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层次论文_吴萌,任立,甘臣林

导读:本文包含了认知层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认知,层次,分类学,目标,理论,教师,指令。

认知层次论文文献综述

吴萌,任立,甘臣林[1](2019)在《认知层次对失地农民保障行为响应的影响——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土地流转集中的趋势不可逆转。对于失地农民而言,土地保障功能的缺失,必然引起其他保障方式的代偿效应。而农户在进行保障行为决策时所表现出的主观偏好可以被定量描述为保障行为响应。本文基于分布式认知理论的分析框架,结合武汉城市圈典型农村地区的农户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的验证性因素分析方法,对失地农民保障行为的认知基础和行为响应展开定量研究。研究表明:失地农民的保障行为响应受到认知层次的显着影响,"地域力""文化力"和"个人力"分别是影响农户保障行为响应的主要、重要和有效认知层次;政策型保障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储蓄型保障在农村地区仍发挥重要功能,市场型保障具有较大发展潜力。(本文来源于《调研世界》期刊2019年11期)

郭爱,张胜平[2](2019)在《基于学生认知层次的历史解释素养培育》一文中研究指出历史解释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要使学生达到较高层次的历史解释,教师可基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层次,从四个维度着力设计和实施教学:收集可靠史料,促进历史理解;区别史实史论,分析历史因果;分辨多样解释,探究差异原因;基于正确史观,形成科学解释。(本文来源于《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期刊2019年06期)

赵晓伟,沈书生[3](2019)在《在线教育中教师TPACK塔式认知层次构建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TPACK框架关注技术、教学法和内容知识的相互交织,为在线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教学实践塑造了一个理想的知能体系。在现有的TPACK研究中,对于知能界定、知能判断和知能运用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过于关注结构性,忽视了知能之间的关联性与层次性。从在线教师TPACK知能体系的形成与发展需求出发,构建TPACK塔式认知层次模型,并结合在线教育的实践需求,对教师专业知能体系的塑造路径与具体方式等进行剖析,以期为在线教师知能体系的重塑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现代远距离教育》期刊2019年03期)

李景言[4](2018)在《高中英语教材听力指令语认知层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基于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对外研社版高中英语教材听力指令语的认知层次进行分析,并提出问题:(1)听力练习指令语中引发学生高层思维活动的提示性动词有哪些?(2)听力练习指令语中激发学生高、低阶思维活动的提示词分配比例如何?研究发现,该教材听力部分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上,尚未做到层层递进以及综合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本文来源于《科教导刊(上旬刊)》期刊2018年10期)

席慧琴[5](2018)在《大学英语课堂活动的认知层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课堂活动在英语教学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尤其对于已经具备抽象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的大学生。一方面,课堂活动能帮助他们发展英文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课堂活动也有助于提升他们的认知能力。为了达到这些目标,一位优秀的教师应该对自己的课堂活动安排提出最高的要求。本论文数据来自于第7届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总决赛的20堂教学录像,作者按照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将课堂活动分为六类,分别是:识记,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并计算每一类活动的数量以及占比以期直观反映出大学英语课堂活动认知层次特点。根据以上数据,作者提出叁个研究问题:(1)大学英语课堂活动认知层次上有何特点?(2)大学英语课堂活动认知层次在不同课型中有何特点?(3)大学英语课堂活动认知层次在不同课堂阶段中有何特点?本研究采用课堂观察作为研究工具,通过数据收集与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研究结果:(1)大学英语课堂活动在认知范畴上不平衡,大部分活动属于较低层次认知领域(69.12%);(2)大学英语课堂活动认知层次的分布在不同课型(阅读课和听力课)中呈现出差异;(3)大学英语课堂活动认知层次的分布在不同课堂阶段中呈现出差异。在此基础上,作者对大学英语教师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1)大学英语教师应当提升培养学生认知能力的意识,适当增加培养学生高认知能力的课堂活动数量;(2)大学英语教师在设计可促进大学生认知发展的课堂活动时要考虑到不同课型与不同课堂阶段的特点;(3)大学英语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应注重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以使课堂活动设计更具系统性和实用性。(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学院》期刊2018-06-01)

肖志慧[6](2017)在《初中英语教师课堂提问的认知层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课堂提问作为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对课堂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促进作用。英语教学中,教师提问不仅能增加学生的语言输入,还为学生目的语的输出提供了机会。同时,课堂上教师提问不同认知层次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题背景下,本论文以参加第九届全国初中英语优质课大赛的十名英语教师为研究对象,以师生互动理论和修订版的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为理论基础,通过视频分析和课堂观察研究分析各位教师的课堂教学实录,旨在探讨研究初中英语教师课堂提问认知层次的情况,进而促进英语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发展。因此,本文的研究问题为:初中英语教师课堂提问主要侧重哪些认知层次?不同背景因素对初中英语教师提问认知层次有什么影响?笔者先对十节课堂实录进行观察转述,基于文本材料统计出各位老师课堂提问的数据,再结合视频观察分析研究本文所提出的两个问题。首先,笔者以收集统计到的各位教师课堂提问数据为基础、以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认知过程维度的六个层次为依据,研究分析得出:初中英语教师课堂提问主要侧重记忆理解类问题,课堂上低层次思维问题明显多于高层次思维问题。其次,基于六个认知层次,笔者以教师个人信息和授课信息为前提分析了背景因素对初中英语教师提问认知层次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同课型不同年级教师提问的认知层次,会随着学生在读年级的上升而提高;而相同课型不同性别、相同年级不同性别的教师提问并无什么差异,这说明教师课堂提问的认知层次与教师的性别关系不大;同时,以相同年级不同课型的教师提问为前提,研究得出课型对教师提问的认知层次也没有什么影响。依据本论文的研究发现,为进一步促进初中英语课堂教师有效提问和学生认知思维能力的发展,笔者从中得出以下启示:一是重视问题设计,平衡高低思维层次问题的比例。教师课前设计问题应考虑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适当增加高认知思维层次的问题;二是随着教学年级的上升,教师提问的认知层次要相应提高。(本文来源于《重庆师范大学》期刊2017-06-01)

