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颗粒论文_罗利萍,唐林茜,周子众,杨艳,黎云祥

导读:本文包含了碳颗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颗粒,多普勒,陈化,草木灰,通量,绿豆芽,南海。

碳颗粒论文文献综述

罗利萍,唐林茜,周子众,杨艳,黎云祥[1](2019)在《沉淀陈化对Ce_(0.7)Mn_(0.3)O_x催化净化柴油车尾气碳颗粒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沉淀陈化法制备了Ce∶Mn摩尔比为7∶3的CeO_2-MnO_x复合氧化物(Ce_(0.7)Mn_(0.3)O_x-PR),并使用X射线多晶粉末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N_2吸附-脱附、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拉曼光谱(Raman)对所制备复合氧化物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沉淀陈化过程可有效促进Ce_(0.7)Mn_(0.3)O_x-PR催化剂晶粒的生长,稳定催化剂的织构性质,且明显有利于Mn离子进入CeO_2晶格,减少MnO_x物种在催化剂表面的聚集.Mn离子进入CeO_2晶格可有效增加Ce_(0.7)Mn_(0.3)O_x-PR催化剂的晶格氧和氧空位,从而有助于其表现出更优异的碳颗粒催化氧化性能.所制备的Ce_(0.7)Mn_(0.3)O_x-PR催化剂对碳颗粒催化氧化的起燃温度(T_(50))为362℃、完全转化温度(T_(90))为419℃,该性能明显优于传统共沉淀法所制备的Ce_(0.7)Mn_(0.3)O_x-CP催化剂的性能(T_(50)、T_(90)分别为376℃、457℃).(本文来源于《环境化学》期刊2019年10期)

张梦然[2](2019)在《孕妇胎盘中发现黑碳颗粒》一文中研究指出科技日报北京9月17日电(记者张梦然)英国《自然·通讯》杂志17日发表了一项公共科学最新研究:比利时科学家团队通过高分辨率成像技术发现,孕期暴露于空气污染的女性中,其胎盘靠胎儿一侧可发现黑碳颗粒。不过,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来明确这些颗粒是否能够抵达胎儿。(本文来源于《科技日报》期刊2019-09-18)

姜谦,张衍,刘和[3](2019)在《导电碳颗粒促进污泥厌氧消化及微生物种间电子传递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添加导电碳颗粒能够促进厌氧消化过程稳定性、底物降解率以及产沼气品质的同步提高。本文总结了以活性炭和生物炭为代表的导电碳颗粒对城市污泥厌氧消化的影响,探讨了导电碳颗粒促进城市污泥厌氧消化的机理,阐述了导电碳颗粒介导的微生物直接种间电子传递(Directinterspecies electrontransfer,DIET)在强化污泥厌氧消化中的作用机制,分析了复杂厌氧消化体系中微生物DIET互营关系的研究现状,同时对导电碳颗粒的物理化学特性及其对污泥厌氧消化产甲烷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最后对未来导电碳颗粒促进城市污泥厌氧消化的研究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通报》期刊2019年08期)

屈小涵,李学凤,黄荷蕤,张越[4](2019)在《草木灰中纳米级碳颗粒对绿豆芽生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观察草木灰中的纳米级碳颗粒(以下简称碳颗粒)对绿豆发芽及生长的影响,试验采用透析方法制备了草木灰中的碳颗粒,并用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确认其纳米级别;然后将草木灰中纯化出的碳颗粒溶液加入琼脂糖凝胶中,制备含有碳颗粒的培养基;并将新鲜的绿豆种子分别放置于普通培养基和碳颗粒培养基凝胶上进行培养,待7 d后长出子叶,测量茎叶长度,并使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绿豆芽中碳颗粒的分布与富集情况。结果表明,碳颗粒培养基凝胶上生长的绿豆芽较普通培养基上生长的绿豆芽长度更长,说明草木灰中的碳颗粒具有促进绿豆芽生长的作用。(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科技》期刊2019年11期)

