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阳离子聚合论文_吴利红,李永红

导读:本文包含了活性阳离子聚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阳离子,活性,聚合物,硼酸盐,异丁烯,收率,偶氮。

活性阳离子聚合论文文献综述

吴利红,李永红[1](2016)在《活性组分含量对阳离子聚合C9石油树脂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纯组分模拟C9物系为原料,研究了C9馏分中的主要活性组分含量对阳离子聚合C9石油树脂性能的影响,并利用FT-IR对不同双环戊二烯含量下合成的C9石油树脂进行表征。结果显示,C9馏分中茚和双环戊二烯含量的增加均可提高树脂的软化点,但组分中的双环戊二烯参与聚合,会导致树脂中存在大量不稳定的不饱和双键,容易被热氧降解,进而严重影响色度。(本文来源于《化学工业与工程》期刊2016年02期)

武星宇,谢健超,金明,万德成[2](2014)在《高效双光子活性D-π-A型硫鎓盐阳离子聚合光引发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设计并制备了4种D-π-A型硫鎓盐类阳离子聚合光引发剂,以1,4(3)-二苯乙烯基苯为共轭体系,分子结构如Fig.1所示。π-共轭结构对分子的基本性能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例如与之前报道的分子有更大的摩尔消光系数和双光子吸收截面[1],说明增大共轭体系结构能够使分子更有效的吸收光子能量。在单光子和双光子激发下,这4种分子都有较高的光生酸量子产率和较大的生酸量(Fig.2),说明对光子的利用效率高和产酸能力强。产生的质子与SbF-6形成高活性的单/双光子活性阳离子聚合光引发剂,在光刻胶、双光子微构筑等领域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8分会:高分子科学》期刊2014-08-04)

陶美霞[3](2013)在《优化AGET ATRP并结合活性阳离子聚合制备功能性聚合物》一文中研究指出自2005年Matyjaszewski研究组提出电子转移生成催化剂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GET ATRP)以来,AGET ATRP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它克服了传统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的诸多缺点:(1)采用还原剂将高价态过渡金属催化剂还原为低价态金属催化剂,克服了传统ATRP体系需在无氧条件下进行的缺点;(2)传统ATRP往往需要大量的金属催化剂,残留在聚合物中的催化剂除去和回收操作复杂成本高,而AGET ATRP中只要加入过量的还原剂,金属催化剂可以降低至ppm级,因此对AGET ATRP进行系统的优化必将推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的工业化进程。另一方面,单一的聚合方法在单体选择方面会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采用AGET ATRP方法聚合的单体双键上需要含有拉电子基团,而活性阳离子聚合的单体双键上必须为推电子基团。因此结合AGET ATRP和活性阳离子聚合能制备出侧链上同时含有推电子基团和给电子基团的功能性共聚物,将两种或者多种聚合方法结合起来取长补短成为高分子合成领域的另一大热点。本论文的工作主要研究了采用环境友好型化合物抗坏血酸钠(VC-Na)作为铁盐催化的AGET ATRP的还原剂,从而优化AGET ATRP体系,并将AGET ATRP和活性阳离子聚合结合起来制备含双偶氮苯的功能性接枝聚合物。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体系一:抗坏血酸钠(VC-Na)作为铁盐催化的甲基丙烯酸甲酯的AGET ATRP的新型还原剂。建立了以α-溴代异丁酸乙酯(EBiB)为引发剂,六水合高氯化铁(FeCl3·6H2O)为催化剂,叁-(3,6-二氧庚基)胺(TDA-1)为配体,L-(+)-抗坏血酸钠(VC-Na)为还原剂,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单体的铁盐催化体系下AGET ATRP新的聚合体系。通过凝胶渗透色谱(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 GPC)和核磁(1HNMR)对得到的聚合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体系分别在有氧,无氧条件下的本体聚合及加入溶剂后的溶液聚合动力学特征,考察了单体用量、催化剂用量以及还原剂用量对聚合反应的影响。(2)体系二:结合AGET ATRP和活性阳离子聚合制备含双偶氮苯的接枝聚合物。首先合成同时作为活性阳离子聚合单体和AGET ATRP引发剂的化合物4-(4-(4-(4-(2-乙烯氧基)乙氧基)偶氮苯基)偶氮苯基)苯氧基-α-溴代异丁酸已酯(4-(4-(4-(4-(2-vinyloxy)ethoxy)phenylazo)phenylazo)phenoxy-α-bromoisobutyrate,VEBiB)。随后以倍半乙基氯化铝(Et1.5AlCl1.5)为催化剂,乙酸乙酯为外加碱,1-异丁氧基-1-乙醇乙酸酯(IBEA)为引发剂,VEBiB和IBVE为单体在溶剂甲苯的存在下于0oC进行活性阳离子无规共聚;以得到的共聚物作为ATRP大分子引发剂,溴化铜为金属催化剂,叁(2-吡啶甲基)胺(TPMA)为配体,抗坏血酸(VC)为还原剂进行单体MMA的AGET ATRP。最后得到的产品为含有双偶氮基团的功能性的接枝聚合物,并采用GPC,通过紫外(UV)和核磁对得到的聚合物进行了表征。(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3-03-01)

