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金亮:王肃经学与魏晋玄学的产生论文

    马金亮:王肃经学与魏晋玄学的产生论文

    王肃经学与魏晋玄学的产生王肃经学与魏晋玄学的产生马金亮(鲁东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山东烟台264025)摘要:从汉代经学到魏晋玄学有一个从“儒道互绌”到“儒道双修”的发展轨迹,经...
  • 潘殊闲:扬雄《太玄》与魏晋玄学论文

    潘殊闲:扬雄《太玄》与魏晋玄学论文

    摘要:扬雄在先秦“玄”论的基础上,打通儒道,建构起以“玄”为根本的哲学体系。魏晋士人在逐渐式微的两汉经学的大背景下,在扬雄对“玄”的改造、提升与增益的基础上,对“玄”之内涵、氛...
  • 李耀南:郭象删定《庄子》文本及其诠释学问题试析论文

    李耀南:郭象删定《庄子》文本及其诠释学问题试析论文

    【摘要】郭象在庄学史上最早辨别《庄子》中之伪作,删定《庄子》文本。郭象删定《庄子》的依据在于“庄子之意”。郭象删定《庄子》的诠释学意义在于,郭象的“庄子之意”是指作为作者的庄子...
  • 刘国民:“忘境”:从《庄子》到郭象《庄子注》论文

    刘国民:“忘境”:从《庄子》到郭象《庄子注》论文

    【摘要】郭象之忘境是对庄子之忘境的发展和转折。庄子之神人的忘境,是通过忘的工夫修养,彻底忘却或抛弃各种世俗价值、世俗之知、生理欲望等,一切皆忘,心虚静明。郭象之圣人的忘境,是虚...
  • 蔡彦峰:玄佛会通与支遁“逍遥游”新义考论论文

    蔡彦峰:玄佛会通与支遁“逍遥游”新义考论论文

    摘要:支遁提出的“逍遥游”新义在东晋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但由于其《逍遥论》已佚,因此,对其内容和新意历来颇多争论。东晋时期,玄学与佛教般若学有密切的关系,支遁擅长清谈,对玄学、佛...
  • 汪韶军:郭象论名教与自然——兼驳学界对郭象玄学的一个普遍误解论文

    汪韶军:郭象论名教与自然——兼驳学界对郭象玄学的一个普遍误解论文

    摘要:长期以来,学界误以为郭象哲学欲证明名教即自然。事实却是,郭象常从“所以迹”与“迹”这对概念出发,批评仁义与名教,并极力反对“矫”与“效”的教化传统。郭象贯彻“两行”观念,...
  • 黄圣平:郭象“命”论思想探微论文

    黄圣平:郭象“命”论思想探微论文

    摘要:“命”是郭象玄学思想中的重要范畴。郭象论“命”,重在“性命”与“遇命”。“性命”具有物之本体义,在认识论上表现为人对此物的概念;“遇命”具有物之境遇义,表现为环境对事物存...
  • 陈小娟:不与时俗合作的嵇康论文

    陈小娟:不与时俗合作的嵇康论文

    在魏晋动荡的时代背景之下,有一群特立独行的名士团体,引起魏末晋初各方势力政权的关注,他们就是“竹林七贤”。“竹林七贤”包括嵇康、阮籍、向秀、山涛、刘伶、王戎以及阮咸。这七人中,...
  • 余贵奇:“且趣当生,奚遑死后?”——《列子·杨朱篇》生死观之探讨论文

    余贵奇:“且趣当生,奚遑死后?”——《列子·杨朱篇》生死观之探讨论文

    摘要:作为魏晋时期的作品,《列子·杨朱篇》对于生死问题的见解截然不同于中国传统哲学的主流看法,而拥有独属于魏晋时代的精神特质。通过对生死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究,...
  • 李白:郭象以人性论为基础的群己和谐构想论文

    李白:郭象以人性论为基础的群己和谐构想论文

    摘要:魏晋时期,玄学家对名教与自然的关系作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这其中就关系到如何在现实的社会条件下更好地实现和保障个人自由,以及同时建立一种群己和谐的社会伦理关系。郭象关于群己...
  • 赵海军:从“杂糅黄老”到“孔老会通”:汉魏新道家探微论文

