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化磷脂酶论文_鲍赛

导读:本文包含了固定化磷脂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磷脂,树脂,磁性,粒子,纳米,载体,环氧。

固定化磷脂酶论文文献综述

鲍赛[1](2019)在《磁性纳米粒子固定化磷脂酶及其在菜籽油脱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酶法脱胶是一种新兴的脱胶工艺,具有反应条件温和、脱胶完全、油脂得率高、能耗低和污染小等优点。国内外有大量学者将磷脂酶用于植物油脱胶研究,均取得了良好的脱胶效果,但游离磷脂酶容易失活且难以循环利用,导致成本增加,限制了工业化应用。磷脂酶的固定化能改进这些不足。选择一种合适的酶固定化材料是实现高酶活力和高稳定性的关键。磁性纳米粒子(MNPs)由于具备超顺磁性、高比表面积和低毒性等特点而成为酶固定化材料的研究热点。本文合成环氧基修饰MNPs,并使用该粒子分别固定化磷脂酶A_1(PLA_1)、磷脂酶A_2(PLA_2),研究固定化条件对相对酶活和固定化率的影响,探究固定化PLA_1、PLA_2的酶学性质,并将固定化PLA_1、PLA_2应用于菜籽油脱胶,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优化脱胶条件,为固定化酶脱胶在工业化应用提供支持。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传统共沉淀法制备MNPs,利用3-(2,3-环氧丙氧)丙基叁甲氧基硅烷(GPTMS)改性MNPs,得到环氧基修饰磁性纳米粒子(MNPs-GPTMS)。通过滴定法测得MNPs-GPTMS表面环氧基含量为0.0125 mmol/g,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等表征显示环氧基修饰在MNPs表面,因此,MNPs-GPTMS具有固定化酶的潜力。(2)通过测定叁种游离磷脂酶(PLA_1、PLA_2和磷脂酶B(PLB))在不同pH值和温度条件下的酶活力变化曲线,获得温度、pH值变化对游离磷脂酶酶活力的影响。选择以酶活力更高、pH值和温度耐受性更好的PLA_1、PLA_2作为后续固定化酶及其用于菜籽油脱胶的研究对象。(3)通过单因素试验,得到PLA_1固定化制备的较佳工艺条件:缓冲液pH 4.0、反应时间2.0 h、反应温度20℃、酶液添加量3.0 mL/g,在此条件下,固定化PLA_1的酶活力为3 600 U/g,固定化率为61.1%。与游离PLA_1相比,固定化PLA_1在热、储藏稳定性方面具有更好的效果。将固定化PLA_1用于菜籽油脱胶,根据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得到最佳脱胶反应条件:固定化PLA_1添加量90.00 mg/kg、反应pH 6.0、反应温度54℃、脱胶时间4.5 h,在此条件下,脱胶油磷含量降至1.450 mg/kg。固定化PLA_1具有较好的可重复使用性,在最佳脱胶条件下脱胶,重复使用10个批次后,仍保留54.1%的酶活力。(4)通过单因素试验,得到PLA_2固定化制备的较佳工艺条件:缓冲液pH 2.5、反应时间2.0 h、反应温度20℃、酶液添加量4.0 mL/g,在此条件下,固定化PLA_2的酶活力为2 850 U/g,固定化率为73.1%。与游离PLA_2相比,固定化PLA_2在储藏稳定性方面表现出更好的效果。将固定化PLA_2用于菜籽油脱胶,根据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得到最佳脱胶反应条件:固定化PLA_2添加量100.00 mg/kg、反应pH 5.6、反应温度55℃、脱胶时间4.5 h,在此条件下,脱胶油磷含量为2.520 mg/kg。固定化PLA_2还具有可重复利用的优点,脱胶10次后,仍保留其初始活性的51.1%。(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9-05-01)

