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药蛋派论文_王晓瑜

导读:本文包含了山药蛋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山药蛋,文艺,写实主义,分散性,山西人,剧作,赵树理。

山药蛋派论文文献综述

王晓瑜[1](2019)在《赵树理与“山药蛋派”的关系及“十七年”文学流派论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赵树理与1950年代的山西文坛很为疏远。前期在太行太岳根据地文人占主导的山西文坛遇冷,是因为赵树理方向的确立得力于延安的文艺领导者与太行太岳根据地的政治力量,并未真正获得本根据地文学圈子内部的认同;中后期则是他与山西文坛中心的马烽等晋绥作家因为出身于不同根据地而更为生疏。1950年代后半期赵树理与马烽等被置于同一流派的原因更多的是"双百时代"与"大跃进"的特定历史语境中的时代的要求与文艺领导层的"组织"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田瑾瑜[2](2019)在《“山药蛋派”电影剧作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山药蛋派”作家于20世纪40年代登上文坛,在他们笔下诞生了多部被视为文学经典的小说作品。但除小说之外,他们还涉足电影创作领域,写出了《陕北牧歌》《扑不灭的火焰》《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新来的县委书记》(即《泪痕》)《咱们的退伍兵》等一系列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电影剧作。本文以“山药蛋派”电影剧作为研究对象,综合“山药蛋派”文艺观念、电影特性、剧作文本等多个方面,将文学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相结合,力图更全面地考察“山药蛋派”电影剧作中所表现出的“动员/青年”的特征。第一章主要侧重于对“动员”的考察,分为叁部分。首先,电影在诞生、传播过程中具有亲民、广泛、快速等特性,这与动员的诉求相契合,电影也因此而具有了成为一种动员方式的可能。其次,“山药蛋派”创作中的动员并不始自电影。因此,探讨“动员的产生”这一问题,需要回到对该流派文艺观念形成具有重要影响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去。最后,本文从“山药蛋派”电影剧作普遍具有的“大团圆”结局看其与动员之间的相互关系。第二章以“青年”为主要切入点。按照“故事所讲述的时间”,可将“山药蛋派”电影剧作分为革命历史题材作品和社会主义建设题材作品。在此分类基础上,本章从以下叁个方面入手对“山药蛋派”电影剧作进行了论述:第一、青年作家在革命历史书写中呈现出的创作特征以及在革命历史题材作品中革命青年对于政权合法性的表达。第二,社会主义建设题材作品中青年模式化的行为、青年形象在“十七年”的发展以及新时期作者创作的“向心”变化。第叁,青年的“爱情-婚姻”作为贯穿“山药蛋派”所有剧作的共有要素,当其成为与政治相关的叙述时,便不再是个体性的私人情感而具有了公共属性。第叁章将“山药蛋派”电影剧作放入文学史、流派自身发展史以及山西电影的框架中,分别从:与文学史陈述的错位、“二代作家”创作的不同、在山西电影中的地位叁个方面对“山药蛋派”电影剧作进行考察,试图从更宏观的角度把握“山药蛋派”电影剧作。(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19-06-01)

翟文霞[3](2019)在《“山药蛋派”衰落原因试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山药蛋派"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流派,其辉煌与沉寂无疑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本文试图从时代语境、大众审美与其自身的"先天不足"叁个方面展开对"山药蛋派"衰落的一些探讨。(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9年09期)

