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原活性论文_崔慧霞,李妍,孟迪,史绪生,张佩

导读:本文包含了抗原活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抗原,蛋白,活性,免疫,胸腔,肿瘤,活性氧。

抗原活性论文文献综述

崔慧霞,李妍,孟迪,史绪生,张佩[1](2019)在《MGBA抗原特异性CD8~+CTL细胞与CIK细胞杀瘤活性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乳腺珠蛋白A(MGBA)抗原特异性CD8~+CTL细胞与CIK细胞对乳腺癌细胞的杀伤效果。方法从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中提纯单个核细胞,体外分离、诱导培养成树突状细胞(DC)、CTL和CIK细胞,用免疫磁珠法从CTL细胞中分选CD8~+CTL细胞;用表达乳腺珠蛋白的重组腺病毒(Ad-MGBA)转染DC细胞后,经刺激制备MGBA抗原特异性CD8~+CTL与CIK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种杀伤细胞对乳腺癌细胞的杀伤效果。结果 CD8~+CTL和CIK对表达MGBA抗原的乳腺癌MDA-MB-415细胞杀伤率分别是63.07%和48.35%(P<0.05);对不表达MGBA抗原的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杀伤率是14.62%和29.29%(P<0.05)。结论抗原特异性CD8~+CTL对表达该抗原的乳腺癌杀伤效果高于CIK细胞,而对不表达该抗原的乳腺癌细胞的杀伤效果低于CIK细胞。(本文来源于《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徐冰[2](2019)在《基于前列腺膜抗原的肿瘤靶向喜树碱前药设计、合成及活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与目的:癌症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重大疾病之一,其致病因素复杂、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化疗仍是目前临床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常规的化疗药大多存在靶向性差、毒副作用大、生物利用度低和耐药性的缺陷,从而导致临床疗效不佳且患者生存质量差。因此寻找新型靶向抗肿瘤药物具有非常大的临床价值和意义。喜树碱是一种从中药喜树中分离得到的天然抗肿瘤生物碱,其在体内外对胃癌、结直肠癌和膀胱癌等多种恶性肿瘤均表现出较好的抗肿瘤效果,以喜树碱为母体开发了多种临床应用广泛的广谱抗癌药物,但该类药物靶向性差,在临床上常引起呕吐、腹泻、骨髓抑制以及出血性膀胱炎等一系列毒副反应,此外该类药物还存在水溶性差和稳定性差的缺陷。前列腺膜抗原(Prostate specific membrane antigen,PSMA)是位于前列腺上皮细胞表面的Ⅱ型跨膜糖蛋白。研究表明其在前列腺组织和多种非前列腺实体瘤的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表达,在正常组织中不表达。此外PSMA还具有叶酸水解酶(FOLH)、谷氨酸竣肽酶Ⅱ(GCPⅡ)及N-乙酰基化α-连接的酸性二肽酶(NAALA-Dase)等多种蛋白酶的活性,PSMA是目前肿瘤诊断和肿瘤抗血管治疗的良好靶点和研究热点。本研究在前药原理的指导下,首次以PSMA的特异性水解寡肽底物作为肿瘤靶向配体,设计并合成一系列肿瘤靶向喜树碱前药;利用体外肿瘤细胞模型、重组人PSMA和体内裸鼠移植瘤模型,系统地评价前药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靶向性和毒性,以期获得高效、低毒、靶向性强、作用机制明确且有临床应用前景的新型喜树碱先导化合物,同时为其它细胞毒类药物的二次开发提供一个新的思路。