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耶尔森氏菌论文_石丽媛,谭红丽,郭英,董珊珊,丁奕博

导读:本文包含了鼠疫耶尔森氏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鼠疫,尔森,基因,源地,转录,家鼠,噬菌体。

鼠疫耶尔森氏菌论文文献综述

石丽媛,谭红丽,郭英,董珊珊,丁奕博[1](2019)在《云南省家鼠疫源地鼠疫耶尔森氏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云南家鼠疫源地鼠疫菌在云南鼠疫菌遗传进化上所处的位置,及其种群流行演化规律。方法按照不同地点、时间及分离源随机选取186株家鼠疫源地鼠疫菌,采用差异区段(DFR)、规律成簇的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s)及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3种方法进行分子分型分析;以DFR+CRISPRs双重方法聚类分析划分基因簇,以MLVA26对基因簇再次聚类分析划分亚簇。结果 186株家鼠疫源地鼠疫菌中的184株聚为一个簇(家鼠鼠疫簇),其余2株为独立株;近史流行期、复燃流行期和2016年疫情分离株分别处于不同的亚簇,它们之间的位点差异至少有5个;复燃流行期菌株共有5个亚簇和6个独立株,其中2个亚簇为主要的基因亚簇,即滇西亚簇和滇西南-滇东-广西-贵州亚簇,它们之间有4个位点差异。结论家鼠鼠疫菌是云南鼠疫菌中最晚出现的菌株,近史流行期菌株与复燃流行期菌株菌株存在较大差异,而复燃流行期的鼠疫流行是复燃和扩散并存的结果。(本文来源于《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王波,王鹏[2](2019)在《鼠疫耶尔森氏菌L型菌株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鼠疫耶尔森氏菌(简称"鼠疫菌")L型菌株是鼠疫菌在自然界中长期保存的一种可能形式。鼠疫菌L型菌株是一种多型性、缺少细胞壁且可以透过0.45μ滤膜的原生质体,结构以及生化特性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本通过查阅中国知网,万方以及NCBI等数据库,从鼠疫菌L型菌株的一般生物学特性、诱导及回复、基因组变化及其流行病学意义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综述。(本文来源于《现代预防医学》期刊2019年09期)

刘磊,郑山根,郑娅琼,蔡李平,杨瑞馥[3](2019)在《鼠疫耶尔森氏菌基因转录调控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细菌基因转录调控是多种调控机制中研究最为广泛的一种模式。复杂而精细的基因转录调控网络有助于细菌应答外界环境压力,在病原菌致病与传播中均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以鼠疫耶尔森氏菌基因转录调控的相关研究进展为基础展开论述,重点阐述细菌的转录调控机制、转录调控的研究策略及鼠疫菌致病与传播中转录调控的作用,以期为深入研究鼠疫菌致病与传播中的基因转录调控分子机制提供新思路。(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通报》期刊2019年04期)

刘磊,郑娅琼,蔡李平,倪文旭,丁尹娟[4](2018)在《温度对鼠疫耶尔森氏菌CRP蛋白转录表达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CRP蛋白对鼠疫菌刚果红染色表型的影响及温度对CRP蛋白转录表达水平的调控。方法观察鼠疫菌野生株(WT)、CRP缺失株(ΔCRP)及CRP回补株(C-CRP)在刚果红平板上的菌落表面形态。分别提取26℃下与37℃下培养的WT总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研究不同温度下crp的转录表达水平。构建含有CRP启动子区上游的Lac Z重组质粒并电转化入WT中,通过分别测定26℃下与37℃下培养的Lac Z菌株的β-半乳糖苷酶活性来比较CRP启动子活性,进一步判断不同温度下CRP的转录表达水平。结果表型实验显示CRP缺失后鼠疫菌刚果红染色能力显着降低,基因调控实验表明CRP的转录表达水平不受温度转换的影响。结论温度不是刺激鼠疫菌CRP蛋白活化并发挥基因调控作用的主要因素,碳代谢水平、p H及离子浓度可能为CRP蛋白发挥功能的诱因,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鼠疫菌生物被膜形成中CRP蛋白的转录调控机制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06期)

