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离氨基酸论文_熊云霞,王丽,易宏波,吴绮雯,温晓鹿

导读:本文包含了游离氨基酸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氨基酸,蛋氨酸,锦鸡,包膜,土层,有机酸,板蓝根。

游离氨基酸论文文献综述

熊云霞,王丽,易宏波,吴绮雯,温晓鹿[1](2019)在《长期添加藤茶提取物对肥育猪血清游离氨基酸、胴体性状和肉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长期添加藤茶提取物对肥育猪血清游离氨基酸、胴体性状和肉品质的影响。选用平均初始体重为30 kg的叁元杂交(杜×长×大)去势公猪90头,随机分成3个处理组,分别为对照组(CON组,饲喂基础日粮)、植物精油复合物组(A组,基础日粮中添加0.03%植物精油复合物)、藤茶提取物组(B组,基础日粮中添加0.03%藤茶提取物),每组6个栏,每栏5头猪。试验猪体重达到130 kg左右出栏称重,每栏挑选最接近该栏平均体重的猪进行采血、屠宰,以A组为阳性对照。结果表明:①与CON组比较,B组的血清游离氨基酸中必需氨基酸赖氨酸(Lys)、蛋氨酸(Met)、异亮氨酸(Ile)等的含量显着升高(P<0.05),组氨酸(His)的含量显着降低(P<0.05),非必需氨基酸谷氨酸(Glu)、丙氨酸(Ala)、脯氨酸(Pro)等的含量显着降低(P<0.05);与A组比较,B组的血清游离氨基酸中必需氨基酸Met、苏氨酸(Thr)含量显着升高(P<0.05),His含量显着降低(P<0.05),非必需氨基酸均不存在显着差异(P>0.05)。②与CON组比较,A、B组猪的腹脂重均显着提高(P<0.05),但A、B组之间腹脂重不存在显着差异(P>0.05);宰前重、胴体重、屠宰率、背膘厚、眼肌面积等3组间均无显着差异(P>0.05)。③宰后背最长肌肉色、pH、滴水损失、大理石评分、肌内脂肪和剪切力3组间均无显着差异(P>0.05);与CON组比较,B组肌肉嫩度评分显着提高(P<0.05),A、B组的肉汤清浊度评分均显着降低(P<0.05),而肌肉外形、气味、异味、多汁性、肉汤鲜度评分在3组间无显着差异(P>0.05);3组的肌纤维直径和密度均无显着差异(P>0.05)。综上,日粮中长期添加0.03%藤茶提取物可以显着改变肥育猪血清游离氨基酸组成,并一定程度改善猪肉嫩度;长期添加藤茶提取物或植物精油复合物对肥育猪胴体和肌肉性状均无显着改善效果,且均易造成腹部脂肪沉积。(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期刊2019年11期)

葛庆联,唐修君,樊艳凤,贾晓旭,顾荣[2](2019)在《冰温贮藏对黄羽肉鸡肌肉感官品质和游离氨基酸变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冰温贮藏对黄羽肉鸡肌肉品质及主要呈味物质的影响。方法以80 d龄黄羽肉鸡为试验材料,将其分为–1.5℃冰温及4℃冷藏2个组,研究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 TVB-N)和感官评价指标变化,根据GB 2707得出鸡肉的货架期。在货架期内,通过氨基酸自动分析法,检测16种游离氨基酸(free amino acid, FAA)含量。结果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黄羽肉鸡肌肉的TVB-N值呈现上升的趋势,而感官评分呈现降低的趋势,且冰温贮藏比冷藏下降缓慢。在货架期内,冰温贮藏条件下总游离氨基酸含量比冷藏增加了49.53%;必需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了42.05%,呈味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了80.52%。结论与冷藏相比,冰温贮藏能很好控制黄羽肉鸡肌肉TVB-N值的升高,延缓肌肉褐变,明显增加了鸡肉的滋味和适口性。(本文来源于《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期刊2019年21期)