李进红[2](2019)在《磷脂酶A_1和C的固定化及其在联合脱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磷脂有很好的乳化、分散作用,并能促进体内脂肪代谢、肌肉生长、神经系统发育和体内抗氧化损伤。但残留于植物油脂中,它会使油脂变得不稳定,促使酸败加剧,颜色加深,增加过滤和操作的难度,造成设备结焦、增加脱色脱酸负担等问题。酶法脱胶具有减少水的使用量,提高产油率,绿色无毒害等优点。将磷脂酶固定在合适的载体上,不仅能增加酶的稳定性,还可以实现磷脂酶的回收再利用。本文选择将磷脂酶C固定到大孔树脂上,磷脂酶A_1固定到磁性Fe_3O_4纳米粒子上;并将固定化磷脂酶A_1和固定化磷脂酶C进行单一及联合油脂脱胶应用。通过考察脱胶油含磷量和得油率对不同脱胶工艺进行比较分析获得研究结果如下。(1)以固定化磷脂酶的酶活力和蛋白吸附率为考察指标,从001×10、001×7、D345等几种大孔树脂中筛选出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D345为较优固定化载体。经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得到固定化磷脂酶C的最适制备条件为:加酶量6.0 mL pH 5.5,时间6.0 h,戊二醛浓度1.0%,温度30℃。制备的固定化酶酶活力可达1832U/g,酶蛋白吸附率为78.7%;固定化磷脂酶C较适反应温度50℃,pH 6.5,热稳定性和pH稳定性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在4℃冰箱中保存40 d剩余67.0%的酶活力。(2)将Fe_3O_4纳米粒子与TEOS(硅酸四乙酯)反应制备Fe_3O_4-SiO_2磁性载体,然后再将载体与3-APTES(3-氨基丙基叁乙氧基硅烷)反应制备氨基化Fe_3O_4-SiO_2,最后用戊二醛将Fe_3O_4-SiO_2磁性复合载体进行交联,最终制备得到改性Fe_3O_4-SiO_2载体,以酶活回收率和蛋白固载率为考察指标,获得最佳固定化的条件为:加酶量8.0mL/50mg载体、温度30℃,pH 6.0,时间8.0 h,戊二醛浓度8.0%,此条件下制得磁性固定化PLA_1酶的酶活回收率达到63.3%,蛋白固载率为68.0%。(3)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可以观察到Fe_3O_4磁性纳米粒子基本形貌为球状,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团聚较少,其平均粒径在15 nm左右。Fe_3O_4-SiO_2磁性复合载体的粒径较为均一,表面平滑,呈球状,各载体间分散性良好,载体的平均粒径为200 nm左右。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可以看出Fe_3O_4纳米颗粒的固定化载体呈核壳形,中间黑色的实心为Fe_3O_4纳米颗粒,载体周围呈现出均匀的灰色薄层为SiO_2层。通过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表明磷脂酶成功的固定到了磁性载体上,通过X射线衍射,可以看出固定化载体材料中反尖晶石型晶体结构为磁性Fe_3O_4的晶面。(4)以含磷量为指标,优化固定化磷脂酶C和固定化磷脂酶A_1的较适油脂脱胶条件,对于固定化磷脂酶C较适脱胶条件为:酶添加量1.2 g/kg、时间4.0 h、温度55℃、pH 6.5。对于固定化磷脂酶A_1较适脱胶条件为:酶添加量0.6 g/kg,时间2.0 h、温度60℃、pH 5.5。研究表明,对不同来源和不同含磷量的毛油,固定化磷脂酶A_1脱胶均能有效降低毛油中的含磷量,固定化磷脂酶C能提高中性油的得油率,但脱胶油中含磷量尚未达到物理精炼要求(<10 mg/kg);而采用固定化磷脂酶C和固定化磷脂酶A_1联合脱胶,可以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在有效降低脱胶中含磷量的同时,还能提高产油率,提高经济效益。(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9-04-01)