张艳[5](2018)在《云南省部分鼠疫疫源地中致病耶尔森氏菌PCR检测及其流行病学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云南省部分鼠疫疫源地中致病耶尔森菌的分布及其流行现状;完善叁种致病耶尔森菌的PCR基因检测方法。方法1.样本采集:共选取云南省野鼠鼠疫疫源地和云南省家鼠鼠疫疫源地共11个地区,家鼠鼠疫疫源地包括:梁河县、宜良县、保山市、弥勒县、弥渡县、玉溪市、文山市;野鼠鼠疫疫源地包括:玉龙县、剑川县、洱源县、鹤庆县。捕鼠采用鼠铗法;同时采集部分家鼠鼠疫疫源地的犬类肛拭子。2.叁种致病耶尔森氏菌筛查基因确定:通过对采集的部分样本进行实验,确定筛查叁种致病耶尔森氏菌的目标基因。3.PCR初筛:将采取的鼠结盲肠部及其内容物和犬类肛拭子共4985份样本置于10mL改良磷酸盐缓冲液(PBS)中,4℃冷增菌15-21天后用其沉淀液提取DNA,并对foxA、inv、0392基因进行PCR筛查。4.细菌筛查:将初筛过程中PCR阳性样本接种在CIN琼脂平板上,于28℃条件下、24h培养,挑取可疑菌落对foxA、inv、0392基因进行细菌PCR筛查。5.保菌处理:对细菌筛查阳性样本,提取其DNA进行PCR检测并保存其纯菌样本,置于-80℃冰箱保存。6.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数据分析采用R×C列联表的χ~2检验,使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检验水准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1.叁种致病耶尔森氏菌筛查基因确定情况:2016年1-5月采集宜良、丽江、弥勒、弥渡四个地区1344份样本和其他菌株进行foxA、inv、F1、0392基因筛查。其中foxA、inv基因分别对筛查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假结核耶尔森氏菌筛查具有特异性,F1基因对筛查鼠疫耶尔森氏菌会出现非特异性条带,0392基因对鼠疫耶尔森菌筛查不会出现非特异性条带具有特异性,采用0392基因作为对鼠疫耶尔森菌筛查的目标基因。2.云南省部分鼠疫疫源地中致病耶尔森菌的分离情况: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共采集云南省11个地区样本4985份样本,其中foxA阳性样本菌株共248株,分离为4.97%;初筛0392阳性样本6份,阳性率0.12%、初筛inv阳性样本0份。3.云南省部分鼠疫疫源地中致病耶尔森菌的统计学分析:云南省11个地区的叁种致病耶尔森氏菌阳性率不完全相同(χ~2=197.944,P<0.05);其中0392基因统计分析P>0.05,无统计学意义。foxA阳性菌株(χ~2=333.74,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Inv均为阴性无差异。4.云南省部分鼠疫疫源地鼠类和犬类统计学分析:鼠类样本共4284份,犬类样本共701份。其中鼠类foxA阳性菌株有225株,分离率为4.97%。犬类肛拭子foxA阳性菌株有23株,分离率为3.28%,统计分析(χ~2=4.95,P=0.024<0.05)具有统计学差异,即鼠类foxA阳性菌株分离率高于犬类肛拭子foxA阳性菌株分离率。5.云南省野鼠鼠疫疫源地和家鼠鼠疫疫源地统计学分析:云南省野鼠疫源地和家鼠疫源地foxA阳性菌株分离率不完全相同(χ~2=164.51,P<0.05),野鼠鼠疫疫源地的foxA阳性菌株分离率比家鼠鼠疫疫源地的分离率高。其中在野鼠鼠疫疫源地中玉龙县的foxA阳性菌株分离率比其他叁个县的分离率高,在家鼠鼠疫疫源地以梁河县和弥勒县的foxA阳性菌株分离率较高。6.云南省部分鼠疫疫源地foxA阳性菌株在鼠类型分布情况:不同鼠类型的foxA阳性菌株分离率有差异(χ~2=86.20,P<0.05)。其中家鼠鼠疫疫源地鼠类型主要是褐家鼠和黄胸鼠,野鼠鼠疫疫源地鼠类型主要是齐氏姬鼠、大绒鼠和中华姬鼠。对五种鼠类型进行两两比较:大绒鼠和齐氏姬鼠的foxA阳性菌株分离率要高于其他叁种鼠的分离率,且foxA阳性菌株分离率主要分布在野鼠鼠疫疫源地,以齐氏姬鼠、大绒鼠为主。7.玉龙县和剑川县foxA阳性菌株分布情况:玉龙县鼠类样本共有853份,以南溪村委会旦后村foxA阳性菌株分离率最高。玉龙县的鼠类样本以大绒鼠foxA阳性菌株分离率要高于其他类型鼠类。剑川县样本包括鼠样本794份样本,foxA阳性菌株分离率较高地区主要集中在石龙村和长乐村。剑川县采集鼠类样本foxA阳性菌株分离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云南省野鼠鼠疫疫源地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鼠类标本总体分离率高于家鼠鼠疫疫源地。2.在初筛疫源地现场标本或者处理鼠疫疫情时,使用鼠疫菌染色体上的特异基因如YPO0392上基因比在质粒上的F1基因进行PCR中更具说服力。3.在对疫源地的叁种致病耶尔森菌监测中,可采用0392、foxA、inv叁种目标基因进行组合筛查叁种致病耶尔森菌。(本文来源于《大理大学》期刊2018-05-08)

