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克剑:儒、道“赤子”之喻辨略论文]()
摘要:诚如赤子或婴儿以其潜在的丰沛生机和成长可能而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引“赤子”或“婴儿”以为譬,会因着取譬者价值导向的不同而使譬喻可有如是或如彼的喻义。老子的“赤子”之喻与孟子...
![彭国翔:阳明学的政治取向、困境和分析论文]()
[摘要]中晚明的阳明学具有很多不同的面向,本文从政治取向这一角度,将中晚明的阳明学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观察,深入分析“得君行道”与“觉民行道”这两种不同政治取向的各自涵义及其关系,...
![黄金生:孟子离婚官宣:坐姿不雅,分开吧论文]()
李清照古代夫妻离异被称为“仳离”“离绝”“绝婚”“出妻”等,直到晋代,才开始出现“离婚”一词。其实不管怎么称呼,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离婚在哪个时代都不可避免,古人的“八卦精神”也...
![向达:荀子思想的黄老意论文]()
稷下学与诸子百家摘要:黄老学是战国中后期主流思想流派,它“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摄名、法之要”,对先秦百家思想进行了理性的总结,提炼出“隆礼重法”的治道精神以“一天下”。...
![许丙泉:《论语》的篇章结构之美论文]()
摘要:孔子博学多能,艺术修养精深。弟子们学习“六艺”,有很高的审美水平,在编辑《论语》时,巧妙安排篇章结构,表现出感动人心的魅力。深入体会,看出《论语》篇章结构的匠心独运。整部...
![宋佳佳:从季札观乐看《秦风》“周之旧”色彩论文]()
[摘要]人们多将《秦风》与好战、尚武等特点联系在一起,仿佛秦地秦人都是剽悍野蛮的代表。然而《左传》载吴公子季札来聘鲁国观乐,评《秦风》曰“夏声”,认为其“能夏则大,大之至也”,...
![梁丁心:儒家思想与当代人文素养关系刍议论文]()
摘要: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也是在复兴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值得我们去探索的文化内涵。儒家思想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从全球范围来看,儒家思想对于全球价值体系的构建同样有着重要...
![曾一智:《论语》中“君子尚美”精神与当代中学生道德意识的培养论文]()
摘要:深入挖掘《论语》中的“君子尚美”,可为培养中学生良好的道德意识提供有效借鉴。关键词:《论语》;君子尚美;中学生道德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欧风美雨的影响,传统文化中的高尚道德观...
![祁玥:《孟子》“大人”德位论的精义及启示论文]()
内容摘要:《孟子》一文曾对“大人”及居其位者所应具备的德性修养作了许多精辟独到的论述,具有值得探究的丰富内涵。在“大人”这一个概念统摄下,德与位并非截然区分,而是有着紧密的联系...
![白波:理学视域下道德自觉与其经验领域价值落实的历史悖论论文]()
摘要:理学宗旨意在维持心性之学与明体达用之间的价值平衡,突出“内圣”同时致力于“外王”。两宋士大夫入仕为官而期盼得君行道,得益于宋代重文轻武与君臣共治天下的政治策略,同时宋代科...
![李冬梅:试论荀子的人格审美理论论文]()
[摘要]荀子的人格审美理论是先秦儒家的重要美学理论之一。荀子称自己才是真正继承孔子思想的儒家学者,其对曾子、子思及孟子的人格审美理论进行批判,并开拓创新,创建了天人二分的哲学思...
![李丽:孔子的“仁爱”思想及其当代价值论文]()
摘要:孔子的“仁爱”思想内涵丰富,在如何处理人与自身、社会、国家及自然的关系方面分别提出了“仁者爱人”“克己复礼”“忠君爱民”“爱物和谐”等观点。无论是从时代因素还是从发展因素...
![潘铭基:论孟子周游列国与离开的抉择论文]()
[摘要]孟子一生周游列国,游说诸侯,欲时君能采其王道仁政之学说以救世。孟子尝言:“君子之事君也,务引其君以当道,志于仁而已。”据孟子所说,君子侍奉君主,所重者在于专心致志使其趋...
![徐燕琳:崇正考——兼论客家精神论文]()
崇正源出儒家思想对正统文化和伦理道德的推崇,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思想精髓,是民族共同的文化精神和思想财富。客家人“根在河洛”,虽经历次大迁徙流播南方,延及海内外,但始终心怀故土,近...
![邓庆平:儒学门人研究模式刍议——以朱子门人研究为例论文]()
摘要:儒学门人在儒学史上的地位需要重新认识,重视儒学门人研究就是重视儒学存在的社会性与演变的延续性。门人研究对于以抽象义理和儒学宗师为中心的儒学道统论和儒家发展史的叙述方式具有...
![张蕾:孟子言“辩”的历史文化特点及其逻辑意义论文]()
摘要:先秦时代,社会形态的变革带来思想领域的“百家争鸣”现象,造就了孟子好辩的大背景。孟子善辩,言“辩”艺术高超,其特点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直接论证,逻辑严密;譬喻类推,生动活...
![黄洪霖:先秦儒家仁礼关系的嬗变与当代学校德育观照论文]()
摘要:儒家提倡的“仁”与“礼”是中国传统道德的核心关系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它们之间的关系经历了一个嬗变的过程。先秦时期已经呈现出关系变化的趋势:从“仁礼”的统一到“仁”与“...
![鄯爱红:既知且仁论文]()
知而不仁,不可;仁而不知,不可;既知且仁,是人主之宝也,而王霸之佐也。——《荀子·君道》【释义】对那些虽然才智出众而品德不好的人,绝不可重用;对品德虽好但缺乏才智...
![刘宁瑶:李贽三教归儒思想探析——兼读《茶夹铭》论文]()
摘要:李贽思想中“三教合一,统归于儒”,此“儒”即“闻道”与“性命”。李贽思想从闻道、人性哲学与道德实践三个角度出发,从具体个体生命向上追寻生死关怀。他追求童心不失,并以真诚来...
![沈敏荣:义的东西方比较:孔子仁学与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比较研究论文]()
摘要:孔子仁学是中华传统的根基,西方的亚里士多德是西方传统的代表,两者的比较能够明晰东西方的根本差别。在个人的发展、德性的要求、正义的需求、好学、训练等问题上,东西方的见解并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