鲍赛,操丽丽,庞敏,潘丽军,侯志刚[3](2018)在《磷脂酶固定化载体材料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游离磷脂酶价格昂贵且稳定性差限制了其应用,固定化技术使酶稳定性增强,可以反复使用,降低了成本,极大地拓宽了酶的应用范围。性能优良的固定化酶应具备成本低、稳定性高和催化活性高等特性。载体材料不仅是固定化酶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影响固定化酶性能的因素之一。对磷脂酶固定化载体材料主要从无机材料、有机材料、复合材料以及无载体4个方面进行综述,并对磷脂酶固定化载体材料发展方向予以展望,为固定化磷脂酶研究在载体材料上的选择提供了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油脂》期刊2018年12期)

李进红,操丽丽,庞敏,潘丽军,侯志刚[4](2019)在《氨基化Fe_3O_4-SiO_2固定化磷脂酶A_1》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磁性Fe_3O_4-SiO_2纳米颗粒为载体,研究固定化条件对磷脂酶活力的影响,通过响应面试验得到最优固定化条件为:固定化pH 6.7、固定化温度30℃、固定化时间7.9 h、戊二醛质量分数8.3%、加酶量8.2 mL/50 mg,在此条件下酶活力回收率能达到63.6%,蛋白固载率68%。并对制备的固定化磷脂酶的化学组分、形态结构和粒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磷脂酶固定化效果较好,粒径均一,载体平均粒径为200 nm左右。固定化酶热稳定性、pH值稳定性和贮藏稳定性增强,最适反应温度为50℃,最适pH 6.0,重复操作10次后保留60%以上的初始酶活力。(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9年10期)

鲍赛,操丽丽,庞敏,潘丽军,侯志刚[5](2019)在《环氧基修饰磁性微球固定化磷脂酶A_1》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自制的环氧基修饰的Fe_3O_4磁性微球为载体固定化磷脂酶A_1,采用响应面试验优化固定化条件,并研究固定化酶的酶学性质。结果表明:最佳固定化条件为缓冲液pH?4.0、固定化时间1.9 h、酶液添加量3.6?mL/g,得到的酶活力为3?675?U/g,固定化率为61.1%。固定化酶与游离酶比较,最适pH值向碱性方向偏移1.0,最适温度提高5℃;贮藏稳定性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在重复菜籽油脱胶8个批次后,仍保留81.1%的酶活力。此外,通过X射线衍射、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等现代分析手段对载体进行表征,表明成功制备纳米尺寸的微球,且微球表面成功修饰上环氧基团。(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9年02期)

