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静:儒家“齐家”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和当代道德建设——以传统家训为中心论文]()
·政治学·摘要: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结构,使“齐家”有着重要的意义。传统家训是“齐家”思想的载体,有着丰厚的内涵,在文化传承和人格培养中曾起过重要...
![宋洪兵:论儒者之“阳儒阴法”现象论文]()
摘要:“阳儒阴法”之概念,最早由清末民初思想家宋恕提出。当时,这个概念并非指向一种后世理解的作为政治实践的历史现象,而是专门意指吸收、主张法家观念的那些儒者。作为一种思想现象之...
![贾乾初:儒家治理思想的基本特征及现代价值——以南宋真德秀《西山政训》为例论文]()
[摘要]儒家文化长期占据传统社会意识形态主体地位,曾长期影响传统各类治理主体,传统“政书”中对儒家治理思想有较为系统的总结。《西山政训》所集中体现的儒家治理思想主要特点有三:以...
![唐明贵:统合理学与心学的《论语学案》论文]()
摘要:为了扭转明末学风之弊,刘宗周在《论语学案》中,一方面袭用和辩驳朱学,不仅直接引用朱注,而且承沿“理一分殊”“存天理,灭人欲”以及“主敬”等理学思想;不仅批驳朱子的经文解释...
![贾秀云:从史论看赵秉文的儒学思想论文]()
[摘要]金代赵秉文儒学思想的纯粹性一直受到当时及后代学者的质疑,他的“史论十篇”是以儒家理论为标准评判历史的,这组文章在分析朝代兴亡的原因、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时,既有对儒家...
![高春海:论孔子入仕观的“矛盾”之处论文]()
【内容摘要】“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和“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都是孔子所说。前一句话的意思是士人在天下有道时就入仕,在天下无道时就隐居。后一句话隐含的意思则是士人在天下无道时...
![杨海文:试论郭齐勇教授的中国古代儒学研究——以孟子为中心论文]()
摘要:从郭齐勇教授的学思历程看,中国古代儒学是其学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孟子思想是其中国古代儒学研究的重点所在。它包括三重内涵:一是从郭店楚简看孟子心性论、思孟五行说,这是新材...
![肖俊毅:儒家法先王思想的心性论指向——以《四书》为中心的考察论文]()
[摘要]长期以来,儒家法先王思想被学界定义为一种政治思想,这种认识忽视了心性之学在儒家思想中的根源性地位,割裂了“内圣外王”的整体结构。儒家法先王思想在本质上属于心性之学的范畴...
![张海燕:牟宗三学术视域下的当代“儒学热”分析论文]()
摘要:当代“儒学热”文化思潮在复兴传统、扩大儒学影响力等方面与牟宗三的学术思想主旨有共同点,但二者在文化态度、研究方法和研究效果上存在显著差别。以牟宗三为代表的新儒家属于学院派...
![黄保罗:汉语语境里的经与经学论文]()
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来到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这样一个话题。我最早是做老子研究的,这方面虽有一点点工夫,但是没有学问,是一个机器人或者木头人差不多都能做的,多下点工夫就可以。后来...
![张沛林:西汉经典的“传”“受”与“通”“明”——汉昭帝始元五年六月诏书疑义辨正论文]()
摘要《汉书·昭帝纪》载始元五年六月诏书中“通《保傅传》《孝经》《论语》《尚书》未云有明”一句如何理解,历来争议较多。但西汉人对经典“传”“受”与“通”“明”的用法...
![仝延龄:正本清源古为今用——孔子《论语》在新时期的启示论文]()
【中国文化】[摘要]孔子是我国儒教的鼻祖,《论语》是孔子毕其一生心血的精辟论述,是我国社会发展初期的一部较为完整的治国宝典和丰富的思想宝库。挖掘这部历史宝典,正本清源,给予新的...
![程曦:儒家“仁爱”对费尔巴哈幸福观的影响论文]()
【文化哲学】摘要费尔巴哈是德国19世纪著名的旧唯物主义哲学家。他在其人本学唯物主义的基础之上,建立起自己的伦理幸福观。费尔巴哈对于“爱”的认识,与儒家的“泛爱众”思想有一定的相...
![徐宏勤:以《论语》为例,谈“离经还子”论文]()
“新子学”论坛摘要:作为先秦学派之一的儒家,曾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经历了逐渐神化、至尊化的转型。而其学术著作如《论语》等作品,也随之历经“升子为经”的转变。时至今日,同样是由于...
![吕之奇:《论语》视角下“礼”的内向化发展——以情、义、仁为研究进路论文]()
[内容提要]先秦时期“礼”是一套对氏族社会进行外在约束的制度和仪式,中华民族受礼乐文明的影响形成了独特政治秩序和社会秩序。在三代礼乐传统频临崩坏之际,孔子一方面时刻维护传统,继...
![阴苏哲:《荀子·富国篇》研究论文]()
[摘要]《富国篇》是《荀子》一书的第十篇,该篇主要阐发了荀子以“礼”为准则,以“明分使群”为方法的富国思想。该篇较为集中地诠释了荀子的经济伦理思想,然而历代学者对该篇的研究,多...
![倪琛:明明德—朱熹与中江藤树的解释比较论文]()
摘要:本篇论文旨于区分朱熹与中江藤树关于“明明德”的解释。朱熹认为“明明德”的基础是“天”与之“民”的“仁义礼智”之“性”,“明德”即是此“性”,而“明明德”的方法是“知其性之...
![孙立:试论《大学》的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文]()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学》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推进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对其进行重构,以明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新...
![刘悦笛:比较哲学视野中的荀子性恶论论文]()
摘要:在善恶问题上,中国偏“善”与西方重“恶”,曾几成共识,因之形成了一种非此即彼的比较观,但细思起来,中西之前参差抵牾之处甚多,需要进阶反思之。关键词:荀子;性恶论;比较哲学...
![周同燕:中国儒家群体意识的内涵及其对当今语言文化教育的启示论文]()
[摘要]作为中国儒家思想的核心,群体意识是以宏观层面宇宙论中的“尽心”与“知命”,中观层面政治学说上的“忠君爱国”与“孝悌信义”,微观层面人生观中的“重义轻利”为内涵的“内圣”...