王梦迪,尹家祥[6](2017)在《自然疫源地中鼠疫耶尔森氏菌的保存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鼠疫的发生得益于鼠疫菌能够在自然界长期存在。无论是鼠疫流行期还是间歇期,鼠疫菌在自然界中究竟存在于何地,以何种方式保存,又以什么机制造成流行是鼠疫发生的神秘之处。因此,研究鼠疫菌在自然疫源地各生态要素中的保存状况及生存能力,有助于揭示鼠疫的发生及传播规律。(本文来源于《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期刊2017年11期)

赵菊平,孙义成[7](2017)在《鼠疫耶尔森氏菌环二鸟苷酸代谢及生物被膜形成调控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鼠疫耶尔森氏菌(Yersinia pestis,以下简称"鼠疫菌")是烈性传染病鼠疫的病原菌,以鼠蚤作为传播媒介。鼠疫菌在其传播媒介鼠蚤的前胃中形成生物被膜从而促进其在宿主间传播。鼠疫菌生物被膜的形成受第二信使分子环二鸟苷酸(c-di-GMP)的正向调控。鼠疫菌中c-di-GMP由二鸟苷酸环化酶(DGC)HmsT和HmsD合成,由磷酸二酯酶(PDE)HmsP降解。文中主要介绍影响鼠疫菌环二鸟苷酸代谢及生物被膜形成的调控因子,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讨论和总结。(本文来源于《生物工程学报》期刊2017年09期)