研究内容:本研究在前药原理指导下,以PSMA的特异性水解底物Asp-Glua*Glu*Glu*Glu(WT-H)、Asp-Glu*Glu*Asp-Glu(HT-H)和Glu*Glu*Glu*Asp-Glu(HT-J)(“*”表示γ-谷酰基连接;“-”表示α-谷酰基连接)作为肿瘤靶向配体,将其与喜树碱20位羟基通过不同的连接片段连接,设计并合成12种全新的水溶性肿瘤靶向喜树碱前药CPT-X;同时为了更好地研究前药的PSMA靶向性,我们合成8种前药CPT-X的PSMA代谢产物CPT-MX;采用PSMA过表达的人前列腺癌LNCaP-FGC(PSMA+)细胞和多种PSMA阴性表达的肿瘤细胞(MCF-7、HepG2、Hela、PC-3和DU145)和人正常肝细胞(L02)评价CPT-X和CPT-MX的细胞毒活性和PSMA靶向性;采用流式细胞分析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进一步验证前药CPT-W12的细胞毒选择性和PSMA靶向性;利用重组人PSMA和人乳腺癌细胞MCF-7裸鼠移植瘤模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评价前药CPT-W12的体外靶向释放和体内靶向分布特性;采用BALB/c小鼠评价前药CPT-W12在小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性;采用人乳腺癌细胞MCF-7裸鼠移植瘤模型评价前药CPT-W12的体内抗肿瘤活性和安全性;采用免疫组化研究前药CPT-W12对肿瘤组织中Ki-67、Caspase-3、Bcl-2和MMP-2蛋白表达情况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结果:(1)成功设计并合成了 12种全新的水溶性肿瘤靶向喜树碱前药CPT-X和8种PSMA水解产物CPT-MX。(2)体外细胞毒活性和PSMA靶向性研究表明前药CPT-X对各种肿瘤细胞均表现出一定的增殖抑制活性,但活性显着低于原药CPT;大部分前药CPT-X对PSMA过表达的人前列腺癌细胞LNCaP-FGC的增殖抑制活性显着强于PSMA阴性表达的肿瘤细胞MCF-7、PC-3、DU145、HepG2和Hela,同时对人正常肝细胞LO2毒性较低,表现出较好的细胞毒选择性和PSMA靶向性;流式细胞分析和激光共聚焦荧光观察进一步验证了前药CPT-W12良好的细胞毒选择性和PSMA靶向性,其能显着诱导LNCaP-FGC(PSMA+)细胞凋亡,而对HepG2(PSMA-)凋亡诱导活性较弱;同时CPT-W12能够有效地在LNCaP-FGC(PSMA+)细胞内聚集,而在HepG2(PSMA-)聚集较少。(3)体内外稳定性、靶向性和初步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前药CPT-W12具有较好的PSMA敏感性和缓冲盐稳定性,其能被rh PSMA特异性水解;CPT-W12还具有良好的体内靶向性,其能有效地在肿瘤部位聚集和滞留;与喜树碱相比,其体内半衰期显着延长。(4)体内抗肿瘤活性评价表明前药CPT-W12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裸鼠移植瘤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低剂量CPT-W12(110mg·kg-1)、中剂量CPT-W12(30mg·kg-1)和高剂量CPT-W12(60mg·kg-1)组肿瘤抑制率分别为51.67%、57.78%和65.00%,中剂量CPT-W12组抑瘤率和阳性药伊立替康组(10mg·kg-1)相当,高剂量CPT-W12组抑瘤率优于伊立替康组。血液生化和组织病理学研究发现前药CPT-W12能显着降低喜树碱的肾毒性,即使CPT-W12给药剂量达到伊立替康的6倍,仍未发现明显的系统毒性。(5)体内抗肿瘤机制研究表明前药CPT-W12可以有效降低Ki-67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此外CPT-W12还能通过降低MMP-2的表达,抑制肿瘤的转移和肿瘤血管的新生。研究结论:本论文以PSMA作为靶点,在前药原理的指导下,成功设计并合成了12种肿瘤靶向的水溶性喜树碱前药CPT-X;前药CPT-X在体外表现出较强的细胞毒选择性、PSMA靶向性和稳定性;同时CPT-X在体内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肿瘤靶向性和安全性,其能有效地在肿瘤部位聚集并发挥抗肿瘤作用,其抗肿瘤活性与阳性药伊立替康相当,但是无明显的系统毒性;前药CPT-X成功克服喜树碱水溶性、稳定性及靶向性差的缺陷,同时显着延长了喜树碱的半衰期。本研究证明了基于PSMA的肿瘤靶向前药设计策略是有效、可行的,本研究有望为传统细胞毒药物的研发提供一个新思路,特别是中药中的一些难溶性的细胞毒药物;同时有望为临床乳腺癌等实体瘤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分子靶向药物。(本文来源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2019-05-01)