杨琨,陈旭东,章明秋[4](2011)在《荧光标记的聚十八烷基乙烯基醚化合物的活性阳离子聚合》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用外加乙酸乙酯作为Lewis碱的异丁基乙烯基醚/EtAlCl2引发体系引发单体十八烷基乙烯基醚的活性阳离子聚合,用2-萘硫醇或含氨甲醇作为终止剂终止反应,分别合成出萘或者甲基作为末端结构的聚十八烷基乙烯基醚。反应主要分为两步:(本文来源于《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1-09-24)

程广文,范晓东,刘国涛,孔杰[5](2009)在《控制/活性阳离子聚合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从链引发、链增长两个方面对控制/活性阳离子聚合及其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介绍了茂金属类、水溶性Lewis类和烷基铝等几类新型的引发体系,以及亲核试剂、沉淀平衡和"阳离子池"在控制链增长方面的应用。(本文来源于《化学通报》期刊2009年03期)

罗志祥,刘雄民,熊德元[6](2008)在《固体超强酸SO_4~(2-)/TiO_2催化β-蒎烯阳离子聚合反应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SO42-/TiO2固体超强酸催化β-蒎烯阳离子聚合反应,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在近室温的条件下,对β-蒎烯聚合反应具有催化活性,当反应温度20℃,催化剂用量为30%(基于β-蒎烯,质量百分比),反应时间6 h时,β-蒎烯树脂得率大于24%。(本文来源于《化工技术与开发》期刊2008年04期)

李树新,郭文莉,金玉顺,李少毅[7](2004)在《BC/TiCl_4引发异丁烯活性阳离子聚合及其二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以苯甲酰氯 (BC) /TiCl4 为引发体系的异丁烯阳离子聚合。探讨了引发剂 (BC)、共引发剂 (TiCl4 )、第叁组分 (TEA)对异丁烯阳离子聚合的影响规律 ,根据实验数据和GPC谱图的分析 ,确定了适宜的反应条件。在BC/TiCl4 /TEA体系中 ,合成了PIB -PSt二嵌段共聚物。(本文来源于《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期刊2004年01期)

