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氧化物论文_谭僖,陈孝业,张小锋,刘伟,曹腊梅

导读:本文包含了非氧化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氧化物,陶瓷,高温,涂层,耐火材料,炉温,环境。

非氧化物论文文献综述

谭僖,陈孝业,张小锋,刘伟,曹腊梅[1](2019)在《硅基非氧化物陶瓷复合材料的环境障涂层系统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先进的硅基非氧化物陶瓷及其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高温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是未来先进的空天飞行器及地面燃气轮机热端部件的候选材料.但是硅基非氧化物结构材料在服役过程中存在抗水汽氧化性能不足等问题,需要使用环境障涂层(EBC)系统来提供额外防护.简单阐述了硅基非氧化物陶瓷在高温水汽氧化环境中的失效机制,重点介绍了EBC系统的发展历史,以及近年来NASA新型EBC系统的研究进展.(本文来源于《材料研究与应用》期刊2019年02期)

牛亚然,郑学斌,丁传贤[2](2019)在《超高温环境用非氧化物陶瓷涂层制备、设计与抗氧化烧蚀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具有高速度、高机动以及远程精确打击等诸多优点,代表空天飞行器的发展方向。探索耐极端环境的新型热防护材料成为发展高超声速飞行器和空天飞行技术的迫切需求。超高温陶瓷是超高温环境应用的首选材料,是指具有大于3000℃熔点的过渡金属的硼化物、碳化物或氮化物。超高温陶瓷块体材料断裂韧性较低,其抗热冲击性能受尺寸影响较大,是制约其应用的主要原因。普遍认为,超高温陶瓷涂层结合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可同时满(本文来源于《第九届国际稀土开发与应用研讨会暨2019中国稀土学会学术年会摘要集》期刊2019-05-15)

曾渊,刘江昊,梁峰,谭操,张海军[3](2019)在《石墨烯增强增韧非氧化物陶瓷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在非氧化物陶瓷基体中引入石墨烯可通过裂纹偏转及桥接等多种增韧机制来提高其强度和断裂韧性,因此综述了石墨烯增强增韧非氧化物陶瓷(例如:硼化物陶瓷、氮化物陶瓷、碳化物陶瓷等)的研究现状,总结了石墨烯在非氧化物陶瓷中的增韧机制,提出了该复合陶瓷存在的缺点,并指出了其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耐火材料》期刊2019年01期)