陆芳洁[3](2019)在《病毒疫苗的衣壳蛋白抗原在E.coli中的表达策略及免疫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索以衣壳蛋白为核心的病毒类疫苗靶向抗原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策略,我们以猪圆环病毒3型(PCV3)作为研究对象,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表达了全长型PCV3衣壳蛋白(L蛋白)、N端截短型PCV3衣壳蛋白(NOR蛋白)、N端替换型PCV3衣壳蛋白(DL蛋白)以及逃逸表位替换型PCV3衣壳蛋白(DLCS蛋白)4种重组蛋白,观察了4种重组蛋白的表达量及可溶性,并探究了DL蛋白和DLCS蛋白的免疫活性。本文的研究为病毒的衣壳蛋白在大肠杆菌系统中的高效可溶性表达提供了一定的思路。(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5-01)

王晓斐[4](2019)在《人工抗原及免疫活性的研究——以戊二醛法叁聚氰胺合成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戊二醛作为连接蛋白质与蛋白质最常用的双功能试剂,有两个对称的活性醛基,可分别与酶蛋白和免疫球蛋白上的游离氨基(酚基、咪唑基、巯基)以共价键的形式结合起来,利用这一特性,将牛血清蛋白(BSA)与叁聚氰胺偶联,合成人工抗原.这一人工合成技术以其快速且简便的特点,非常适合大量样品的检验和筛选.(本文来源于《白城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肖严,肖玲,刘勇,胡琼英[5](2019)在《活性氧物质调节因子1和癌胚抗原在恶性胸腔积液中的诊断价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活性氧物质调节因子1(reactive oxygen species modulator 1,Romo1)和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对恶性胸腔积液(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MPE)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48例MPE和26例良性胸腔积液(benign pleural effusion,BPE)标本,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Romo1和CEA在胸腔积液中的表达量,根据测得数据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及联合诊断ROC曲线,计算相应曲线下面积(AUC)、诊断界值、敏感度、特异度。结果 Romo1诊断MPE的AUC为0.795,相应敏感度、特异度为60.4%、88.5%;CEA的AUC为0.851,相应敏感度、特异度为64.6%、93.6%;二者联合诊断的AUC为0.916,敏感度、特异度为72.9%、96.2%;P均<0.001。结论 Romo1和CEA均可作为MPE的诊断指标,二者联合应用具有更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有望在临床中广泛应用。(本文来源于《成都医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刘梦莹,李敏华,王倩,田志军,周伦江[6](2019)在《美洲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GP4蛋白中和活性单克隆抗体制备及其抗原表位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制备具有中和活性的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单克隆抗体(MAb)并鉴定其抗原表位,本研究利用PRRSV SD53株的超离病毒作为免疫原,按常规方法免疫BALB/c小鼠并进行细胞融合。采用PRRSV SD53株和真核表达的PRRSV各结构蛋白作为检测抗原,应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筛选到一株稳定分泌抗SD53株GP4蛋白的杂交瘤细胞株(LM26)。抗体亚类鉴定其为IgG2a,轻链为κ链。原核表达一系列截短的GP4蛋白鉴定LM26的抗原表位结果显示,LM26识别的抗原表位序列为~(57)VVLQDI~(62),此抗原表位在美洲型PRRSV中相对保守。病毒中和试验结果显示,MAb LM26仅针对PRRSV SD53株具有中和活性,中和效价最高为1∶50,对其它美洲株PRRSV均不具有中和活性。该MAb的制备为进一步研究PRRSV GP4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预防兽医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范双莉,任亚丽,赵志华[7](2018)在《肺癌抗原COX-2长肽疫苗的设计及免疫活性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设计针对肺癌抗原环加氧酶2(COX-2)的长肽,并鉴定这些长肽的免疫活性。方法:通过Net CTL 1. 2、SYFPEITHI和IEDB软件预测打分来选取COX-2的HLA-A2限制性表位;对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表位集中区域选取合适长度的长肽,通过体外活性实验验证长肽是否具有免疫活性。树突状细胞(DC)荷肽实验和ELISPOT检测荷长肽DC诱导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干扰素γ(IFN-γ)的释放;胞内因子染色检测表位肽诱导CTL的能力;乳酸脱氢酶(LDH)实验和CFSE法检测CTL对靶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ELISPOT和胞内因子染色实验结果显示,长肽P315-338和P375-401诱导的CTL具有分泌IFN-γ的能力。CFSE和LDH细胞毒实验结果显示表位P315-338和P375-401对靶细胞有一定的杀伤作用。结论:成功筛选并鉴定出针对肺癌抗原COX-2的2条长肽。这2条长肽具有用作免疫治疗疫苗的潜能。(本文来源于《中国病理生理杂志》期刊2018年12期)

