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溶性甲烷单加氧酶论文_王振东

导读:本文包含了可溶性甲烷单加氧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甲烷,血红素,可溶性,苯胺,组分,羟基,苯酚。

可溶性甲烷单加氧酶论文文献综述

王振东[1](2005)在《植物病毒载体介导的可溶性甲烷单加氧酶B亚单位在蚕豆植物中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用基因操作技术将编码可溶性甲烷单加氧酶B亚单位(SolubleMethaneMonoxygenase-Bcomponent;sM-MO-B)的基因全长序列导入来自叁叶草黄脉病毒(Cloveryellowveinvirus;ClYVV)侵染性全长cDNA克隆的侵染性植物病毒表达载体pClYVV/CP/W基因组的NIb/CP基因之间,构建了重组病毒克隆pCV-mmoB。用上述重组病毒克隆接种该病毒的自然寄主植物蚕豆,表现了与野生型ClYVV相同的症状。RT-PCR检测结果表明,子代病毒基因组中的外源基因获得了转录。蛋白质杂交(Westernblotting;WB)检测结果表明,sM-MO-B亚单位蛋白在被重组病毒克隆侵染的寄主植物中获得了表达。(本文来源于《辽宁农业科学》期刊2005年04期)

周盛[2](2004)在《甲烷利用细菌的筛选及可溶性甲烷单加氧酶基因簇的克隆》一文中研究指出叁氯乙烯(trichloroethylene,简称TCE)在工业上应用很广,是一种优良的溶剂,常用作金属的脱脂剂,脂肪、油、香料和石蜡的萃取剂,各种天然橡胶、合成橡胶、染料、塑料、沥青的溶剂,也可用作精炼石油、酒精脱水等。但是,TCE对人体、环境有较大的危害,是控制排放的有机有毒污染物。 苯胺具致癌作用、致敏作用。苯胺可被皮肤吸收,具有刺激作用。苯胺还具有致突变性,一次给实验动物1/3≤D_(50)剂量时,可出现较明显的致突变作用。苯胺急性中毒造成顽固性贫血,血粘度降低及蛋白质代谢絮乱。血红蛋白耐力在1—3个月内不能恢复。浓度为3.0和0.3mg/m~3的苯胺可降解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水平。接触胺蒸汽时,它可通过人的皮肤和胃肠道侵入,从而引起中毒。 苯酚是造纸、炼焦、炼油、塑料、农药、医药合成等行业生产的原料或中间体。随着经济的发展,未经处理的含酚废水对人类的生存环境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利用微生物降解的方法处理含酚废水是一种经济有效且无二次污染的方法。 本研究利用传统微生物学的方法,从南宁市广西大学田的土样中筛选到一株甲烷利用细菌Y2(83),能够在以甲烷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的无机培养基上生长,通过形态观察及16SrRNA编码序列同源性比较分析,我们初步鉴定该菌株为甲基孢囊菌。通过对Y2(83)菌株在不同温度、pH值条件下的生长的情况,我们初步确定了Y2(83)的最适生长和降解苯酚的温度为32℃,最适pH值为7.0,TCE最高的耐受浓度为30mg/L。苯胺最高的耐受浓度为1500mg/L。苯酚最高的耐受浓度为800mg/L。 根据可溶性甲烷单加氧酶(sMMO)所共有的保守序列设计合成了一对引物,以Y2(83)总DNA为模板,通过PCR反应,扩增出242bp的同源片段。对该DNA序列测序,并通过序列分析表明,该片段与已报道的可溶性甲烷单加氧酶的编码基因中的mmoX有85%的同源性。以此DNA片段为探针,通过Southern blot的方法,从用部分酶切的Y2(83)总DNA中获得阳性印迹,确认其可溶性甲烷单加氧酶的编码基因的位置,进而构建了Y2(83)可溶性甲烷单加氧酶的编码基因文库。通过菌落原位杂交,找到一个含有可溶性甲烷单加氧酶的编码基因的阳性克隆,为进一步研究可溶性甲烷单加氧酶工程菌打下基础。(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04-05-01)

