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博:战国楚竹书与儒家“理想社会”构建论文]()
摘要:战国楚竹书为研究先秦学术思想史提供了丰富材料。楚竹书对个体的强调,对君子的社会关系即“人伦”的要求显示出逻辑上的承继性。楚竹书所见战国儒家政治理想中通过君子个体到家族伦理...
![陈婷婷:比较视域下的理欲之辨探析论文]()
〔摘要〕作为理学命题的理欲之辨至今仍有重要的讨论价值。首先从批评新学、重塑新官学以及出入佛道、重建新儒学两个方面阐述理欲之辨的主要论旨,其次从理与欲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入手揭示理欲...
![冯学勤:儒家心性之学与中国现代美育话语的发生论文]()
摘要:中国现代美育话语的发生,是西方美学引进的结果,这一西学脉络已成为国内学界的共识。然而,也应该看到,中国现代美育先贤引进西方美学的动机、接受西方美学的路径、阐释西方美学的方...
![吴先伍:“孝弟”与“仁本”——原始儒学的情感性解读论文]()
[提要]孔子将“孝弟”当作仁本。过去人们过分地重视“孝弟”的行为性和规范性,而忽视了“孝弟”的情感性,从而使得儒学的发展走向教条化,逐渐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本来面目。实际上,仁作为...
![马腾:儒家子思学派的性情论与法思想论文]()
摘要:在儒家“道统”传承中,子思承其祖说,学于曾参,传之孟轲,上承中庸之道,下启心性之论,被誉为“述圣”。结合传世文献与郭店儒简所涉“子思学派”思想,可见其传扬儒门宗旨,亦长于...
![董波:“子思之儒”学术理路辨析论文]()
摘要:“子思之儒”的文本创作与思想主张中有着三条明确的学术理路:在学术思想的继承方面,将孔子思想条理化、体系化、形而上化是其重要的学术理路;通过在思想观念形成的时代因素方面,引...
![韩立坤:方东美“新儒学”思想研究——以形上学为中心论文]()
摘要:在中、西哲学比较中,方东美致力于阐发古代哲学形上学思想,揭示了中国哲学特有的生命观念、机体观念、价值观念。他始终突出儒学在中国哲学发展中的范导作用。通过凝练儒家形上学的两...
![杨新勋:元十行本《十三经注疏》明修丛考——以《论语注疏解经》为中心论文]()
摘要:元十行本在明代至少经历了正德六年补版、正德十二年补版、正德十六年补版、嘉靖三年补版和嘉靖重校修补五次修版,其中最大规模的一次是嘉靖重校修补。嘉靖重校修补不但大量更换原已破...
![邹晓东:儒家性善论的两种型态与演进逻辑——兼论其义理困境及更化路向论文]()
摘要:儒学史上存在两种性善论:界定本体的性善论与不界定本体的性善论。回归最基本的生存问题,历史地检讨这两种性善论的学理得失,可以有效地促成儒学义理的更新转化。作为最原始的性善论...
![黄保:再论天人合一是否为儒家所独有?——兼与林安梧教授对话论文]()
[摘要]笔者结合与林安梧教授的对话及以前的拙文,再次探讨天人合一是否为儒家所独有的问题。林文及许多同类文章的问题是缺乏对“天人合一”等相关术语和概念进行精确的界定,笔者对此进行...
![王 保 国:儒道“天人合一”观的再读与反思论文]()
【哲学研究】摘要:“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一个重要的思想观念,多被解读为人与自然的合一。但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是指自然的“天”,而是指人格化或言神格化的...
![李祥俊:儒家亲情观念的普遍化维度考察论文]()
[摘要]儒家哲学的根本问题在于解决个体与全体、整体的矛盾关系,它以伦理生活、道德实践为基础,追求情感融通的实质普遍性,而不同于侧重理性认知的形式普遍性。儒家以亲情为根本展开其情...
![周文彰:论儒家传统文化及其当代价值论文]()
[摘要]“天人合一”“忠恕之道”“家国一体”是儒家传统文化中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个人与国家关系的重要思想。在新时代传承和弘扬“天人合一”“忠恕之道”“家国一体”思想,既需立足...
![王楷:论荀子道德主体性的生成和活动论文]()
摘要:荀子的人性观念中蕴含着一种实然与应然二分的存在论架构,而“成人”的意义就在于主体通过教化从实然状态转化到应然状态。荀子的性恶只是现象的恶,而非实体的恶。主体克服人性中恶的...
![焦 国 成:孔子“一贯之道”定论析疑*论文]()
【哲学研究】摘要:《论语·里仁》所载曾子之语“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千百年来一直被视为孔子“一贯之道”的定论。但是,这个未经孔子审定的定论是很可怀疑的。它涉及孔...
![廖名春:“人心之危,道心之微”本义考——兼论《大禹谟》“虞廷十六字”的真伪论文]()
摘要:《荀子·解蔽》篇所引《道经》“人心之危,道心之微”的本义,是说一般人的思想要自我端正,要严格要求;而掌握了道的“至人”的思想则“无为”,不需要道德的约束、纪...
![李友广:先秦儒家王道理想的应然指向与现实困境——以《孟子》为探讨中心论文]()
【摘要】王道政治是先秦诸子共同面对的传统政治资源,各家人物都借此来阐述自己的价值立场和应对方案,对于儒家而言更是如此。儒家认为源于天道的王道具有自明的正当性,理应是理想且可行的...
![田 浩:宋代思想史的再思考论文]()
【摘要】首先我力图澄清我对多个术语的基本观点,尤其是对“理学”、“道学”、“新儒学”以及“Neo-Confucianism”的观点。这些概念的用法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梳理。我并不试...
![刘丰:“为民父母”与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论文]()
【摘要】“为民父母”是商周时期就已产生的政治思想,后为儒家所继承,尤其是孟子和荀子对“为民父母”的政治思想有不同程度发挥。“为民父母”的主张是孟子仁政和荀子礼治的中间环节。《礼...
![乐爱国:“孝弟”:“仁之本”还是“为仁之本”——以朱熹对《论语》“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的诠释为中心论文]()
摘要:对于《论语》“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一句,历来有不同的解读。汉唐时期大都将其解读为“孝是仁之本”,而唐宋时期还出现了“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欤”的文本。朱熹继承二程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