胡东昊,王乔新,刘凤云,谢金枝,李伟宏[8](2018)在《基于癌睾抗原CTNNA2长肽疫苗免疫活性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设计针对癌睾抗原CTNNA2的包含多个表位的长肽,并鉴定这些长肽的免疫活性。方法:通过NETCTL1.2、SYFPEITHI和BIMAS软件预测打分选取CTNNA2的HLA-A2限制性的表位;对包含多个优势CTL表位区域选取合适长度的长肽,通过体外活性实验验证长肽是否具有免疫活性。酶联免疫斑点实验(ELISPOT)检测DC荷长肽诱导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γ-干扰素(IFN-γ)的释放;细胞因子染色检测表位肽诱导CTL的能力;LDH法和CFSE法检测CTL对靶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ELISPOT和细胞因子染色实验结果显示长肽P778-800、P857-880诱导的CTL具有分泌IFN-γ的能力。CFSE和LDH细胞毒实验结果显示表位P778-800、P857-880对靶细胞有一定的杀伤作用。结论:成功筛选鉴定出针对癌睾抗原CTNNA2的2条长肽,可能对基于CTNNA2的癌症免疫疗法的未来临床试验具有意义。(本文来源于《解剖学杂志》期刊2018年06期)

王英,刘敏,于波涛,王敬东[9](2018)在《百草枯所致肺纤维化患者Ⅱ型肺泡表面抗原6粘糖蛋白与肺泡表面活性蛋白A、D及白介素6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百草枯所致肺纤维化患者Ⅱ型肺泡表面抗原6(KL-6)粘糖蛋白与肺泡表面活性蛋白A(SP-A)、肺泡表面活性蛋白D(SP-D)及白介素6(IL-6)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2月青岛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百草枯所致肺纤维化患者65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志愿者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试者血清KL-6粘糖蛋白、SP-A、SP-D、IL-6水平;百草枯所致肺纤维化患者血清KL-6粘糖蛋白水平与血清SP-A、SP-D、IL-6水平的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KL-6粘糖蛋白、SP-A、SP-D、IL-6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百草枯所致肺纤维化患者血清KL-6粘糖蛋白水平与血清SP-A(r=0.573)、SP-D(r=0.466)、IL-6(r=0.521)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百草枯所致肺纤维化患者血清KL-6粘糖蛋白、SP-A、SP-D、IL-6水平明显升高,且血清KL-6粘糖蛋白水平与血清SP-A、SP-D、IL-6水平呈正相关,KL-6粘糖蛋白可作为诊断百草枯所致肺纤维化的参考指标及治疗靶点。(本文来源于《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期刊2018年10期)

王章存,袁路阳,张露,胡金强,安广杰[10](2019)在《酶解大豆分离蛋白的抗原活性变化及其抗原表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酶解过程中大豆蛋白分子成分和抗原性变化规律及酶解物中是否存在抗原表位序列。用碱性蛋白酶水解大豆分离蛋白后,首先分别用电泳和酶联免疫法分析蛋白质分子组分和抗原活性变化,结果发现,酶解过程中新生成23 ku和21 ku抗酶解肽链直到酶解120min时仍未消失,同时酶解物中剩余28%抗原活性。进一步通过胰蛋白酶对这两个肽链胶内酶解并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串联飞行时间质谱仪分析后,将所得肽段氨基酸序列分别与抗原数据库中抗原表位序列和大豆分离蛋白氨基酸序列进行匹配解析,结果发现,在21 ku组分中含有两个完整的序列抗原表位(LQRFNQRSPQLQNLR和SEDKPFNLRSRDPIYSNKLGKFFEITPEKN),且均来自β-伴大豆球蛋白中的α-亚基,21 ku组分抗原剩余率为15.7%;在23 ku肽链中含有抗原表位的部分氨基酸序列,但未发现含有完整的抗原表位序列,23 ku组分抗原剩余率为2.1%,该组分中是否含有新的未知抗原表位或是否与糖链有关尚待深入研究。上述研究结果揭示了大豆蛋白酶解物中仍残留抗原性的部分原因。(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9年10期)

