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显微形态论文_卞晓东,万瑞景,金显仕,张秀梅,马骞

导读:本文包含了亚显微形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花粉,形态,桑树,电镜,鱼卵,菜豆,刺槐。

亚显微形态论文文献综述

卞晓东,万瑞景,金显仕,张秀梅,马骞[1](2016)在《黄、渤海区不同生态类型鱼卵卵膜和受精孔区亚显微形态》一文中研究指出黄、渤海区分布的硬骨鱼类鱼卵几乎涵盖了所有鱼卵生态类型。本研究借助扫描电镜观察技术对近年来黄、渤海渔业资源监测调查期间采集的15种不同生态类型鱼卵卵膜和受精孔区亚显微形态特征进行观察,以阐明其亚显微结构并总结提炼可用于鱼卵形态分类的特征,同时将相应鱼种产卵场环境因子引入到卵膜形态特征的认识中,以揭示其生境适应性。结果显示不同生态类型或不同鱼种卵膜形态不尽相同,浮性鱼卵和口含鱼卵卵膜较薄,沉性鱼卵和具卵膜丝鱼卵卵膜较厚;浮性鱼卵卵膜表面壁孔密度、卵膜外表面呈现的蚀刻或特殊结构以及受精孔形状类型,沉性鱼卵卵膜黏膜层表面结构、受精孔形状类型,具卵膜丝鱼卵卵膜丝数量、着生位置及受精孔形状类型,口含鱼卵受精孔区形状及周边附着丝数量等均可用于鱼卵形态分类。鱼卵卵膜和受精孔区亚显微结构差异与鱼种系统分类地位、产卵场环境和地理分布区相关联。鱼卵卵膜表面结构可以作为区分鱼类科或属的性状,卵膜壁孔密度、表面呈现的蚀刻或奇异结构是鱼卵形态分类的重要依据;受精孔结构则一般具有物种特异性。卵膜结构与厚度可反映鱼卵对不同生境的适应性,而卵膜表面的许多特殊结构和装饰被认为是鱼卵应对产卵场环境的保护和适应性策略。本研究将为黄、渤海区硬骨鱼类早期生活史阶段个体发生和鱼卵形态分类研究积累基础资料。(本文来源于《水产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宋晓霞,王琦,李玉[2](2014)在《细钙丝菌子实体发育过程中表面亚显微形态特征和化学元素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量色散X射线分析技术对细钙丝菌Badhamia gracilis子实体发育过程中原生质团和子实体一些结构的外表面亚显微形态特征与化学元素变化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原生质团表面为膜质、具有乳突的结构;囊被表面经乳突状结构发育为光滑且波浪状的膜质结构,表面分布着带弯型膜质通道的石灰质颗粒分泌口(0.6–0.8μm);柄表面经乳突状结构发育为膜质、具有纵褶的结构,内部包含石灰质颗粒;孢丝表面为粗糙的膜质,内部包含石灰质颗粒;孢子为表面具有不规则疣和脊的膜质结构。各发育阶段原生质团、囊被、柄、孢丝及孢子表面具有特定的化学元素种类,亚显微形态特征相同的结构表面部分化学元素相对含量更为相近。(本文来源于《菌物学报》期刊2014年03期)

胡德昌,蒋小满,解卫海,王方,张序[3](2013)在《不同品种梨花粉亚显微形态观察及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胶东半岛6个主栽梨品种的花粉形态,比较极轴、赤道轴、P/E值以及外壁特征,旨在拓展花粉亚显微结构在种质鉴定方面的应用范围。试验结果表明:梨属植物花粉形态相似,呈长球形,萌发孔均为3条拟孔沟,沿极轴方向延伸至两极;花粉表面为条纹纹饰,有网状和平行两种类型,不同品种间存在较大差异。条脊交叉与平行排列程度,穿孔大小、形态与数量也有所不同;‘红香酥’和‘巴梨’花粉外壁为网状条纹纹饰,而其他4个品种呈现平行型条纹状纹饰,推断梨花粉孢粉学信息呈现趋母本遗传特性。(本文来源于《林业科技开发》期刊2013年04期)

