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形钢纤维论文_朋改非,牛旭婧,赵怡琳

导读:本文包含了异形钢纤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异形,钢纤维,混凝土,韧性,性能,型钢,峰值。

异形钢纤维论文文献综述

朋改非,牛旭婧,赵怡琳[1](2016)在《异形钢纤维对超高性能混凝土增强增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钢纤维掺量、类型和分布方式为变量,测试了掺异形钢纤维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的直接拉伸性能和弯曲韧性,并采用显微镜对这种钢纤维的拔出通道和拔断截面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异形钢纤维对UHPC具有较好的增强增韧效果,相应试件的直接拉伸强度、断裂能及裂后承载力均大幅提高,且其掺量越大,提高幅度越显着;当异形钢纤维沿拉应力方向有序分布时,与随机分布相比,更有利于UHPC的增强增韧;相比于端钩型钢纤维,在相同掺量下,波纹型钢纤维的增强增韧效果更佳,其拔出通道更加曲折,还存在被拉直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其与基体间存在更强的机械咬合力所致;此外,在拉拔过程中,2种异形钢纤维的断口邻近截面均出现了明显的颈缩.(本文来源于《建筑材料学报》期刊2016年06期)

王有杰[2](2011)在《异形钢纤维与混凝土粘结机理及其增韧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试验主要对4种钢纤维与混凝土粘结机理及其增韧效应进行了分析,研究了钢纤维对高强混凝土工作性能,物理力学性能和弯曲韧性的影响。提出了钢纤维的掺入,使混凝土主拉应力控制的劈拉强度具有一定早强性。得出了一些重要结论,对工程建设有实践意义。(本文来源于《黑龙江交通科技》期刊2011年03期)

李妍,刁波,杨松霖,张笑,张茜[3](2010)在《异形钢纤维体积率对超高性能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纤维体积率(1%—3%)对不同类型的异形(波浪形、哑铃形、端弯形)钢纤维增强下的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低体积率下(小于2.5%)随钢纤维体积率的提高,叁种异型钢纤维增强超高性能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初裂强度、极限抗弯强度、抗弯韧性、混凝土破坏方式均成向好趋势。而在2.5%—3%的高纤维体积率下,除端弯形和哑铃形纤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及哑铃形纤维混凝土的抗弯性能在2.5%的纤维体积率处达到峰值,叁种异形钢纤维的其他上述各项力学性能均在3%的体积率处最佳。并从机理上分析了导致异形钢纤维的体积率对超高性能混凝土增强增韧效果的差异的原因。(本文来源于《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期刊2010-11-05)

田稳苓,王晓伟,李子祥[4](2007)在《异形钢纤维与混凝土粘结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行设计了异形钢纤维与混凝土粘结强度试验方法.以混凝土基体强度、钢纤维形状和钢纤维埋角为参数,制作了24组试件,进行了钢纤维与混凝土基体的粘结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混凝土基体强度、钢纤维形状以及钢纤维埋角是影响钢纤维与混凝土界面粘结强度以及异形钢纤维在拔出过程中所耗能量的主要因素;界面粘结强度随混凝土基体强度的提高而增大;B型(书钉型)钢纤维的粘结性能和拔出时所耗能量均优于J型(剪切平直型)钢纤维;界面粘结强度以及钢纤维拔出时的总耗能随钢纤维埋角的增大而降低.(本文来源于《建筑材料学报》期刊2007年03期)

王晓伟,田稳苓,孙文霞[5](2007)在《异形钢纤维与基体界面黏结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异形钢纤维与基体的界面黏结性能,选择剪切平直型和贝卡尔特双弯钩型两种形状的钢纤维以及不同的混凝土基体强度、埋角进行界面黏结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混凝土强度、钢纤维形状以及钢纤维埋角是影响钢纤维与混凝土界面黏结性能的主要因素.界面黏结强度随混凝土强度的提高而增大,贝卡尔特双弯钩钢纤维与混凝土基体的界面黏结性能优于剪切平直型钢纤维,界面黏结强度随埋角的增大而减小.(本文来源于《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期刊2007年02期)

王晓伟,郭蓉,田稳苓,赵晓艳[6](2007)在《异形钢纤维粘结滑移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异形钢纤维从混凝土基体中拔出时的粘结滑移性能,选择剪切平直型和贝卡尔特双弯钩型两种形状的钢纤维以及不同的钢纤维埋角进行粘结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钢纤维形状、钢纤维埋角是影响拔出荷载位移—曲线以及界面粘结强度的重要因素,贝卡尔特双弯钩钢纤维与混凝土基体界面粘结性能优于剪切平直型钢纤维,界面粘结强度随埋角的增大而减小.(本文来源于《河北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07年01期)

胡晓波[7](2006)在《异形钢纤维改善混凝土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6种异形钢纤维在体积掺量分别为0.5%、1.0%的情况下,配制CF30、CF50异形钢纤维混凝土,试验结果表明,异形钢纤维混凝土抗折、抗剪和劈拉强度以及弯曲韧性,较基准混凝土有明显提高;干缩值降低,早期塑性开裂也明显减少;不同特征的异形钢纤维改性效果也存在差异。研究发现,《钢纤维混凝土试验方法》(CECS 13∶89)计算纤维混凝土承载能力变化系数的方法有偏差。(本文来源于《工业建筑》期刊2006年09期)

