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琢:风雨飘摇,君子乃见——从“人不知而不愠”说起论文]()
在《论语》开篇,孔子有一句话:“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我们都熟悉,当别人不了解你的时候,不生埋怨,便指向了君子的境界。从字面上看,似乎“君子”离我们并不遥远,把握了...
![靳红娜:马克思社会发展“三形态”视阈下的义利观及其启示论文]()
摘要:马克思明确提出了人类社会发展“三形态”视阈下的义利观:人的依赖关系阶段下的重义轻利,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的重利轻义,自由个性阶段的义利统一。义利统一是马克思...
![岳天雷:权衡轻重灵活变通——《儒家权说论稿》序论文]()
【文史新证】摘要:本书作为儒家权说研究的文集,运用结构分析与义理诠释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儒家人物为中心,对其权衡权变学说做了深入发掘和探讨。作者不但提出儒家权说是否定之否定的辩...
![李亚宏:简论先秦儒家的义利观及当代价值论文]()
所谓义利观就是关于伦理道德(义)与物质利益(利)的关系及人们如何看待这二者关系的观点。如何处理义与利的关系,集中体现了人们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可以说,不论中外,只要涉...
![陈佩辉:“先秦诸子的争鸣与共识”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诸子学论坛会议综述论文]()
学术动态诸子学研究近年来成为中国哲学和中国思想史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研究方法多元,成果丰硕,但学界主要着墨于先秦诸子间的争鸣,而对其间共识的研究则略显单薄。鉴于此,由华北电力大...
![崔海东:杨国荣教授“儒学研究四书”义理初探论文]()
摘要:杨国荣教授“儒学研究四书”之义理可以分为三部分。首先,“王学两书”从明代出发,详析阳明学派的哲学精神及其演变,以本质与存在之辩出本体之转向,以本体与工夫之辩出工夫之转向,...
![辛翀:儒家内圣外王之基——“诚”之义理内涵探究论文]()
摘要:自仲尼继文王之志以为己任,后世儒家皆以内圣外王为最高理想,然孔子并未深谈成贤作圣之道,直至曾子著《大学》方对该方法论问题有明确交代,提出三纲八目之说,以诚意为极其重要之起...
![屠潇:晚清耶儒的对话和剥离——以黄伯禄的《训真辨妄》为例论文]()
摘要:基督教在晚清时期伴随着西方殖民的坚船利炮扩张到世界各地,但中国作为轴心文明国家,有着传承已久,积淀深厚的传统儒家文化,所以传教士在华传播教义遭遇到了种种困难。黄伯禄作为一...
![张中宇:《论语》撰编新论论文]()
摘要:泗水河畔庐墓三年为纂辑孔子及其弟子语录的第一个“机会之窗”,其最大成就是整理和汇集了极为重要的原始记录,使后期的进一步纂辑成为可能,诸子百家仅儒家辑成《论语》可为证。《论...
![周子靖:论《孟子》成语格言中的儒家文化精神论文]()
摘要:作为《论语》之后的又一部经学巨著,《孟子》中蕴藏着无比丰硕的儒学思想宝藏。那些广布于全书、不计其数的成语和格言无疑就是留给人们的一扇得以探求儒家文化的窗口。这些珍贵的语料...
![魏兴炎:以孟子性善论为出发点阐释其仁政思想的伦理内涵论文]()
摘要:仁政学说是孟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如要一句话概括孟子的仁政思想,那么“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应该是最为恰当的。在孟子将孔子的“仁学”进一步具体细化到实际的政治领域这个过程...
![伍龙:儒学视域中“人”的温情与关怀——论杨国荣教授儒学研究的特点论文]()
摘要:杨国荣教授的哲学研究始终与“人”的问题密切相关。秉承着“史思相宜”的治学路径,杨教授深入借鉴并阐发了儒家思想中与之相关的理论资源,一方面对一些概念予以创造性的转化,呈现“...
![华军:经典与时代——关于“父子相隐”的争议与反思论文]()
[摘要]“父子相隐”是传统儒家论直德的一个经典范例。本世纪初,在中西文化交汇、传统与现代转换的背景下,有关“父子相隐”的内涵诠释与现代价值及意义的解读引发了现代学者诸多争议。与...
![藏明:历史与当下的合理对接——读《传道与出仕——共同体理论视野下的先秦儒家》论文]()
书评西哲的“形质论”,重形而轻质,而中哲的“文质论”,文质相佐,孔子的“君子之论”(《论语·雍也》)即为力证。儒家肇于先秦,其说立足于自然而然的人情现实,注重礼对...
![张 扬:儒家“仁”观念的三个维度论文]()
【摘要】《论语》中的仁并没有一个绝对唯一的意义,我们只有将仁视为一种具有贯通、渗透到不同事物中的精神性力用,才可能对《论语》中出现的所有仁进行完满的解读和研究。这种研究主要是将...
![孙凤蕾:古琴在儒家乐教思想中的功能探微论文]()
摘要:古琴因其制作造型规格和独特的飘洒俊逸感,成为儒家乐教思想的载体。一方面,从自我“修道”开始,将琴乐“诚于中”,使君子正心立德以“内圣”;另一方面,又借助琴乐将君子之德“形...
![张耀:论儒墨的理想人格及其生命价值的实现论文]()
摘要:“内圣外王”和“兼士”分别是儒墨的理想人格,儒墨毕生的生命活动都是在践行这两种人格所涵涉的价值理念,儒墨两家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将个体的生命融入到社会群体生命中。由此,儒墨...
![曾德万:追根溯源解汉字,探同析异温经典——重读孔子语录三则论文]()
[摘要]本文分析《论语》三则中汉字的古字形,并结合当下社会的状况,重新解读《论语》中的三则语录,了解孔子中语录的深邃思想,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关键词]论语;文字;重读本文...
![程海霞:王阳明龙场悟道的“来龙”与“去脉”略诠论文]()
摘要:以三年悟道为范域,由前后两悟所构成的阳明龙场悟道,在义理上有其“来龙”与“去脉”。“来龙”依次体现为“箪瓢”之乐、“无欲见真体”“超然”之乐以及“寒根固生意”等;“去脉”...
![李清华:孟子·性本善论文]()
MenciusMenciusisagreatConfucianphilosopherandeducatorintheWarringStatesperiod.Heiscons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