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论文

  • 胡发贵:孔子谦让思想的人文因素初考论文

    胡发贵:孔子谦让思想的人文因素初考论文

    摘要:孔子“不伐善”之论,源于先贤“上善若水”的风范,先祖“三命兹益共”的家风,圣王“三以天下让”的至德。这三方面因素构成了孔子所敬畏的人文传统,既辩护了谦让的合理性,也启沃了...
  • 周香凝:《论语》中孔子幸福观的四重向度论文

    周香凝:《论语》中孔子幸福观的四重向度论文

    摘要:孔子的幸福观是由己及人至“天下人”的整体幸福观。“贫富如一”的君子人格、“和居慈孝”的亲睦家庭、“和而不同”的和谐社会以及“德政礼治”“富民”“教民”的有序国家构成了孔子...
  • 谭明双:邵雍社会控制思想研究论文

    谭明双:邵雍社会控制思想研究论文

    摘要:社会控制是美国社会学家罗斯率先提出的一种理论。他认为社会控制是社会统治的手段,它规定了社会生活的方式,并用以维护社会秩序。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没有明确总结出社会控制的概念,...
  • 王培友:两宋理学:“象物比德”话语与诗性表达论文

    王培友:两宋理学:“象物比德”话语与诗性表达论文

    摘要:中国古老的“象物比德”的文化传统,为宋代理学家所承继和展开。理学家在承继前人的基础上,扩大了“象物比德”之“物”的范围,拓展了“德”的种类和内容,发展了“比德”“取象”的...
  • 许咏晴:《论语·乡党》中的“酒”与孔子的“齐祭饮食”论文

    许咏晴:《论语·乡党》中的“酒”与孔子的“齐祭饮食”论文

    [摘要]欲了解孔子的哲学思想,《论语》是最可靠的材料。《论语》的体裁较为零散,缺乏系统性的长篇文章,亦包含诸多描述孔子动容周旋的短语。本文分析《乡党》有关饮食的段落,历来对这些...
  • 李心峰:试论儒家艺术理论的普遍意义与永恒价值论文

    李心峰:试论儒家艺术理论的普遍意义与永恒价值论文

    摘要:儒家艺术思想、艺术理论是儒家学说当中最核心的部分。离开了儒家的艺术思想,儒家最重要、最核心的思想、学说则说不完整、说不透彻。“志道据德,依仁游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
  • 杨德春:新四书问题管窥论文

    杨德春:新四书问题管窥论文

    摘要:儒家的真道统应该是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子夏、穀梁子、荀子、孟子。因为孟子跟从子夏、穀梁子这一派学习,独立出去后恢复或重建了子思之学,所以...
  • 于杉杉:儒家的德育精髓及其启示论文

    于杉杉:儒家的德育精髓及其启示论文

    [摘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之魂,是维系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奋斗的重要纽带。儒家文化中“有教无类”、“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德育精髓对中国优秀...
  • 陈赟:“具体形上学”对传统儒家形上学的推进论文

    陈赟:“具体形上学”对传统儒家形上学的推进论文

    摘要:杨国荣先生的“具体形上学”是立足于现代的智识脉络与问题意识,在世界哲学视域中,对儒家形上学所作的重要推进。这一推进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其一,揭示各种形而上学的病理,着眼...
  • 黄晓娟:“直而有礼”:《论语》“直”义之核心论文

    黄晓娟:“直而有礼”:《论语》“直”义之核心论文

    摘要:《论语》一书中关于孔子言及“直”多矣,实则一分为三:其一,孔子将前代所论之“直”作为一种品德的褒赞;其二,孔子认识并提出了正直之“直”在行为上可能产生的攻讦他人等问题;其...
  • 徐东哲:《孔子家语》的正名思想及其理辞关系认识论文

    徐东哲:《孔子家语》的正名思想及其理辞关系认识论文

    《孔子家语》的正名思想及其理辞关系认识《孔子家语》的正名思想及其理辞关系认识徐东哲(山东理工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济宁272067)摘要:《孔子家语》是汉魏时期重要的儒...
  • 戎默:胡寅《崇正辩》创作之时代背景及其意义论文

    戎默:胡寅《崇正辩》创作之时代背景及其意义论文

    摘要:胡寅《崇正辩》是南宋初期一部十分重要的批判佛教的著作,它产生于南渡前后理学家们纷纷从佛、儒佛不辨的历史背景之下。胡寅能够抓住佛教毁弃人伦、世界观空虚不实的特点,证明儒佛之...
  • 崔士岚:孔子孝慈观及其当代意义※论文

    崔士岚:孔子孝慈观及其当代意义※论文

    [摘要]孝慈观是孔子思想的重要内容,它由个体情感出发,通过忠恕的方式固化为一种理性道德,并最终成为一种修养的境界,具有情感与道德的双重品格,以及行为双方互为主体的双向性,即父母...
  • 杨德春:关于儒家的真道统问题论文

    杨德春:关于儒家的真道统问题论文

    摘要:儒家的真道统应该是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子夏、穀梁子、荀子、孟子。由于孟子是从子夏、穀梁子这一派学习,独立出去后恢复或重建了子思之学,所以...
  • 李祥俊:儒家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内涵、系统结构及其现代意义论文

    李祥俊:儒家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内涵、系统结构及其现代意义论文

    摘要:儒家的核心价值观是三纲五常,三纲侧重伦理、政治关系上的价值秩序、价值规范,五常侧重普遍性的价值观念,两者相互支撑、相互补充,它适应同时又服务于中国传统家庭本位基础上的君主...
  • 周远斌:学术主持人语论文

    周远斌:学术主持人语论文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专题研究:域外《论语》学研究《论语》是儒家元典中的核心之作,其对东亚汉文化圈内国家的影响不亚于《圣经》对西方国家的影响。我国与韩、日、越等均有悠久的《论语》...
  • 方映灵:论道家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论文

    方映灵:论道家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论文

    古今论坛摘要:道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全新的视角对道家文化的特质予以全新诠释,认为道家文化有崇尚自然、重视个体、贵柔尚弱、擅长理论思辨、富于反省批判精神等五...
  • 孙学喜:儒家“慎独”说析论——以先秦典籍为中心论文

    孙学喜:儒家“慎独”说析论——以先秦典籍为中心论文

    摘要:先秦时期的儒家“慎独”说与“礼”共生,包括“敬信而行”的修己态度,“行礼修德”的思想内容和内外统合的思想路径,是达到先秦儒家“修己”和“治人”两大目的的重要方式。值得注意...
  • 赵志浩:《论语》开篇“学而时习之”证解论文

    赵志浩:《论语》开篇“学而时习之”证解论文

    【历史文化研究】摘要:历代学者对于《论语》首句“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之中的“学”与“习”的注疏、注解存在分歧。结合相关注解及《论语》文本中孔子在不同场合的论说,可知孔子所谓的...
  • 崔涛:论荀子的“统类”思维及其意义论文

    崔涛:论荀子的“统类”思维及其意义论文

    摘要:“统类”在古代多解为纲纪、条例,但在荀子那里“统类”更多的表现为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思想观念。“统”即为谋求精通、领悟先王之道的精神原则而奉行的一种统贯性思维,其目的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