纤维乳管镜提示乳管内占位性病变的患者中,乳管内占位性病变出血或合并乳房包块者与未出血且无乳房包块者相比,发生恶性肿瘤的概率更高[3/13比2.3%(1/44),P=0.034]。结论纤维乳管镜对乳管内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具有优势,可以作为乳头溢液患者的常规检查。对于乳管内占位性病变合并乳房包块或者瘤体出血的患者,应行手术切除以明确诊断。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颅内占位性病变论文参考文献

[1].杨莲,宋智敏.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宫腔镜检查在宫腔内占位性病变诊断中价值分析[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9

[2].刘洪,罗凤,邢雷.纤维乳管镜和乳腺超声在伴有乳头溢液的乳管内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9

[3].何悦.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腔内占位性病变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

[4].赵晓,徐更田,江凤荣.宫腔内占位性病变的超声及宫腔镜诊断价值[J].黑龙江医药.2019

[5].贾洋,黄瑞玉.术中镇静镇痛药物应用对颅内占位性病变患儿术后恢复效果评价及相关护理[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

[6].高培培,陆惠平,朱亚虹.颅内占位性病变患者服用丙戊酸钠缓释片致血小板减少1例[J].医药导报.2018

[7].郭良云,刘燕娜,章春泉,刘炜佳,应康.左心腔超声造影在诊断心腔内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C].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四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8

[8].李慢,周新刚,马志园,齐立明,王鹏.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合并颅内占位性病变患者的病理学分析[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8

[9].周帆,严隽陶,吴嘉容.颈部椎管内占位性病变误诊颈椎病1例[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8

[10].杜姗姗,余朝坤.宫腔内占位性病变的超声及宫腔镜诊断[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

标签:;  ;  ;  ;  

颅内占位性病变论文-杨莲,宋智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