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观测论文_叶程心月,汤颖,刘超,沈忆芬,于金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显微观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形态,微观,分类学,结构,西洋参,根尖,小鼠。

显微观测论文文献综述

叶程心月,汤颖,刘超,沈忆芬,于金华[1](2019)在《SD大鼠牙列的显微CT观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SD大鼠牙齿的解剖特点。方法:取39只不同鼠龄的SD大鼠的牙列进行显微CT扫描及叁维重建,观测牙齿内、外部的解剖结构及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学变化。结果:大鼠切牙高度弯曲,与一段圆弧完全拟合;上切牙比下切牙平均弯曲半径更小(7.01 mm比12.93 mm),长度更短(25.04 mm比27.71 mm)。上颌第一磨牙通常有8个牙尖、5个牙根;下颌第一磨牙通常有7个牙尖、4个牙根。第二、叁磨牙与第一磨牙相比,牙尖及牙根数逐渐减少,体积减小;下颌第一、二磨牙远中根为扁根,多为1-2型根管,其余牙根多为单根管。第二、叁磨牙存在牙根数目变异。第一、二、叁磨牙牙冠发育完成的时间依次为2、3、4周龄,牙根发育完成的时间依次为8、8、10周龄。结论:SD大鼠不同牙位的牙冠及牙根具有不同的形态学特征,第二、叁磨牙存在牙根数目变异。(本文来源于《实用口腔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吴长玲,和铭钰,韩瑞,史志玲,王中江[2](2019)在《大豆蛋白-磷脂酰胆碱纳米乳液的显微观测及界面结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超声及高压均质制备的大豆蛋白-磷脂酰胆碱纳米乳液球状形态,大豆蛋白完全吸附于纳米乳液的界面,呈现核壳状结构。在大豆蛋白-磷脂酰胆碱纳米乳液形成中,界面吸附重排作用下,大豆蛋白结构趋向于α-螺旋及无规卷曲的二级结构组成。超声制备纳米乳液的界面蛋白疏水性基团暴露程度高于高压均质制备的。在高压均质制备纳米乳液的界面,磷脂酰胆碱与大豆蛋白表现出较强的疏水交互作用。拉曼显微观测证实大豆蛋白-磷脂酰胆碱在纳米乳液界面均匀分布,更多的大豆蛋白在超声纳米乳液乳滴界面分布。(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刘海英[3](2019)在《新显微技术可实时观测材料微观结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科技日报华盛顿7月8日电 (记者刘海英)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显微技术,能实时跟踪1000℃高温和2吉帕斯卡应力下金属或其他材料微观结构的变化情况。这一技术将有助于推动材料蠕变研究,促进用于极端环境的高性能材料研发。任何固体(本文来源于《科技日报》期刊2019-07-10)

赵建霞,冯伟林,金群力,沈颖越,宋婷婷[4](2019)在《双孢蘑菇担子与担孢子形态发育显微观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光学显微镜、共聚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担子(basidia)、担孢子(basidiospores)在不同发育阶段的微观形态特征。担子呈近圆柱体紧密簇状生长,不同发育时期菌褶中不同类型担子的比例并非持续不变,且发育早期(孢子梗形成前)的担子顶部有膜状物(即担子顶膜,Apical Membrance of Basidia,AMB)。担子发育过程中两个细胞核在担子中部融合,融合的单细胞核向担子顶部迁移并发生减数分裂,最终在担子顶部形成4个单倍体核,第二次分裂有时存在不同步性,使担子头部出现3核现象,减数分裂后的4个单倍体核最终平均地移入担孢子中。担孢子壁为两层,担孢子内呈现大小不均的脂滴状物质。(本文来源于《园艺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李康,贾超,狄胜同,杨亚宾,何玥[5](2019)在《德州地区土体固结过程微观结构的显微观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土体的宏观工程力学性质受土体微细结构状态和变化规律的影响,其复杂的物理力学特性是微细结构特性的本质体现。为探明宏观土体沉降现象背后的本质机理,对德州地区沉降中心附近土体进行钻孔取芯,对五组不同深度土体试样进行不同荷载下的固结试验与SEM电镜扫描试验,探讨不同深度粘性土随着固结压力变化,土体压缩性及其微观结构的变化规律,总结土体微结构特征与微观参数变化特征,以期从细观本质机理上解释德州地区地面沉降的宏观现象。结果表明,随着固结压力的变化,土体的平均颗粒面积呈增大趋势,土体颗粒扁圆度提高。单元体排列概率熵均呈明显下降趋势,土体颗粒与土内孔隙分布定向性提高。不同深度的五组土体孔隙分布分维数均呈下降趋势且最终趋于稳定,颗粒分布分维数则明显上升,土体密实程度提高。(本文来源于《实验力学》期刊2019年01期)

