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铬论文_朱莎莎

导读:本文包含了硫酸铬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硫酸,铬铁矿,糠醛,硫化氢,心衰,草酸,片剂。

硫酸铬论文文献综述

朱莎莎[1](2016)在《硫酸铬/草酸钠体系中叁价铬阴极电沉积过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镀铬层具有优良的性能,已在日常生活和工业领域中得到极其广泛的应用,被业内称为叁大镀种之一。传统的六价铬镀液和镀层性能具有众多优点,被广泛使用,但由于六价铬的剧毒性,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家限制使用。采用新型低毒、可常温操作的叁价铬镀铬工艺替代传统的、高毒性的六价铬镀铬是大势所趋,已成为镀铬行业迫切需要攻克的、带有行业共性和关键性的技术难题,可引领镀铬工艺朝环保、绿色、低能耗发展,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国内外对叁价铬镀铬的研究,已有多年历史,但由于叁价铬镀铬自身的困难以及配位剂、镀液酸度与叁价铬离子之间复杂的配位关系,再加上人们对叁价铬阴极还原机理的认识不够清楚,导致叁价铬镀铬工艺发展缓慢,其镀液稳定性和镀层性能仍不及六价铬镀铬,目前只部分应用于装饰性镀铬,几乎尚未应用于功能性镀铬上。深入开展叁价铬离子配位机理和阴极还原机理的研究是加速推进叁价铬镀铬工艺产业化的关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由于硫酸盐镀铬体系中,阳极不产生有害的氯气,更符合环保要求,加上其镀铬层色泽更接近六价铬镀层的色泽,已成为当前叁价铬镀铬研究的热点。本论文主要研究硫酸铬/草酸钠体系中叁价铬阴极电沉积过程以及添加剂聚乙二醇(PEG)、聚二硫二丙烷磺酸钠(SPS)等对该过程的影响,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实验结果,可望对叁价铬镀铬性能优异的添加剂及其工艺的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结果:1.应用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EQCM)、电化学循环伏安、线性扫描、计时电流等方法,研究了硫酸铬/草酸钠体系中叁价铬的阴极电沉积过程以及温度、扫描速率、电极电位等对该过程的影响,比较深入地阐明了叁价铬电还原的机理。根据Cr~(3+)配位特征以及EQCM实验结果,从电极表面质量变化的角度,提出叁价铬阴极电沉积过程的历程为:2.应用EQCM、电化学循环伏安、线性扫描、计时电流等方法,研究了聚乙二醇(PEG)对硫酸铬/草酸钠体系中叁价铬阴极电沉积过程的影响;用扫描电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和X射线衍射仪(XRD)等手段表征了铬镀层的形貌和结构,并分析了PEG对叁价铬阴极电沉积机理的影响。结果表明:PEG可吸附在电极表面,占据部分电极表面,降低了析氢反应的速率;同时,PEG降低了叁价铬阴极电沉积过程的临界电位,减少了电极表面p Hsf与本体溶液p H0的差值,影响了铬电沉积过程中生成的配合物中间体的组成与结构,从而改变了铬镀层的性能以及电沉积速率,有利于铬镀层的形成;PEG还改变了叁价铬阴极电沉积的成核机理,从连续成核变为瞬时成核,有利于结晶细致、颗粒均匀的铬镀层的形成。3.采用类似的方法,研究了聚二硫二丙烷磺酸钠(SPS)和PEG+SPS对硫酸铬/草酸钠体系中叁价铬阴极电沉积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镀液升温,可提高叁价铬电沉积的速度;SPS对叁价铬阴极电沉积过程的影响及作用机理与PEG相似,都提高了阴极极化的程度,改变了铬电结晶成核机理,同时抑制了析氢反应,有利于铬的电沉积;铬电沉积层的结构不仅与镀液温度有关,而且与添加剂有关;SPS和PEG均可细化镀层表面,且SPS细化的效果高于PEG;SPS和PEG对叁价铬电沉积过程具协同作用。(本文来源于《闽南师范大学》期刊2016-06-01)

任衍开[2](2015)在《硫化氢可减弱硫酸铬致心力衰竭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硫化氢在硫酸铬致全心衰模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硫酸铬灌注牛蛙心脏制备全心衰模型,将牛蛙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硫酸铬组、硫化氢组。用2*10-6mol/L硫酸铬任氏液灌注2min后,再灌注含90μM硫化氢的任氏液4min,观察心输出量的变化。结果:在硫酸铬致心衰模型中,硫化氢能够显着提高心输出量,心功能增强。结论:硫化氢可减弱硫酸铬所致的心力衰竭作用。(本文来源于《现代养生》期刊2015年16期)

