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锌指蛋白论文_李宝钧,刘少贞,任有蛇,乔利英,刘建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型锌指蛋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蛋白,基因,信息学,生长发育,生物,番茄,拟南芥。

型锌指蛋白论文文献综述

李宝钧,刘少贞,任有蛇,乔利英,刘建华[1](2019)在《绵羊CCCH型锌指蛋白基因ZC3H10的mRNA表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明ZC3H10基因在绵羊组织及前体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mRNA表达规律,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分析ZC3H10在绵羊肾周脂肪、皮下脂肪和尾部脂肪组织的表达模式。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ZC3H10在成体绵羊脂肪组织以及心脏、肾、肝、肺、脾、小肠和肌肉(背最长肌)8种不同器官组织的mRNA表达水平,测定其在体外前体脂肪细胞分化0、2、4、6、8、10d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ZC3H10在绵羊3个脂肪组织部位均有高水平的mRNA表达,且与脂肪沉积相关基因FABP4和ADIPOQ有相似表达特征;ZC3H10在所检测的组织均有mRNA表达,其在前体脂肪细胞分化0 d的mRNA表达显着高于其他时间点,分化10 d的表达显着低于其他时间点。绵羊ZC3H10 mRNA高表达于脂肪组织,也表达于其他多种器官组织,且在前体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呈表达下调趋势,可能在脂肪代谢和脂肪细胞分化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陈翔,张琰,陆宝华,陈勇,刘利敏[2](2019)在《苦参素型锌指蛋白4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甲状腺癌组织中苦参素型锌指蛋白4(ZMAT4)基因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利用癌症基因图谱数据库(TCGA)检索包含ZMAT4 mRNA表达值与对应生存预后资料的497例甲状腺癌患者的信息,在线利用UALCAN数据库检索ZMAT4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数据,分析ZMAT4 mRNA水平在甲状腺癌组织与对应的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并分析甲状腺癌组织中ZMAT4 mRNA表达与相应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甲状腺癌患者不同临床病理参数下ZMAT4 mRNA表达与总生存期(OS)的关系;并根据临床病理特征分析不同亚组中ZMAT4 mRNA表达与OS的关系。结果 TCGA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甲状腺癌组织中ZMAT4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着低于正常甲状腺组织(P <0. 01)。甲状腺癌组织中ZMAT4 mRNA的表达与组织学类型、TNM分期、T分期、N分期有关(χ~2=59. 604、10. 705、8. 535、31. 234,P <0. 01),与患者的性别、年龄、M分期、肿瘤多灶性、肿瘤大小、根治程度无关(χ~2=0. 000、2. 851、0. 016、0. 374、0. 221、4. 330,P> 0. 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ZMAT4 mRNA高表达组患者的OS低于低表达组(Log Rank=8. 767,P <0. 05); TNM分期Ⅰ+Ⅱ期、Ⅲ+Ⅳ期患者中,ZMAT4 mRNA高表达组患者的OS低于低表达组(Log Rank=10. 291、6. 148,P <0. 05);在乳头状癌、N0分期患者中,ZMAT4 mRNA高表达组患者的OS低于低表达组(Log Rank=11. 586、11. 807,P <0. 05)。结论 ZMAT4低表达与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相关,是候选的抑癌基因。ZMAT4基因的表达与甲状腺癌的OS关系密切。(本文来源于《新乡医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吕兴明[3](2019)在《核盘菌C2H2型锌指蛋白SsZFH1的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de Bary)是一种世界性的植物病原真菌,其寄主范围十分广泛,每年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在致病过程中,核盘菌能够形成侵染结构——侵染垫,以利于其附着并刺穿寄主植物表面。此外,核盘菌能够合成并分泌草酸与细胞壁降解酶类等致病相关因子,以利于其抵御寄主防卫反应并侵染寄主植物。C2H2型锌指蛋白是真核生物中最大的转录因子超家族,但真菌中的相关研究较少。C2H2型锌指蛋白的功能主要集中于生长发育、分生孢子形成、有性生殖、致病性、耐药性以及胁迫应答等方面。核盘菌SsZFH1蛋白在氨基酸序列的C端含有1个C2H2型锌指结构域,故属于C2H2型锌指蛋白家族。本研究克隆得到Sszfh1基因上游944 bp序列(L)与下游929 bp序列(R),将上下游序列连接至敲除载体pXEH上以得到pXEH-L-R重组质粒,将重组质粒转入野生型核盘菌原生质体内对Sszfh1基因进行敲除,经过抗性筛选与PCR检测后得到两株Sszfh1基因敲除突变体菌株。本研究构建了Sszfh1基因回补载体pNDH-OGG-Sszfh1,将该载体转入Sszfh1基因敲除突变体的原生质体内,经过抗性筛选与PCR检测后得到一株表型与野生型基本一致的Sszfh1基因回补菌株。通过表型观察实验发现:(1)在生长发育方面,敲除突变体菌丝生长速率下降,菌丝偶有直角分枝结构且趋于密集生长,菌落形态改变,菌核形成位置改变,菌核数量增多而总干重下降。(2)在致病性方面,敲除突变体能够合成草酸并形成侵染垫,对离体植物叶片的致病性下降,但仍能正常刺穿寄主植物。(3)在非生物胁迫应答方面,敲除突变体对高盐环境更为敏感,对高渗环境更为敏感,对农药与细胞壁破坏物质的耐受性急剧下降,而对活性氧的耐受性明显增强。对敲除突变体体内胁迫应答与活性氧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分析发现,敲除突变体的Sssop1、Ssnox1与Ssnox2基因的表达水平下降,说明Sszfh1基因可能参与胁迫应答的调控过程。本研究初步分析了Sszfh1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拓展了分子生物学水平上对核盘菌生长发育与致病机制的研究,为核盘菌体内锌指蛋白的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为菌核病的综合防治提供了新的理论与思路。(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6-01)

