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细胞论文_徐大叶,张笑,朱晓露

导读:本文包含了淋巴细胞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淋巴细胞,脑炎,艾滋病,免疫,胆酸,补体,细胞。

淋巴细胞论文文献综述

徐大叶,张笑,朱晓露[1](2020)在《江苏省连云港市2014-2017年新报告HIV/AIDS病例首次CD4~+T淋巴细胞检测结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人口学特征、感染途径与CD4~+T淋巴细胞绝对值的关系,为连云港市HIV/AIDS病例临床分期、机会性感染风险评估及抗病毒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SPSS 19. 0软件包Excel 2007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将人口学特征和感染途径纳入统计变量,两组间比较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用方差分析。结果 252例新报告病例以男性为主,占86. 5%;年龄集中在29岁以下,占88. 5%,超过50岁极少,占1. 6%;文化程度以初中及以上为主,占84. 9%;婚姻状况以未婚和已婚有配偶者为主,分别为未婚占38. 5%、已婚有配偶占52. 4%;感染途径同性和异性占主导,分别为51. 6%和48. 0%,母婴垂直传播仅占0. 4%。首次CD4~+T淋巴细胞绝对值检测均值为(401. 5±255. 2)个/μl。个体差异较大,最小值0个/μl,最大值1 388个/μl。组间病例差异不大,其中小于200个/μl占22. 2%; 200~349个/μl占21. 8%; 350~499个/μl占25. 4%;≥500个/μl占30. 6%。结论通过对CD4~+T淋巴细胞计数分析,连云港市HIV感染者存在一定比例晚发现艾滋病病人。建议艾滋病防治知识力争做到制度化、让HIV感染者及时检测CD4~+T淋巴细胞,为临床分期、机会性感染风险评估及抗病毒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医学动物防制》期刊2020年03期)

刘淑静,魏方泽,郑光辉,刘杰,司学众[2](2019)在《淋巴细胞亚群在脑炎诊断中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分析病毒性脑炎和细菌性脑炎的血细胞、淋巴细胞,探究淋巴细胞及其亚群在病毒性脑炎和细菌性脑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19年北京天坛医院脑炎患者血细胞和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和绝对计数,将有意义的指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来验证其诊断效能。结果共收集病毒性脑炎组患者99例,细菌性脑炎21例。病毒性脑炎组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T细胞数和抑制性T淋巴细胞数显着高于细菌性脑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性脑炎组的单核细胞百分比、自然杀伤细胞百分比显着低于细菌性脑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个指标诊断效能最好的是B淋巴细胞,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22。将B淋巴细胞与自然杀伤细胞百分比、T淋巴细胞计数、抑制性T细胞计数、白细胞绝对计数、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单核细胞百分比和中性粒细胞计数8项指标联合联合诊断,AUC为0.873。结论 B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百分比、T细胞数、抑制性T细胞数、白细胞绝对计数、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单核细胞百分比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对于病毒性和细菌性脑炎的鉴别诊断是有意义的,这8项指标的联合诊断效能最好。(本文来源于《国际检验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24期)

李卓敏,张牧之,王晓宁,刘晴,郑芳芳[3](2019)在《不同阶段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疾病过程中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D4~+ T细胞及调节性T细胞(Treg)改变。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36例PBC患者(PBC组)及15例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D4~+ T细胞及CD4~+ CD25~+FoxP3~+Treg水平及不同疗效及临床分期PBC患者治疗前后Treg水平变化。结果 PBC组外周血中CD4~+ CD25~+FoxP3~+Treg水平[(3.61±1.82)%]比健康对照组[(9.80±4.70)%]水平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PBC患者治疗前Treg水平及实验室指标相关性,可见PBC患者Treg水平与碱性磷酸酶(r=0.257,P=0.03)、IgM(r=0.241,P=0.045)等生化指标呈正相关;CD4~+ T细胞与年龄呈负相关(r=-0.252,P=0.033)。Treg水平在不同疗效PBC患者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阶段的PBC患者比较仅在第2阶段可见显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结论 PBC患者疾病早期体内Treg水平显着高于其他分期,熊去氧胆酸治疗不影响患者体内Treg水平。(本文来源于《国际检验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24期)

邓茹丹,张楠,陈影,邓建川[4](2019)在《基于数据挖掘分析HMGB1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方法分析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在健康人群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体内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通过Oncomine v4.5数据库提取HMGB1在白血病和健康人群中转录水平的相关数据,对数据库中的基因表达信息进行荟萃分析,并通过KEGG PATHWAY分析HMGB1参与的重要信号通路。结果在443项关于HMGB1在各种恶性肿瘤患者与健康人群之间的对比研究中,有38项研究提示HMGB1在恶性肿瘤患者和健康人群中的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在白血病患者中表达增高的有3项。在271项关于HMGB1在多种不同恶性肿瘤患者之间表达情况的对比研究中,有15项研究提示HMGB1在不同恶性肿瘤患者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有4项提示HMGB1在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高于其他肿瘤患者。5项关于HMGB1在ALL与健康人群中表达情况的研究提示,HMGB1在ALL中的表达量显着高于健康人。KEGG PATHWAY通路分析提示,HMGB1主要参与了自噬、碱基切除修复、程序性坏死等通路。结论 HMGB1在ALL中呈现高表达,且参与ALL的发生、发展,通过诱导自噬、DNA损伤修复等促进化疗药物耐药。(本文来源于《检验医学与临床》期刊2019年24期)