陈永杰,杜纯,单斌[5](2019)在《3DOM SmMn_2O_5的设计制备及其在碳颗粒燃烧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柴油车排放的碳颗粒危害健康,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1-2。随着日益严格的排放标准的出台,开发新的催化剂技术来消除废气中的碳颗粒成为了研究重点。在碳颗粒去除过程中,有两个主要的因素阻碍了现有催化材料的催化性能。一个是催化剂较低的氧化还原活性,另一个是催化剂和碳颗粒之间较差的接触。为了解决上述两方面问题,国内外工作者研究了一系列具有良好氧化还原性能和能增强催化剂与碳颗粒接触的优良结构的催化剂。例如,贵金属(Au,Pt) 3、过渡金属氧化物4、铈基氧化物5、钙钛矿型氧化物以及未掺杂和掺杂的钙钛矿型氧化物。然而,这些催化剂在水热老化过程中的强烧结倾向限制了它们在尾气催化中的实际应用。莫来石结构的SmMn205是一种水热稳定的混合相氧化物,其已被证明具有优越的NO氧化活性。为了改善其碳颗粒燃烧性能,我们设计了一组具有大孔结构的催化剂,以增强催化剂与碳颗粒颗粒之间的接触。结果表明,3DOM结构的SmMn205催化剂表现出最佳的碳烟燃烧性能。具体而言,其T_(50)约为366℃,比无大孔结构的SnMn205纳米颗粒低62℃。并且,生成的含碳氧化物产物由98.5%的CO2组成,可明显避免二次污染。(本文来源于《第九届国际稀土开发与应用研讨会暨2019中国稀土学会学术年会摘要集》期刊2019-05-15)

周剑武[6](2019)在《复杂燃烧环境中含碳颗粒的激光诱导炽光光谱测量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燃烧过程中形成的碳烟对人类健康,空气质量以及气候都有不利影响。根据激光诱导炽光技术(LII)非介入、能够进行定量场测量等优点,本文设计并搭建了激光诱导炽光光谱测量实验系统,对乙烯、煤粉火焰中含碳颗粒的演变过程展开了研究,并研究了CO_2掺混、煤粉种类以及煤粉粒径对火焰中碳烟颗粒生长过程的影响,为合理组织燃烧条件提供参考,主要内容如下:1.激光诱导炽光光谱测量实验系统及方法的建立搭建了火焰燃烧系统、激光测量系统以及碳烟颗粒采样平台。验证了煤粉燃烧器给粉的可靠性以及煤粉火焰的稳定性,并通过合理设置一、二次风工况使煤粉燃烧环境接近炉膛内的燃烧环境。建立了LII测量碳烟颗粒浓度及粒径的实验方法,并对实验方法的适用范围和准确性进行了分析。利用热泳取样装置和透射电镜(TEM)测量了碳烟颗粒的粒径,与LII模型计算得到的粒径进行对比,验证了本文LII模型的可靠性。2.乙烯火焰中碳烟颗粒的LII测量研究从碳烟颗粒吸收系数、碳烟颗粒的粒径与浓度等方面对乙烯/空气层流扩散火焰进行了实验研究。随着测量高度的上升,碳烟颗粒变得更加成熟、吸收性更强,其浓度与粒径都经历了先增长后衰减的过程,表明碳烟颗粒在火焰中经历了成核、生长及氧化的过程。随着燃料侧CO_2掺混比例的增加,火焰照片中黄色发光高度降低,暗色区域高度增加,表明在燃料侧添加CO_2可减慢碳烟颗粒的成核速率,抑制初生碳烟颗粒的形成。应用LII技术测量得到碳烟的激光能量曲线及碳烟粒径、浓度在火焰轴线上的分布,发现CO_2的掺混使碳烟颗粒的吸收性下降,表明CO_2稀释使煤烟颗粒成熟度降低。碳烟粒径、浓度的测量结果表明在燃料侧添加CO_2可减小碳烟颗粒粒径,改变火焰表面生长区和氧化区之间的边界,而对碳烟的氧化过程没有明显影响。3.煤粉火焰中含碳颗粒的LII测量研究从火焰形态、颗粒激光能量曲线及LII信号强度分布叁方面研究了煤粉火焰中含碳颗粒的演变过程。单反相机的拍摄结果显示层流小粒径的烟煤火焰有典型的单颗粒均相着火阶段、群燃火焰阶段以及焦炭非均相着火阶段。小粒径烟煤火焰的激光能量曲线测量结果表明,由于碳烟颗粒的吸收性远强于煤粉颗粒及焦炭颗粒,随着激光能量的升高,LII信号强度出现了先上升、再略微下降、最后再次上升的趋势。研究了煤粉种类、粒径对煤粉火焰中碳烟颗粒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煤粉粒径越大,煤粉火焰碳烟浓度越低,且煤粉火焰的着火方式越趋向于单颗粒着火。烟煤、褐煤、无烟煤叁种煤粉火焰中,烟煤火焰的碳烟浓度最高,测量结果中出现了显着的碳烟颗粒的LII信号;褐煤煤粉颗粒脱挥发分后倾向于生成小分子气体,不易于生成碳烟,因此碳烟颗粒浓度较低;无烟煤由于挥发分含量低,其火焰生成的碳烟浓度低,煤粉颗粒的LII信号占无烟煤火焰LII信号的主导地位。(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9-03-01)