吕瑞辰[8](2017)在《鼠疫耶尔森氏菌aspA基因多态性与适应度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氏菌(Yersinia pestis,以下简称鼠疫菌)引起的一种暴发性的烈性传染病。人类跟鼠疫之间存在一个长期的斗争过程,到目前为止,鼠疫仍然是公共卫生领域的一个重大的威胁,每年国际上都会出现疫情暴发并致人死亡。传统的微生物学、基因组学以及细菌群体遗传学都表明鼠疫菌是在约2600-5000年前由假结核耶尔森氏菌(Yersinia pseudotuberculosis,简称假结核菌)进化而来。由于遗传分化时间非常短暂,鼠疫菌跟其祖先菌株假结核菌同时存在,我们能够通过比较基因组学和功能基因组学实验的方式来研究鼠疫菌这种致命的病原菌是如何进化而来的。假结核菌是一种肠道病原菌,其可以在土壤环境或者水环境等自然环境中长时间生存,仅会引起慢性肠道疾病。与假结核菌不同,鼠疫菌具有更强的侵袭能力和致病能力,但其通常只能在哺乳动物和跳蚤之间的狭小宿主范围内传递。鼠疫菌和假结核菌在传播途径、致病能力和生存环境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而二者90%以上的基因都是相同或者几乎相同的。鼠疫菌和假结核菌的基因组比较结果显示,鼠疫菌获得了两个外源性的质粒(p MT1和p PCP1),同时约有13%的假结核菌基因在鼠疫菌中失去了活性。在这些失活基因中,编码天门冬氨酸酶的asp A基因是很独特的。天门冬氨酸酶(Asp A)催化一个可逆反应(天门冬氨酸生成延胡索酸并释放一个氨基)。我们前期对于鼠疫菌基因组的研究发现,asp A基因第363位密码子是鼠疫菌进化中的一个突变热点。为了进一步检验asp A基因第363位密码子的多样性,我们对来自我国14个不同疫源地不同分离时间(1943年至2005年期间)的819株鼠疫菌进行了asp A基因测序,确定了asp A基因第363位密码子至少9种等位基因型的存在。进一步的信息学分析显示这些突变并不是进化谱系(lineage)特异性的,而且同一种突变在鼠疫菌的进化过程中多次出现。鼠疫菌asp A基因第363位密码子的高突变频率以及这些等位基因型的趋同进化表明,该密码子的突变可能是经过多样化的正向选择压力筛选形成的。在典型鼠疫菌群体中,asp A基因第363位密码子的主要等位基因型是TTG,其编码的天门冬氨酸酶功能失活。但是在假结核菌和一些古老的鼠疫菌中,asp A基因第363位密码子是GTG,其编码了一个功能正常的天门冬氨酸酶。根据上述的结果我们提出假设,asp A基因第363位密码子的高频率突变是趋向于恢复鼠疫菌中天门冬氨酸酶的活性。为了验证这一推论,我们需要在鼠疫菌asp A基因的第363位密码子处引入不同的突变并通过实验验证这些突变对鼠疫菌生存和繁殖带来的影响。鼠疫菌201菌株根据鼠疫菌的生物型分类,属于田鼠型菌株,其asp A基因第363位密码子为GTG,与假结核菌中的asp A基因一致,其编码的天门冬氨酸酶是有活性的。我们基于λ-Red重组系统在鼠疫菌中建立了一个无痕突变技术平台,并成功构建了两株鼠疫菌201菌株asp A基因第363位密码子突变株,其中一株将asp A基因第363位密码子由GTG突变为TTG(201-asp ATTG),导致了其编码天门冬氨酸酶的失活;另一株将密码子由GTG突变为TTT(201-asp ATTT),其编码天门冬氨酸酶活性降低至野生型10%左右。随后我们比较了鼠疫菌201野生株和突变株之间的表型差异。经过实验我们发现,asp A基因第363位密码子的突变对201株的生长和抵抗外界环境胁迫能力造成了明显的影响。与201野生株和突变株201-asp ATTT相比,突变株201-asp ATTG在丰富培养基(LB培养基)或者营养缺乏培养基(TMH培养基)中的生长均存在一定程度的迟滞。当去除掉TMH培养基中的L-天冬氨酸、L-谷氨酸、L-脯氨酸、L-天冬酰胺和L-谷氨酰胺等Asp A代谢相关的氨基酸后,201菌株野生株和突变株201-asp ATTT以及201-asp ATTG的生长状态趋于一致,证明这种生长差距确实是由asp A基因的突变引起的。进一步的抗外界环境胁迫能力实验显示,201野生株和突变株201-asp ATTT的抗氧化能力和耐酸能力均要优于突变株201-asp ATTG。这些体外模拟刺激条件都与巨噬细胞内的微环境吻合,提示我们asp A基因的多样性可能与鼠疫菌在巨噬细胞内的存活和增殖能力相关联。进一步的实验结果证实了这个猜想:与201菌株野生株相比,突变株201-asp ATTT和201-asp ATTG的抗吞噬能力没有差异,但是二者在RAW264.7巨噬细胞中的生存和增殖能力均出现了缺陷。而鼠疫菌在巨噬细胞内的存活和增殖能力,对于鼠疫菌早期感染是至关重要的。为了比较201野生株和两株突变株之间的毒力差异,我们用BALB/c小鼠进行了腹股沟皮下注射攻毒,绘制了小鼠生存曲线,并测量了突变株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结果显示,突变株201-asp ATTT和201-asp ATTG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减毒,突变株201-asp ATTT对BALB/c小鼠的半数致死量为5.75×105CFU,突变株201-asp ATTG的减毒程度更高,3.69×106CFU的攻毒剂量都无法造成小鼠的死亡,而201野生株对BALB/c小鼠的半数致死量小于10CFU。这一系列毒力实验结果提示我们,asp A基因第363位密码子的突变与鼠疫菌的毒力有着密切的关系。最后我们进行了一个体外培养竞争实验,将201菌株野生株和突变株201-asp ATTG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后,在丰富培养基(LB)中共培养,随后提取混合DNA并对Asp A基因进行扩增测序。通过高通量测序分析,我们发现201菌株野生株(Asp A有活性)能够在生长的过程中很快的超越突变株201-asp ATTG(Asp A失活),在群体中占据优势地位。这一结果说明在鼠疫菌中,含有asp A活性基因的菌株具有适应度优势,asp A基因第363位密码子承受了正选择压力而趋于恢复典型鼠疫菌中失活asp A基因的活性。我们的实验结果表明,细菌中特定基因的单一密码子也可以成为自然选择的作用对象。(本文来源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期刊2017-05-09)