姚梦,刘鹏,蒲凤,张兵[5](2020)在《T淋巴细胞亚群分析在免疫缺陷病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恶性肿瘤患者与AIDS晚期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2016—2018年收治的各类放化疗后晚期恶性肿瘤患者48例(CA组)、艾滋病(AIDS)晚期患者47例(AIDS组)作为实验组,43例健康对照者为对照组,以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各组外周血CD3+、CD4+、CD8+细胞计数及占比,计算CD4+/CD8+值。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结果 AIDS组外周血CD3+、CD4+细胞总数与比例均下降(P<0.05),CD8+细胞总数降低但比例明显升高,CD4+/CD8+值明显下降(P<0.05);CA组CD3+、CD4+、CD8+细胞总数均下降(P<0.05),CD3+细胞比例下降(P<0.05)。结论 T淋巴细胞亚群在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患者中明显失衡,且在不同类型的免疫缺陷病中存在差异。动态监测T淋巴细胞亚群对疾病的疗效、复发与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本文来源于《卫生职业教育》期刊2020年01期)

曾建兴,林利平,李国花,黄世杰,蔡明雅[6](2019)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在不同致敏原因哮喘儿童中的表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在不同致敏原因哮喘儿童中的表达,旨在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4例哮喘儿童为研究对象,根据致敏原因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为多重致敏,共43例患者,对照组为单一致敏,共4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CD4+细胞和CD8+细胞及两者的比值、Th1细胞和Th2细胞及两者的比值、Tregs细胞和Th17细胞及两者的比值。结果观察组患者的CD4+细胞高于对照组患者,CD8+T细胞低于对照组患者,且两者比值更大,Th1细胞和Th2细胞及两者比值差别不大,Tregs细胞数量差别不大,但Th17细胞高于对照组,比值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CD4+细胞为35.12±10.22%,CD8+T细胞为22.79±8.74%,CD4+/CD8+T为1.43±0.24,Th1细胞为9.03±4.95%,Th2细胞为8.69±5.03%,Th1/Th2为1.02±0.08,Tregs细胞为2.11±0.43%,Th17细胞为1.31±0.72%,Tregs/Th17为1.58±0.29;对照组患者CD4+细胞为32.03±10.12%,CD8+T细胞为25.83±9.17%,CD4+/CD8+T为1.15±0.31,Th1细胞为9.11±4.88%,Th2细胞为8.71±4.95%,Th1/Th2为1.01±0.07,Tregs细胞为2.08±0.39%,Th17细胞为0.92±0.45%,Tregs/Th17为2.03±0.55。结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在不同致敏原因哮喘儿童中的表达略有不同,其中CD4+与CD8+T比值更高,Th1细胞与Th2细胞比值差别不大,Tregs与Th17比值更低。(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诊断学》期刊2019年12期)

高山凤,姚佳,巫丽,明晓平,孔繁香[7](2019)在《复发性流产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相关因子表达和凝血功能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 RSA)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相关因子表达和凝血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8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46例非孕期的RSA患者作为RSA组,选取同期体检健康的正常非孕期者46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Th2、Th17]、细胞因子[干扰素-r(interferon-γ, IFN-γ)、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4、IL-17)]、转录因子[微小RNA-21(MIR-21)、微小RNA-21(MIR-31)、叉头样转录因子P3(forkhead box P3, FOXP3)]及凝血功能[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 TT)、纤维蛋白原(fibrinofen, Fib)、抗凝血酶m(antithrombin m, ATm)、D-二聚体(D-dimer, D-D)、血小板(platelet, PLT)]水平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RSA组Th1、Th17、IFN-γ、IL-17、MIR-31、D-D及PLT水平升高,Th2、IL-4、MIR-21、FOXP3及ATm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RSA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相关因子表达及凝血功能均呈一定水平的变化,临床应密切关注。(本文来源于《临床误诊误治》期刊2019年12期)

