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形批评论文_宋杏杏

导读:本文包含了圆形批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圆形,批评,思维,文学批评,美感,华兹华斯,解释学。

圆形批评论文文献综述

宋杏杏[1](2018)在《王先霈圆形批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后,外来批评思想大量涌入,激发了中国文艺理论界中有志之士的思考与探索,衍生出了一批新式的批评模式,这些模式普遍存在过度崇尚或抗拒西方文学批评理论的倾向。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王先霈提出了辩证、感悟与理性融合,适合审美特质的文学批评,旨在寻求中西方批评思想的相通点。王先霈试图通过一种中西方都存在的“圆”的观念为当下文艺批评开辟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提出更具有远瞻性的发展要求。论文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引言。学界对王先霈圆形批评理论研究主要从整体框架、理论某一个侧面或是利用该理论进行批评实践等叁个方面进行研究,而在研究中依旧存在忽略对该批评观念、原则以及批评理论实践的分析、探讨等问题。一、圆形批评的理论渊源。圆形批评的理论渊源主要体现在重整体美感顿悟但缺乏精确性的中国古代圆形批评观与重理性逻辑但缺乏美感的西方现代文艺思想等两个方面。王先霈试图把这两种理论资源在更高层次上进行结合,形成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并适合审美的批评理论。二、圆形批评的批评观念。这种观念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文学批评性质的体认上,一方面表现在圆形批评思维上,提倡艺术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结合,呈现批评思维中实证性、思辨性、审美性的特点。另一方面表现在对作品的考察中,强调社会历史与审美的统一。二是对文学审美特质的体认上,圆形批评关注美感,认为美感是可分享、可传递的。也只有批评主体思维呈现圆形运转状态时,才能使美感的分享、传递具有保真性。叁、圆形批评的批评原则。这种原则一方面表现在批评主体的思维运转状态上,圆形批评理论强调批评主体思维由直线型向圆圈式的转变,这种思维的运转状态主要体现在美感的传递和意义阐释的丰富性的过程中;另一方面则表现在对批评客体的把握上,通过批评主体圆形思维的认识、理解,形成对批评客体的把握处在动态循环的过程中。四、圆形批评的阐释方式。一方面通过语义、寓意、复调、增殖四个层面对文本意义进行阐释分析,认识到文本意义的生成是主观解释与客观意义动态的统一。另一方面则重点论述了寻求意义的批评模式,旨在通过吸收各批评中的优点达到对意义的完满阐释。五、圆形批评的实践及反思。圆形批评理论的操作性问题成为阻碍该理论合理性的重要一点。王先霈通过对湖北青年作家群作品的评论和利用圆形批评创新的理论实践来证明该理论的合理性。圆形批评实践操作薄弱的原因在于该理论对批评主体要求过高。结语。圆形批评是中西结合的一次创新的、有民族特色的批评尝试,为批评家提供了一种宏观的批评视野,是一种逐渐趋于“圆形”境界的批评方式。(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8-06-06)

占钧宇[2](2015)在《试析王先霈圆形批评的理论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圆形批评是王先霈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来的文学批评观,其倡导建设辩证的、感悟与理性融合的、适合文学审美特性的文学批评。其理论特征主要表现在充分关注美感以及文学阐释的丰富性这两方面。在以美感为中心的批评指向这一方面,圆形批评肯定美感在文学批评中的不可或缺性,亦肯定了美感的可分享性和可传递性,从而凸显了圆形批评强调文学审美特质的特点。在以文学阐释的丰富性为旨归的批评方法这一方面,圆形批评将文学文本意义划分为语义、寓意、复调、增殖意义四个层次。为达成对这四重文学文本意义层次的充分发掘,圆形批评倡导多重批评方法和视角的融合,主张通过索隐批评、历史环境批评、心理批评等多种路径寻找文学文本的丰富意义,在阐释中藉着从语义的循环到解释的循环的方式使文学作品丰富的审美意蕴充分呈现出来。(本文来源于《云梦学刊》期刊2015年05期)

