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杰:吕惠卿《庄子义》的心性论探讨论文]()
摘要:吕惠卿《庄子义》一书以儒学家的视角对庄子思想进行了阐述与发挥。其中关于“心性论”的探讨集中了儒道合一的思想,其以“心”为孟子心性论与庄子心知观的融合,以“性”为庄子“性德...
![李沈阳:荀子人性论的再思考:基于解释人类学视角论文]()
摘要:战国中期孟子倡导性善论,对告子等人进行批评;战国后期荀子倡导性恶论,又对孟子进行针锋相对的批评;汉代流行性三品说,对孟荀提出批评;宋朝兴起人性二元论,又对汉代人性论展开批...
![唐明贵:李贽《论语评》的诠释特色论文]()
摘要:李贽学承泰州学派,受其影响,在《论语》诠释中,他极具创新之能事,一方面,极力将孔子世俗化、平民化,重塑孔子形象;另一方面,运用了“评点”的新诠解方式,将儒家经典解释平民化...
![单纯:论会通于“心”的知识与伦理——作为东亚精神文明重镇的阳明学论文]()
摘要:儒家特色的知识论发源于“心”,而“心”的功能则不限于“思”,还扩充于“性”“情”和“命”,是中国文化传统中“格物致知”和“安身立命”的思想基础,其特色是具有伦理性的知识论...
![黄国辉:“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再论论文]()
摘要:孔子所谓“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当是在强调治民以德礼而不以刑辟,其历史背景应是针对春秋晚期出现的德礼与刑辟之间的争论与抉择而表明自己的立场,其历史渊源则可追溯到叔向那里...
![杨德春:新四书的几个问题论文]()
[摘要]儒家的真道统应该是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子夏、穀梁子、荀子、孟子。由于孟子是从子夏、穀梁子这一派学习,独立出去后恢复或重建了子思之学,所...
![石 磊:论朱熹“物死气灭”说下的鬼神祭祀观论文]()
摘要:朱熹的理气说是其祭祀观和鬼神观的理论基础。在理气关系中,朱熹持理能生气、物死气灭(理生气灭)的观点。这种理气观使朱熹认为人死之后没有任何东西可以留存作为鬼神或灵魂的材质,...
![吴宁:荀子的思想片论论文]()
摘要:在天论方面,孟子所言之“天”为义理之天,具有较浓的形上色彩;而荀子所言之“天”是自然之天,更接近自然主义。在人性论方面,孟子主张人性本善,认为人的行善天性被后天因素压制而...
![张卫红:交际视域下“推己及人”内在生成机制及启示论文]()
摘要:长期以来,受“文字狱”等政治因素的拘囿,古人为了自保,将“推己及人”的交际模式传承下来,其内在生成机制是:以曲径通幽为路径、以类比推理为技术支持、以“绵里藏针”为结论呈现...
![孟琢:君子之爱人以德——从颜回之死说起论文]()
读经典,是解读思想,也是在解读人生。如果思想脱离了鲜活的生命过程,便很容易抽象为干枯的教条。在《论语》中,最打动人心的,正是孔子和弟子们之间、具体而真实的生命碰撞与情感对话。孔...
![张海燕:论牟宗三“体用不二”思想的学理意义论文]()
摘要:“体用不二”的系统论说由熊十力开启,牟宗三对其进行了道德本体论的阐释和中西文化交织的解读。熊十力的体用论强调现象与本体两个层面的连接与互动,牟宗三将“体”的内容明确为儒家...
![白宗让:儒学修身之内外两条路径论文]()
摘要:由于对“仁”与“礼”的不同侧重,儒家修身可分为内外两条路径。“中出”是由心性本体向外推扩,“外入”是从礼仪入手来转化人性。孔子灵活地把握了内外之间的动态平衡。孔子之后,儒...
![刘书刚:墨家“用夏政”说辨析论文]()
[摘要]“背周道而用夏政”,是对墨家学说的一种广为流传的判断,但它其实不无问题。从《墨子》一书对《诗》《书》等前代文献的征引、对上古三代帝王事迹的叙述来看,夏代并不占据特殊位置...
![赵志浩:从《论语》中对管仲的评价看孔子的王霸观论文]()
摘要:从华夏文明的保存和延续、天下的和谐统一等角度看待管仲的所作所为,表明了孔子从更为恢弘深远的层面看待王霸之事。孔子希望通过恢复周礼的方式实现王道政治,而从对管仲的评价中又可...
![王军:儒家人性向善论刍议论文]()
摘要:宋儒将孟子的性善论窄化为性本善,并判断其是儒家人性学说的正统。为了纠正性本善论之偏颇,有学者提出儒家人性向善论。在不断的争论中,儒家人性向善论也在不断修正。基于实然之性-...
![吕璐璐:论《论语》中的忠孝思想及家国同构观论文]()
摘要:一生致力于“克己复礼”的孔子对周朝的政治等级制度的先进性倍加赞赏,并且致力于通过周游列国、出仕为官等广泛宣扬其建立在“忠孝”观这一道德理论基础上的国家统一体。在其影响下,...
![庞光华:海昏侯墓本《论语》“昜昜”考论文]()
摘要:海昏侯墓出土的《论语》有《知道》篇,其中的“王道之昜昜”,可对应传世本《礼记》“王道易易”。经考证,今本《礼记》的“易易”应该是“昜昜”的形近而讹,当以“昜昜”为古本,“...
![姜源远:乐本和·礼主序·道文明——儒学与音乐研究论文]()
摘要:《乐记》曰:“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乐而生音,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人心感何物而乐以生音也?熊十力先生言:“乐本和,仁也;礼主序,义也。”人心感和而...
![朱承:阳明后学的道德信念与伦理实践论文]()
【摘要】阳明后学如同许多儒家思想派别一样,秉持一定的道德信念来从事社会伦理实践,以期落实儒家学者的伦理和家国关怀。在王阳明心学的主导下,阳明后学的道德信念主要体现在对于王阳明个...
![王茹:《乡党篇》的版本比较及批注异同分析论文]()
【摘要】《论语·乡党篇》主要记载了孔子的言谈举止、衣食住行等生活习惯,以日常生活细节展现孔子的言行是否符合儒家“礼”的标准。随着学术研究的深入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