王恩会[4](2018)在《非氧化物陶瓷高温气固界面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非氧化物陶瓷因其自身的一系列优点(高强度、高硬度、耐高温、耐磨损、耐腐蚀、抗震性、高导热性能、低膨胀系数、轻质等)在冶金、化工和航空航天等领域获得日益重要的应用。然而非氧化物陶瓷在服役过程中通常会与不同的反应介质发生复杂的高温界面反应,导致非氧化物陶瓷在服役过程中材料失效。这些界面反应主要包括固固反应、液固反应和气固反应,其中气固反应是最普遍的且其反应速度是最快的,同时气固反应的规律和方法也适用处理固固反应和液固反应。因此,深入地理解非氧化物陶瓷的高温气固界面反应行为对相关材料服役环境的评估、服役寿命的预测以及性能的优化是至关重要的。关于非氧化物陶瓷及其复合材料的高温气固界面反应,国内外研究者已做了许多系统的实验和理论工作,然而仍存在一定的不足。界面反应行为方面,目前大多关注材料高温氧化行为,对材料在腐蚀性气氛如水蒸汽的研究关注不足,水蒸汽对材料高温界面反应的单独作用尚未得到充分认识;动力学模型方面,已有动力学模型主要是基于传统的抛物线和线性反应方程,经简单的数学处理得到的反应时间和质量变化的隐函数关系,因而相关模型不能很好地描述和预测材料的反应行为;界面结构演变和反应机理方面,缺乏从原子/分子角度对非氧化物陶瓷高温界面反应过程结构演变、反应产物组成和反应机理分析等方面的系统研究。本文围绕上述问题展开了系统的研究,取得的主要结论如下:在界面反应行为方面,选取不同种类和维度(粉体、纤维和块体)的非氧化物陶瓷及其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温度、气氛等对高温界面反应过程中材料的物相、结构和形貌演变的影响。(1)针对Si3N4和SiC陶瓷粉体,在低温段(1100-1300℃),水蒸汽的介入使反应产物产生孔洞,反应界面变得疏松,加速反应速率。在高温段(1400℃以上),水蒸汽促进反应产物烧结,提高其致密性,阻碍了氧化进程,因而反应后期水蒸汽与保护性产物层SiO2间的挥发反应占据主导,使得反应后期呈现线性失重的规律。上述挥发反应的强度随着水蒸汽分压的提高而增强。(2)针对SiC和Si3N4陶瓷纤维,在1100℃以下,材料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水蒸汽的介入使反应产物形成贯通的孔洞结构从而加速材料的反应速度。贯通的孔洞的形成机理如下:水蒸汽与陶瓷纤维的氧化反应在非晶SiO2层/基体界面处产生大量的气体,一方面气体的压力达到临界值后,会冲破产物层形成孔洞;另一方面,伴随着非晶Si02的晶化过程,反应界面处气体产物会通过结晶的SiO2层释放至外界,该过程会在外部结晶的Si02层形成孔洞。随着反应的进行,这些孔洞会连接成为贯通的孔洞,为后续氧化源气体的进入和气体产物的排出提供通道,从而加快反应的进行。(3)针对Si3N4/A1203陶瓷块体,水蒸汽相较于氧气能够加速材料的反应速度。在900-1100 ℃,材料高温界面反应行为符合扩散控速规律。在1300℃,液相的Si02改变反应界面的致密性和产物莫来石的形貌,提高了材料的抗氧化能力。在更高温度下,材料反应速度加快,晶化莫来石产物增多。同时产物上突起结构的出现与破裂进一步改变Si3N4/Al2O3陶瓷块体的反应行为,使其热重曲线出现明显波动。在动力学模型方面,根据非氧化物陶瓷粉体在高温含水蒸汽条件下氧化和挥发反应共同进行的特点,基于菲克扩散定律和准稳态等假设,提出了双反应界面动力学模型,其动力学表达式如下:该模型给出了反应分数和一系列影响因素(温度,时间,氧气/水蒸汽分压,样品尺寸等)的显函数表达,且模型中各个参数的物理意义明确。因此,该模型对非氧化物陶瓷在高温含水蒸汽条件下反应行为具有拟合结果准确和较精确的预报功能。通过适当的变换,可以得到反应分数与不同影响因素的定量关系及不同维度样品(陶瓷纤维,陶瓷块体)的动力学表达式。在界面结构演变和反应机理方面,选择纤锌矿A1N为研究对象,运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模拟了材料高温反应界面的演变过程。结果表明,H3位点是氧原子在A1N(0001)面的最佳吸附位点,氧的覆盖度越大,氧越难吸附,这主要是由于O2-之间的排斥作用造成的。在氧化过程中,N2作为气体产物优先脱除。N3-脱除过程会产生相应的空位VN,这些空位促进了 O2-的迁移以及后续O2-的吸附,从而降低材料表面的自由能,这是AlN材料氧化的本质。相关研究为材料性能的提高提供了科学的设计依据。(本文来源于《北京科技大学》期刊2018-11-19)