吕天琦[4](2019)在《白菜C2H2型锌指蛋白基因家族的进化及DAZ3在转录水平调控花粉发育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花粉发育是被子植物生殖发育的重要环节,花粉的育性直接关系到植株能否进行授粉受精进而产生下一代,这对于十字花科蔬菜等农作物的产量及种子的品质至关重要。花粉的发育涉及到一系列复杂的基因调控过程,众多的转录因子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功能。C2H2型锌指蛋白组成了最大的核酸结合类群,通过其锌指结构域能够与DNA、RNA或蛋白结合,进而参与到多样的生物过程。在花发育过程中,C2H2型锌指蛋白能够作为组蛋白甲基转移酶或去甲基化酶参与开花诱导过程,通过影响细胞增殖并受激素调控等多种形式作用于花器官模型特征基因的转录调控。然而,关于C2H2型锌指蛋白参与花发育后期的成熟过程尤其是花粉发育过程中的转录调控鲜有报道。对C2H2型锌指蛋白在花粉发育过程中的功能和转录调控研究,将为认识该家族基因在此领域中的调控机制提供新的知识,对于探究被子植物的生殖发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白菜(Brassicacampestris subsp.chinensis(syn.Brassicarapasubsp.chinensis))为材料,对白菜C2H2型锌指蛋白基因家族进行鉴定、进化和表达分析,为研究C2H2型锌指蛋白在花粉发育过程中的功能提供数据基础。随后重点对BrDAZ3的表达进行分析,并通过RNA干涉技术、CRISPR CAS9技术和过表达技术研究BrDAZ3在白菜花粉发育过程中的功能;并以模式植物拟南芥为材料,对BrDAZ3的拟南芥直系同源基因AtDAZ3的T-DNA插入突变体进行鉴定,分析AtDAZ3的突变对花粉发育的影响;使用农杆菌介导的浸花转化法对AtDAZ3基因突变的表型进行恢复,确认突变体的表型是由AtDAZ3单基因引起的;结合过表达技术,分析AtDAZ3在拟南芥花粉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并通过酵母单杂交、酵母双杂交、双分子荧光互补以及双荧光素酶实验分析DAZ3在花粉发育过程中的转录调控。取得的主要结果与结论如下:(1)对白菜C2H2型锌指蛋白基因家族进行鉴定,得到243个该家族基因。根据锌指结构域的数目,锌指间的间隔,以及是否含有QALGGH结构域,将白菜C2H2型锌指蛋白分为5种不同的类型;通过基因结构、蛋白结构域和进化树分析,将该基因家族分为1~X个亚族。值得关注的是,Ⅱ、Ⅳ和Ⅸ这叁个亚族的多数成员以及X亚族的两个成员,在其C端含有EAR抑制结构域。通过染色体定位、基因复制和共线性分析,发现白菜C2H2型锌指蛋白基因家族的扩张主要来源于片段重复和串联重复。通过计算直系和旁系同源基因之间的Ka,Ks和Ka/Ks值来分析复制后基因分化的选择类型和机制,结果显示,白菜的旁系同源是在与拟南芥基因组分离后经历全基因组叁倍化事件产生的,且白菜的C2H2型锌指蛋白与拟南芥的C2H2型锌指蛋白相比在进化的过程中有较低的选择压力和进化速率。此外对白菜C2H2型锌指蛋白基因在根、茎、叶、花和角果以及萼片、花瓣、雄蕊和雌蕊中的表达进行分析,筛选在雄蕊中特异或高表达的基因,并分析其在花粉母细胞时期、四分体时期、单核花粉时期、双核花粉时期和叁核花粉时期的表达,筛选出至少20个潜在的花粉发育相关的C2H2型锌指蛋白基因。并通过共表达网络分析,探究C2H2型锌指蛋白基因在花发育过程中的调控网络。(2)克隆得到BrDAZ3的CDS和基因全长,根据氨基酸序列推断其编码的是一个D类型的C2H2型锌指蛋白,且在C端含有两个EAR抑制结构域。