赵青[3](2015)在《碱式硫酸铬清洁制备工艺的基础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碱式硫酸铬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传统的铬铁矿碱性氧化生产工艺均存在着严重的Cr(Ⅵ)污染问题,现已成为世界铬盐行业发展的瓶颈。为了解决铬盐行业普遍存在的Cr(Ⅵ)污染问题,国内外进行了大量的探索性研究工作,铬铁矿酸溶氧化生产工艺被认为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铬盐制备工艺。但该工艺存在铬铁矿硫酸浸出进程难以控制、硫酸盐析出导致含铬废渣形成、浸出液中铁铬离子分离困难等问题,导致铬铁矿酸溶氧化生产工艺至今未能实现产业化。论文在全面总结和回顾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重点开展了铬铁矿酸溶氧化反应机理、浸出动力学模型、硫酸盐析出控制、浸出液中铁铬离子有效分离、铬铁矿还原焙烧预处理等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碱式硫酸铬的清洁制备新工艺,新工艺可以有效解决Cr(Ⅵ)污染的问题。在本论文条件下,得出了如下重要结论:(1)适宜的铬铁矿硫酸浸出工艺条件为:浸出温度为160℃,浸出时间为60min,硫酸浓度为80%,氧化剂A/铬铁矿(wt./wt.)为0.08,搅拌速度为300r.min~(-1)。在此条件下,铬浸出率可达93%。(2)在铬铁矿硫酸浸出过程中,硅酸盐相转变为非晶态二氧化硅,并会对其包裹下的尖晶石相的浸出起到一定阻碍作用。对尖晶石相而言,腐蚀优先发生于晶界处,以裂纹方式产生并逐渐发展为沟壑状。Fe(Ⅱ)的氧化行为会降低尖晶石相的稳定性,促进铬铁矿的分解。(3)在铬铁矿硫酸浸出过程中,硫酸盐会因局部过饱和而析出,导致严重的铬损失和铬渣环境问题。通过优化工艺条件,能够有效避免硫酸盐的产生,所得浸出渣的主要物相为非晶态二氧化硅相和未反应的尖晶石相。(4)建立了能够精确表征铬铁矿硫酸浸出过程的动力学方程:1/(1+B)ln(1-Bη)/(1-η)=Kt(0≤η<1),式中B=3.48,活化能为48.0kJ·mol~(-1),浸出过程受化学反应控制,实验数据与修正模型匹配度较高。(5)以铬铁矿硫酸浸出液为对象,分别考察了针铁矿法、草酸法和萃取法等除铁方法对铬与铁的分离效果。分析可知,草酸法能将浸出液中的铁离子和镁离子处理到较低水平,且不会导致铬损失,可作为初级除铁工艺;萃取法实现了铬与铁的有效分离,是一种适用于铬铁矿酸溶氧化工艺的除铁方法。(6)利用碱式硫酸铬清洁制备新工艺,可以制备出符合工业标准的碱式硫酸铬产品和多种具有工业应用价值的副产品,同时新工艺实现了废渣的无害化排放。本论文的研究工作将为铬盐酸溶氧化生产工艺的设计开发与产业化应用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从而推动铬盐行业清洁化生产技术的发展。(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期刊2015-07-01)

张晔,陈明强,王君,胡青松[4](2014)在《响应面法优化硫酸铬催化木糖水解制备糠醛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木糖为原料,硫酸铬为催化剂,甲苯/水为双相反应体系,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中心组合试验设计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木糖浓度对糠醛产率的影响。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及木糖浓度对糠醛产率有显着影响,且显着性大小顺序依次为: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木糖浓度>催化剂用量。当反应温度为150℃,反应时间为118min,木糖浓度为0.5mol·L-1,催化剂用量为0.1mol·L-1时,糠醛产率有最大值,为44.25%。最佳条件下得到的实验结果与二次回归模型预测值相一致。(本文来源于《化学研究与应用》期刊2014年07期)

邓棹栩,叶宇玲,杨虎[5](2012)在《制钒废水中钒铬渣制备碱式硫酸铬的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钒制品厂含钒废水中回收的含钒铬废渣为原料,以HG/T 2678—2007工业碱式硫酸铬为检测标准,研究制备碱式硫酸铬的工艺。该工艺是将提钒后的铬渣进行浓酸熟化、浸取废渣中的铬后,再将浸取液除铁和纯化,制备达到纯度要求的氢氧化铬,最后按产品要求,与一定比例硫酸反应制成碱式硫酸铬。该工艺铬回收率达到89.61%,产品符合HG/T 2678—2007的要求,其中叁氧化二铬质量分数可以达到31%。(本文来源于《无机盐工业》期刊2012年10期)

毕四富,龚超,屠振密,李宁[6](2011)在《配位剂对低浓度硫酸铬镀铬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环保、成本较低的低浓度硫酸盐叁价铬电镀装饰性铬受到广泛关注。在低浓度硫酸铬体系中,研究了配位剂对镀液和镀层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甲酸钠和苹果酸作为复合配位剂的镀液性能较好。该镀液在pH=3.0,θ=40℃时,所得镀层光亮,电流密度范围较宽,镀液稳定性达10 Ah/L,沉积速率大于0.2μm/min。(本文来源于《电镀与精饰》期刊2011年09期)