李名川[7](2018)在《人工砂中碳颗粒对混凝土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两河口水电站人工砂中含有悬浮碳颗粒,引起了混凝土用水量增加、含气量反复变化、施工性能不稳定等问题,从而增加了混凝土开裂的风险。利用混凝土试验,对比研究了不同的悬浮碳颗粒含量对混凝土用水量、胶砂用水量以及混凝土性能的影响,以期找出悬浮碳颗粒含量与混凝土性能之间的规律。结果表明:悬浮碳颗粒含量越大,混凝土用水量越高、引气剂掺量越大,但其对混凝土表面气泡、抗压强度、劈裂强度、弹性模量、极限拉伸值以及抗冲磨、抗冻、抗渗等耐久性能影响不大。在此基础上,采取了水洗降低碳颗粒含量、掺硅粉等控制措施,降低了胶凝材料用量,保证了混凝土质量。研究成果可为其他类似工程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人民长江》期刊2018年24期)

赵玥頔[8](2018)在《南海北部含碳颗粒类型、来源、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海洋作为地表最大的碳储库之一,在吸收大气二氧化碳方面的作用至关重要。海洋吸收大气二氧化碳的方式之一是生物泵,其运作效率的重要评估参数之一是表层海水颗粒有机碳(POC)的输出通量。迄今,其影响与控制因素尚有诸多不确定之处。我们认为,查明海洋颗粒物类型、来源、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是厘清表层海水POC输出通量影响与控制因素的重要基础。有鉴于此,本研究采用单颗粒法,对南海北部2006、2007、2014以及2016年四个航次的20个表层海水颗粒物样品和两个垂直剖面的14个海水颗粒物样品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与能谱元素组成分析(SEM+EDS),获得如下重要科学认识:1、检出的海水颗粒物可以划分为以下七种类型,分别为:生物颗粒、硅酸盐颗粒、薄膜状颗粒、黑碳颗粒、硫酸钙颗粒、海盐颗粒和碳酸盐颗粒,平均而言,其占比分别为 24.94%、57.77%、7.83%、2.82%、2.77%、4.14%和 0.06%。其中,生物颗粒主要源于浮游植物的初级生产。硅酸盐颗粒主要源于陆源输入。薄膜状颗粒主要源于某些浮游植物表面有机质薄膜的脱落以及溶解有机质和/或无机胶体的聚合。黑碳颗粒主要源于人为燃烧活动。硫酸钙颗粒,或源于陆源输入,或源于残留于滤膜中海水的结晶。海盐颗粒主要源于残留于滤膜中海水的结晶。碳酸盐颗粒可能源于陆源输入,也可能是海洋自生。2、目前技术手段下获得的POC包含了含碳的生物颗粒、含碳的硅酸盐颗粒、含碳的薄膜状颗粒、黑碳颗粒、含碳的硫酸钙颗粒、含碳的海盐颗粒。平均而言,其在 POC 中的占比分别为 17.16%、39.11%、6.37%、2.82%、1.89%和 1.4%。3、有关POC输出的影响与控制因素,我们获得的认识包括:(1)浮游植物作用于表层海水的POC的输出,需要经历碎片化并降解自身有机质的过程,这意味着即时的浮游植物的初级生产、无论其生产力有多大,也不论其群落结构如何,对即时的表层海水POC输出没有有意义的贡献。(2)颗粒物中的有机质在沉降过程中发生了明显的降解,但在不同的海区,其降解程度显着不同。(3)南海北部可作为压舱物的颗粒主要包括生物颗粒、硅酸盐颗粒和部分硫酸钙颗粒。平均而言,其占比分别为24.94%、57.77%和2.77%。(4)海雪的形成机制可能包括浮游植物分泌物的粘合作用和薄膜状颗粒物对其他类型颗粒的聚集作用。(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18-06-30)