分析BrDAZ3的时空表达模式,通过RT-PCR和qPCR检测其在各个组织和器官中的表达水平,发现BrDAZ3在雄蕊中特异高表达;检测其在不同花蕾发育时期的表达,发现BrDAZ3在单核小孢子时期开始表达,在随后的发育时期表达逐渐增加,直至叁核花粉时期表达最高,且能够在花粉管中持续表达,即BrDAZ3属于花粉发育过程中的“晚期”基因。通过亚细胞定位分析,发现BrDAZ3是定位在细胞质和细胞核的蛋白,表明其能够参与核蛋白的转录调控,同时也能够参与细胞质中重要的生化代谢活动。(3)利用RNA干涉、CRISPR CAS9技术和过表达技术分析BrDAZ3的功能,发现BrDAZ3表达的异常影响花粉壁和花粉管的发育。BrDAZ3的异常表达不影响营养生长,但导致约一半的花粉自单核时期开始细胞质发生异常降解,并在随后的发育过程中逐渐加剧,最终导致花粉粒皱缩坍塌,且无内壁的形成,同时异常的花粉粒自坍塌处外壁的基粒棒形状异常呈球形。BrDAZ3的异常表达还能够影响花粉管的体外萌发,BrDAZ3表达的下调导致约一半的花粉不能萌发,部分萌发的花粉形状异常,花粉的细胞质向外异常突出导致花粉粒被撑破而分为两瓣,且萌发的花粉管顶端卷曲;而BrDAZ3表达的上调则引起部分花粉管的顶端膨大呈泡状。这些异常的花粉在雌蕊中的萌发受阻,最终导致自交授粉后大部分胚珠不能受精,产生的角果变短,且部分没有种子,结籽率降低。(4)AtDAZ3具有与BrDAZ3相似的保守结构域和表达模式。AtDAZ3编码的也是一个D类型的C2H2型锌指蛋白。分析AtDAZ3的时空表达模式,结果显示,AtDAZ3在花中高表达,且在花发育的第11时期即单核花粉时期开始表达,随着发育历程表达逐渐增加,在第14时期的成熟花粉中表达最高,并持续在花粉管中表达,即与BrDAZ3的表达相似。分析AtDAZ3的亚细胞定位,发现其定位在细胞质和细胞核中。(5)突变体atdaz3的叶片变窄,花器官较小且花粉发育异常。对atdaz3的营养生长进行观察,发现叶片的长宽与野生型相比显着增加,且叶片的表皮细胞变大,靠近上表皮的栅栏组织细胞形状异常、细胞间隙变大,海绵组织的细胞排列紊乱。花器官的萼片、花瓣、雄蕊和雌蕊的宽度或长度均显着或极显着低于对照。AtDAZ3的突变导致花粉自单核时期细胞质开始降解,最终导致内壁无法形成,花粉粒皱缩坍塌,且自坍塌处外壁的基粒棒形状异常呈球形。突变体的花粉体内萌发受阻,导致自交授粉后大部分胚珠不能受精,结籽率降低。AtDAZ3能够完全恢复突变体atdaz3的表型。AtDAZ3表达的上调不影响营养生长和花器官的发育,产生的花粉部分自单核时期开始细胞质异常降解,最终形成皱缩坍塌的小孢子,但这种异常并不影响最终的结籽率。(6)BrDAZ3和AtDAZ3在花粉发育过程中具有相同的转录调控途径。BrDUO1a,而不是BrDUO1b能够直接激活BrDAZ3的转录;AtDUO1能够直接激活AtDAZ3的转录,其中DAZ3启动子上的MYB结合位点是转录激活必须的。BrDAZ3和AtDAZ3的C端的EAR抑制结构域能够与BrTPL/TPR和AtTPL/TPR的N端的CTLH结构域互作,彼此形成复合物。此外,在白菜和拟南芥中,DAZ3和TPL分别能够与HDA6和HDA19互作。检测参与花粉内壁、外壁和花粉管发育相关基因在atdaz3中的表达,结果显示一系列参与内壁物质合成、外壁孢粉素合成基因的表达异常,花粉管发育过程中细胞壁的形成和修饰、细胞信号传导和细胞转运等相关基因的表达发生变化;检测细胞增殖、细胞循环和细胞分裂相关基因在atdaz3中的表达也存在异常。因此得出的转录调控模型为,DAZ3能够被DUO1直接激活调控,DAZ3与TPL、HDA6和HDA19形成共抑制因子抑制下游基因的转录,从而参与花粉壁和花粉管的发育。(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9-04-15)