贺丽蓉,吴博,李德富,穆畅道,林炜[7](2010)在《等温滴定量热法研究溶液中胶原与硫酸铬的相互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等温滴定量热仪(isothermal titration calorimetry,ITC)对鞣制条件下,溶液中Cr2(SO4)3与胶原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所用的胶原稀溶液中,胶原与Cr2(SO4)3之间的作用产生了一定的热量变化,但由于变化太小,无法拟合出有价值的信息。这个热量的变化可能是由Cr3+与胶原羧基之间的络合产生的,也有可能是其它的作用引起的,如Cr2(SO4)3的盐效应。关于溶液中Cr2(SO4)3与胶原的作用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皮革》期刊2010年15期)

陈建,王友承,杨虎[8](2009)在《回收铬饼制备碱式硫酸铬的除铁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从铬渣常压硫酸浸出液中沉针铁矿的过程。考察了温度、pH值、反应时间和空气流量对除铁率及铬损失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反应时间和空气流量对除铁率的影响不显着;在反应温度90℃、pH值为3、搅拌强度150r·min-1、反应时间2h、空气流量0.2m3·min-1的条件下,除铁率超过99.5%,铬的损失率仅为17%。(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师》期刊2009年12期)

毕四富,龚超,屠振密,李宁[9](2009)在《低浓度硫酸铬体系叁价铬电镀配位剂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环保、成本较低的低浓度硫酸盐叁价铬电镀装饰性铬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在低浓度硫酸铬体系中,研究了配位体系对镀液和镀层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以甲酸钠和苹果酸作为复合配位剂的镀液性能较好。该镀液在pH=3.0,温度40℃时,所得试片光亮范围较宽,镀液稳定性达10 A·h/L,沉积速率大于0.2μm/min。(本文来源于《2009年全国电子电镀及表面处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期刊2009-11-01)

于德钦,田余祥,陈熙,徐红,徐静[10](2009)在《明胶硫酸铬钾在脑组织冰冻切片中的防脱片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选择优良的防脱片剂,解决冰冻切片易脱片问题。[方法]用明胶硫酸铬钾、APES及试剂公司处理的玻片分别粘贴脑组织冰冻切片,经免疫组化染色,统计脱片及完整贴片率。[结果]明胶硫酸铬钾完整贴片率为97.5%,APES完整贴片率达85%;试剂公司处理的切片完整贴片率仅为70%。[结论]明胶硫酸铬钾对脑组织黏合作用强,价格低廉,操作简单,特别适用于大批量的使用。(本文来源于《大连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09年05期)

硫酸铬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硫化氢在硫酸铬致全心衰模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硫酸铬灌注牛蛙心脏制备全心衰模型,将牛蛙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硫酸铬组、硫化氢组。用2*10-6mol/L硫酸铬任氏液灌注2min后,再灌注含90μM硫化氢的任氏液4min,观察心输出量的变化。结果:在硫酸铬致心衰模型中,硫化氢能够显着提高心输出量,心功能增强。结论:硫化氢可减弱硫酸铬所致的心力衰竭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硫酸铬论文参考文献

[1].朱莎莎.硫酸铬/草酸钠体系中叁价铬阴极电沉积过程的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6

[2].任衍开.硫化氢可减弱硫酸铬致心力衰竭作用[J].现代养生.2015

[3].赵青.碱式硫酸铬清洁制备工艺的基础研究[D].东北大学.2015

[4].张晔,陈明强,王君,胡青松.响应面法优化硫酸铬催化木糖水解制备糠醛的研究[J].化学研究与应用.2014

[5].邓棹栩,叶宇玲,杨虎.制钒废水中钒铬渣制备碱式硫酸铬的工艺研究[J].无机盐工业.2012

[6].毕四富,龚超,屠振密,李宁.配位剂对低浓度硫酸铬镀铬的影响[J].电镀与精饰.2011

[7].贺丽蓉,吴博,李德富,穆畅道,林炜.等温滴定量热法研究溶液中胶原与硫酸铬的相互作用[J].中国皮革.2010

[8].陈建,王友承,杨虎.回收铬饼制备碱式硫酸铬的除铁工艺研究[J].化学工程师.2009

[9].毕四富,龚超,屠振密,李宁.低浓度硫酸铬体系叁价铬电镀配位剂的研究[C].2009年全国电子电镀及表面处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09

[10].于德钦,田余祥,陈熙,徐红,徐静.明胶硫酸铬钾在脑组织冰冻切片中的防脱片作用[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9

论文知识图

成革铬盐含量和碱式硫酸铬粉用...硫酸铬硫酸铬二氧化硫还原法制碱式硫酸铬工...一7硫酸铬配合物的红外光谱硫酸铬对制革活性污泥驯化的影...

标签:;  ;  ;  ;  ;  ;  ;  

硫酸铬论文_朱莎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