阎晓菲[9](2017)在《鼠疫耶尔森氏菌知识库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1.研究背景及目的鼠疫耶尔森氏菌(以下称鼠疫菌)是鼠疫的病原菌,在历史上曾引起过叁次大流行。二战期间,日本侵略者展开惨绝人寰的细菌战,鼠疫菌曾被并用作生物战剂对我国实施攻击目前,鼠疫在世界各地时有病例发生,是影响全世界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现仍有12块鼠疫自然疫源地,分布在19个省(区),占国土面积的15%左右。加强鼠疫菌研究对鼠疫的控制与防治以及应对生物恐怖威胁具有重大现实意义。随着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围绕鼠疫菌所开展的基础科学和应用研究越来越多。这些研究工作产生了大量实验数据和文献资料,散落存放在世界各地的信息数据库中。通过中国知网及维普等中文文献查阅网站进行“鼠疫耶尔森氏菌数据库”及“鼠疫菌知识库”等关键词的检索,虽然与该菌有关的研究文献已有数千篇,但未发现该菌综合知识信息整合工作的文章发表。通过Pub Med数据库进行文献回溯和Google scholar检索网等进行检索,发现国际上有多个鼠疫耶尔森氏菌相关的数据库,如Gen Bank数据库,存储了鼠疫菌的全基因组序列和注释信息以及原始测序数据;MLVA数据库,收录了鼠疫菌的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位点信息及菌株背景信息;CRISPR数据库,可检索到鼠疫菌的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位点序列信息;其它大型公开数据库,如Bio GRID、DDBJ和EMBL等存储了鼠疫菌蛋白质—蛋白质及基因相互作用等相关信息。这些数据库功能主要集中于鼠疫菌分子及遗传多样性数据的收集和管理,而并没有将鼠疫菌相关文献知识进行组织、整合,并有序储存于一个独立的数据库平台上。本研究拟收集整理关于该菌的学术论文、论着、新闻及疫情信息等相关知识,加以整合,建立便捷的鼠疫菌知识库系统,为用户提供查询、浏览和下载服务,以达到以下研究目的:(1)实现已有鼠疫菌相关知识和数据的集中存储管理;(2)查询便捷,提高现有文献信息的使用效率;(3)自动更新,实时获取鼠疫菌研究相关资讯。最终为鼠疫菌相关科研提供更为完整方便的知识和数据支撑,也为其他病原的知识库建立工作提供可参考的范例。2.研究方法2.1数据收集与整合通过对EndNote、Reference Manager、Biblioscape及Note Express等文献管理软件功能的调研,根据本课题拟收集中外文文献进行整理并筛选导出的需求,最终选择End Note X5文献管理软件进行文献的收集整理工作。在该软件中设置检索关键词为“Black death”、“Yesinia”、“Plague”及“Yesinia pestis”,通过对Pub Med数据库在线检索,收集筛选出相关外文文献题录。通过Find full text功能项自动获取到部分文献全文并链接至原文,其余外文文献的全文通过访问Sci-Hub网站手动检索收集。因End Note无中文搜索功能,中文文献题录则主要通过中国知网检索“黑死病”、“鼠疫”及“鼠疫耶尔森菌”等关键词获取,并进行人工筛选后将相关文献导入End Note文献管理软件,中文文献全文通过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收集。所有PDF全文文档通过Reference→File Attachment功能人工导入End Note文献库与原文相关联。