尉迟力,沈润南,夏春谷,李树本[3](1998)在《可溶性甲烷单加氧酶羟基化酶组分的分离纯化及反应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甲烷氧化细菌Methylococcus Capsulatus IMV 3021中分离纯化了甲烷单加氧酶的羟基化酶组分。实验表明,羟基化酶是由分子量分别56,43,23KDa的叁个亚基组成的结构为(αβγ)_2的蛋白,铁含量为3.2mol/L。对其催化性能的研究表明,双核铁簇催化反应活性中心在羟基化酶上,其催化反应机理与细胞色素P450相似。通过停流光谱观察了瞬态反应中间体Q和T的生成和变化。(本文来源于《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中国科协第叁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1998-08-20)

可溶性甲烷单加氧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叁氯乙烯(trichloroethylene,简称TCE)在工业上应用很广,是一种优良的溶剂,常用作金属的脱脂剂,脂肪、油、香料和石蜡的萃取剂,各种天然橡胶、合成橡胶、染料、塑料、沥青的溶剂,也可用作精炼石油、酒精脱水等。但是,TCE对人体、环境有较大的危害,是控制排放的有机有毒污染物。 苯胺具致癌作用、致敏作用。苯胺可被皮肤吸收,具有刺激作用。苯胺还具有致突变性,一次给实验动物1/3≤D_(50)剂量时,可出现较明显的致突变作用。苯胺急性中毒造成顽固性贫血,血粘度降低及蛋白质代谢絮乱。血红蛋白耐力在1—3个月内不能恢复。浓度为3.0和0.3mg/m~3的苯胺可降解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水平。接触胺蒸汽时,它可通过人的皮肤和胃肠道侵入,从而引起中毒。 苯酚是造纸、炼焦、炼油、塑料、农药、医药合成等行业生产的原料或中间体。随着经济的发展,未经处理的含酚废水对人类的生存环境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利用微生物降解的方法处理含酚废水是一种经济有效且无二次污染的方法。 本研究利用传统微生物学的方法,从南宁市广西大学田的土样中筛选到一株甲烷利用细菌Y2(83),能够在以甲烷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的无机培养基上生长,通过形态观察及16SrRNA编码序列同源性比较分析,我们初步鉴定该菌株为甲基孢囊菌。通过对Y2(83)菌株在不同温度、pH值条件下的生长的情况,我们初步确定了Y2(83)的最适生长和降解苯酚的温度为32℃,最适pH值为7.0,TCE最高的耐受浓度为30mg/L。苯胺最高的耐受浓度为1500mg/L。苯酚最高的耐受浓度为800mg/L。 根据可溶性甲烷单加氧酶(sMMO)所共有的保守序列设计合成了一对引物,以Y2(83)总DNA为模板,通过PCR反应,扩增出242bp的同源片段。对该DNA序列测序,并通过序列分析表明,该片段与已报道的可溶性甲烷单加氧酶的编码基因中的mmoX有85%的同源性。以此DNA片段为探针,通过Southern blot的方法,从用部分酶切的Y2(83)总DNA中获得阳性印迹,确认其可溶性甲烷单加氧酶的编码基因的位置,进而构建了Y2(83)可溶性甲烷单加氧酶的编码基因文库。通过菌落原位杂交,找到一个含有可溶性甲烷单加氧酶的编码基因的阳性克隆,为进一步研究可溶性甲烷单加氧酶工程菌打下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可溶性甲烷单加氧酶论文参考文献

[1].王振东.植物病毒载体介导的可溶性甲烷单加氧酶B亚单位在蚕豆植物中的表达[J].辽宁农业科学.2005

[2].周盛.甲烷利用细菌的筛选及可溶性甲烷单加氧酶基因簇的克隆[D].广西大学.2004

[3].尉迟力,沈润南,夏春谷,李树本.可溶性甲烷单加氧酶羟基化酶组分的分离纯化及反应功能[C].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中国科协第叁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1998

论文知识图

可溶性甲烷单加氧酶催化氧化循环...可溶性甲烷单加氧酶(sMMO)的构...一3重组质粒酶切电泳图一1PCR扩增结果重组质粒的酶切电泳图甲烷氧化细菌代谢途径

标签:;  ;  ;  ;  ;  ;  ;  

可溶性甲烷单加氧酶论文_王振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