陈宗新,陈俊飞,王亚琴[5](2019)在《水稻C_2H_2型锌指蛋白OsZAT12转化拟南芥功能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C_2H_2型锌指蛋白是植物转录调节因子中的大家族,通过转录调控、翻译后调节和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在植物发育和环境胁迫中发挥关键作用.该研究在水稻基因组中克隆到一个C_2H_2型锌指蛋白,命名为OsZAT12.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OsZAT12基因全长597 bp,其中不包含内含子,其蛋白质序列含有199个氨基酸,具有2个典型的C_2H_2锌指结构. OsZAT12蛋白定位于细胞核,在根中特异性表达.过表达拟南芥植株与野生型比较,其根变短,子叶的变绿率明显降低,植株矮小.初步推断OsZAT12基因可能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尤其是根的伸长.(本文来源于《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齐帆,范兴,陈义,王晶慧,许慧晶[6](2019)在《基于RNA-seq数据发掘响应干旱的谷子C2H2型锌指蛋白基因》一文中研究指出C2H2型锌指蛋白在植物响应逆境胁迫以及激素信号转导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了发掘响应干旱胁迫的谷子C2H2型锌指蛋白基因(SiC2H2),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构建谷子聚乙二醇(PEG)处理前后转录组文库,根据表达谱数据鉴定出11个SiC2H2差异表达基因,对其进行理化性质、启动子元件等部分生物信息学分析和进化树及基因结构分析。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RT-PCR)验证结果表明,随机选取的4个基因在PEG胁迫前后的表达特点与表达谱数据基本一致。研究结果为后续进一步研究C2H2型锌指蛋白在谷子抗旱性中的作用以及谷子抗旱分子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2期)