董庆菊[4](2019)在《启蒙视域下的“山药蛋派”创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山药蛋派”是现当代文学史上颇有影响力的文学流派,他们秉承启蒙主义的立场,对于战争和革命时代文学的书写蕴含着深刻的现代意识,通过对这一流派的系统化研究能够更深刻地认识其思想价值和独立的审美品格。绪论主要阐释了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对“山药蛋派”的研究现状进行综合性评述。正文从四个章节展开论述。第一章从时代背景、理论引导、创作主体叁方面分析“山药蛋派”走向启蒙之路的原因:国难民艰的社会环境是“山药蛋派”走向启蒙的现实基础;马克思主义启蒙为“山药蛋派”提供了理论支撑;作家、农民和革命干部叁者于一体的文化身份则是“山药蛋派”实现大众化启蒙的重要基石。第二章重点分析“山药蛋派”启蒙的内涵。“山药蛋派”的启蒙创作始终与中国的革命实践紧密结合,从而形成了启蒙民众的叁大主题:自由意识、平等意识和集体意识。40年代,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奴役,争取自由成为“山药蛋派”启蒙的首要任务。在农民为主力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占人口一半之多的女性在生产、生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引导女性打破封建枷锁,通过走出家庭,参与社会、婚姻自主的方式实现男女平等成为“山药蛋派”启蒙的重大使命。50年代,腐朽落后的封建思想并没有随着新的社会制度建立彻底铲除。随着合作化运动的开展,引导人们摆脱私有意识的束缚,获得分工合作的集体意识成为“山药蛋派”启蒙的时代诉求。第叁章对“山药蛋派”所运用的通俗化启蒙形式进行探讨,从浅近的叙述方式、动态的人物塑造和晓畅幽默的语言叁个方面展开分析。第四章对“山药蛋派”的启蒙进行再思考,分析该流派在突破大众化启蒙难关和启蒙立场的坚守两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并指出其在形式和内涵上的不足。结语部分对本论文进行总结归纳,再次阐释“山药蛋派”的启蒙内涵,期冀为当下的文化启蒙提供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聊城大学》期刊2019-03-01)

张梦[5](2019)在《文学档案征集之“山药蛋派”作家手稿》一文中研究指出作家在创作活动中所形成的与文学相关的各种档案材料,档案界称之为"文学档案"。文学档案作为一种重要的档案资料,在书写方式急速转变的时代,其档案价值和文学价值愈显突出。档案馆、博物馆以及收藏家等文学档案的主要收藏者,早已为征集名家手稿展开了激烈的竞争。笔者作为一名基层档案工作者,长期从事文学档案的征集工作,本文以"山药蛋派"作家手稿征集为例,阐述档案征集工作的开展过程,浅谈对档案情感价值的相关认识、以及在征集工作中该如何处理档案不同主体的情感需求。(本文来源于《山西档案》期刊2019年01期)

韩宇瑄[6](2018)在《“山药蛋派”形成与发展的历史透视》一文中研究指出"山药蛋派"是中国新文学史上的重要流派,其在特殊历史时空下独特的形成与发展方式在中国新文学史上不仅空前,亦恐绝后。通过考察"山药蛋派"形成命名的历史肌理,并从"大众化""民族化""现实主义"叁个维度对"山药蛋派"的发展进行历史透视,梳理"山药蛋派"形成时新文学在这叁个维度上所达到的高度、"山药蛋派"在叁个维度上的认定及其体现出的艺术特色,观照"山药蛋派"作为一个流派的特色、贡献与局限。(本文来源于《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张少靖[7](2018)在《“山药蛋派”的文学审美风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乡土气息"是"山药蛋派"小说独特的审美风格之一。"山药蛋派"的作家们采用日常口语与乡间俚语,借鉴了中国古典章回小说、民间说唱艺术及民间戏剧中的一些结构方法并加以创造性地运用,真实再现了当时农民的日常生活与精神风貌,呈现出乡土化的审美风格特征。(本文来源于《山西青年》期刊2018年12期)

[8](2017)在《努力打造现实题材文艺创作新高地》一文中研究指出10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3周年来临之际,在党的十九大即将召开之时,省委宣传部组织召开了省城文艺界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省委书记骆惠宁在省直宣传(本文来源于《山西日报》期刊2017-10-15)

段崇轩[9](2017)在《一位被淡忘的“山药蛋派”中坚作家——李古北和他的小说创作》一文中研究指出李古北是20世纪40年代解放区的重要作家,是"山药蛋派"的中坚人物。他是一位出色的农村题材小说作家,作品有"山药蛋派"的基本特征,却更有一种写实、开放的创作个性。但在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两次受到批判,之后远离文坛,在沉寂中构筑着自己的文学梦想。他的人生和文学生涯可以显现作家的生存状态、文学流派内部微妙而复杂的人际关系、一个作家在历史变迁中的选择与无奈。(本文来源于《中国文学批评》期刊2017年03期)