收集工作结束后,使用Find Duplicates功能对全部文献收集结果进行查重和去冗余整理,最终以Show All Fields的格式导出,将所有文献信息存储于一个独立的TXT文件。全文PDF文档储存在End Note自定义的原文件夹,路径不变。2.2知识库系统的构建本研究通过Perl及PHP等计算机语言规范数据格式、构建实体关系模型、搭建系统和开发网页;选择中小型网站开发中常用的Apache+PHP+My SQL优势组合进行网站的动态开发,逐步完成知识库系统的构建。为了使各部分数据顺利架构在服务器上,通过编写Perl脚本对存储文献信息的TXT文本进行解析,生成一个可用Excel程序打开的文本列表,该列表以制表符分隔每个字段并为每行文献分配一个唯一的整数型标识符。同时编写Perl脚本,将PDF文件按照整数型标识符重新命名后,转移到另外统一存放PDF的文件夹中。经过数据的规范化处理,论文和着作被分割成实体(Entity)并分配属性(Attribute)。根据实体与实体及实体与属性之间的对应关系,构建实体关系模型(entity-relationship model),转化成表格并对应建立在配置好的My SQL 5.7数据库中,通过php My Admin工具,将文献数据导入到My SQL数据库并与全文PDF文件建立一一对应关系。数据库搭建完成后,在Apache网页服务器上开发基于web接口的动态网页,形成数据库网站系统。通过Java Script和Ajax快速处理服务器端与客户端的交互,运用Perl语言处理在知识库网页上返回到后台的各种数据。系统搭建完成后进行试运行与调试排错,保证系统运行顺畅。3.研究结果本研究架构的鼠疫菌知识库由文献信息模块、检索模块和新闻模块构成。用户可通过浏览器从Web端访问本库,访问网址为:http://101.201.51.148/ypkd/。知识库主页分上下两部分排版,由上方的标题栏、导航栏、简介、数据概览、快捷搜索入口及下方的新闻展示版块构成。信息搜索截止到2016年10月30日,文献信息模块收录鼠疫菌相关文献7183篇,书籍23部,均提供了URL链接;其中4620篇论文收集到PDF全文。用户进行普通检索或高级检索时,可通过设置标题、摘要、关键词、期刊、作者、时间等数据项获取相关信息,并可将所得文献按出版日期、作者及杂志名称进行排序浏览。标题下方将列出该论着的简要信息供用户初步浏览,继续点击标题即可阅读此文献的详细信息,包括文献的标题、作者、摘要、关键词、PMID号、全文以及Pub Med链接等,点击本库提供的PDF链接可在线浏览或下载全文。新闻版块中通过编制好的网络爬虫,自动实时抓取互联网最新的鼠疫菌相关信息,并按序展示;用户可通过超链接获取网络信息全文,保证了知识库的前沿性和完整性。4.结论本研究建立的知识库系统,内容丰富完整,界面简洁合理,使用快捷方便。该库将Pub Med和知网等网站的鼠疫菌相关信息全面整合起来,收录了已发表的几乎全部鼠疫菌相关文献信息资源,有利于知识的整体保存和利用。用户通过输入关键词等进行常规或组合检索,准确地在页面上获取相关文献列表并可按需排序;提供的文献全文,为研究者节省了多方查找资源、调研文献的时间。本网站通过网络爬虫,将最新鼠疫菌相关网络信息进行自动实时更新,排序展示在新闻版块,保证了网站的及时性和时效性。用户通过提供的超链接,可快速浏览全文,掌握信息详情。本知识库的建立,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了可靠的鼠疫菌知识共享平台,为鼠疫疫情的相关信息提供了及时的动态来源,也为其他病原微生物知识库的建立提供了可借鉴的新模型。(本文来源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期刊2017-03-10)