陈琛[5](2018)在《基于调节肿瘤气体微环境新型治疗技术的金属非氧化物设计、制备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在肿瘤影像和治疗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有关肿瘤影像与治疗的研究工作,已由响应、监测肿瘤微环境逐步向调控、改变肿瘤微环境转变。通过改变肿瘤细胞的生理环境用于治疗肿瘤,已成为极具临床前景的新型治疗策略。肿瘤气体微环境(Tumor Gaseous Microenvironment,TGME),作为肿瘤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肿瘤增殖、浸润、转移和耐药等过程中均发挥着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本论文选择金属非氧化物无机纳米颗粒,通过元素的组合设计,采用特殊的合成方法,成功合成了两种高效酸响应的无机纳米颗粒,并将其用于调控肿瘤气体微环境,从而达到高效治疗肿瘤的目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方面:(1)基于人工无氧微环境调控诱导的细胞休眠疗法辅助高效化疗策略。采用改进的镁热引发型自蔓延燃烧法,成功合成了硅化镁纳米颗粒;通过表面改性和药物担载,创新的构建了一种兼具酸响应、人工无氧调控和替拉扎明(tirapazamine,TPZ)敏化功能的新型复合材料体系(TPZ-MNPs)。该材料体系可以高效、彻底的清除肿瘤病灶内的氧气,形成人工无氧微环境,达到调节肿瘤氧气微环境的目的,继而引发肿瘤细胞的无氧休眠,显着提高了缺氧依赖型药物TPZ的功效,成功实现了全肿瘤(常氧区和乏氧区)的高效杀伤。肿瘤细胞和荷瘤鼠活体水平实验结果表明,TPZ-MNPs可以高效的在肿瘤组织中创造无氧气体微环境,诱导活跃的肿瘤细胞进入休眠,显着增强乏氧活性药物TPZ对实体瘤整体的杀伤作用,达到消融肿瘤的目的。(2)基于硒化氢气体信号分子调控热拮抗蛋白的蛋白抑制疗法用于辅助高效肿瘤光热治疗策略。采用水热/溶剂热合成法,制备了尺寸20 nm左右、分散性较好的二硒化锰纳米颗粒,继而通过PVP表面改性,成功构建了MSPs材料体系,在肿瘤酸性环境的激活下,可以高效释放硒化氢气体信号分子,显着下调热拮抗蛋白GPX4的表达,阐明了硒化氢新型气体信号分子增敏光热治疗的生物学原理,提出了基于硒化氢气体信号分子调控热拮抗蛋白的蛋白抑制疗法用于辅助高效肿瘤光热治疗新策略,为解决肿瘤细胞的热耐受和周边正常组织热辐射损伤的瓶颈问题,提供了借鉴性研究思路。(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期刊2018-06-01)

李勇,闫明伟,秦海霞,龙梦龙,仝尚好[6](2017)在《非氧化物复合耐火材料的应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SiAlON较Si_3N_4具有更好的高温稳定性,在炼铁体系具有更好的实用性;MgAlON比AlON低温稳定性好,是洁净钢、精品钢等炼钢体系用耐火材料;Al_4O_4C和Al_2OC是树脂结合Al-Al_2O_3系耐火材料高温增强相,具有无铬、低碳环保特点,用于连铸功能耐火材料具有很好的使用效果。基于此,介绍了Si-N-O、Si-Al-O-N、Mg-Al-O-N和Al-Si-C-O-N系结合相复合材料等的应用研究现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本文来源于《硅酸盐学报》期刊2017年09期)

曹海洁,黄菲,徐晓莹,张丽艳[7](2017)在《惰气保护熔融-红外法测定非氧化物耐火材料中总氧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惰性气体保护,电极炉加热熔融,了称样量、电极炉加热功率、助熔剂等试验条件,氧量试样分解完全、结果准确、检测效率高。红外吸收法测定非氧化物耐火材料中的总氧含量。探讨并进行了精密度、准确度试验,结果表明本方法测定总(本文来源于《2017第二十届耐火材料应用与发展技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7-04-13)

李飞,黄晓[8](2016)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锆基非氧化物陶瓷纳米纤维》一文中研究指出碳化锆(Zr C)、硼化锆(Zr B2)具有极高的熔点、硬度及较好的高温稳定性和高温力学性能,是重要的超高温陶瓷材料,被认为是在超高温条件下,如超高胜诉飞行器鼻锥、机翼前缘、火箭推进系统等极端环境中所需的最具潜力的候选材料。将Zr C、Zr B_2材料制成纤维,有望获得能够在超高温条件下使用的新型陶瓷纤维。同时,采用Zr C纤维、Zr B_2纤维作为增强体制备超高温陶瓷基复合材料,有望大幅度提高超高温陶瓷材料的力学性能并改善其脆性。本工作中,使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Zr C、Zr B_2陶瓷纳米纤维。使用聚乙酰丙酮锆作为锆源、蔗糖作为碳源、聚丙烯腈作为碳源和纺丝助剂,经过电纺得到Zr C纳米纤维的前驱体,在1400oC热处理发生碳热还原反应(Zr O_2+3C→Zr C+2CO)转变为Zr C纳米纤维。在上述体系中引入硼酸作为硼源,经静电纺丝技术可以得到Zr B_2的前驱纤维,在1500oC热处理发生碳热还原反应(Zr O_2+B_2O_3+5C→Zr B_2+5CO)转变为Zr B_2纳米纤维。制备的纳米纤维由Zr C、Zr B_2的纳米晶组成,纳米纤维的平均直径为250 nm。(本文来源于《中国第四届静电纺丝大会(CICE 2016)摘要集》期刊2016-11-18)