占钧宇[3](2014)在《王先霈圆形批评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圆形批评论是王先霈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来的文学批评观,其倡导建设辩证的、感悟与理性融合的、适合文学审美特性的文学批评。虽然其已在国内学术界引发了较大的影响,但其学术价值还没有充分地发掘出来。有鉴于此,本文的主旨即以他的圆形批评论为中心,通过探寻其理论渊源,解读其理论特征以及其意义、价值和问题来阐释这一文学批评理论。从而凸显其在我国当代文学批评理论建设中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全文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绪论。概述本文的写作缘起、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研究思路和基本内容。第二部分(第一章)追溯了圆形批评的理论渊源。这一批评理论的形成源于中西方丰富的圆的观念。其中,儒释道叁家哲学思想于“圆”有着丰富的感悟和体认,在此文化和哲学基础上孕育而生的刘勰圆形批评观和司空图圆形批评观为王先霈圆形批评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圆形批评也从西方黑格尔的“哲学圆圈”思想、海德格尔的“解释圈”思想和弗莱原型批评中的“四季循环”思想汲取有益的理论养分,从而弥补我国古代素朴的圆形批评在思辨性和体系性上面的不足。第叁部分(第二章)是对圆形批评理论特征的阐释。其理论特征主要表现在充分关注美感以及文学阐释的丰富性这两方面。在以美感为中心的批评指向这一方面。圆形批评肯定美感在文学批评中的不可或缺性,亦肯定文学批评家和文学接受者分享美感的可能性,文学批评家向文学接受者传递美感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从而凸显了圆形批评强调文学审美特质的特点。在以文学阐释的丰富性为旨归的批评方法这一方面。圆形批评将文学文本意义划分为语义、寓意、复调、增殖意义这四重层次。为达成对这四重文学文本意义层次充分发掘,圆形批评倡导多重批评方法和视角的融合。通过索隐批评、历史环境批评、心理批评等多种路径来寻找文学文本的丰富意义;在阐释中,也藉着从语义的循环到解释的循环的方式,使得文学作品丰富的审美意蕴充分呈现出来。第四部分(第叁章)则总结了圆形批评的当代意义、价值以及存在的问题。圆形批评实现了古代文学批评的灵动和现代文学批评的思辨性、体系性在更高程度上的综合,其有益于建构富有民族特色的当代文学批评理论;也有益于各类文学批评的自谐和互谐,从而引导文学批评整体的健康发展。当然圆形批评也存在不少突出问题,其中争议性最大的便是可操作性问题;另外,对于批评主体的素养探讨不足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第五部分结语。对全文内容作了归纳和总结,也对圆形批评的前景作了一些展望。(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4-05-01)

李创[4](2014)在《也谈“圆形”批评》一文中研究指出"圆"是一个美好的形状,是古人对宇宙的质朴认识、思考和显现。在文艺理论领域,王先霈教授提出了圆形思维和圆形批评的概念。由于它有着深厚的哲学美学基础,所以值得我们认真借鉴,用以建设我们中国当代的文艺理论。(本文来源于《美与时代(下)》期刊2014年04期)

董中锋[5](2010)在《创建圆形批评的文艺理论家王先霈》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课堂上,他显得比较严肃而又严谨,但讲课极受学生欢迎。他讲课的时候,常常只拿一张很小的卡片,或拿一只粉笔,将知识、理论、观点、方法讲得清楚明白,如信手拈来一般,既深入浅出,又没有半点枝蔓。讲到某些发人深思的问题时,他常常两眼平视,或仰望上空,他那睿智的眼睛似乎看到了天空很远的地方。(本文来源于《文学教育(下)》期刊2010年03期)

张宏燕[6](2008)在《“智欲圆而行欲方”》一文中研究指出新时期以来,我国的文学批评研究大体有这样两种倾向:一种是追新逐异,另一种是固守传统。人们或把外国文论看作现代文论的范式、我国文论的出路所在,大有耳目一新、茅塞顿开之感;或抱着拒斥的态度,把外国文论视为资产阶级文艺思潮的泛滥,内心惶惶,实有朝不保夕之感,一时间无所适从。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王先霈教授,在广泛吸纳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思辨哲学智慧学养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合文学审美特性的,集合西方逻辑思辨与东方审美灵性的、圆形思维指导下的圆形批评观念。其理论贡献主要表现为:第一,王先霈对独立性文学批评学科的倡导,从观念层面、话语层面到活动层面,为我国新时期文学批评学的建设树立了科学的学科观念;第二,王先霈对开放性文学批评方法的倡导,以及他所确立的新型圆形思维模式返本开新,成功实现了“古代文学批评的灵动和现代文学批评的精确两者在更高层次上的综合”,从而为全球化语境下我国当代文学批评能够更好地参与平等的对话与交流找到了一条更具民族化的思维新径,同时也为建构一种更为先进、更具民族化特征的文学批评观念奠定了思维基础;第叁,王先霈对统率性文学批评观念的倡导,从文学批评的可操作性技术层面到超越技术层面,为新时期的文学批评学建设提供了“一种新的批评体系,一种能涵纳各种批评方法的圆形批评模式”,提供了一种更为综合、辩证、更富统帅性意义的批评观念,它“预示了21世纪中国文学批评‘多元共存,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在以圆形批评为核心的文学批评学研究道路上,王先霈“筚路蓝缕”、“返本开新”、“纵横捭阖”,像一位不知疲倦的行者虔诚地践行着自己“智欲圆而行欲方”的学术人生,其圆形批评论也以鲜明的问题意识、民族意识和开放意识,成为我国新时期文学批评学研究中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范畴。目前学界对圆形批评论的实践性问题尚有一定争议。(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期刊2008-06-30)