肇聿,张晓芳[6](2018)在《恒牙根尖解剖距离的显微观测及体外显微观测法评价老年前牙根管电测的准确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体视显微镜下观测根尖解剖距离与年龄的关系和通过建立体外模型测试离体前牙的根管工作长度,显微观测法评价老年前牙根管电测量的准确性。方法:收集144颗离体牙按人体年龄流行病学标准分组。制作磨片,在体视显微镜下观测根尖解剖结构及根尖解剖距离与年龄的关系;用根管电测仪RootZX在体外模型中测试83颗前牙的根管工作长度(其中老年组47例,壮年组36例),体视显微镜下观测根尖狭窄的位置,计算测量偏差及准确率。分析老年前牙根管电测量的准确性。结果:根尖狭窄到解剖根尖孔及解剖根尖的距离在叁个年龄组间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该段距离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老年组根管电测量在±0.5mm范围内准确率为91.49%,壮年组根管测量准确率为88.89%,两组比较,无显着差异。(X2=2.63,P>0.05)。Root ZX在―Apex‖读数处测量偏差均值<0;在―0.5‖读数处测量偏差均值>0;两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结论:根尖解剖距离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在离体条件下,老年组根管测量准确性与壮年组根管测量准确性无显着差异。根管测量仪所测―Apex‖处读数可以作为各年龄组准确测量操作长度的参考读数。(本文来源于《第十叁次全国老年口腔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8-11-11)

赵利敏[7](2018)在《似士维螨形态分类学特征的显微观测》一文中研究指出似士维螨是西洋参新害虫,陕西新记录种。制作目标螨虫的玻片标本,进行显微观察、拍照与测量。目标螨虫体表具有顶内毛(v.i.)、胛外毛(sc.e)、肩外毛(h.e.)、背叁毛(d_3)、背四毛(d_4)、前侧毛(la)、后侧毛(lp)、骶内毛(sa.i.)、肛后毛(pa)和肛侧毛(ad),在显微图像上得以显示;雌螨有生殖褶、生殖乳突、生殖瓣、受精囊,雄螨有生殖乳突、生殖瓣、肛吸盘等,清晰可见;这些细微结构的均值和标准差反映其尺寸重心与分布范围。研究内容扩展了似士维螨的形态分类学知识,有助于专业人员识别这种螨虫并逐步遏制其害。(本文来源于《西北农业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原波,陶金轩,刘宏生[8](2018)在《显微观察结合目标识别技术观测马铃薯淀粉的糊化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淀粉的糊化特性,创新性的将显微观察方法与基于人工神经网络(ANNs)的目标识别方法相结合,由机器学习算法实现对马铃薯淀粉糊化特性的在线检测。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深层神经网络的检测器(Starch-SSD),用于监测淀粉随温度升高的形态变化。首先进行对淀粉双折射特征的自动识别,然后计算糊化过程中每张显微图片中呈现双折射特征的淀粉数目,根据其数量变化确定淀粉的糊化温度和不同温度下的糊化程度(DG)。实验表明,与传统以人工视觉观察为主的方法相比,本文所提方法具有精度高、速度快的优点。与此同时,该方法克服了人工主观判断的不确定性,为利用显微镜对淀粉糊化特性进行判断提供了统一的标准,也为淀粉产品工业化生产过程中的在线监控提供了可能性。(本文来源于《现代食品科技》期刊2018年04期)

汤颖,顾永春,朱琦[9](2018)在《C57BL/6小鼠牙齿解剖形态的显微CT观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C57BL/6小鼠牙齿的解剖特点。方法:显微CT对16只C57BL/6小鼠的颅颌标本进行扫描及叁维重建,观测牙齿内、外部的解剖结构。结果:小鼠上切牙比下切牙平均弯曲半径更小(2.37 mm比6.31 mm),长度更短(8.63 mm比11.19 mm)。上颌第二磨牙(叁根)腭根、下颌第一磨牙(双根)远中根及下颌第二磨牙双根均为1-2型根管,其余牙根为单根管。磨牙近远中径、牙尖及发育沟数随前后牙位逐次减小。牙髓腔形态与牙体外形相似。结论:C57BL/6小鼠具有强壮的切牙,第一、二、叁磨牙大小及解剖复杂程度逐次减小,反映了一种退化的趋势。(本文来源于《实用口腔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01期)

