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永宝:从“Virtue”的中译本看亚里士多德与朱熹思想的融通论文

    陈永宝:从“Virtue”的中译本看亚里士多德与朱熹思想的融通论文

    摘要:朱熹伦理学与亚里士多德伦理学既存在着一定的相似之处,也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对于二者的相似层面的挖掘,廖申白、周辅成、谢晓东等人曾从静态的视角做出相关的努力,探索出相关的研究...
  • 王培友:两宋理学:“象物比德”话语与诗性表达论文

    王培友:两宋理学:“象物比德”话语与诗性表达论文

    摘要:中国古老的“象物比德”的文化传统,为宋代理学家所承继和展开。理学家在承继前人的基础上,扩大了“象物比德”之“物”的范围,拓展了“德”的种类和内容,发展了“比德”“取象”的...
  • 许咏晴:《论语·乡党》中的“酒”与孔子的“齐祭饮食”论文

    许咏晴:《论语·乡党》中的“酒”与孔子的“齐祭饮食”论文

    [摘要]欲了解孔子的哲学思想,《论语》是最可靠的材料。《论语》的体裁较为零散,缺乏系统性的长篇文章,亦包含诸多描述孔子动容周旋的短语。本文分析《乡党》有关饮食的段落,历来对这些...
  • 李心峰:试论儒家艺术理论的普遍意义与永恒价值论文

    李心峰:试论儒家艺术理论的普遍意义与永恒价值论文

    摘要:儒家艺术思想、艺术理论是儒家学说当中最核心的部分。离开了儒家的艺术思想,儒家最重要、最核心的思想、学说则说不完整、说不透彻。“志道据德,依仁游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
  • 高宏洲:道的主体认知特征刍议论文

    高宏洲:道的主体认知特征刍议论文

    [摘要]道是中国古人为了认识和规范现实世界而创造的一个重要范畴。与其他文化符号相比,道具有形而上学的特征,道的形而上学特征是为论道者的价值规范服务的。在中国古人看来,人,尤其是...
  • 杨德春:新四书问题管窥论文

    杨德春:新四书问题管窥论文

    摘要:儒家的真道统应该是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子夏、穀梁子、荀子、孟子。因为孟子跟从子夏、穀梁子这一派学习,独立出去后恢复或重建了子思之学,所以...
  • 于杉杉:儒家的德育精髓及其启示论文

    于杉杉:儒家的德育精髓及其启示论文

    [摘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之魂,是维系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奋斗的重要纽带。儒家文化中“有教无类”、“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德育精髓对中国优秀...
  • 张华春:论耗散结构理论视域下的中国哲学整体观论文

    张华春:论耗散结构理论视域下的中国哲学整体观论文

    [摘要]文章探讨了耗散结构理论的核心观念及其对西方传统哲学思想的路径依赖性,并揭示了耗散结构理论与中国某些传统观念存在一定程度的兼容性,在此基础上对耗散结构理论与中国哲学演化整...
  • 李传哲:墨子思想中所蕴含的平等精神初探论文

    李传哲:墨子思想中所蕴含的平等精神初探论文

    摘要:平等精神是墨学思想的核心观念,其兼爱思想的无差别性和平等性对于构建当今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启示及现实意义。我们要兼顾多重文化,发掘良性因素,团结集体力量,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
  • 陈赟:“具体形上学”对传统儒家形上学的推进论文

    陈赟:“具体形上学”对传统儒家形上学的推进论文

    摘要:杨国荣先生的“具体形上学”是立足于现代的智识脉络与问题意识,在世界哲学视域中,对儒家形上学所作的重要推进。这一推进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其一,揭示各种形而上学的病理,着眼...
  • 史少博:“说卦”在诠释《易经》卦爻辞中的作用论文

    史少博:“说卦”在诠释《易经》卦爻辞中的作用论文

    “说卦”在诠释《易经》卦爻辞中的作用“说卦”在诠释《易经》卦爻辞中的作用史少博(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陕西西安710126)摘要:《易经》六十四卦爻辞中有“阴阳”和谐的“...
  • 黄晓娟:“直而有礼”:《论语》“直”义之核心论文

    黄晓娟:“直而有礼”:《论语》“直”义之核心论文

    摘要:《论语》一书中关于孔子言及“直”多矣,实则一分为三:其一,孔子将前代所论之“直”作为一种品德的褒赞;其二,孔子认识并提出了正直之“直”在行为上可能产生的攻讦他人等问题;其...
  • 徐东哲:《孔子家语》的正名思想及其理辞关系认识论文

    徐东哲:《孔子家语》的正名思想及其理辞关系认识论文

    《孔子家语》的正名思想及其理辞关系认识《孔子家语》的正名思想及其理辞关系认识徐东哲(山东理工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济宁272067)摘要:《孔子家语》是汉魏时期重要的儒...
  • 戎默:胡寅《崇正辩》创作之时代背景及其意义论文

    戎默:胡寅《崇正辩》创作之时代背景及其意义论文

    摘要:胡寅《崇正辩》是南宋初期一部十分重要的批判佛教的著作,它产生于南渡前后理学家们纷纷从佛、儒佛不辨的历史背景之下。胡寅能够抓住佛教毁弃人伦、世界观空虚不实的特点,证明儒佛之...
  • 崔士岚:孔子孝慈观及其当代意义※论文

    崔士岚:孔子孝慈观及其当代意义※论文

    [摘要]孝慈观是孔子思想的重要内容,它由个体情感出发,通过忠恕的方式固化为一种理性道德,并最终成为一种修养的境界,具有情感与道德的双重品格,以及行为双方互为主体的双向性,即父母...
  • 姬海涛:“无为”“无知”抑或“有为”“有知”※——老子思想辨析论文

    姬海涛:“无为”“无知”抑或“有为”“有知”※——老子思想辨析论文

    [摘要]老子表面主张“无为”“无知”,实质是“有为”“有知”。这可以通过老子与庄子对于“有”的认识的比较和通过体味以“道”为基础的知识来认识。老子的“道”是无和有的辩证统一,是...
  • 杨德春:关于儒家的真道统问题论文

    杨德春:关于儒家的真道统问题论文

    摘要:儒家的真道统应该是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子夏、穀梁子、荀子、孟子。由于孟子是从子夏、穀梁子这一派学习,独立出去后恢复或重建了子思之学,所以...
  • 李祥俊:儒家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内涵、系统结构及其现代意义论文

    李祥俊:儒家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内涵、系统结构及其现代意义论文

    摘要:儒家的核心价值观是三纲五常,三纲侧重伦理、政治关系上的价值秩序、价值规范,五常侧重普遍性的价值观念,两者相互支撑、相互补充,它适应同时又服务于中国传统家庭本位基础上的君主...
  • 张春梅:庄子之贫富观刍议论文

    张春梅:庄子之贫富观刍议论文

    摘要:庄子在安贫乐道中度过一生。他认为“贫”仅仅与经济、物质相关,“富”则是包容、宽容,与天地、自然和谐共处的心理状况和精神境界。他选择精神上的“富”和物质上的“贫”,在庄子的...
  • 钟阳春:王阳明心学在吉安论文

    钟阳春:王阳明心学在吉安论文

    王阳明像王守仁(1472-1529),字伯安,号阳明。明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王阳明出身于官宦之家。父亲王华,明成化十七年(1481)状元,官至南京吏部尚书。王阳明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