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感化合物论文_张强,罗万春

导读:本文包含了他感化合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赤眼蜂,松毛虫,棉铃虫,食性,植物,昆虫,玉米螟。

他感化合物论文文献综述

张强,罗万春[1](2003)在《植物他感化合物在植物保护上的应用研究及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他感化合物(allelochemicals)属于信息化合物的一类,是指在两个不同生物个体相互作用时传递信息的化合物。植物中存在的对昆虫具有引诱、驱避、拒食、毒杀及对化学杀虫剂起增效作用的植物他感化合物成为许多昆虫毒理学家颇感兴趣的研究对象。探明植物他感化合物的性质及其作用机理将有助于我们探索并最终提出新的害虫防治策略,在利用他感化合物防治害虫和抗虫育种中具有积极意义。也是进一步实施基因工程手段防治害虫的基础。在农药污染和抗药性日益严重的今天,利用他感化合物(本文来源于《农药市场信息》期刊2003年01期)

张强,罗万春[2](2002)在《植物他感化合物在植物保护上的应用研究及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他感化合物对昆虫具有引诱、驱避、拒食以及毒杀、增效等作用 ,利用植物他感化合防治害虫和抗虫育种在植物保护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其在植物保护上的研究、应用现状进行概述。(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期刊2002年06期)

李元喜,戴华国,姜金林,符文俊[3](2002)在《他感化合物对赤眼蜂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室内测定了玉米螟赤眼蜂、松毛虫赤眼蜂、拟澳洲赤眼蜂对被亚洲玉米螟取食过的玉米叶片、玉米螟雌蛾腹末的叁种试剂抽提物的趋向反应。嗅觉仪测定结果发现,松毛虫赤眼蜂对被取食叶片的正己烷抽提物和腹末的丙酮抽提物、玉米螟赤眼蜂对被取食叶片的乙醚抽提物和腹末的乙醚抽提物表现出明显的趋性。培养皿法测定结果表明,玉米螟赤眼蜂和松毛虫赤眼蜂对受害叶片的乙醚抽提物的趋向反应均强于其对健叶乙醚抽提物的反应,拟澳洲赤眼蜂对亚洲玉米螟腹末的正己烷抽提物、松毛虫赤眼蜂对亚洲玉米螟腹末的丙酮的抽提物及玉米螟赤眼蜂对亚洲玉米螟腹末的乙醚抽提物的趋向反应也强于对照。(本文来源于《昆虫学创新与发展——中国昆虫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02-06-30)

万方浩,仝赞华,陶淑霞,赵奎军[4](2001)在《引诱赤眼蜂产卵的他感化合物活性物质的提取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棉铃虫雌蛾腹部鳞片正己烷粗提液的气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粗提液含多种组分,在15~35min的保留时间内峰群较集中,其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结果显示,具引诱产卵刺激活性的主要成分为C12~C36直链烷烃类物质。正己烷粗提液经纸层析分离后,在Rf=0.92展层区段内,赤眼蜂在处理区的滞留搜索蜂数与对照区之间差异极显着(P<0.01)。薄层层析分离的结果显示,在距溶剂前缘 2cm处有一条荧光带,但无引诱活性;在 Rf=0.97和Rf=0.73的两个展层区段内,螟黄赤眼蜂的滞留搜索情况,处理区与对照区之间差异极显着(P<0.01);在 Rf=0.83的展层区段内,处理区与对照区差异显着(P<0.05)。柱层析分离后的生测结果显示:135~137ml收集段洗脱液的引诱活性与对照区相比差异极显着(P<0.01);138~140ml收集段洗脱液与对照区相比差异显着(P<0.05);活性物质集中在 135~140ml的洗脱段收集液中。该段收集液浓缩后的 GC-MS分析结果显示,浓缩液中合多种活性成分,其中C23、C25、C27、C28含量高。将棉铃虫雌蛾腹部鳞片的正己烷提取液(浓度为1.7mg/ml)涂在赤眼蜂人工(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期刊2001年03期)