肖丽生[10](2017)在《鼠疫耶尔森氏菌waaA,cmk,ail基因突变与噬菌体抗性关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氏菌(以下简称鼠疫菌)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烈性传染病,历史上曾发生过叁次人间鼠疫大流行引起数以亿计的人死亡,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鼠疫可经过跳蚤等节肢动物的叮咬从而传染给人类,且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可发展为败血症或可通过空气传播的肺鼠疫。故鼠疫在我国被规定为甲类传染病。此外,鼠疫菌又是一种生物战剂和恐怖剂,威胁着人类的安全。因此鼠疫的防治对人民健康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依然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国,Yep-phi主要用于鼠疫菌的诊断,且属于T 7类家族。随着多重耐药菌株的出现,使噬菌体治疗得以重新重视。宿主菌与噬菌体“共进化”生活方式也是研究病原菌和宿主相互作用的理想模型。前期工作中,由青海地方病控制所使用鼠疫弱毒菌614F,在Yep-phi噬菌体压力下连续培养,诱导出对Yep-phi具有抗性的突变株614F-S43。将614F-S43与共传代的614F的基因比对,发现waaA,ail,cmk基因发生突变。现在201菌株对这叁个基因进行无痕修饰,并进行相关的表型实验,论证该叁个基因在噬菌体抗性中的发挥的作用。首先通过在鼠疫菌中建立无痕修饰技术平台,分别对waaA,ail,cmk叁个基因进行单基因修饰,两两基因修饰和叁基因修饰,得到7株突变株。分别是waaA(△9nt),cmk(△10nt),ail(△A),waaA(△9nt)/cmk(△10nt),waaA(△9nt)/ail(△A),cmk(△10nt)/ail(△A)和waaA(△9nt)/cmk(△10nt)/ail(△A)。通过菌株与噬菌体的相关表型实验,主要测定噬菌体对修饰菌株的感染能力、吸附能力、成斑能力,我们发现waaA(△9nt)的抗噬菌体能力与△waaA相同,并且强于野生型。通过提取LPS,发现waaA缺失9个碱基后鼠疫菌LPS的结构受到破坏。通过蛋白信息学的分析和圆二色光谱的验证,WaaA(△9nt)蛋白比WaaA蛋白相比,结构发生改变,α螺旋增多,β折叠减少。通过PDB库比对,超嗜热菌WaaA蛋白与鼠疫菌WaaA蛋白同源性较高,且发现超嗜热菌中缺失位置为WaaA蛋白与脂质A前体的磷酸基团结合的位置,所以我们推测鼠疫菌中waaA的9个碱基缺失导致WaaA不能与脂质A前体共价结合,LPS结构不完整,从而可以抑制噬菌体通过LPS吸附宿主菌。由EditSeq软件分析和LC-MS/MS结果说明cmk的10个碱基缺失后,导致翻译提前终止,产生不完整蛋白,导致CMP/dCMP不能合成CDP/dCDP,影响宿主的Yep-phi不能获得CTP或dCTP作为噬菌体DNA聚合酶的底物,影响DNA的复制,从而起到抗噬菌体的作用。在cmk(△10nt)中构建Cmk蛋白过表达载体,抗噬菌体的能力下降,说明cmk缺失确与噬菌体抗性相关。ail(△A)的抗噬菌体能力也与△ail一致。但是相比于cmk,waaA,ail的抗噬菌体能力最弱,但是ail却是最后发生突变。由于耐受菌与噬菌体相互作用时,我们人为干预耐受菌的生长,确保每代耐受菌在噬菌体的培养压力之前生长状态良好。26℃培养条件下,生长曲线结果也显示cmk(△10nt)/ail(△A)生长速度远远大于ail(△A)和野生株水平。所以我们推测ail突变发生是一种适应性消耗(fitness cost)后的补偿性突变。它不仅能抑制噬菌体对其吸附,而且在共生存状态下,对于菌体恢复自身的生长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将waaA基因的重要性定位于叁个氨基酸,从面到点推进waaA与噬菌体耐受的研究。验证了cmk的缺失会起到抗噬菌体的作用,而且作用能力很强,能耐受107 PFU的噬菌体。且推测ail的作用不止是Yep-phi特异性受体,而且是一种适应性消耗后的补偿性突变,与菌株自身恢复生长有很大关系。本研究结果在病原-宿主相互作用的层面,解析鼠疫菌和噬菌体这对矛盾体在噬菌体裂解构成中的复杂变化,不仅可以加深我们对于鼠疫菌的认识,也诠释了噬菌体压力下鼠疫菌适应性消耗的进化过程。(本文来源于《安徽医科大学》期刊2017-02-28)