王涛,黄毓礼,师树简[8](2003)在《芳茂铁阳离子聚合光引发剂引发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 7种不同芳烃结构的芳茂铁四氟硼酸盐作为阳离子紫外光聚合和光固化引发剂在环氧体系中的光引发活性 ,其中 [C5H5Fe 2 ,5 -( CH3) 2 CO-C6 H3]BF4 ( )和 [CH3CO-C5H4 Fe 2 ,4-( CH3) 2 -C6 H4 ]BF4 ( )为新物质 .研究发现 ,这 7个芳茂铁四氟硼酸盐在 3 70和 45 0 nm附近均有较强吸收 ;芳环上引入共轭 C C和共轭 C O使吸收峰发生红移 ,且使摩尔消光系数和感光速度均有所提高 ,更适合于以高压汞灯为辐射光源的长波紫外固化 ;芳茂铁四氟硼酸盐可以引发环氧树脂、脂环族和脂肪族缩水甘油基环氧单分子 ,通过加热或使用有机过氧化物 [如过氧化苯甲酰 ( BPO) ]可明显提高环氧化合物的聚合速度(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03年04期)

В,Е,Ст,упоченко,孙梅莲[9](2001)在《利用活性阳离子聚合电解质提高采收率》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应用活性阳离子聚合电解质ВПК4 0 2和метацид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实验研究结果。结果表明 ,向聚丙烯酰胺溶液中加入метацид能大大降低聚合物的生物降解 ,以提高高粘原油的开发效率。开发的溶剂能够消除地层泥质组分的膨胀 ,具有水侵隔离的作用 ,并能控制地层内的渗漏流动(本文来源于《国外油田工程》期刊2001年10期)

邓斌,邝小飞,黄海英[10](2001)在《浅谈活性碳阳离子聚合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简述了近 2 0年来活性碳阳离子聚合的发展状况以及在新单体和新型引发剂探索进程中的研究进展(本文来源于《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01年05期)

活性阳离子聚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设计并制备了4种D-π-A型硫鎓盐类阳离子聚合光引发剂,以1,4(3)-二苯乙烯基苯为共轭体系,分子结构如Fig.1所示。π-共轭结构对分子的基本性能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例如与之前报道的分子有更大的摩尔消光系数和双光子吸收截面[1],说明增大共轭体系结构能够使分子更有效的吸收光子能量。在单光子和双光子激发下,这4种分子都有较高的光生酸量子产率和较大的生酸量(Fig.2),说明对光子的利用效率高和产酸能力强。产生的质子与SbF-6形成高活性的单/双光子活性阳离子聚合光引发剂,在光刻胶、双光子微构筑等领域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活性阳离子聚合论文参考文献

[1].吴利红,李永红.活性组分含量对阳离子聚合C9石油树脂的影响[J].化学工业与工程.2016

[2].武星宇,谢健超,金明,万德成.高效双光子活性D-π-A型硫鎓盐阳离子聚合光引发剂研究[C].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8分会:高分子科学.2014

[3].陶美霞.优化AGETATRP并结合活性阳离子聚合制备功能性聚合物[D].苏州大学.2013

[4].杨琨,陈旭东,章明秋.荧光标记的聚十八烷基乙烯基醚化合物的活性阳离子聚合[C].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2011

[5].程广文,范晓东,刘国涛,孔杰.控制/活性阳离子聚合的研究进展[J].化学通报.2009

[6].罗志祥,刘雄民,熊德元.固体超强酸SO_4~(2-)/TiO_2催化β-蒎烯阳离子聚合反应活性[J].化工技术与开发.2008

[7].李树新,郭文莉,金玉顺,李少毅.BC/TiCl_4引发异丁烯活性阳离子聚合及其二嵌段共聚物的合成[J].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04

[8].王涛,黄毓礼,师树简.芳茂铁阳离子聚合光引发剂引发活性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3

[9].В,Е,Ст,упоченко,孙梅莲.利用活性阳离子聚合电解质提高采收率[J].国外油田工程.2001

[10].邓斌,邝小飞,黄海英.浅谈活性碳阳离子聚合研究进展[J].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

论文知识图

一16活性碳阳离子聚合和ATRP结合制备PS...

标签:;  ;  ;  ;  ;  ;  ;  

活性阳离子聚合论文_吴利红,李永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