胡亚军,胡毅,石勇,戴振炎,钟蕾[3](2019)在《不同形式蛋氨酸对黄鳝生长、血清生化、血清游离氨基酸含量及肌肉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初始体重(30.00±0.45) g的黄鳝(Monopterus albus)为研究对象,以低鱼粉饲料为对照组,在低鱼粉饲料中分别添加蛋氨酸有效含量为2 g/kg的晶体蛋氨酸(C-Met)、包膜蛋氨酸(E-Met)、蛋氨酸羟基类似物钙盐(MHA-Ca)、蛋氨酸羟基类似物(MHA),研究其在低鱼粉黄鳝饲料中的利用效果,共5个处理组,养殖试验持续10周。结果表明:(1)在低鱼粉饲料中添加蛋氨酸均有提高黄鳝增重率和蛋白质效率比、降低饲料系数的趋势,其中MHA-Ca和MHA组与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2)在低鱼粉饲料中添加蛋氨酸均显着提高了肠道胰蛋白酶活力、血清胆汁酸、总胆固醇、总蛋白、尿素氮和血氨含量、肌肉黏附性与胶黏性(P<0.05);添加MHA-Ca和MHA显着提高了肠道淀粉酶活力、血清葡萄糖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肝脏谷草转氨酶活力、全鱼粗蛋白含量、肌肉硬度、弹性和咀嚼性(P<0.05),显着降低了黄鳝肝体比与血清谷草转氨酶活力(P<0.05)。(3)对照组在摄食6h出现蛋氨酸吸收峰值, C-Met与MHA-Ca组均在摄食后9h出现蛋氨酸吸收峰值,E-Met组在摄食后12h出现蛋氨酸吸收峰值, MHA组分别在摄食后3h和9h出现蛋氨酸峰值。结果表明,在低鱼粉饲料中添加蛋氨酸均能提高黄鳝生长和氨基酸代谢,且MHA-Ca与MHA效果较佳。(本文来源于《水生生物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吴艳,梁杉,郑妍妍,刘宇航,李冉[4](2019)在《不同马铃薯品种的游离氨基酸主成分分析和综合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不同马铃薯品种游离氨基酸(free amino acid,FAA)含量、组成及其呈味效果差异,以北方一作区主栽的37个马铃薯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快速检测游离氨基酸种类及含量,采用味道强度值(taste activity value,TAV)、各指标相关性、主成分分析法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马铃薯中游离氨基酸含量丰富,含有14~16种氨基酸。不同马铃薯品种之间氨基酸总量(total free amino acid,TFAA)、人体必需氨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EAA)及呈味氨基酸(taste-active amino acid,DAA)含量均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布尔班克中FAA、EAA及DAA的含量均最高。精氨酸对马铃薯味道的影响最大,TAV最高达到5.91。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3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6.59%,能较好地反映马铃薯中FAA的综合信息。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可以有效的比较不同品种马铃薯中游离氨基酸综合质量。(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1-13)

傅超,张红,李晨,钟建青,殷世宁[5](2019)在《不同产地板蓝根中游离氨基酸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一种测定不同产地板蓝根中游离氨基酸的分析方法。方法以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分析法对板蓝根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进行分析测定,离子交换柱(柱长4. 6 mm×60. 0 mm,2622~#树脂),柱温57℃,流动相为B1~B5缓冲液,流速0. 35 m L·min~(-1),考察该方法的专属性、标准曲线和定量下限、精密度与回收率。结果 17种氨基酸均在1~100μmol·L~(-1)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 0. 994,定量下限均为1μmol·L~(-1)。精密度高,RSD均≤0. 23%(n=6);平均加样回收率在85. 2%~103. 5%,RSD均≤2. 0%(n=6)。结论该方法灵敏,快速,结果准确,适用于不同产地板蓝根的质量控制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20期)

马岩石,姜明,刘振艳,陈晓婷,裴芳艺[6](2019)在《酿酒酵母QY-1发酵过程中有机酸及游离氨基酸变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该研究对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QY-1发酵过程中的OD600 nm值、p H值、葡萄糖消耗量、乙醇生成量、有机酸及游离氨基酸种类及生成量进行监控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发酵液的p H值与OD600 nm值呈负向耦合;乙醇的生成量与葡萄糖消耗量呈负向耦合,发酵36 h时,乙醇含量最高,为(26.87±2.76)g/L;有机酸含量呈现先升高后稳定的趋势,最高达(3.242±0.213)g/L,其中乙酸含量最高;游离氨基酸含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最高达(5.57±0.08)mg/L,其中谷氨酸含量最高。S. cerevisiae QY-1具有较强的产酸和氨基酸能力。(本文来源于《中国酿造》期刊2019年10期)