    赵海军:从“杂糅黄老”到“孔老会通”:汉魏新道家探微论文

    [摘要]汉初的黄老之学和后继的魏晋玄学,在哲学基本精神上都服膺于“道法自然”,和老庄道家哲学一脉相承。从学术内涵来看,二者又都不是纯粹的道家。黄老之学是以道家思想为贯通、充分杂...
  • 谢大宁:钟情与忘情之间:玄学的最终归宿论文

    谢大宁:钟情与忘情之间:玄学的最终归宿论文

    主持人语:本期海峡两岸国学论坛专栏,有两篇文章,一篇是台湾佛光大学中文系谢大宁教授所撰《钟情与忘情之间——玄学的最终归宿》一文,企图藉由钟情与忘情这一对概念的讨论,说明魏晋玄学...
  • 张子荷:王弼“崇本息末”思想及其现实启示论文

    张子荷:王弼“崇本息末”思想及其现实启示论文

    摘要:王弼将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概括为“崇本息末”四字,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无为本”“名教本于自然”等重要思想。探究王弼“崇本息末”的思想有利于深入了解王弼思想之中的“本末”观...
  • 蒋范:玄理在诠释之中——以皇侃《论语义疏》为中心论文

    蒋范:玄理在诠释之中——以皇侃《论语义疏》为中心论文

    摘要:儒学与玄学的对立是魏晋玄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不仅提供了理解玄学变迁的思路,也为玄学的产生和瓦解提供了思考的契机。学界在研究玄学史时,较多关注玄学的产生,却较少关注它的瓦...
  • 李兰芬:汤用彤魏晋玄学研究中的杨朱思想论文

    李兰芬:汤用彤魏晋玄学研究中的杨朱思想论文

    【摘要】杨朱思想在《列子》中有重要位置。汤用彤本人并不直接讨论杨朱,但他在魏晋玄学研究中,将体现杨朱思想的《列子》和对杨朱思想(包括《列子》)有特别诠释的张湛,放在魏晋玄学发展...
  • 钟岳文:《抱朴子外篇》:葛洪的政治及处世观论文

    钟岳文:《抱朴子外篇》:葛洪的政治及处世观论文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分裂割据的时代,政权更迭频繁,但思想界却并不显得暗淡,出现了许多思想家和哲学家,葛洪就是其中的一位。他的代表作《抱朴子内篇》和《抱朴子外篇》,无论在中国道家...
  • 子凤:文学与哲学,学术史上第一个转折点论文

    子凤:文学与哲学,学术史上第一个转折点论文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陶渊明《归园田居》上承东汉末,下启南北朝。魏晋是中国历史上分裂时间最长、政权更迭最频繁的年代。在动乱的社会现实下,各种新旧文...
  • 丁洁琼:浅析王弼言象意哲学与玄学文化论文

    丁洁琼:浅析王弼言象意哲学与玄学文化论文

    【文化哲学】摘要哲学是一条求真的道路,中国哲学时常表现为向内求真的理论意识,而在向内求真的道路上,魏晋王弼是其中较为突出的代表。他提出的言象意范畴及关系极具认识论的意味,并且在...
  • 高兴福:再论“两个孙登”论文

    高兴福:再论“两个孙登”论文

    摘要:卢国龙的《中国重玄学》和强昱的《从魏晋玄学到初唐重玄学》两本著作都有关于“托重玄之旨”的孙登到底为谁的考辨;两位学者都认为最早以“重玄”解《老子》的是东晋尚书郎孙登。而韩...
  • 臧要科:王弼哲学溯源——以经典诠释为中心论文

    臧要科:王弼哲学溯源——以经典诠释为中心论文

    【哲学研究】摘要:中国哲学是以经典诠释为基础的哲学之思,释经方法与本体追求密不可分地存在于哲人的经典诠释中。王弼为玄学之宗,其哲学语词、表述方式及思想指向,既继承又超越了两汉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