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创面论文_李瑾,韩月臣,蔡晶

导读:本文包含了皮肤创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创面,皮肤,软组织,凝胶,表皮,创伤,大鼠。

皮肤创面论文文献综述

李瑾,韩月臣,蔡晶[1](2019)在《生物卵膜促进小鼠皮肤创面愈合及病理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观察生物卵膜对小鼠皮肤缺损创面的修复作用,来探讨该生物卵膜在耳科乳突术腔中应用的可能性。方法将100只健康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2mm组和3mm组,各50只,腹腔麻醉,在背部制备3个深及筋膜的直径2mm或3mm的圆形皮肤缺损创面,将其随机分为5组,生物卵膜组,生物卵膜+蛋清液组,莫匹罗星(商品名:百多邦)组,聚维碘酮(碘伏)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不予生物卵膜覆盖且不涂抹药物。对比相同大小皮肤缺损的愈合情况。于造模后12天后取2mm组小鼠皮损部位,予4%多聚甲醛固定液充分固定,进行石蜡包埋切片,观察各组皮肤创面愈合的病理结构。结果随着时间的延长,五组残余创面面积逐渐减小,在2mm组,生物卵膜组和聚维碘酮组创面愈合率高于其余叁组,生物卵膜组和聚维碘酮组的愈合时间短于其余组。在3mm组,生物卵膜组的创面愈合率高于包括聚维碘酮组在内的其余四组,生物卵膜组的愈合时间最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物卵膜组组织病理学变化较对照组皮肤有较大改善,接近正常皮肤组织形态。结论生物卵膜可以明显促进创面愈合速度,为临床皮肤损伤修复提供新的治疗方法,存在在耳科乳突术腔修复应用的潜能。(本文来源于《中华耳科学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黄忠福,陈华荣[2](2019)在《负压封闭引流术在创伤皮肤缺损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在创伤皮肤缺损创面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创伤皮肤缺损患者10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清创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VSD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住院时间、植皮所需时间和换药次数;记录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植皮所需时间短于对照组,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VSD治疗创伤皮肤缺损有效率高,能够缩短住院时间、植皮所需时间,减少换药次数。(本文来源于《基层医学论坛》期刊2019年35期)

贾赤宇,鲍武,程夏霖[3](2019)在《创面愈合的机遇和挑战:组织工程皮肤》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些年来,虽然创面愈合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有了较大的进步,但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皮肤的完美修复重建依然是损伤和烧伤医学面临的难题和挑战。组织工程皮肤的问世,可能是解决这些问题的突破口。本文对组织工程皮肤的历史、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前景作了系统性分析。(本文来源于《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期刊2019年06期)

周丽艳,高露文[4](2019)在《大黄素对大鼠烫伤创面模型皮肤表皮细胞增殖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大黄素对大鼠烫伤创面模型皮肤表皮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选取健康SD大鼠12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湿润烧伤膏组、大黄素低浓度组及大黄素高浓度组,各24只。模型组、湿润烧伤膏组、大黄素低浓度组及大黄素高浓度组大鼠采用80℃水浴法建立深Ⅱ度烫伤创面模型,对照组大鼠给予25℃水浴。模型建立后,模型组和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外擦,1次/d;湿润烧伤膏组给予湿润烧伤膏1 g外敷,1次/d;大黄素低浓度组给予150μg/g大黄素软膏1 g外敷,1次/d;大黄素高浓度组给予200μg/g大黄素软膏1 g外敷,1次/d;各组大鼠连续用药21 d。对大鼠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愈合率、创面皮肤组织毛细血管数、细胞角蛋白19(K19)阳性细胞数、表皮生长因子(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各组大鼠创面愈合时间较短,且大黄素低浓度组>大黄素高浓度组、湿润烧伤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7、14、21 d,与模型组比较,各组大鼠创面愈合率、EGF水平、VEGF水平较高,皮肤毛细血管数、K19阳性细胞数较多,且大黄素低浓度组<大黄素高浓度组、湿润烧伤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黄素能加速大鼠烫伤模型创面愈合,且药物浓度越高效果越明显,其作用可能与上调EGF、VEGF表达,促进皮肤表皮细胞增殖及毛细血管生成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学刊》期刊2019年11期)