伍苗苗,张军朋[7](2017)在《高中物理能量观念的内涵、构成与认知层次》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概述观念与物理观念的基础上,论述了高中物理能量观念的具体内涵是学生对高中物理中能量相关问题的基本认识,对高中物理中能量相关概念和规律的概括性认识,是学生从高中物理的角度应用能量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基础。高中物理能量观念由能量本质观、能量形式观、能量转化观、能量耗散观和能量守恒观构成,根据SOLO分类理论初步分析了高中物理能量观念的认知水平层次。(本文来源于《中学物理教学参考》期刊2017年09期)

廖镜媛[8](2016)在《高中英语教材听力理解指令语认知层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新课改的大力开展,英语教学越来越看重英语学习者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听力能力又是属于英语听说读写技能的首要,所以探讨在英语听力教学中所体现的对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就十分有必要。而现今教材又指导着教师教学,所以本文旨在探讨以外研版教材为对象的教材中听力指令语所体现出来的认知层次。通过分析外研版教材听力部分的指令语,本文试图研究以下叁个问题:(1)外研版高中英语教材听力理解指令语中低认知层次指令语分别由哪几个认知层次来体现?(2)外研版高中英语教材听力理解指令语中高认知层次指令语分别由哪几个认知层次来体现?(3)外研版高中英语教材听力理解指令语的各个认知层次分别所占比例是多少,是否做到了层层递进?旨在发现高中英语教材中在听力上对于认知层次所存在的缺失,帮助教材编写者更全面地考虑教材编写在认知层次上的覆盖,帮助教师发现教材中认知能力培养的缺失,同时注意在实际英语教学中对不足的地方加以补充。针对本研究的叁个问题,本文分别采取了语料库分析法来对外研版教材听力部分指令语进行详尽的分析。笔者将对外研版高中英语教材听力指令语分别建立听前、听中和听后的语料库,然后用确定好的检索词通过AntConc软件对语料库进行检索,分析数据,得出有效数据,为研究提供数据支撑。本研究的主要发现:对于外研版听力理解部分的指令语,可以说是全部从低认知层次水平上覆盖了,但从高认知层次来看,部分教材还做得不够完善,仍有部分高认知层次的缺失。这对于培养高中生的思维能力是有一定影响的,应该全方面地考虑认知层次的覆盖。其次指令语所体现出的各个认知层次分布比例上的不均也说明教材没有很好地注意到在培养认知能力的时候做到层层递进。(本文来源于《重庆师范大学》期刊2016-06-01)

薛朝玉[9](2016)在《依据叁个认知层次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一文中研究指出学生的认知活动有叁个层次,即"探索观察——研究思维——应用迁移"。利用以上规律,设置有效的诱导性信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的思维便会翩翩起舞,课堂学习也将风生水起。(本文来源于《学语文》期刊2016年02期)

杨唐峰[10](2016)在《叁种隐喻加工模型的比较——兼论隐喻加工的认知层次》一文中研究指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隐喻加工机制的探索产生了叁种影响较大的理论模型:范畴涵括论、结构映射论和概念隐喻理论。本文首先简要介绍这叁种模型,然后结合汉语文学作品中的隐喻句分析叁者的解释力。研究表明,大脑中不仅存在对事物本身属性的认识,还包括事物间相互关系的认识,同时大脑还具备对事物进行深层次抽象概括的能力。范畴涵括论适合于解释有关事物本身属性的比喻,结构映射论则适合于解释事物关系的隐喻,而概念隐喻则是在更深认知层面对隐喻现象的描述。此外,随着隐喻规约化程度的加深,其加工方式也会更多地从结构映射转化为范畴涵括的方式。叁者是互补而不是矛盾的关系。(本文来源于《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认知层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历史解释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要使学生达到较高层次的历史解释,教师可基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层次,从四个维度着力设计和实施教学:收集可靠史料,促进历史理解;区别史实史论,分析历史因果;分辨多样解释,探究差异原因;基于正确史观,形成科学解释。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认知层次论文参考文献

[1].吴萌,任立,甘臣林.认知层次对失地农民保障行为响应的影响——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分析[J].调研世界.2019

[2].郭爱,张胜平.基于学生认知层次的历史解释素养培育[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9

[3].赵晓伟,沈书生.在线教育中教师TPACK塔式认知层次构建策略[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9

[4].李景言.高中英语教材听力指令语认知层次分析[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8

[5].席慧琴.大学英语课堂活动的认知层次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8

[6].肖志慧.初中英语教师课堂提问的认知层次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7

[7].伍苗苗,张军朋.高中物理能量观念的内涵、构成与认知层次[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7

[8].廖镜媛.高中英语教材听力理解指令语认知层次分析[D].重庆师范大学.2016

[9].薛朝玉.依据叁个认知层次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J].学语文.2016

[10].杨唐峰.叁种隐喻加工模型的比较——兼论隐喻加工的认知层次[J].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2016

论文知识图

临机决策认知过程半自动化研究框架临机决策认知操作实现过程示意图一5形状认知的层次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环境认知层次...城市认知层次结构

标签:;  ;  ;  ;  ;  ;  ;  

认知层次论文_吴萌,任立,甘臣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