水龙龙[6](2018)在《磷脂酶A_1的固定化及其在菜籽油脱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与传统的酸法脱胶和水化脱胶相比,植物油的酶法脱胶工艺具有污染小、节能、脱胶彻底等优点,若直接将磷脂酶用于植物油的脱胶中,很难实现酶的重复利用,因此会增加油脂企业的生产成本。通过将磷脂酶固定在合适的载体上,不仅可以增加酶的稳定性,还可以很方便的实现磷脂酶的回收再利用。制备具有较高酶活力和稳定性的固定化磷脂酶对实现酶法脱胶在工业生产中的大规模应用至关重要。本文选择大孔树脂和自制的磁性Fe304纳米粒子作为磷脂酶A1的固定化载体,探究了固定化条件的变化对固定化酶的酶活力的影响,并将制备的固定化酶用于菜籽毛油的脱胶实验中,并通过响应面法优化了脱胶反应的工艺条件,脱胶效果较好,具体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使用大孔树脂作为载体固定磷脂酶,具有操作简便、反应条件温和的优点。并且大孔树脂经过再生液的处理后,还可以重复使用。使用大孔树脂作为载体的不足之处在于酶与载体之间主要通过非共价键进行连接,酶较易从树脂上脱落。本实验选择了型号为D1400、DA201的两种大孔吸附树脂和型号为D001、D113、D201、D301、D314、SA-2的六种离子交换树脂作为固定磷脂酶A1的载体,通过比较固定化酶的酶活力大小,发现阳离子交换树脂D001的固定化效果最好。阳离子交换树脂D001主要通过离子键的作用将磷脂酶A1固定在其表面和孔径中。通过优化实验,发现在磷脂酶A1添加量为1.5mL/g树脂、固定化反应时间为4h、反应pH为5.0的条件下,D001树脂的固定化效果最好,得到的固定化酶的酶活力为665.8U/g,酶蛋白的吸附率为62.3%。经过固定化反应后,酶的稳定性得到了提高。与游离酶相比,固定化酶在更广的温度和pH范围内都可以保持较高的相对酶活力。固定化酶具有较好的贮藏稳定性,在4℃C冰箱保存10周后,仍含有74.6%的初始酶活力。(2)将树脂D001固定化磷脂酶A1用于菜籽毛油的酶法脱胶实验中,同时使用响应面法对脱胶反应的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到的最佳脱胶条件为:固定化酶的添加量为1.8 g/kg,反应时间为3.6 h,反应温度为51℃,反应pH为5.5。在此条件下脱胶,菜籽毛油中的磷含量可以从92.6mg/kg降为5.82mg/kg。因为树脂D001和磷脂酶之间的主要作用力为离子键,相互作用较弱。在脱胶过程中由于不断搅拌的缘故,酶较易从载体上脱落,这就造成了此固定化酶的重复利用次数不会太多。将固定化酶重复使用5次后,固定化酶的酶活力只剩不到50%,脱胶油的磷含量上升为9.78mg/kg。(3)为了可以很方便将固定化酶从反应体系中分离出来,本实验将磷脂酶Ai固定在经过改性的磁性Fe304纳米粒子载体上。因磁性Fe304纳米粒子具有超顺磁性,在外加磁场存在的条件下,很容易的就可以将其从反应体系中分离出来,当撤去外加磁场时,其磁性会消失,因此不会聚集在一起。在氮气保护的条件下,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磁性Fe304纳米粒子,因为磁性Fe304纳米粒子易被氧化且表面缺少可以与酶在温和条件下反应的基团,所以在其表面包裹上Si02,以增加其稳定性,并将壳聚糖(CS)包裹在Fe3O4-Si02粒子上,制得表面含有大量氨基的磁性Fe304-SiO2-CS纳米粒子。X射线衍射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的检测结果显示,通过共沉淀法得到的是反尖晶石型的Fe304,其尺寸约为13.43nm。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的检测结果表明,SiO2和壳聚糖被成功的包裹在磁性Fe304纳米粒子上。戊二醛的两个醛基可以分别与磷脂酶上的氨基和载体上的氨基进行反应,通过戊二醛的桥连作用,就可以将磷脂酶Ai固定在磁性Fe304-SiO2-CS纳米粒子载体上。经优化后,得到最佳的固定化条件为:磷脂酶A1添加量为2mL/g载体,固定化反应时间为3h,固定化反应pH为5.0。在此条件下,得到的固定化酶的酶活力为2760U/g,固定化率为61.4%。固定化反应增强了酶的稳定性,减小了温度和pH的变化对酶活力的影响。此固定化酶具有良好的贮藏稳定性,在4℃冰箱保存10周后,还剩余86.8%酶活力。(4)将磁性Fe304-SiO2-.CS纳米粒子固定化磷脂酶Ai用于菜籽毛油的脱胶实验中,并对脱胶反应的条件进行了响应面法优化,得出最佳的脱胶反应条件为:反应时间为3.2h,反应温度为51℃,反应pH为5.0。在最佳脱胶条件下,得到的脱胶油的磷含量为5.41 mg/kg。因为磷脂酶与载体之间是通过共价键相连的,酶不易从载体上脱落。当固定化酶重复使用8次时,仍然剩余58.4%的初始酶活力,脱胶油的磷含量为9.67mg/kg,仍能达到工业生产中要求的脱胶效果。由此可见此固定化酶具有良好的操作稳定性,将其用于菜籽油脱胶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8-04-01)