段崇轩[10](2017)在《李古北——被淡忘的“山药蛋派”中坚作家》一文中研究指出李古北何许人也?他是1940年代革命解放区的重要作家,创作过一批纯熟厚重的小说佳作;他是"山药蛋派"的中坚人物,其作品颇有自己的特色和锋芒;他是1950年代新中国文学的建设者、开拓者,做过大量的组织工作,发表过一批引人注目的农村题材小说。但就是这样一位作家,在1950年代后半期,命运逆转,作品两次受到尖锐批判,创作上经受了严重挫折。1960年代之后,他疏离文坛,在高等院校与县级机关辗转。但他对文学忠贞不渝,在漫长的"沉寂"生涯中,创(本文来源于《山西文学》期刊2017年06期)

山药蛋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山药蛋派”作家于20世纪40年代登上文坛,在他们笔下诞生了多部被视为文学经典的小说作品。但除小说之外,他们还涉足电影创作领域,写出了《陕北牧歌》《扑不灭的火焰》《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新来的县委书记》(即《泪痕》)《咱们的退伍兵》等一系列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电影剧作。本文以“山药蛋派”电影剧作为研究对象,综合“山药蛋派”文艺观念、电影特性、剧作文本等多个方面,将文学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相结合,力图更全面地考察“山药蛋派”电影剧作中所表现出的“动员/青年”的特征。第一章主要侧重于对“动员”的考察,分为叁部分。首先,电影在诞生、传播过程中具有亲民、广泛、快速等特性,这与动员的诉求相契合,电影也因此而具有了成为一种动员方式的可能。其次,“山药蛋派”创作中的动员并不始自电影。因此,探讨“动员的产生”这一问题,需要回到对该流派文艺观念形成具有重要影响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去。最后,本文从“山药蛋派”电影剧作普遍具有的“大团圆”结局看其与动员之间的相互关系。第二章以“青年”为主要切入点。按照“故事所讲述的时间”,可将“山药蛋派”电影剧作分为革命历史题材作品和社会主义建设题材作品。在此分类基础上,本章从以下叁个方面入手对“山药蛋派”电影剧作进行了论述:第一、青年作家在革命历史书写中呈现出的创作特征以及在革命历史题材作品中革命青年对于政权合法性的表达。第二,社会主义建设题材作品中青年模式化的行为、青年形象在“十七年”的发展以及新时期作者创作的“向心”变化。第叁,青年的“爱情-婚姻”作为贯穿“山药蛋派”所有剧作的共有要素,当其成为与政治相关的叙述时,便不再是个体性的私人情感而具有了公共属性。第叁章将“山药蛋派”电影剧作放入文学史、流派自身发展史以及山西电影的框架中,分别从:与文学史陈述的错位、“二代作家”创作的不同、在山西电影中的地位叁个方面对“山药蛋派”电影剧作进行考察,试图从更宏观的角度把握“山药蛋派”电影剧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山药蛋派论文参考文献

[1].王晓瑜.赵树理与“山药蛋派”的关系及“十七年”文学流派论析[J].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19

[2].田瑾瑜.“山药蛋派”电影剧作考察[D].山西大学.2019

[3].翟文霞.“山药蛋派”衰落原因试析[J].北方文学.2019

[4].董庆菊.启蒙视域下的“山药蛋派”创作研究[D].聊城大学.2019

[5].张梦.文学档案征集之“山药蛋派”作家手稿[J].山西档案.2019

[6].韩宇瑄.“山药蛋派”形成与发展的历史透视[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7].张少靖.“山药蛋派”的文学审美风格研究[J].山西青年.2018

[8]..努力打造现实题材文艺创作新高地[N].山西日报.2017

[9].段崇轩.一位被淡忘的“山药蛋派”中坚作家——李古北和他的小说创作[J].中国文学批评.2017

[10].段崇轩.李古北——被淡忘的“山药蛋派”中坚作家[J].山西文学.2017

论文知识图

文化景点布局书山迭水景观一隅景观规划结构书山迭水文化圆环主轴中国古典文学部分历年考题比例升降图

标签:;  ;  ;  ;  ;  ;  ;  

山药蛋派论文_王晓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