邓群仙,王永清,吕秀兰,彭俐,陶炼[4](2013)在《‘大五星'枇杷小种子株系的花粉亚显微形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扫描电镜对‘大五星'及其20份小种子株系的花粉亚显微形态进行了较系统观察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正常的枇杷花粉为长球形(P/E为1.42~1.89),赤道观为长椭圆形,极面观为叁裂圆形;花粉为中等大小;萌发孔为典型的叁孔沟结构。20份小种子株系花粉亚显微形态多样性丰富。其中,有5份材料的花粉与亲本同属条纹状类型,另有15份材料的花粉分属脑纹-穿孔状(即穴状加皱波状)、纹-穴状(穿孔)-颗粒状及条纹状叁种类型。(本文来源于《第六届全国枇杷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3-04-01)

胡德昌,张萍,王艳杰,左进城,王照红[5](2012)在《部分桑树品种花粉亚显微形态观察及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桑树花粉的亚显微结构及形态学特征。[方法]对7个桑树品种的花粉通过戊二醛固定制样处理,酒精梯度脱水、冷冻干燥和金属喷镀制备后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形态大小及表面纹饰观察。[结果]花粉表面特征及纹饰均清晰可见,表明该试验方法适合桑树花粉的扫描电镜观察;供试桑树花粉为近球形,具2个萌发孔,孔膜具刺突;极轴大小15.99~22.63μm,赤道轴大小14.98~20.78μm,‘育2号’花粉体积最大,而‘晋选7号’花粉最小;花粉外壁均分布有不同密度的点状颗粒,花粉表面呈现平滑和瘤状突起2种纹饰类型。[结论]戊二醛固定液–酒精梯度脱水法是进行桑树花粉形态观察的一种较理想的研究方法;该研究结果或可为桑属植物的孢粉学鉴定及种甚至种下等级的系统分类研究提供有益资料。(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2年35期)

胡德昌,张萍,王艳杰,左进城,王照红[6](2012)在《7个桑树品种花粉亚显微形态观察及比较(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桑树花粉的亚显微结构及形态学特征。[方法]对7个桑树品种的花粉通过戊二醛固定制样处理,酒精梯度脱水、冷冻干燥和金属喷镀制备后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形态大小及表面纹饰观察。[结果]花粉表面特征及纹饰均清晰可见,表明该试验方法适合桑树花粉的扫描电镜观察;供试桑树花粉为近球形,具2个萌发孔,孔膜具刺突;极轴大小15.99~22.63μm,赤道轴大小14.98~20.78μm,‘育2号’花粉体积最大,而‘晋选7号’花粉最小;花粉外壁均分布有不同密度的点状颗粒,花粉表面呈现平滑和瘤状突起2种纹饰类型。[结论]戊二醛固定液-酒精梯度脱水法是进行桑树花粉形态观察的一种较理想的研究方法;该研究结果或可为桑属植物的孢粉学鉴定及种甚至种下等级的系统分类研究提供有益资料。(本文来源于《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期刊2012年11期)

杨德奎[7](2011)在《百合属植物花粉亚显微形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百合属(LiliumL.)植物3种1变种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显示:花粉形态皆呈椭圆体,具单沟萌发器官。花粉粒在大小、外壁雕纹等性状上种间差异显着。(本文来源于《山东科学》期刊2011年02期)

王小蓉,汤浩茹,黄力,贺宗珍,董晓莉[8](2007)在《树莓部分野生种及栽培品种花粉亚显微形态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用扫描电镜对树莓属有育种潜力的分属于空心莓组和木莓组的8个野生种及从国外引进的分属于黑莓种群和树莓种群的17个栽培品种共25份材料的花粉形态进行了系统观察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所观察的树莓花粉均为长球形或超长球形(P/E为1.67~2.42),大小多为25.52μm×15.37μm至50.06μm×25.65μm。花粉外壁纹饰在组内和栽培种群内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同时变异丰富,在不同种之间、甚至在不同品种之间区别明显。空心莓组的5个种和树莓种群的品种的外壁纹饰以条纹—穿孔状为主,黑莓种群品种的主要为条纹状和条纹—穿孔状,与木莓组的3个种的差异较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花粉大小和外壁纹饰特征可基本反映树莓属下组及栽培种群的划分,树莓种群品种与空心莓组的插田泡和茅莓的亲缘关系较近;而黑莓种群与木莓组的3个有果用育种潜力的任一种的亲缘关系均较远。(本文来源于《园艺学报》期刊2007年06期)