胡军华,王大伟,杨明磊,王新,朱海[7](2018)在《番茄C2H2型锌指蛋白的鉴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C2H2型锌指蛋白转录因子广泛参与植物的生长发育及对逆境应答反应等生命过程。为了更好地理解番茄中C2H2型锌指蛋白转录因子的种类和数量,利用番茄基因组数据库,鉴定出92条番茄C2H2型锌指蛋白。蛋白质理化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亚家族成员的氨基酸长度差异较大,且多为碱性氨基酸;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所有C2H2家族成员被分为5个亚家族,每个亚家族成员数量差异较大;结构域分析显示每个成员都含有C2H2结构域,同一亚家族间结构域的数量、种类、分布具有一致性;染色体定位结果显示,有91个成员定位在12条染色体上;组织表达分析结果表明,C2H2转录因子基因家族成员在各个组织中都有表达,表达量具有差异性。本研究将为番茄C2H2型锌指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分析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12期)

徐廷滔[8](2018)在《核盘菌C2H2型锌指蛋白转录因子SsSte12的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是一种具有危害性的农业病原菌,每年都会在全球范围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核盘菌的菌核和侵染垫结构在其长期存活以及成功侵染广泛的宿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级联在菌核发育和致病侵染等方面充当着核心信号传导复合物的重要作用。本研究对核盘菌MAPK级联中假定的下游转录因子Ss Ste12进行了分析。首先从核盘菌c DNA中克隆得到Ss Ste12基因编码序列,全长2085bp,含有STE和Zf-C2H2两个保守结构域。设计了两个沉默靶点p SD2 Target和p SD3Target,成功构建得到沉默载体p SD2-Ss Ste12和p SD3-Ss Ste12。利用PEG-Ga Cl2介导的核盘菌原生质体转化得到沉默转化子,经过鉴定筛选得到8个阳性Ss Ste12RNAi突变体菌株p SD2-1、p SD2-4、p SD2-11、p SD2-12、p SD3-1、p SD3-4、p SD3-7和p SD3-8作为后续研究。为了阐述Ss Ste12基因的功能,对8个Ss Ste12 RNAi突变体菌株和野生型核盘菌UF-1进行了以下研究:(1)菌落形态和生长速率对比分析;(2)菌核形成数量和菌核干重对比分析;(3)显微观察菌丝形态和侵染垫的形成情况;(4)全叶法、半叶法和伤口侵染实验观察RNAi突变体和UF-1侵染离体植物宿主时的致病力。结果表明Ss Ste12 RNAi突变体导致了菌丝营养生长变缓慢、菌核个体变小以及形成较少的附着胞,因此,Ss Ste12 RNAi突变体也减弱了侵染宿主植物的致病力。酵母双杂交(Y2H)检测和双分子荧光互补实验(Bi FC)验证了Ss Ste12和Ss MCM1转录因子在细胞核中存在相互作用,但是q RT-PCR实验表明Ss Ste12RNAi突变体中Ss MCM1的表达与Ss Ste12无关。结合在核盘菌早期发育过程中伴随着高Ss Ste12基因转录物的积累,我们的结果表明Ss Ste12作为MAPK的下游转录因子在菌丝生长、菌核发育和附着胞形成中扮演着调控作用,而Ss STE12和Ss MCM1的相互作用可能在调控核盘菌编码这些性状的基因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8-06-01)

张佳[9](2018)在《番茄C2H2型锌指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及抗逆相关基因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C2H2型锌指蛋白是锌指家族中最经典也是目前研究最为深入的一类锌指蛋白。该类锌指蛋白中具有在植物中特有的基序QALGGH,表明C2H2型锌指蛋白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此外,它还参与非生物胁迫和生物胁迫。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和软件,对番茄基因组中C2H2家族成员进行全面鉴定挖掘,并对该家族进行了系统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对部分家族成员进行了组织特异性及逆境胁迫下的表达模式分析,为该家族基因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研究结果表明:1番茄基因组共编码99个C2H2型锌指蛋白转录子基因,基于进化分析将这99个基因分成4组。将每个C2H2型锌指蛋白的物理性质相关数据如,分子质量、pI值和蛋白质长度进行了统计。分析了该家族蛋白的基因结构,并找到了15个基序。99个C2H2型锌指蛋白转录子基因中有96个不均等的分步在12条染色体上。分析得到了一些与胁迫相关、激素相关、组织特异性表达相关的启动子序列。2将全家族99个基因进行因物设计,并最终成功设计出21个家族成员的引物序列。对21个典型的C2H2型锌指蛋白转录子基因进行组织特异性表达模式分析,结果表明,SlZF-24和SlZF-28在根中表达量高,SlZF-6和SlZF-13在花中有较高的表达量,推测这些基因可能与相应的器官发育有关。此外,还对这些基因在干旱、盐和冷胁迫条件下的胁迫响应进行了分析,发现许多基因不只响应一种胁迫处理,如SlZF-6和SlZF-67在叁种胁迫下上调表达,而SlZF-20的表达量会受到这叁种胁迫处理的抑制。这21个基因中有15个基因会在一种或多种逆境胁迫下发生表达量变化。3根据胁迫处理下基因的差异性,将在一种或多种胁迫处理下基因表达量呈单一上升或递减趋势的基因作为沉默候选基因,最终成功构建了pTRV2-SlZF-36沉默载体并转化至番茄植株体内,获得SlZF-36基因沉默植株,对转化植株进行胁迫处理下的表达量及生理指标的分析表明:SlZF-36基因的沉默降低了番茄植株的抗旱能力。(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任美艳,杨晓茹,殷玉梅,郭慧琴,张艳霞[10](2017)在《沙冬青RING型锌指蛋白基因AmRFP1的克隆与功能初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RT-PCR方法,从强抗逆植物蒙古沙冬青克隆到1个受寒旱诱导的锌指蛋白基因AmRFP1。预测其编码蛋白由36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其中含有1个C3H2C3型锌指结构域,故属于RING-H2(C3H2C3)型锌指蛋白。该蛋白还含有2个跨膜区,很可能定位于细胞质膜。半定量RT-PCR分析表明,在不同季节野外生长沙冬青植株嫩叶中,AmRFP1在夏季只有低水平表达,进入秋季后表达量明显增加,尤其在秋末冬初其表达量迅速增加并达到全年最高峰,但在进入最寒冷的隆冬后又回落至秋季水平并维持到翌年春季基本未变。将该基因在拟南芥中超表达,则明显降低了转基因拟南芥的抗冻性。(本文来源于《西北植物学报》期刊2017年12期)