贡昊,顾臻,王金竹[9](2016)在《非氧化物陶瓷与金属接合的热处理设备》一文中研究指出非氧化物陶瓷的优良特性确立了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广泛应用地位。非氧化物陶瓷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应用,往往需要与金属接合。本文简述了不同接合工艺对热处理设备的技术要求,并详细介绍了用于非氧化物陶瓷-非氧化物陶瓷、非氧化物陶瓷-金属接合工艺的真空热压烧结炉、真空烧结炉、还原退火炉的主要特点和各项技术参数。(本文来源于《真空电子技术》期刊2016年05期)

尹月,马北越,张博文,李世明,于景坤[10](2016)在《非氧化物多孔陶瓷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非氧化物多孔陶瓷的制备方法、原理、工艺及其特点,综述了单相非氧化物(包括SiC、Si_3N_4、SiAlON、TiB_2、TiN、Ti_3SiC_2和Ti_3AlC_2)及SiC、Si_3N_4和TiB_2基复合多孔陶瓷的研究新进展,并展望了非氧化物多孔陶瓷的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耐火材料》期刊2016年03期)

非氧化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具有高速度、高机动以及远程精确打击等诸多优点,代表空天飞行器的发展方向。探索耐极端环境的新型热防护材料成为发展高超声速飞行器和空天飞行技术的迫切需求。超高温陶瓷是超高温环境应用的首选材料,是指具有大于3000℃熔点的过渡金属的硼化物、碳化物或氮化物。超高温陶瓷块体材料断裂韧性较低,其抗热冲击性能受尺寸影响较大,是制约其应用的主要原因。普遍认为,超高温陶瓷涂层结合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可同时满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非氧化物论文参考文献

[1].谭僖,陈孝业,张小锋,刘伟,曹腊梅.硅基非氧化物陶瓷复合材料的环境障涂层系统的研究进展[J].材料研究与应用.2019

[2].牛亚然,郑学斌,丁传贤.超高温环境用非氧化物陶瓷涂层制备、设计与抗氧化烧蚀性能研究[C].第九届国际稀土开发与应用研讨会暨2019中国稀土学会学术年会摘要集.2019

[3].曾渊,刘江昊,梁峰,谭操,张海军.石墨烯增强增韧非氧化物陶瓷的研究进展[J].耐火材料.2019

[4].王恩会.非氧化物陶瓷高温气固界面反应[D].北京科技大学.2018

[5].陈琛.基于调节肿瘤气体微环境新型治疗技术的金属非氧化物设计、制备与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2018

[6].李勇,闫明伟,秦海霞,龙梦龙,仝尚好.非氧化物复合耐火材料的应用研究进展[J].硅酸盐学报.2017

[7].曹海洁,黄菲,徐晓莹,张丽艳.惰气保护熔融-红外法测定非氧化物耐火材料中总氧量[C].2017第二十届耐火材料应用与发展技术研讨会论文集.2017

[8].李飞,黄晓.静电纺丝技术制备锆基非氧化物陶瓷纳米纤维[C].中国第四届静电纺丝大会(CICE2016)摘要集.2016

[9].贡昊,顾臻,王金竹.非氧化物陶瓷与金属接合的热处理设备[J].真空电子技术.2016

[10].尹月,马北越,张博文,李世明,于景坤.非氧化物多孔陶瓷的研究进展[J].耐火材料.2016

论文知识图

底泥生物淋滤处理前后铬形态的含量...选择抑制法操作流程图钢在不同露点下退火后的横截面形...特种耐火材料性能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图1-2 ...热震残样中的非氧化物粉末法和先驱体高分子法制备非氧

标签:;  ;  ;  ;  ;  ;  ;  

非氧化物论文_谭僖,陈孝业,张小锋,刘伟,曹腊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