陶淑霞,万方浩,仝赞华,赵奎军[5](2000)在《引诱赤眼蜂产卵的他感化合物物质源研究及生物活性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培养皿法和玻璃球法对棉叶 (幼嫩棉叶、虫伤棉叶 )和棉铃虫本身的物质源 (产出卵、剖腹卵、幼虫虫粪、雌蛾鳞片、雌蛾尾毛、雌蛾腹部末端、混合鳞片 )的提取液进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 ,棉铃虫的雌蛾腹部鳞片的正己烷提取液及棉铃虫产出卵的水洗液对螟黄赤眼蜂和松毛虫赤眼蜂有较强的引诱和产卵刺激作用 ,其它物质的提取液效果不明显。轨迹法测定结果进一步表明 ,螟黄赤眼蜂在用棉铃虫卵水洗液和棉铃虫雌蛾腹部鳞片正己烷提取液处理的区域内有明显的刺探行为 ,并且滞留时间也明显比对照区长。米蛾卵寄生率法测定结果显示 ,棉铃虫雌蛾腹部鳞片正己烷提取液浓度为 1 .7mg/ml时 ,对螟黄赤眼蜂和松毛虫赤眼蜂的引诱作用均达到最强 ,寄生率分别为 82 .5%和 60 .9% ,而对照寄生率分别为 1 8.0 %和 2 8.3% ;提取液浓度过高或过低引诱作用都不明显。螟黄赤眼蜂对用蒸馏水洗过的新鲜棉铃虫卵和未洗过的虫卵在寄生率上差异极显着 ,前者的寄生率为 43.5% ,后者的寄生率仅为 1 3.3%。(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期刊2000年06期)

李继泉,金幼菊[6](1999)在《环境因子对植物他感化合物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的他感化合物(alellochemicals)是主要由植物次生代谢产生的,能对另一种生物的行为、健康或生态处境有影响的非营养性物质[1]。过去,人们常将他感化合物称为次生化合物。其中的许多物质具有抗虫性,它们在植物中的含量、组成比例,因植物种类、个体(本文来源于《河北林果研究》期刊1999年03期)

娄永根,程家安[7](1996)在《他感化合物的进化生态学及其在害虫综合治理中的应用前景》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长期的协同进化过程中,植物、植食性昆虫及其天敌都发展了一套通过调节与利用他感化合物保护自身和开拓资源的生存对策,这种生存对策涉及到叁营养层次复杂的相互作用。为适应动态环境的要求,生物种内维持的遗传多样性和非遗传多样性,会导致植物、植食性昆虫种内产生的他感化合物的多样性和植食性昆虫、天敌种内对他感化合物行为反应的多样性。根据上述他感化合物的进化生态学特征,可通过调节天敌的行为反应、他感化合物的数量和质量以及直接应用他感化合物等途径,改善害虫治理。(本文来源于《中国有害生物综合治理论文集》期刊1996-12-02)

韩庆华,马永清[8](1994)在《小麦秸秆中生化他感化合物的研究概况》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然界存在着生化他感现象。本文对小麦秸秆生化他感现象、生化他感化合物和化合物的提取、分离、鉴定以及生测、影响其分泌的因素进行了较详细的阐述,并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进行了介绍。(本文来源于《生态农业研究》期刊1994年04期)

他感化合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植物他感化合物对昆虫具有引诱、驱避、拒食以及毒杀、增效等作用 ,利用植物他感化合防治害虫和抗虫育种在植物保护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其在植物保护上的研究、应用现状进行概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他感化合物论文参考文献

[1].张强,罗万春.植物他感化合物在植物保护上的应用研究及展望[J].农药市场信息.2003

[2].张强,罗万春.植物他感化合物在植物保护上的应用研究及展望[J].植物保护.2002

[3].李元喜,戴华国,姜金林,符文俊.他感化合物对赤眼蜂行为的影响[C].昆虫学创新与发展——中国昆虫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2

[4].万方浩,仝赞华,陶淑霞,赵奎军.引诱赤眼蜂产卵的他感化合物活性物质的提取及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01

[5].陶淑霞,万方浩,仝赞华,赵奎军.引诱赤眼蜂产卵的他感化合物物质源研究及生物活性测定[J].中国农业科学.2000

[6].李继泉,金幼菊.环境因子对植物他感化合物的影响[J].河北林果研究.1999

[7].娄永根,程家安.他感化合物的进化生态学及其在害虫综合治理中的应用前景[C].中国有害生物综合治理论文集.1996

[8].韩庆华,马永清.小麦秸秆中生化他感化合物的研究概况[J].生态农业研究.1994

论文知识图

1.1环境中气味分子的作用(Fleis...植物对昆虫抗性的组成(Klothetal201...螟黄赤眼蜂对棉铃虫卵和雌成虫腹部鳞片...6 香樟叶提取液的抑菌性

标签:;  ;  ;  ;  ;  ;  ;  

他感化合物论文_张强,罗万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