鼠疫耶尔森氏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鼠疫耶尔森氏菌(简称"鼠疫菌")L型菌株是鼠疫菌在自然界中长期保存的一种可能形式。鼠疫菌L型菌株是一种多型性、缺少细胞壁且可以透过0.45μ滤膜的原生质体,结构以及生化特性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本通过查阅中国知网,万方以及NCBI等数据库,从鼠疫菌L型菌株的一般生物学特性、诱导及回复、基因组变化及其流行病学意义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综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鼠疫耶尔森氏菌论文参考文献

[1].石丽媛,谭红丽,郭英,董珊珊,丁奕博.云南省家鼠疫源地鼠疫耶尔森氏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研究[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9

[2].王波,王鹏.鼠疫耶尔森氏菌L型菌株的研究进展[J].现代预防医学.2019

[3].刘磊,郑山根,郑娅琼,蔡李平,杨瑞馥.鼠疫耶尔森氏菌基因转录调控的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通报.2019

[4].刘磊,郑娅琼,蔡李平,倪文旭,丁尹娟.温度对鼠疫耶尔森氏菌CRP蛋白转录表达的影响研究[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8

[5].张艳.云南省部分鼠疫疫源地中致病耶尔森氏菌PCR检测及其流行病学意义[D].大理大学.2018

[6].王梦迪,尹家祥.自然疫源地中鼠疫耶尔森氏菌的保存问题[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7

[7].赵菊平,孙义成.鼠疫耶尔森氏菌环二鸟苷酸代谢及生物被膜形成调控研究进展[J].生物工程学报.2017

[8].吕瑞辰.鼠疫耶尔森氏菌aspA基因多态性与适应度关系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7

[9].阎晓菲.鼠疫耶尔森氏菌知识库的建立[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7

[10].肖丽生.鼠疫耶尔森氏菌waaA,cmk,ail基因突变与噬菌体抗性关系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7

论文知识图

裂解性噬菌体的复制周期[7]不同鼠疫菌噬菌体的细胞表面受体的鉴定...鸟枪法测序原理示意图环状基因组示意图重复末端鉴定原理示意图噬菌体Yep-phi在鼠疫菌表面形成的透亮噬...

标签:;  ;  ;  ;  ;  ;  ;  

鼠疫耶尔森氏菌论文_石丽媛,谭红丽,郭英,董珊珊,丁奕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