抗原活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背景与目的:癌症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重大疾病之一,其致病因素复杂、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化疗仍是目前临床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常规的化疗药大多存在靶向性差、毒副作用大、生物利用度低和耐药性的缺陷,从而导致临床疗效不佳且患者生存质量差。因此寻找新型靶向抗肿瘤药物具有非常大的临床价值和意义。喜树碱是一种从中药喜树中分离得到的天然抗肿瘤生物碱,其在体内外对胃癌、结直肠癌和膀胱癌等多种恶性肿瘤均表现出较好的抗肿瘤效果,以喜树碱为母体开发了多种临床应用广泛的广谱抗癌药物,但该类药物靶向性差,在临床上常引起呕吐、腹泻、骨髓抑制以及出血性膀胱炎等一系列毒副反应,此外该类药物还存在水溶性差和稳定性差的缺陷。前列腺膜抗原(Prostate specific membrane antigen,PSMA)是位于前列腺上皮细胞表面的Ⅱ型跨膜糖蛋白。研究表明其在前列腺组织和多种非前列腺实体瘤的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表达,在正常组织中不表达。此外PSMA还具有叶酸水解酶(FOLH)、谷氨酸竣肽酶Ⅱ(GCPⅡ)及N-乙酰基化α-连接的酸性二肽酶(NAALA-Dase)等多种蛋白酶的活性,PSMA是目前肿瘤诊断和肿瘤抗血管治疗的良好靶点和研究热点。本研究在前药原理的指导下,首次以PSMA的特异性水解寡肽底物作为肿瘤靶向配体,设计并合成一系列肿瘤靶向喜树碱前药;利用体外肿瘤细胞模型、重组人PSMA和体内裸鼠移植瘤模型,系统地评价前药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靶向性和毒性,以期获得高效、低毒、靶向性强、作用机制明确且有临床应用前景的新型喜树碱先导化合物,同时为其它细胞毒类药物的二次开发提供一个新的思路。研究内容:本研究在前药原理指导下,以PSMA的特异性水解底物Asp-Glua*Glu*Glu*Glu(WT-H)、Asp-Glu*Glu*Asp-Glu(HT-H)和Glu*Glu*Glu*Asp-Glu(HT-J)(“*”表示γ-谷酰基连接;“-”表示α-谷酰基连接)作为肿瘤靶向配体,将其与喜树碱20位羟基通过不同的连接片段连接,设计并合成12种全新的水溶性肿瘤靶向喜树碱前药CPT-X;同时为了更好地研究前药的PSMA靶向性,我们合成8种前药CPT-X的PSMA代谢产物CPT-MX;采用PSMA过表达的人前列腺癌LNCaP-FGC(PSMA+)细胞和多种PSMA阴性表达的肿瘤细胞(MCF-7、HepG2、Hela、PC-3和DU145)和人正常肝细胞(L02)评价CPT-X和CPT-MX的细胞毒活性和PSMA靶向性;采用流式细胞分析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进一步验证前药CPT-W12的细胞毒选择性和PSMA靶向性;利用重组人PSMA和人乳腺癌细胞MCF-7裸鼠移植瘤模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评价前药CPT-W12的体外靶向释放和体内靶向分布特性;采用BALB/c小鼠评价前药CPT-W12在小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性;采用人乳腺癌细胞MCF-7裸鼠移植瘤模型评价前药CPT-W12的体内抗肿瘤活性和安全性;采用免疫组化研究前药CPT-W12对肿瘤组织中Ki-67、Caspase-3、Bcl-2和MMP-2蛋白表达情况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结果:(1)成功设计并合成了 12种全新的水溶性肿瘤靶向喜树碱前药CPT-X和8种PSMA水解产物CPT-MX。(2)体外细胞毒活性和PSMA靶向性研究表明前药CPT-X对各种肿瘤细胞均表现出一定的增殖抑制活性,但活性显着低于原药CPT;大部分前药CPT-X对PSMA过表达的人前列腺癌细胞LNCaP-FGC的增殖抑制活性显着强于PSMA阴性表达的肿瘤细胞MCF-7、PC-3、DU145、HepG2和Hela,同时对人正常肝细胞LO2毒性较低,表现出较好的细胞毒选择性和PSMA靶向性;流式细胞分析和激光共聚焦荧光观察进一步验证了前药CPT-W12良好的细胞毒选择性和PSMA靶向性,其能显着诱导LNCaP-FGC(PSMA+)细胞凋亡,而对HepG2(PSMA-)凋亡诱导活性较弱;同时CPT-W12能够有效地在LNCaP-FGC(PSMA+)细胞内聚集,而在HepG2(PSMA-)聚集较少。(3)体内外稳定性、靶向性和初步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前药CPT-W12具有较好的PSMA敏感性和缓冲盐稳定性,其能被rh PSMA特异性水解;CPT-W12还具有良好的体内靶向性,其能有效地在肿瘤部位聚集和滞留;与喜树碱相比,其体内半衰期显着延长。(4)体内抗肿瘤活性评价表明前药CPT-W12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裸鼠移植瘤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低剂量CPT-W12(110mg·kg-1)、中剂量CPT-W12(30mg·kg-1)和高剂量CPT-W12(60mg·kg-1)组肿瘤抑制率分别为51.67%、57.78%和65.00%,中剂量CPT-W12组抑瘤率和阳性药伊立替康组(10mg·kg-1)相当,高剂量CPT-W12组抑瘤率优于伊立替康组。血液生化和组织病理学研究发现前药CPT-W12能显着降低喜树碱的肾毒性,即使CPT-W12给药剂量达到伊立替康的6倍,仍未发现明显的系统毒性。(5)体内抗肿瘤机制研究表明前药CPT-W12可以有效降低Ki-67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此外CPT-W12还能通过降低MMP-2的表达,抑制肿瘤的转移和肿瘤血管的新生。研究结论:本论文以PSMA作为靶点,在前药原理的指导下,成功设计并合成了12种肿瘤靶向的水溶性喜树碱前药CPT-X;前药CPT-X在体外表现出较强的细胞毒选择性、PSMA靶向性和稳定性;同时CPT-X在体内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肿瘤靶向性和安全性,其能有效地在肿瘤部位聚集并发挥抗肿瘤作用,其抗肿瘤活性与阳性药伊立替康相当,但是无明显的系统毒性;前药CPT-X成功克服喜树碱水溶性、稳定性及靶向性差的缺陷,同时显着延长了喜树碱的半衰期。本研究证明了基于PSMA的肿瘤靶向前药设计策略是有效、可行的,本研究有望为传统细胞毒药物的研发提供一个新思路,特别是中药中的一些难溶性的细胞毒药物;同时有望为临床乳腺癌等实体瘤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分子靶向药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原活性论文参考文献