林小松,曹国娥[8](2003)在《低含量异形钢纤维超高强矿渣混凝土》一文中研究指出作者在已研究出的磨细矿渣高强混凝土中掺入两端增大的凸痕型异形钢纤维,钢纤维体积率为1.5%,配合比按作者1996年提出的二次合成法设计,采用常规的全掺入法工艺和标准养护条件,研制出抗压强度达120MPa,劈裂抗拉强度达13MPa的超高强混凝土。这种钢纤维混凝土由于钢纤维体积率低、强度高,因而有较明显的经济意义,可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本文来源于《国外建材科技》期刊2003年06期)

王志,胡晓波,鲍光玉,张竞男[9](2003)在《异形钢纤维混凝土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试验研究了4种异形钢纤维对高强混凝土工作性能、物理力学性能和弯曲韧性的影响。探讨了不同异形钢纤维的增强、增韧机理,并指出钢纤维的掺入,使混凝土以主拉应力控制的劈拉强度等具有一定早强性。(本文来源于《混凝土》期刊2003年11期)

王晓伟[10](2003)在《异形钢纤维与混凝土粘结机理及其增韧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钢纤维混凝土是一种性能卓越的复合材料,随着钢纤维混凝土应用的不断发展,许多异形钢纤维应运而生。异形钢纤维对混凝土增强、增韧效果显着。界面粘结是发挥钢纤维对混凝土增强、增韧效果的关键,但目前对界面粘结还处于认识阶段。本文围绕异形钢纤维与混凝土粘结机理及其增韧效应主要做了如下研究工作: 1.进行异形钢纤维与混凝土粘结强度试验设计,探讨了试件的形状、试模、试件制作方法、加载装置以及试验方法。 2.异形钢纤维与混凝土粘结机理研究。包括以下内容: (1)异形钢纤维与混凝土粘结强度试验研究。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钢纤维形状、混凝土基体强度和钢纤维埋入角度是影响界面粘结的重要因素。 (2)分析异形钢纤维在拔出过程中的耗能能力及其影响因素。 (3)提出了叁种拔出破坏模型,并给出相应的最大拉拔力计算公式。根据试验结果分析贝卡尔特钢纤维的拔出破坏类型,并且给出了与试验结果符合良好的最大拔出力计算公式。 3.异形钢纤维增韧效应研究。包括: (1)全面系统地分析和总结现有钢纤维混凝土韧性评测方法的研究成果,指出其局限性,并给出建立韧性评测方法应遵循的原则,并且提出用裂后增韧系数、断裂~CMOD韧度指数法评价钢纤维混凝土的韧性。 (2)根据试验结果分析异形钢纤维增韧效应,探讨异形钢纤维的增韧机理。(本文来源于《河北工业大学》期刊2003-01-01)

异形钢纤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用试验主要对4种钢纤维与混凝土粘结机理及其增韧效应进行了分析,研究了钢纤维对高强混凝土工作性能,物理力学性能和弯曲韧性的影响。提出了钢纤维的掺入,使混凝土主拉应力控制的劈拉强度具有一定早强性。得出了一些重要结论,对工程建设有实践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异形钢纤维论文参考文献

[1].朋改非,牛旭婧,赵怡琳.异形钢纤维对超高性能混凝土增强增韧的影响[J].建筑材料学报.2016

[2].王有杰.异形钢纤维与混凝土粘结机理及其增韧效应研究[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1

[3].李妍,刁波,杨松霖,张笑,张茜.异形钢纤维体积率对超高性能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C].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2010

[4].田稳苓,王晓伟,李子祥.异形钢纤维与混凝土粘结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材料学报.2007

[5].王晓伟,田稳苓,孙文霞.异形钢纤维与基体界面黏结性能试验研究[J].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2007

[6].王晓伟,郭蓉,田稳苓,赵晓艳.异形钢纤维粘结滑移性能试验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7

[7].胡晓波.异形钢纤维改善混凝土性能研究[J].工业建筑.2006

[8].林小松,曹国娥.低含量异形钢纤维超高强矿渣混凝土[J].国外建材科技.2003

[9].王志,胡晓波,鲍光玉,张竞男.异形钢纤维混凝土性能试验研究[J].混凝土.2003

[10].王晓伟.异形钢纤维与混凝土粘结机理及其增韧效应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3

论文知识图

不同类型混凝土坍落度对比图表2异形中节点的破坏形态钢纤维混凝土断裂一CMO仆一韧度对比...异形钢纤维混凝土抗压强度与体积...异形钢纤维增强磨细矿渣混凝土试...节点混凝土应变测点布置情况

标签:;  ;  ;  ;  ;  ;  ;  

异形钢纤维论文_朋改非,牛旭婧,赵怡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