水龙龙,操丽丽,庞敏,潘丽军,鲍赛[7](2018)在《大孔树脂固定化磷脂酶A_1及其用于菜籽油脱胶工艺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选择8种大孔树脂对磷脂酶A_1进行固定化,结果表明,离子交换树脂D001的固定化效果最好,其优化的最佳条件为缓冲液p H 5.0、酶添加量1.5 m L/g、固定化时间4 h,在该条件下获得的固定化酶活力为665.8 U/g。将固定化酶用于菜籽油脱胶实验,经响应面优化确定最优脱胶条件为固定化酶添加量1.8 g/kg、反应时间3.6 h、反应温度51℃、反应p H 5.5,在此条件下得到的脱胶油中磷含量为5.82 mg/kg。将固定化酶重复脱胶5次后,仍保留初始酶活力的47.9%,脱胶油中磷含量为9.78 mg/kg。(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8年04期)

占剑峰,胡孝明,王蔚新,吴鹏[8](2016)在《聚乙烯醇-海藻酸钠固定化磷脂酶A1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聚乙烯醇、海藻酸钠为载体,以固定化磷脂酶活力和回收率为依据,确定最佳固定化工艺为:以10%聚乙烯醇和2%海藻酸钠为载体,酶的加入量为10 mg/100 g,在4%硼酸和2%氯化钙的交联剂中处理30 min,载体粒径为4 mm,得到的固定化磷脂酶的活力为140.48 U/g,其热稳定性和pH稳定性较游离酶得到提高,并且具有较好的操作稳定性、贮藏稳定性及动力学特性。(本文来源于《食品科技》期刊2016年07期)

刘倩倩,邱永乾,刘炯钦,孙建安,薛长湖[9](2016)在《大孔树脂固定化磷脂酶D》一文中研究指出磷脂酶D(Phospholipase D,EC3.1.4.4,PLD)是催化磷酸酯键水解和碱基交换反应的一类酶的总称。利用PLD的转碱基作用是目前催化合成磷脂酰丝氨酸(PS)的最佳途径。本实验以5种大孔树脂为载体固定化磷脂酶D(PLD)进行了研究。以酶回收率为主要指标,选择了最佳载体和优化了固定化条件。结果表明:非极性阳离子交换树脂H103是最佳固定化载体;其最优固定化条件:加酶液量1.2 m L,固定时间80 min,p H 6.0柠檬酸-柠檬酸钠的缓冲液浓度为10 mmol/L。最佳固定化条件下,固定化之后的PLD比游离PLD酶活提高了叁倍。(本文来源于《工业微生物》期刊2016年03期)