张宏燕[7](2008)在《圆形批评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圆形批评是贯穿王先霈新时期以来学术思想的一个核心概念,也是我国新时期文学批评学建设中的一个重要范畴。从酝酿到成熟,圆形批评为我国文学批评学建设确立了科学的学科观念,为西方普遍主义影响下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学批评学提出了一种新的思维模式,为当前多元化语境中的文学批评学发展提出了一套整合性方案。(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期刊2008年03期)

龚崟[8](2006)在《论设计领域内的圆形批评》一文中研究指出圆形批评是指运用圆形思维对设计作品进行评价,它期待的是一种近乎于完满的批评方式,融合广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和深邃的理性智慧,发展地、联系地、全面地、独立地、创造性地评价设计作品,而永远不把分析推导的过程和结论作为终极性目标。而其最重要的作用则是换了一个角度来看设计批评,运用新的哲学思维方式,以促进批评理论的发展,指引现代设计。(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6年05期)

张智义[9](2004)在《言语行为理论视域中的华兹华斯诗学——一种圆形批评的尝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篇是对于华兹华斯诗歌理论研究的建构性尝试,这种尝试是建立在借鉴言语行为理论的基础上的。通过将华氏的诗学纳入行为的视域,分析这一特定的言语行为,对其命题、以言行事及以言取效进行研究,达到融合不同理论视角,建立起华氏诗学的圆形批评的目的。(本文来源于《外语研究》期刊2004年01期)

樊星[10](2001)在《开放、灵活、综合的文艺批评观念——由王先霈先生《圆形批评与圆形思维》一书说开去》一文中研究指出一8 0年代以来 ,中国的文艺理论家们一直在为建立当代中国文艺评论的新框架而殚精竭虑。无论是 80年代的“方法论热” ,还是 90年代的“文化评论” ,当代文论家们上下求索 ,不遗余力。王先霈先生从 80年代以来 ,一直从事着文艺批评学的建设。从文艺心理(本文来源于《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1年05期)

圆形批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圆形批评是王先霈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来的文学批评观,其倡导建设辩证的、感悟与理性融合的、适合文学审美特性的文学批评。其理论特征主要表现在充分关注美感以及文学阐释的丰富性这两方面。在以美感为中心的批评指向这一方面,圆形批评肯定美感在文学批评中的不可或缺性,亦肯定了美感的可分享性和可传递性,从而凸显了圆形批评强调文学审美特质的特点。在以文学阐释的丰富性为旨归的批评方法这一方面,圆形批评将文学文本意义划分为语义、寓意、复调、增殖意义四个层次。为达成对这四重文学文本意义层次的充分发掘,圆形批评倡导多重批评方法和视角的融合,主张通过索隐批评、历史环境批评、心理批评等多种路径寻找文学文本的丰富意义,在阐释中藉着从语义的循环到解释的循环的方式使文学作品丰富的审美意蕴充分呈现出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圆形批评论文参考文献

[1].宋杏杏.王先霈圆形批评理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8

[2].占钧宇.试析王先霈圆形批评的理论特征[J].云梦学刊.2015

[3].占钧宇.王先霈圆形批评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4].李创.也谈“圆形”批评[J].美与时代(下).2014

[5].董中锋.创建圆形批评的文艺理论家王先霈[J].文学教育(下).2010

[6].张宏燕.“智欲圆而行欲方”[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

[7].张宏燕.圆形批评论研究[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8

[8].龚崟.论设计领域内的圆形批评[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9].张智义.言语行为理论视域中的华兹华斯诗学——一种圆形批评的尝试[J].外语研究.2004

[10].樊星.开放、灵活、综合的文艺批评观念——由王先霈先生《圆形批评与圆形思维》一书说开去[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

论文知识图

林水旺}itfYJ茶叶包装(台湾《大学衍义》封面明末刊《古逸诗载》封面明万历金阊书坊刊《封神演义》图记文治堂《叁订诗经说约集注》封面明叁台馆刊《古今列女志传》图记图记都...

标签:;  ;  ;  ;  ;  ;  ;  

圆形批评论文_宋杏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