王雨,张会勇,项鹏,叶又茵,林更铭[10](2016)在《颗石藻颗石粒形态的原子力显微观测方法:以赫氏艾密里藻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颗石藻(coccolithophore)作为一种模式生物,在重建古海洋气候和环境以及预测未来全球气候变化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赫氏艾密里藻(Emiliania huxleyi)是颗石藻最为典型的代表种。钙质颗石粒(coccolith)是颗石藻形态分类的主要依据,有着非常精细和复杂的结构,在样品收集过程中很容易遭到破坏,这是颗石藻鉴定中经常遇到的一个技术问题。国际上还没有统一的颗石藻定量采样和样品分析方法。本文采用原子力显微方法(atomic force microscopy,AFM)对赫氏艾密里藻的颗石粒形态进行了超显微观察研究,获取不同扫描范围的高度图(height image)和形貌图(deflection image)以观测其形态结构,并建立了针对颗石藻的原子力显微样品制备方法。通过离心与膜过滤两种方法收集赫氏艾密里藻,比较后得出了一种简单、快速的适合于观测颗石藻在大气环境成像的样品处理、制备和图像采集方法:3,000–4,000 rpm,20℃离心5 min,收集颗石藻,去除有机杂质后取白色沉淀,将沉淀物悬浮于0.05 M NH_4HCO_3溶液中,悬浮液滴加于盖玻片表面,20℃晾干后于样品台在AFM接触模式(contact mode)下原子级扫描,扫描范围50μm,频率1 Hz,可以得到优质的颗石粒形态图像,有助于颗石藻的分类鉴别。该方法可用于室内不同环境梯度或参数下的颗石粒形态结构及颗石藻藻华的检测与研究。(本文来源于《生物多样性》期刊2016年07期)

显微观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超声及高压均质制备的大豆蛋白-磷脂酰胆碱纳米乳液球状形态,大豆蛋白完全吸附于纳米乳液的界面,呈现核壳状结构。在大豆蛋白-磷脂酰胆碱纳米乳液形成中,界面吸附重排作用下,大豆蛋白结构趋向于α-螺旋及无规卷曲的二级结构组成。超声制备纳米乳液的界面蛋白疏水性基团暴露程度高于高压均质制备的。在高压均质制备纳米乳液的界面,磷脂酰胆碱与大豆蛋白表现出较强的疏水交互作用。拉曼显微观测证实大豆蛋白-磷脂酰胆碱在纳米乳液界面均匀分布,更多的大豆蛋白在超声纳米乳液乳滴界面分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显微观测论文参考文献

[1].叶程心月,汤颖,刘超,沈忆芬,于金华.SD大鼠牙列的显微CT观测[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9

[2].吴长玲,和铭钰,韩瑞,史志玲,王中江.大豆蛋白-磷脂酰胆碱纳米乳液的显微观测及界面结构分析[J].中国食品学报.2019

[3].刘海英.新显微技术可实时观测材料微观结构变化[N].科技日报.2019

[4].赵建霞,冯伟林,金群力,沈颖越,宋婷婷.双孢蘑菇担子与担孢子形态发育显微观测[J].园艺学报.2019

[5].李康,贾超,狄胜同,杨亚宾,何玥.德州地区土体固结过程微观结构的显微观测分析[J].实验力学.2019

[6].肇聿,张晓芳.恒牙根尖解剖距离的显微观测及体外显微观测法评价老年前牙根管电测的准确性[C].第十叁次全国老年口腔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8

[7].赵利敏.似士维螨形态分类学特征的显微观测[J].西北农业学报.2018

[8].原波,陶金轩,刘宏生.显微观察结合目标识别技术观测马铃薯淀粉的糊化特性[J].现代食品科技.2018

[9].汤颖,顾永春,朱琦.C57BL/6小鼠牙齿解剖形态的显微CT观测[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8

[10].王雨,张会勇,项鹏,叶又茵,林更铭.颗石藻颗石粒形态的原子力显微观测方法:以赫氏艾密里藻为例[J].生物多样性.2016

论文知识图

在1750℃烧结的β-Sialon-15R陶瓷分...不同含量La2O3掺杂Nd:YAG透明陶瓷热...光纤激光器近场观察仪结构示意图焊接截面的显微观测TiO2薄膜电极的显微观测照片的显微观测(1:200)

标签:;  ;  ;  ;  ;  ;  ;  

显微观测论文_叶程心月,汤颖,刘超,沈忆芬,于金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