李响[10](2015)在《磷脂酶A_1的固定化及其催化合成DHA/EPA型磷脂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磷脂是一类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功能性脂质,具有良好的理化特性和生理功能,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等行业。不同结构的磷脂具有不同的生理功能,因此,开发不同结构特性的磷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磷脂改性的方法有多种,其中酶法磷脂改性能够保持磷脂的天然构型,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DHA/EPA是公认的功能性多不饱和脂肪酸,在人类健康预防和疾病治愈方面都有着很好地效果。目前,可以被人体摄入的DHA/EPA的形式包括四种:游离脂肪酸型、乙酯型、甘油叁酯型以及磷脂型。游离型的DHA/EPA最容易被人体吸收,但是游离型的DHA/EPA容易被氧化,而且酸臭味大。近年来,人们发现同乙酯型和甘油叁酯型相比,磷脂型的DHA/EPA在人体中更容易吸收,生物利用度更高。本研究以固定化磷脂酶A1为催化剂,催化富含DHA/EPA的乙酯和卵磷脂(PC)酯交换反应制备DHA/EPA型磷脂。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对磷脂酶A1进行固定化。结果表明,D380树脂是从5种树脂中筛选出的具有最佳固定化效果的载体。最优地固定化的条件为:树脂/原酶液值为1:3,缓冲液p H=5.0,吸附温度30℃,吸附6h,在此条件下得到的固定化酶的蛋白吸附量为36.96mg/g,磷脂酶活力为为720.95U/g。2.固定化磷脂酶A1催化乙酯和PC制备DHA/EPA型磷脂。通过单因素优化得到的最佳的优化条件为:加酶量15%(相对于底物总质量),底物质量比(PC/乙酯)1:6,反应温度55℃,加水量1.25%(相对于底物总质量)。此时,最大的DHA/EPA结合率为30.7%,产物中的磷脂组成为16.5%PC,26.3%1-LPC,31.4%2-LPC和25.8%GPC。此外,通过固定化酶重复使用实验,确认固定化磷脂酶A1重复使用性好,重复六次使用后,残存的酶活力仍可达到48.9%。3.响应面法分析酯交换反应。当仅考虑结合率时,最优化的条件为:反应温度57.5℃,加水量1.28%,底物质量比(PC/乙酯)1:6.8,结合率为31.0%。此时,产物中磷脂组成为:15.2%PC、58.1%LPC、26.7%GPC。当同时考虑结合率和PC产率时,最优化的条件为:反应温度56.9℃,加水量1.10%,底物质量比(PC/乙酯)1:7,结合率为29.6%。此时,磷脂组成为:21.7%PC、54.6%LPC、23.7%GPC。当同时考虑结合率和LPC产率时,最优化的条件为:反应温度57.4℃,加水量1.36%,底物质量比(PC/乙酯)1:6.4,结合率为30.7%。此时,磷脂组成为:12.8%PC、59.0%LPC、28.2%GPC。另外,由图1、2、3和结构式4-1可以看出,反应12h之前,产物中富含DHA/EPA的PC和1-LPC占主导,然而反应继续进行后,富含DHA/EPA的2-LPC和GPC占主导地位。(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5-06-10)