程琳,徐革锋,黄天晴,谷伟,史秀兰[7](2019)在《游离氨基酸对褐鳟和金鳟精子活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体外储存条件下游离氨基酸(FAA)对鳟鱼精子活力的影响,分析褐鳟(Salmo trutta)和金鳟(Oncorhynchus mykiss)精液中FAA组成,通过向人工精液保存液(ASP)中添加不同种类氨基酸孵育褐鳟和金鳟精子,孵育1、24、48、72和96 h后,研究FAA对精子活力的影响(定义为孵育后可激活活力)。结果表明,褐鳟精浆FAA主要为缬氨酸、亮氨酸、精氨酸、异亮氨酸、赖氨酸、丝氨酸及甲硫氨酸,其精子FAA主要为天冬氨酸、精氨酸、谷氨酸及丝氨酸。金鳟精浆和精子中主要FAA为精氨酸。当精子与精浆孵育48 h后,两种鱼的氨基酸含量与组成模式均发生变化,发生新陈代谢。丝氨酸、异亮氨酸及甲硫氨酸+异亮氨酸对两种鱼的精子活力有积极影响,在一定时间内能够通过添加可FAA延续精子活力,解决鳟鱼雌雄成熟不同步问题,提高受精效果,对鳟鱼苗种繁育及养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陈金华,王英姿,黄建安,刘仲华[8](2019)在《茶饮料中游离氨基酸总量测定方法的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按照GB/T 8314—2013测定茶叶中游离氨基酸总量时发现,按该方法制作的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较差,导致样品检测数据准确度不高,难以对所有含量不同的样品进行准确测定。同时,对于茶饮料中游离氨基酸总量的测定并没有指定的标准。为此,就该方法中的疑点进行分析与试验研究,并改进国标法中的标准曲线制作。通过曲线制作的改进,提高结果的准确性,扩大检测范围。(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期刊2019年10期)

陈思肜,赵峰,王淑燕,金珊,周鹏[9](2019)在《基于AQC衍生和液质联用的茶叶游离氨基酸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开发一种能快速、准确、可靠地对各茶叶中蛋白质氨基酸和低含量非蛋白质氨基酸进行测定的方法,为分析茶叶氨基酸组分提供新途径。【方法】质控样品经提取和氨基喹啉-N-羟基丁二酰氨基甲酸酯(AQC)衍生后,通过叁重四极杆液质联用仪进行测定,优化质谱条件,评估35种氨基酸的线性范围、检出限、定量限、重现性和回收率,并应用该方法对市售的六大茶类(红茶、绿茶、白茶、黄茶、乌龙茶和黑茶)共50批次样本的游离氨基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采用AQC衍生—液相色谱串联叁重四极杆质谱法可在20 min内完成35种氨基酸的定性定量检测,线性回归良好(R>0.9900);定量限在2.1×10~(-6)~1.8×10~(-2)mg/L,检出限在6.3×10~(-7)~5.5×10~(-3)mg/L;日内重现性≤4.6%,日间重现性≤5.4%;加标回收率81.0%~99.9%,相对标准偏差(RSD)≤9.5%。对六大茶类游离氨基酸的测定结果显示,除绿茶和黄茶的氨基酸构成相似外,其他茶类的氨基酸构成均呈现出各自的规律性特征,氨基酸的定量结果可通过3个主成分(累积方差为66.5%)实现茶类区分。其中,蛋氨酸、苯丙氨酸、肌氨酸、茶氨酸、瓜氨酸、3-甲基-L-组氨酸、精氨酸、色氨酸、组氨酸和1-甲基-L-组氨酸的变量权重值(VIP)大于1.0,对茶类判别贡献较大。【结论】AQC衍生结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是一种快速、可靠、有效的分析方法,能对茶叶中的蛋白质氨基酸和低含量非蛋白质氨基酸进行高灵敏度定量。(本文来源于《南方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董晓宇,郭月峰,姚云峰,秦富仓,祁伟[10](2019)在《柠条锦鸡儿根长与游离氨基酸分布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柠条锦鸡儿根系及氨基酸在不同土壤深度的分布状况,在内蒙古敖汉旗黄花甸子流域研究区,在相同立地条件下分析了不同土层柠条锦鸡儿叁种不同径级根系分布特征及其游离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①骨骼根和细根在水平和垂直梯度上,根长均为逐层递减,但细根分布面积远远大于骨骼根和粗根。骨骼根根长先减少后增大,总体呈偏度系数为0.908的尖峰分布,标准差为34.522,根系分布总体离散程度不大,根长分布均匀。②在17种氨基酸中,含量较大的四种氨基酸分别是:游离脯氨酸>天冬氨酸>游离组氨酸>游离谷氨酸。不同深度对柠条锦鸡儿根系游离氨基酸分布的影响较为明显,四种根系游离氨基酸随土层深度增加其含量变化规律为:脯氨酸含量先减后增,天冬氨酸逐层增大,组氨酸和谷氨酸含量先增后减。③柠条锦鸡儿根系总根长密度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相关系数达0.944,呈显着相关(P<0.05)。细根作为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主要场所,在深土层中有较大量的分布,是确保植物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前提。此研究结果可为内蒙古农牧交错带柠条锦鸡儿复壮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为区域植被恢复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指导性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技导报》期刊2019年10期)