型锌指蛋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组织中苦参素型锌指蛋白4(ZMAT4)基因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利用癌症基因图谱数据库(TCGA)检索包含ZMAT4 mRNA表达值与对应生存预后资料的497例甲状腺癌患者的信息,在线利用UALCAN数据库检索ZMAT4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数据,分析ZMAT4 mRNA水平在甲状腺癌组织与对应的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并分析甲状腺癌组织中ZMAT4 mRNA表达与相应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甲状腺癌患者不同临床病理参数下ZMAT4 mRNA表达与总生存期(OS)的关系;并根据临床病理特征分析不同亚组中ZMAT4 mRNA表达与OS的关系。结果 TCGA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甲状腺癌组织中ZMAT4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着低于正常甲状腺组织(P <0. 01)。甲状腺癌组织中ZMAT4 mRNA的表达与组织学类型、TNM分期、T分期、N分期有关(χ~2=59. 604、10. 705、8. 535、31. 234,P <0. 01),与患者的性别、年龄、M分期、肿瘤多灶性、肿瘤大小、根治程度无关(χ~2=0. 000、2. 851、0. 016、0. 374、0. 221、4. 330,P> 0. 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ZMAT4 mRNA高表达组患者的OS低于低表达组(Log Rank=8. 767,P <0. 05); TNM分期Ⅰ+Ⅱ期、Ⅲ+Ⅳ期患者中,ZMAT4 mRNA高表达组患者的OS低于低表达组(Log Rank=10. 291、6. 148,P <0. 05);在乳头状癌、N0分期患者中,ZMAT4 mRNA高表达组患者的OS低于低表达组(Log Rank=11. 586、11. 807,P <0. 05)。结论 ZMAT4低表达与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相关,是候选的抑癌基因。ZMAT4基因的表达与甲状腺癌的OS关系密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型锌指蛋白论文参考文献

[1].李宝钧,刘少贞,任有蛇,乔利英,刘建华.绵羊CCCH型锌指蛋白基因ZC3H10的mRNA表达研究[J].中国畜牧杂志.2019

[2].陈翔,张琰,陆宝华,陈勇,刘利敏.苦参素型锌指蛋白4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9

[3].吕兴明.核盘菌C2H2型锌指蛋白SsZFH1的功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9

[4].吕天琦.白菜C2H2型锌指蛋白基因家族的进化及DAZ3在转录水平调控花粉发育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9

[5].陈宗新,陈俊飞,王亚琴.水稻C_2H_2型锌指蛋白OsZAT12转化拟南芥功能的初步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6].齐帆,范兴,陈义,王晶慧,许慧晶.基于RNA-seq数据发掘响应干旱的谷子C2H2型锌指蛋白基因[J].江苏农业科学.2019

[7].胡军华,王大伟,杨明磊,王新,朱海.番茄C2H2型锌指蛋白的鉴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8

[8].徐廷滔.核盘菌C2H2型锌指蛋白转录因子SsSte12的功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8

[9].张佳.番茄C2H2型锌指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及抗逆相关基因鉴定[D].东北农业大学.2018

[10].任美艳,杨晓茹,殷玉梅,郭慧琴,张艳霞.沙冬青RING型锌指蛋白基因AmRFP1的克隆与功能初步分析[J].西北植物学报.2017

论文知识图

基因的跨膜结构预测基因的蛋白质结构域的预测家蚕CZHZ型锌指蛋白基因的染色...型锌指蛋白基因在不同番茄...型锌指蛋白SlZF3负调控番茄...番茄和拟南芥C2H2型锌指蛋白进...

标签:;  ;  ;  ;  ;  ;  ;  

型锌指蛋白论文_李宝钧,刘少贞,任有蛇,乔利英,刘建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