固定化磷脂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磷脂有很好的乳化、分散作用,并能促进体内脂肪代谢、肌肉生长、神经系统发育和体内抗氧化损伤。但残留于植物油脂中,它会使油脂变得不稳定,促使酸败加剧,颜色加深,增加过滤和操作的难度,造成设备结焦、增加脱色脱酸负担等问题。酶法脱胶具有减少水的使用量,提高产油率,绿色无毒害等优点。将磷脂酶固定在合适的载体上,不仅能增加酶的稳定性,还可以实现磷脂酶的回收再利用。本文选择将磷脂酶C固定到大孔树脂上,磷脂酶A_1固定到磁性Fe_3O_4纳米粒子上;并将固定化磷脂酶A_1和固定化磷脂酶C进行单一及联合油脂脱胶应用。通过考察脱胶油含磷量和得油率对不同脱胶工艺进行比较分析获得研究结果如下。(1)以固定化磷脂酶的酶活力和蛋白吸附率为考察指标,从001×10、001×7、D345等几种大孔树脂中筛选出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D345为较优固定化载体。经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得到固定化磷脂酶C的最适制备条件为:加酶量6.0 mL pH 5.5,时间6.0 h,戊二醛浓度1.0%,温度30℃。制备的固定化酶酶活力可达1832U/g,酶蛋白吸附率为78.7%;固定化磷脂酶C较适反应温度50℃,pH 6.5,热稳定性和pH稳定性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在4℃冰箱中保存40 d剩余67.0%的酶活力。(2)将Fe_3O_4纳米粒子与TEOS(硅酸四乙酯)反应制备Fe_3O_4-SiO_2磁性载体,然后再将载体与3-APTES(3-氨基丙基叁乙氧基硅烷)反应制备氨基化Fe_3O_4-SiO_2,最后用戊二醛将Fe_3O_4-SiO_2磁性复合载体进行交联,最终制备得到改性Fe_3O_4-SiO_2载体,以酶活回收率和蛋白固载率为考察指标,获得最佳固定化的条件为:加酶量8.0mL/50mg载体、温度30℃,pH 6.0,时间8.0 h,戊二醛浓度8.0%,此条件下制得磁性固定化PLA_1酶的酶活回收率达到63.3%,蛋白固载率为68.0%。(3)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可以观察到Fe_3O_4磁性纳米粒子基本形貌为球状,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团聚较少,其平均粒径在15 nm左右。Fe_3O_4-SiO_2磁性复合载体的粒径较为均一,表面平滑,呈球状,各载体间分散性良好,载体的平均粒径为200 nm左右。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可以看出Fe_3O_4纳米颗粒的固定化载体呈核壳形,中间黑色的实心为Fe_3O_4纳米颗粒,载体周围呈现出均匀的灰色薄层为SiO_2层。通过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表明磷脂酶成功的固定到了磁性载体上,通过X射线衍射,可以看出固定化载体材料中反尖晶石型晶体结构为磁性Fe_3O_4的晶面。(4)以含磷量为指标,优化固定化磷脂酶C和固定化磷脂酶A_1的较适油脂脱胶条件,对于固定化磷脂酶C较适脱胶条件为:酶添加量1.2 g/kg、时间4.0 h、温度55℃、pH 6.5。对于固定化磷脂酶A_1较适脱胶条件为:酶添加量0.6 g/kg,时间2.0 h、温度60℃、pH 5.5。研究表明,对不同来源和不同含磷量的毛油,固定化磷脂酶A_1脱胶均能有效降低毛油中的含磷量,固定化磷脂酶C能提高中性油的得油率,但脱胶油中含磷量尚未达到物理精炼要求(<10 mg/kg);而采用固定化磷脂酶C和固定化磷脂酶A_1联合脱胶,可以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在有效降低脱胶中含磷量的同时,还能提高产油率,提高经济效益。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固定化磷脂酶论文参考文献

[1].鲍赛.磁性纳米粒子固定化磷脂酶及其在菜籽油脱胶中的应用[D].合肥工业大学.2019

[2].李进红.磷脂酶A_1和C的固定化及其在联合脱胶中的应用[D].合肥工业大学.2019

[3].鲍赛,操丽丽,庞敏,潘丽军,侯志刚.磷脂酶固定化载体材料的研究进展[J].中国油脂.2018

[4].李进红,操丽丽,庞敏,潘丽军,侯志刚.氨基化Fe_3O_4-SiO_2固定化磷脂酶A_1[J].食品科学.2019

[5].鲍赛,操丽丽,庞敏,潘丽军,侯志刚.环氧基修饰磁性微球固定化磷脂酶A_1[J].食品科学.2019

[6].水龙龙.磷脂酶A_1的固定化及其在菜籽油脱胶中的应用[D].合肥工业大学.2018

[7].水龙龙,操丽丽,庞敏,潘丽军,鲍赛.大孔树脂固定化磷脂酶A_1及其用于菜籽油脱胶工艺的优化[J].食品科学.2018

[8].占剑峰,胡孝明,王蔚新,吴鹏.聚乙烯醇-海藻酸钠固定化磷脂酶A1的研究[J].食品科技.2016

[9].刘倩倩,邱永乾,刘炯钦,孙建安,薛长湖.大孔树脂固定化磷脂酶D[J].工业微生物.2016

[10].李响.磷脂酶A_1的固定化及其催化合成DHA/EPA型磷脂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

论文知识图

树脂吸附固定化磷脂酶Le...分子蒸馏设备示意图磷脂酶LecitaseUltra的SDS-PAGE图谱(...鼓泡式反应器原理图自行试制的鼓泡式反应器Fig.5-2Trial...替代量对搅打稀奶油站立稳定性的影...

标签:;  ;  ;  ;  ;  ;  ;  

固定化磷脂酶论文_鲍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