卢涛,白薇薇[9](2018)在《基于光声多普勒频谱标准偏差的自相关碳颗粒横向流速测量》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测量与超声探头信号接收轴线相垂直的碳颗粒悬混液的流速,采用多普勒频谱的标准偏差估计频带展宽,频谱标准偏差由自相关方法计算。光声信号由波长532 nm重复频率20 Hz的脉冲激光激励,由中心频率10 MHz的聚焦超声换能器采集。碳颗粒悬混液由微量注射泵驱动,时域光声信号经希尔伯特变换为复信号后进行自相关计算,多普勒频宽的标准偏差由若干序列A扫的自相关平均得到。对比之前基于序列A扫的互相关方法,所提出方法的优点是自相关中的信号时移大小可自定义,如时移量远小于信号扫描间隔,可避免信号混迭,避免互相关中对重复频率为数千赫兹脉冲激光的需求。该方法的可行性通过测量横向流速为5.0~8.4 mm/s的碳颗粒悬混液的频谱标准偏差得到初步验证,实验结果显示信号的自相关结果在测量范围内呈现线性分布趋势。(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期刊2018年05期)

陈虹源,何璇,梅婕,王欢[10](2018)在《湿润碳颗粒摩擦性能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建立了碳纳米管与碳颗粒系统摩擦的模型,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软件Lammps计算,研究了水的掺入对碳颗粒系统摩擦性能的影响。笔者通过负反馈机制稳定碳颗粒与碳纳米管间的正压力。计算结果表明,摩擦力与负载呈现类似宏观尺度上的线性关系。研究发现,碳颗粒表面的水具有润滑作用,而渗透进入内部的水并不总是减小摩擦;渗透水可以改变颗粒系统的剪切模量,从而改变摩擦力,这与近期的宏观试验研究结果相符合。(本文来源于《中国资源综合利用》期刊2018年05期)

碳颗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科技日报北京9月17日电(记者张梦然)英国《自然·通讯》杂志17日发表了一项公共科学最新研究:比利时科学家团队通过高分辨率成像技术发现,孕期暴露于空气污染的女性中,其胎盘靠胎儿一侧可发现黑碳颗粒。不过,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来明确这些颗粒是否能够抵达胎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碳颗粒论文参考文献

[1].罗利萍,唐林茜,周子众,杨艳,黎云祥.沉淀陈化对Ce_(0.7)Mn_(0.3)O_x催化净化柴油车尾气碳颗粒的影响[J].环境化学.2019

[2].张梦然.孕妇胎盘中发现黑碳颗粒[N].科技日报.2019

[3].姜谦,张衍,刘和.导电碳颗粒促进污泥厌氧消化及微生物种间电子传递的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通报.2019

[4].屈小涵,李学凤,黄荷蕤,张越.草木灰中纳米级碳颗粒对绿豆芽生长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19

[5].陈永杰,杜纯,单斌.3DOMSmMn_2O_5的设计制备及其在碳颗粒燃烧中的应用[C].第九届国际稀土开发与应用研讨会暨2019中国稀土学会学术年会摘要集.2019

[6].周剑武.复杂燃烧环境中含碳颗粒的激光诱导炽光光谱测量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9

[7].李名川.人工砂中碳颗粒对混凝土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J].人民长江.2018

[8].赵玥頔.南海北部含碳颗粒类型、来源、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研究[D].厦门大学.2018

[9].卢涛,白薇薇.基于光声多普勒频谱标准偏差的自相关碳颗粒横向流速测量[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8

[10].陈虹源,何璇,梅婕,王欢.湿润碳颗粒摩擦性能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8

论文知识图

碳纳米管中包覆Fe颗粒的高分辨TEM图像...原位电镜实验的原理图,碳管放置在Au...聚苯胺/碳纳米管/石墨纸-2在不同扫速...(a)催化层示意图;(b)孔隙网络模...(a)Pd/CNFs纳米复合材料,(b)Pd/CNFs-...各样品在2.0~4V区间,0.1mVs-1扫速下...

标签:;  ;  ;  ;  ;  ;  ;  

碳颗粒论文_罗利萍,唐林茜,周子众,杨艳,黎云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