陈杏绮,罗志军,殷安柱,田举,王和庚[5](2019)在《同种异体脂肪干细胞联合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凝胶修复大鼠皮肤软组织创面的临床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同种异体脂肪干细胞(ADSCs)联合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凝胶对大鼠皮肤软组织创面的修复效果。方法选择40只SD大鼠为研究对象,于大鼠背部行3 cm×3 cm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A、B、C、D组,每组10只。A组创缘局部注射异体ADSCs悬液联合自体PRP,B组创缘局部注射异体ADSCs悬液,C组创缘局部注射自体PRP,D组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注射方式。比较4组大鼠创伤面面积、创面愈合时间、微血管计数CD31细胞阳性表达率、Ⅰ型胶原蛋白含量和创面组织的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表达情况。结果 4组大鼠接受治疗前微血管计数CD31细胞阳性表达率、Ⅰ型胶原蛋白含量和创面组织TGF-β_1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不同阶段,A组大鼠创伤面面积明显小于B、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大鼠的创伤面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组大鼠微血管计数CD31细胞阳性表达率均明显上升,A组大鼠微血管计数CD31细胞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B、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和治疗14 d后,4组的Ⅰ型胶原蛋白含量和创面组织的TGF-β_1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大鼠创面完全愈合时间明显短于B、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种异体ADSCs联合自体PRP治疗大鼠皮肤软组织创伤临床效果显着。(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物经济学》期刊2019年10期)

纪翔,陈西民,何旭,解维峰,殷大利[6](2019)在《一种低耗材牵张装置在皮肤缺损创面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一种低耗材皮肤牵张装置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12月~2018年2月,应用自制皮肤牵张装置(由扎带和克氏针组成)治疗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15例,其中缺损创面为大腿皮瓣供区者5例,小腿慢性不愈合创面4例,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后缺损创面3例,体表肿物切除后缺损创面3例。缺损范围2.5 cm×4.0 cm~8.0 cm×15.0 cm。结果 5例创面术中即刻闭合,术后2周拆除皮肤牵张装置;10例创面经术后持续牵拉闭合,平均闭合时间18.9天;15例病人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12个月,平均10.2个月。创缘皮肤呈线性愈合,瘢痕较小,克氏针孔处会遗留点状瘢痕,无皮肤坏死、感觉功能减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该装置制作简便,治疗急慢性创面中疗效显着。(本文来源于《临床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樊昌伟,韩志新,李振超,牛大伟,余建功[7](2019)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对烧伤整形患者皮肤创面愈合及血运恢复时间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对烧伤整形患者皮肤创面愈合及血运恢复时间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接收的烧伤整形患者,于其中选取4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实施皮肤软组织扩张术。观察该术式对皮肤创面愈合时间、血运恢复时间的影响。结果 40例患者皮肤创面愈合时间为(12.54±2.79)d,血运恢复时间为(17.96±4.05),39例手术成功,1例由于切口感染裂开而终止手术。术后外观良好,功能正常,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结论烧伤整形患者利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治疗的效果较好,皮肤创面愈合及血运恢复时间相对较短,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疗美容》期刊2019年10期)

高建廷,林剑彪,刘国浚,朱聪,吴本文[8](2019)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联合Integra支架修复全层皮肤缺损创面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观察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联合Integra支架促进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6~8周龄的雄性健康C57小鼠30只,在其脊柱两侧对称部位分别作直径1 cm的圆形全层皮肤缺损创面,采用真皮支架Integra作为创面覆盖物。将30只小鼠背部左右对称创面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SDF-1α组和对照组,各30个创面。SDF-1α组经皮下往创面内注射SDF-α,对照组皮下注射磷酸盐缓冲溶液。术后第3、6、12、18和24天观察创面的愈合时间和愈合创面收缩情况,并留取创面及周围组织标本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浸润细胞、肉芽组织厚度及血管化情况。对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 (1) SDF-1α组创面完全愈合时间为(15.7±1.6)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9.6±1.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67,P<0.05);(2)SDF-1α组术后第3、6、12天愈合创面收缩率分别为(7.3±3.3)%、(14.7±8.4)%、(27.6±6.3)%,与对照组[(8.3±2.5)%、(17.5±6.4)%、(31.2±16.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6427、0.262、0.208,P值均大于0.05);SDF-1α组术后第18、 24天愈合创面收缩率为(36.6±6.7)%、(58.2±7.1)%,小于对照组[(67.6±10.7)%、(81.1±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63、2.094,P值均小于0.05);(3)创面肉芽组织术后第3天SDF-1α组浸润细胞数目为(181.7±28.8)个/视野,与对照组[(190.8±33.4)个/视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4.08,P<0.05);术后第6天SDF-1α组浸润细胞数目[(382.2±43.4)个/视野],与对照组[((478.2±38.8)个/视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6.20,P<0.05);(4)肉芽组织的厚度术后第6、12天SDF-1α组创面的肉芽组织厚度为(255.8±41.8)、(387.6±36.8)μm,均小于对照组(407.3±43.4)、(490.2±49.4)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08、6.159,P值均小于0.05);(5)SDF-1α组术后第24天愈合创面与正常皮肤更为相似,对照组瘢痕明显,表皮薄;(6)SDF-1α组术后第12天创面肉芽组织中CD3、CD31阳性细胞的密度稍高于对照组,肉芽组织的血管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局部使用SDF-1α可以促进全层皮肤缺损创面肉芽组织血管化,改善创面修复的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期刊2019年05期)