杨晓燕,张虹,梅坚,赵珊[8](2019)在《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与类风湿关节炎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PLR)的变化及其与RA病情活动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RA患者200例,其中活动组86例、非活动组114例,同时选取100例健康者为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PLR、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reactive protein, hs-CRP)、抗环瓜氨酸抗体(anti-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 antibodies, CCP)、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免疫球蛋白、补体C3(complement 3, C3)、补体C4(complement 4, C4)、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LR与RA病情活动性的关系。结果 RA活动组PLT、PLR、超敏CRP、CCP、ESR、C3、C4和RF均较RA非活动组和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A非活动组PLT、PLR、超敏CRP、CCP、ESR、C3、C4和RF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校正超敏CRP、CCP、ESR、C3、C4、RF等影响因素后,PLR [OR=3.235 (95%CI 1.997~5.894),P=0.008]仍然是RA病情活动性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发现,PLR的曲线下面积为0.804 (95%CI 0.738~0.869,P=0.006),但其最佳临界值为120.37时,PLR评估RA病情活动性的灵敏度为80.20%,特异度为68.60%。结论 PLR是RA病情活动性的独立危险因素,动态监测PLR对临床判断RA的疾病活动性有一定的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骨质疏松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刘晓梅,崔振泽,景淑军,杨光[9](2019)在《手足口病患儿淋巴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及补体C3、C4水平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及补体C3、C4在手足口病患儿免疫状态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82例手足口病患儿为手足口病组,130例健康儿童为健康对照组;检测两组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CD19~+B淋巴细胞、CD56~+自然杀伤细胞比例,CD4~+/CD8~+、IgA、IgM、IgG和补体C3、C4水平。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手足口病组CD3~+、CD4~+、CD8~+T淋巴细胞比例及补体C3、C4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CD56~+自然杀伤细胞比例、IgG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单独效应分析显示,0岁~手足口病组CD4~+/CD8~+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0岁~及3岁~的男性手足口病组IgM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3岁~男性及0岁~女性手足口病组IgA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手足口病患儿存在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紊乱,监测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水平可以为手足口病患儿的免疫状态评估提供实验室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当代儿科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王鹏,翟嘉怡,李曙光,赵自刚[10](2019)在《雌激素调节CD4~+T淋巴细胞功能的作用与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雌激素广泛应用于妇产科的临床。CD4~+T淋巴细胞作为重要的T细胞亚群之一,有非常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雌激素的免疫调节作用受到重视。本文以CD4~+T淋巴细胞雌激素受体表达为切入点,综述雌激素对CD4~+T淋巴细胞功能的调节作用,阐述其可能机制,期望以雌激素作为新的药物靶点,为防治CD4~+T淋巴细胞参与的免疫功能紊乱相关疾病提供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23期)

淋巴细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通过分析病毒性脑炎和细菌性脑炎的血细胞、淋巴细胞,探究淋巴细胞及其亚群在病毒性脑炎和细菌性脑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19年北京天坛医院脑炎患者血细胞和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和绝对计数,将有意义的指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来验证其诊断效能。结果共收集病毒性脑炎组患者99例,细菌性脑炎21例。病毒性脑炎组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T细胞数和抑制性T淋巴细胞数显着高于细菌性脑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性脑炎组的单核细胞百分比、自然杀伤细胞百分比显着低于细菌性脑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个指标诊断效能最好的是B淋巴细胞,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22。将B淋巴细胞与自然杀伤细胞百分比、T淋巴细胞计数、抑制性T细胞计数、白细胞绝对计数、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单核细胞百分比和中性粒细胞计数8项指标联合联合诊断,AUC为0.873。结论 B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百分比、T细胞数、抑制性T细胞数、白细胞绝对计数、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单核细胞百分比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对于病毒性和细菌性脑炎的鉴别诊断是有意义的,这8项指标的联合诊断效能最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淋巴细胞论文参考文献

[1].徐大叶,张笑,朱晓露.江苏省连云港市2014-2017年新报告HIV/AIDS病例首次CD4~+T淋巴细胞检测结果分析[J].医学动物防制.2020

[2].刘淑静,魏方泽,郑光辉,刘杰,司学众.淋巴细胞亚群在脑炎诊断中的临床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9

[3].李卓敏,张牧之,王晓宁,刘晴,郑芳芳.不同阶段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9

[4].邓茹丹,张楠,陈影,邓建川.基于数据挖掘分析HMGB1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9

[5].姚梦,刘鹏,蒲凤,张兵.T淋巴细胞亚群分析在免疫缺陷病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J].卫生职业教育.2020

[6].曾建兴,林利平,李国花,黄世杰,蔡明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在不同致敏原因哮喘儿童中的表达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9

[7].高山凤,姚佳,巫丽,明晓平,孔繁香.复发性流产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相关因子表达和凝血功能变化[J].临床误诊误治.2019

[8].杨晓燕,张虹,梅坚,赵珊.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与类风湿关节炎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9

[9].刘晓梅,崔振泽,景淑军,杨光.手足口病患儿淋巴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及补体C3、C4水平分析[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9

[10].王鹏,翟嘉怡,李曙光,赵自刚.雌激素调节CD4~+T淋巴细胞功能的作用与机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9

论文知识图

急性感染旱獭CTL脱颗粒效应阴道喷入载药凝胶后不同时间点与不同...物质在神经源性炎症中的作用[38]肝癌模型脾脏内Tregs的比例及数量较对...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部分成员)与其配体作用图

标签:;  ;  ;  ;  ;  ;  ;  

淋巴细胞论文_徐大叶,张笑,朱晓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