[1].崔慧霞,李妍,孟迪,史绪生,张佩.MGBA抗原特异性CD8~+CTL细胞与CIK细胞杀瘤活性的对比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

[2].徐冰.基于前列腺膜抗原的肿瘤靶向喜树碱前药设计、合成及活性评价[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9

[3].陆芳洁.病毒疫苗的衣壳蛋白抗原在E.coli中的表达策略及免疫活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9

[4].王晓斐.人工抗原及免疫活性的研究——以戊二醛法叁聚氰胺合成为例[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9

[5].肖严,肖玲,刘勇,胡琼英.活性氧物质调节因子1和癌胚抗原在恶性胸腔积液中的诊断价值研究[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9

[6].刘梦莹,李敏华,王倩,田志军,周伦江.美洲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GP4蛋白中和活性单克隆抗体制备及其抗原表位鉴定[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19

[7].范双莉,任亚丽,赵志华.肺癌抗原COX-2长肽疫苗的设计及免疫活性检测[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8

[8].胡东昊,王乔新,刘凤云,谢金枝,李伟宏.基于癌睾抗原CTNNA2长肽疫苗免疫活性检测[J].解剖学杂志.2018

[9].王英,刘敏,于波涛,王敬东.百草枯所致肺纤维化患者Ⅱ型肺泡表面抗原6粘糖蛋白与肺泡表面活性蛋白A、D及白介素6的相关性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8

[10].王章存,袁路阳,张露,胡金强,安广杰.酶解大豆分离蛋白的抗原活性变化及其抗原表位分析[J].食品科学.2019

论文知识图

不同剂量的多拉菌素对PGE2分泌的影响肝素结合蛋白质抑制虫体侵入的分析在HepG2.2.15细胞株上使用对HBsAg专一...叁维模型示意图不同突变体的超抗原活性的比较各梯度区带病毒抗原活性Wester...

标签:;  ;  ;  ;  ;  ;  ;  

抗原活性论文_崔慧霞,李妍,孟迪,史绪生,张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