游离氨基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冰温贮藏对黄羽肉鸡肌肉品质及主要呈味物质的影响。方法以80 d龄黄羽肉鸡为试验材料,将其分为–1.5℃冰温及4℃冷藏2个组,研究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 TVB-N)和感官评价指标变化,根据GB 2707得出鸡肉的货架期。在货架期内,通过氨基酸自动分析法,检测16种游离氨基酸(free amino acid, FAA)含量。结果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黄羽肉鸡肌肉的TVB-N值呈现上升的趋势,而感官评分呈现降低的趋势,且冰温贮藏比冷藏下降缓慢。在货架期内,冰温贮藏条件下总游离氨基酸含量比冷藏增加了49.53%;必需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了42.05%,呈味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了80.52%。结论与冷藏相比,冰温贮藏能很好控制黄羽肉鸡肌肉TVB-N值的升高,延缓肌肉褐变,明显增加了鸡肉的滋味和适口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游离氨基酸论文参考文献

[1].熊云霞,王丽,易宏波,吴绮雯,温晓鹿.长期添加藤茶提取物对肥育猪血清游离氨基酸、胴体性状和肉品质的影响[J].中国畜牧兽医.2019

[2].葛庆联,唐修君,樊艳凤,贾晓旭,顾荣.冰温贮藏对黄羽肉鸡肌肉感官品质和游离氨基酸变化的影响[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9

[3].胡亚军,胡毅,石勇,戴振炎,钟蕾.不同形式蛋氨酸对黄鳝生长、血清生化、血清游离氨基酸含量及肌肉品质的影响[J].水生生物学报.2019

[4].吴艳,梁杉,郑妍妍,刘宇航,李冉.不同马铃薯品种的游离氨基酸主成分分析和综合评价[C].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2019

[5].傅超,张红,李晨,钟建青,殷世宁.不同产地板蓝根中游离氨基酸的分析[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9

[6].马岩石,姜明,刘振艳,陈晓婷,裴芳艺.酿酒酵母QY-1发酵过程中有机酸及游离氨基酸变化分析[J].中国酿造.2019

[7].程琳,徐革锋,黄天晴,谷伟,史秀兰.游离氨基酸对褐鳟和金鳟精子活力的影响[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9

[8].陈金华,王英姿,黄建安,刘仲华.茶饮料中游离氨基酸总量测定方法的改进[J].食品工业.2019

[9].陈思肜,赵峰,王淑燕,金珊,周鹏.基于AQC衍生和液质联用的茶叶游离氨基酸分析[J].南方农业学报.2019

[10].董晓宇,郭月峰,姚云峰,秦富仓,祁伟.柠条锦鸡儿根长与游离氨基酸分布特征研究[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9

论文知识图

一4一4山茱英炮制品总氨基酸的HPLC图谱干酪成熟过程中水溶性氮、70%乙醇可溶...风味物质形成的主要生化途径Fig1-1Bi...酸鱼试样蛋白的电泳图谱(a)和MPLA(b)的红外吸...供试茶样游离氨基酸指纹图谱聚类...

标签:;  ;  ;  ;  ;  ;  ;  

游离氨基酸论文_熊云霞,王丽,易宏波,吴绮雯,温晓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