杨德奎,童晓茹,张冬梅[9](2007)在《刺槐属植物花粉亚显微形态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刺槐属(Robinia L.)2种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显示该属花粉为长球形,具3孔沟,外壁具点状坑雕纹和脑纹状雕纹。这些特征种间差异明显,可以作为种间分类的依据。(本文来源于《山东科学》期刊2007年03期)

贾世燕,汪炳良,张莉,管学玉[10](2007)在《菜豆及其近缘种花粉亚显微形态观察和数量分类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菜豆7个品种和小莱豆、绿豆、小豆和长豇豆各1个品种的花粉进行了环境扫描电镜观察,对观测到的12个亚显微形态性状用SPSS聚类分析进行数量分类学研究。结果表明:11份花粉都呈近球形,花粉粒大小在所观察的材料间有较大差异。品种间在花粉的萌发器官和外壁纹饰方面有一定的差异,长豇豆花粉萌发器官略凹入花粉内,其他材料的花粉其萌发器官均明显外凸;菜豆和小莱豆花粉萌发器表面光滑,而绿豆、小豆和长豇豆萌发器表面皱缩,并有明显突起物;菜豆和小莱豆花粉外壁呈网状,而绿豆、小豆和长豇豆花粉外壁呈穴网状。Q型分析可以将供试材料在系数L1=0.188水平上分为菜豆和小莱豆、绿豆、小豆和长豇豆四大类,小莱豆与菜豆的亲缘关系较近。(本文来源于《浙江农业学报》期刊2007年02期)

亚显微形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量色散X射线分析技术对细钙丝菌Badhamia gracilis子实体发育过程中原生质团和子实体一些结构的外表面亚显微形态特征与化学元素变化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原生质团表面为膜质、具有乳突的结构;囊被表面经乳突状结构发育为光滑且波浪状的膜质结构,表面分布着带弯型膜质通道的石灰质颗粒分泌口(0.6–0.8μm);柄表面经乳突状结构发育为膜质、具有纵褶的结构,内部包含石灰质颗粒;孢丝表面为粗糙的膜质,内部包含石灰质颗粒;孢子为表面具有不规则疣和脊的膜质结构。各发育阶段原生质团、囊被、柄、孢丝及孢子表面具有特定的化学元素种类,亚显微形态特征相同的结构表面部分化学元素相对含量更为相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亚显微形态论文参考文献

[1].卞晓东,万瑞景,金显仕,张秀梅,马骞.黄、渤海区不同生态类型鱼卵卵膜和受精孔区亚显微形态[J].水产学报.2016

[2].宋晓霞,王琦,李玉.细钙丝菌子实体发育过程中表面亚显微形态特征和化学元素变化研究[J].菌物学报.2014

[3].胡德昌,蒋小满,解卫海,王方,张序.不同品种梨花粉亚显微形态观察及比较[J].林业科技开发.2013

[4].邓群仙,王永清,吕秀兰,彭俐,陶炼.‘大五星'枇杷小种子株系的花粉亚显微形态分析[C].第六届全国枇杷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3

[5].胡德昌,张萍,王艳杰,左进城,王照红.部分桑树品种花粉亚显微形态观察及比较[J].安徽农业科学.2012

[6].胡德昌,张萍,王艳杰,左进城,王照红.7个桑树品种花粉亚显微形态观察及比较(英文)[J].AgriculturalScience&Technology.2012

[7].杨德奎.百合属植物花粉亚显微形态研究[J].山东科学.2011

[8].王小蓉,汤浩茹,黄力,贺宗珍,董晓莉.树莓部分野生种及栽培品种花粉亚显微形态的比较[J].园艺学报.2007

[9].杨德奎,童晓茹,张冬梅.刺槐属植物花粉亚显微形态的研究[J].山东科学.2007

[10].贾世燕,汪炳良,张莉,管学玉.菜豆及其近缘种花粉亚显微形态观察和数量分类学研究[J].浙江农业学报.2007

论文知识图

个桑树品种花粉的亚显微结构及形态:双峰乳突亚显微形态:芒的亚显微形态菜豆及其近缘种花粉萌发孔版说明:1-3.铁十字秋海棠;4-6.银星秋海棠...示鳃弓孔(★)、刻纹(◆)及横桥( )×3...

标签:;  ;  ;  ;  ;  ;  ;  

亚显微形态论文_卞晓东,万瑞景,金显仕,张秀梅,马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