姚海军,郑大超,谢敏凯,蒋跃庆,王忠[9](2019)在《创面封闭式负压引流(VSD)在阴茎阴囊皮肤缺失治疗中的使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创面封闭式负压引流(VSD)治疗技术对阴茎阴囊皮肤缺失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对2016年8月至2018年12月我科收治的阴茎阴囊Paget病患者37例进行随机分组。9例行创面封闭式负压引流(VSD)治疗结合真皮下血管网皮片和或中厚皮片移植修复术,其中8例患者经一次手术+1次VSD治疗后,创面愈合。1例患者经局部(本文来源于《首届男性大健康中西医协同创新论坛暨第叁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男科青年学术论坛论文集》期刊2019-09-06)

赵社珠[10](2019)在《银锌抑菌霜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在皮肤碾挫伤创面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银锌抑菌霜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在皮肤碾挫伤创面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门诊换药室换药的皮肤碾挫伤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运用碘伏油纱常规换药,观察组运用银锌抑菌霜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换药,比较两组伤口换药次数、伤口愈合时间、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的换药次数为(8.16±1.21)次,显着少于对照组的(17.92±1.93)次,创面愈合时间为(17.56±2.62)d,显着短于对照组的(30.16±3.0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6.0%(24/25),高于对照组的60.0%(15/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肤碾挫伤创面使用银锌抑菌霜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可减少创面换药次数,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71期)

皮肤创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在创伤皮肤缺损创面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创伤皮肤缺损患者10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清创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VSD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住院时间、植皮所需时间和换药次数;记录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植皮所需时间短于对照组,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VSD治疗创伤皮肤缺损有效率高,能够缩短住院时间、植皮所需时间,减少换药次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皮肤创面论文参考文献

[1].李瑾,韩月臣,蔡晶.生物卵膜促进小鼠皮肤创面愈合及病理观察[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9

[2].黄忠福,陈华荣.负压封闭引流术在创伤皮肤缺损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9

[3].贾赤宇,鲍武,程夏霖.创面愈合的机遇和挑战:组织工程皮肤[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19

[4].周丽艳,高露文.大黄素对大鼠烫伤创面模型皮肤表皮细胞增殖作用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9

[5].陈杏绮,罗志军,殷安柱,田举,王和庚.同种异体脂肪干细胞联合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凝胶修复大鼠皮肤软组织创面的临床效果[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9

[6].纪翔,陈西民,何旭,解维峰,殷大利.一种低耗材牵张装置在皮肤缺损创面中的应用[J].临床外科杂志.2019

[7].樊昌伟,韩志新,李振超,牛大伟,余建功.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对烧伤整形患者皮肤创面愈合及血运恢复时间的影响[J].中国医疗美容.2019

[8].高建廷,林剑彪,刘国浚,朱聪,吴本文.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联合Integra支架修复全层皮肤缺损创面的实验研究[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19

[9].姚海军,郑大超,谢敏凯,蒋跃庆,王忠.创面封闭式负压引流(VSD)在阴茎阴囊皮肤缺失治疗中的使用价值[C].首届男性大健康中西医协同创新论坛暨第叁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男科青年学术论坛论文集.2019

[10].赵社珠.银锌抑菌霜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在皮肤碾挫伤创面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论文知识图

转基因小鼠皮肤在大鼠创面的存活时间1...转基因蛋白延长了异种移植皮肤的存活时...入院时滑膜型压疮的创面情况滑膜切除后创面的术中情况给药后6d各组大鼠皮肤创面愈合...给药后gd各组大鼠皮肤创面愈合...

标签:;  ;  ;  ;  ;  ;  ;  

皮肤创面论文_李瑾,韩月臣,蔡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